討論:轟炸上薩爾茨堡山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範條目轟炸上薩爾茨堡山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新條目推薦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0年6月25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20年9月26日典範條目評選落選
2020年11月28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20年6月24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 2020年6月24日:1945年4月25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動用359架重型轟炸機針對希特勒及眾多納粹高管私宅所在的上薩爾茨堡山發起哪次大規模空襲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英國專題 (獲評典範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英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英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德國專題 (獲評典範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德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德國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納粹德國專題 (獲評典範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納粹德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納粹德國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1945年4月25日,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動用359架重型轟炸機針對希特勒及眾多納粹高管私宅所在的上薩爾茨堡山發起哪次大規模空襲
    轟炸上薩爾茨堡山條目由Jarodalien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jarodalien討論 | 貢獻),屬於「war」類型,提名於2020年6月18日 14:18 (UTC)。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轟炸上薩爾茨堡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提名人:7留言2020年6月18日 (四) 14:47 (UTC)[回覆]

投票期:2020年6月18日 (四) 14:47 (UTC) 至 2020年6月25日 (四) 14:47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7月25日 (六) 14:48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7支持,0反對,入選。--7留言2020年6月25日 (四) 14:52 (UTC)[回覆]

典範條目評選[編輯]

轟炸上薩爾茨堡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提名人:7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14:07 (UTC)[回覆]

投票期:2020年9月12日 (六) 14:07 (UTC) 至 2020年9月26日 (六) 14:07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10月26日 (一) 14:08 (UTC)起
  1. 上薩爾茨堡山建議添加雙鏈。
  2. 歷史學家認為盟軍發動此次空襲的原因存在多種可能,如支援地面作戰,展示英國重型轟炸機部隊的戰鬥力,摧毀德國頑固派人士繼續戰鬥的意志,**還**能為戰爭爆發前的綏靖政策模糊焦點。——「還」字的使用略顯不當。可改為「或」或「以及」。
  3. 杜絕德國政府高官在此**經營**高山要塞的可能——「經營」一詞似乎不妥。建議按照英文原意,陳述為「防止德國政府高官在此對高山要塞進行指揮。」
  4. 設法[需要解釋]定位並標記目標後,轟炸機共發起兩輪攻勢。
  5. 但因事實證明高山要塞**純屬神話**——表述問題。建議改為:「但因事實證明,高山要塞的計劃不過只是個錯誤」
綜上,由於是提名FA,但條目中的表述存在問題過多,因此我暫時選擇(-)反對,並希望可以進一步完善。--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Lantx請講 2020年9月12日 (六) 14:42 (UTC)[回覆]
  • (:)回應U:Lantx1、什麼是雙鏈?如果是指綠鏈那這裡就不改了,因為綠鏈這是老問題了,個人不認可。見常見問題;2、直接刪除還能兩字吧;3、個人完全不同意,反倒覺得經營在這裡很合適,經營並不只是企業之類經濟活動,在這裡明顯是取「計劃和組織」之意,更重要的是,再當時盟軍的理解,這個地方就有可能建成高山要塞,而不是什麼只用來指揮的場所;4、這裡也完全不同意,純屬神話,在這裡就是純屬想像、主觀臆測,是盟軍想太多,這不是正確與錯誤的問題。謝謝意見。--7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15:02 (UTC)[回覆]
  • (:)回應@Jarodalien1.站內連結,我不是想指綠鏈。2.如此希望改成「如:支援地面作戰;展示英國重型轟炸機部隊的戰鬥力;摧毀德國頑固派人士繼續戰鬥的意志;為戰爭爆發前的綏靖政策模糊焦點。3.具體歷史我不了解。但我閱讀英文原文之意,似乎此處為「指揮所」而非「要塞的一部分」。我沒有看到您表述內容的來源,如果確為您表述之意,抱歉,並請添加至原文,以免造成類似我的誤會。4.是我沒有表述清楚,明確表達是「但因事實證明,高山要塞計劃不過只是一個欺瞞戰術」即對高山要塞的高估是盟軍的錯誤,他們中了戰術。「Myth」一詞並非只有神話一個意思,即使不是如此,此處只譯為神話,也有些過於直白。另,我提出的問題只針對引言,這意味著,文章中可能存在爭議的地方會更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Lantx請講 2020年9月12日 (六) 15:31 (UTC)[回覆]
  • (:)回應U:Lantx打半天的回覆居然斷線毀了。1、什麼是「站內連結」?2、現在的句子幾乎完全相同,不過是用的逗號;3、高山要塞可以用來指揮,指揮所未必能像高山要塞那麼牢固,「...Allies feared that senior member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would command an Alpine Fortress」不是指納粹會在這裡指揮某個高山要塞,而是指納粹會把這裡建成高山要塞,即經營高山要塞;4、戰爭期間中了敵軍的戰術,這不是是非正誤問題。我大概明白你覺得神話這詞直白是什麼意思,一度考慮改成「納粹從未落實」之類(剛剛斷線提交又沒了),但回過頭來再看,恰恰還是覺得這個詞讓語句更顯生動和形象。這感覺有點像……怎麼說呢……德軍欺騙戰術,OK,盟軍上當了,事實證明,那玩意兒就一神話故事。最後一句,我從來沒有「文章中就沒有爭議」之意,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回復。總的來說agree to disagree吧,我找人來是想討論,熱鬧點。--7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16:12 (UTC)[回覆]
  • (:)回應U:和平至上然而這與事實不符,因為高山要塞絕非「錯誤且無根據」,高山要塞是海因里希·希姆萊1943年末提出的計劃,雖然一直沒有得到希特勒全力支持,但是:這種可能盟軍不得不防,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歷史學家也不能肯定納粹之所以完全沒有採納計劃,與盟軍千萬百計防範(包括這裡的轟炸)到底有沒有關係。如果盟軍完全沒有「上當」,完全不加理睬,誰也不能肯定希特勒會如何決擇。戰爭結束後,奧馬爾·布拉德利表示,But while it persisted, this legend of the Redoubt was too ominous a threat to be ignored.威脅太大,不可不防,這如何能說是錯誤且無根據?--7留言2020年9月13日 (日) 10:24 (UTC)[回覆]

落選典範條目8支持,1反對,未達標準。——🌸🌸留言2020年9月26日 (六) 14:42 (UTC)[回覆]

第二次典範條目評選[編輯]

轟炸上薩爾茨堡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戰爭,提名人:7留言2020年11月14日 (六) 13:09 (UTC)[回覆]

投票期:2020年11月14日 (六) 13:09 (UTC) 至 2020年11月28日 (六) 13:09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12月28日 (一) 13:10 (UTC)起
9支持,0反對,入選。--7留言2020年11月28日 (六) 17: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