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輯佚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編輯]

處理時在候選頁的最後結果
附:梁啓超的批判詞
總而論之,清儒所做輯佚事業甚勤苦,其成績可供後此專家研究資料者亦不少,然畢竟一鈔書匠之能事耳,末流以此相矜尚,治經者現成的三禮鄭注不讀,而專講些什麼尚書、論語鄭注,治史者現成之後漢書、三國志不讀,而專講些什麼謝承、華嶠、臧榮緒、何法盛,治諸子者現成幾部子書不讀,而專講些什麼佚文和什麼偽妄的鬻子、燕丹子。若此之徒,真未可本末倒置,大惑不解,善夫章實齋之言曰:「……今之俗儒,逐於時趨,誤以擘績補苴謂足盡天地之能事。幸而生後世也,如生秦火未毀以前,典籍具存,無事補輯,彼將無所用其學矣。」

處理人:—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09年12月25日 (五) 09:07 (UTC)[回覆]

古風土記[編輯]

這部分是我翻譯的。原文「ただし逸文とされるものの中にも本當に奈良時代の風土記の記述であるか疑問が持たれているものも存在する。」直譯過來就是「也存在著關於這些被認為是佚文的部分中可能存在著實際是記述奈良時代的風土記的疑問」,寫成中文是略作改寫為「但有人認為這部分佚文可能成文於奈良時代」,當時沒注意,現在發現確實會產生意義上的偏差。已修改為「但有人認為這部分佚文中可能有成文於奈良時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