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意識雪/沙盒/基礎代謝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代謝率(英語:basal metabolic rate首字母縮寫BMR)是是恆溫動物維持正常生理機制的最小產熱速率, 是動物在清醒時維持身體各項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 。具體到人類,基礎代謝是人體處在清醒、安靜狀態,不受肌肉收縮、神經活動以及食物和環境溫度等影響而釋放的,僅夠維持心跳、呼吸和一些基本生命活動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基礎代謝是人體能量消耗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定適宜人群能量需要量的參考指標,對於制定和執行體重相關的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1985年,WHO建議各國儘可能以本國實際測定的能量消耗量為基礎來確定人體的能量需要量。

預測公式[編輯]

  • P:完全靜止時產生的總熱量(卡路里),
  • W:體重(千克),
  • H:身高(厘米)
  • A:年齡(歲)

Harris-Benedict(H-B)[編輯]

1919年,Harris和Benedict的研究讓BMR的測量有了很大的進展,與其先前的研究不同,他們首次引入了BMR的生物特徵分析[1],建立了首個BMR預測公式,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身高和體重對BMR均有獨立的影響。雖然這些方程式仍然存在爭議[註 1],但其因簡單成為廣受歡迎的一個公式。現在北美的許多臨床醫生仍在使用它,其對於BMR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2]

男性每日基礎代謝率(卡路里)

女性每日基礎代謝率(卡路里)

參考文獻[編輯]

  1. ^ FAO/WHO/UNU Expert Consultation. 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 Geneva: World Health Ogranization. 1985. 
  2. ^ Henry CJ. Basal metabolic rate studies in humans: measur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quations. Public Health Nutr. 2005, 7A (8): 1133-1152. 
  1. ^ 例如等式中的常數顯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達10倍,數據的測量是在休息而非基礎條件下進行的。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