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Boris1601050607/Sandbox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emplate:Infobox British Political Party 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前身為輝格黨,是英國歷史上一個曾經執政的政黨,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為英國國會兩大政黨,直至1920年代工黨取代,成為第三大黨,惟仍相當具有影響力。到了1988年社會民主黨合併,組成自由民主黨。該黨通常被認為奉行中間偏左政治路線和自由主義傳統

歷史[編輯]

1832年議會改革搬開了英國歷史變革的制動閥,輝格黨人格雷伯爵墨爾本子爵領導的內閣引領了社會改革的黃金時代。1841年1846年羅伯特·皮爾領導保守黨政府,一批工業資產階級組建「反穀物法同盟」,強烈要求廢除保護英國地主利益的《穀物法》和保護主義關稅制度,實行自由貿易;但此呼籲與保守黨內部土地貴族的利益相衝突。當時農業危機橫掃英國和愛爾蘭,小麥減產和馬鈴薯枯萎病致使數百萬人難舉常炊。面對社會壓力,皮爾不顧黨內和內閣分歧,經過四個多月的激烈辯論,終於在輝格黨勢力的支持下,於1846年5月通過議案,廢除《穀物法》。《穀物法》的廢除無異於爐中取炭,既損害了皮爾內閣又分裂了保守黨,輝格黨藉機發難,聯合保護貿易派挫敗皮爾政府,保守黨陷於分裂。原來的追隨者成了「沒有皮爾的『皮爾派』」,他們在格萊斯頓等人的領導下,憑藉中產階級的理解和支持,以第三黨的姿態在下院存在了十多年。

然而,三黨鼎立的局面不利於政黨制度的運作,執政黨難以在下院建立一支穩定的多數隊伍,自然影響到政府的工作效率;[1]當時英國工業資本主義處於上升時期,在自由競爭的「黃金時代」社會改革成為時髦口號和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且是政黨存在的必要條件。當時皮爾派人少力單,影響較小,一貫堅持的自由主義改革很容易被其他任何大黨接過去而使自己淹沒在執政黨的喧囂之中。1852年末,下議院以305對286票反對政府財政方案,使德比伯爵內閣的垮台,皮爾派的33票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事件促使格萊斯頓等人開始與輝格黨人主動接近。[2]1859年大選,輝格黨人拉攏當時僅有23個議席的皮爾派,雙方合併,自由黨正式成立。

自由黨成立當年,帕爾姆斯頓子爵成為英國第37任首相,組成英國歷史上首個自由黨政府,成為英國國會兩大政黨。19世紀中後期,自由黨在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的帶領下與保守黨輪番執政。1886年,以約瑟夫·張伯倫為首的「自由黨統一派」與保守黨聯合抵制格萊斯頓的第二項「愛爾蘭自治案」,自由黨內部發生分裂,旋於1906年大選獲得壓倒性勝利而重新統一。在隨後的執政期間,自由黨發起了自由黨福利改革,是為英國福利國家建設開始的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黨派之間競爭緩解,自由黨、保守黨以及當時剛剛成立的工黨,共同組成聯合政府。1916年,依靠保守黨支持的自由黨政治家勞合·喬治領導戰時內閣,結果逐漸脫離了自由黨大本營。勞合·喬治雖不是為英國近代最有作為的首相之一,但細觀之可見他主要藉助於戰爭形勢和社會改革的潤滑劑才將聯合政府維持下來。1922年,保守黨通過了關於終止與自由黨聯合的決議,喬治內閣隨即垮台,眾多自由黨議員和選民轉向工黨。自由黨至此失去了單獨執政的機會。1920年代以後,新興的工黨成為中間偏左黨派的代表,逐漸蠶食了自由黨的票源[3]1923年國會大選,自由黨所得議席少過工黨,淪為國會第三大黨。1924年1月22日工黨領袖麥克唐納組成英國歷史上首屆工黨政府,開始形成保守黨工黨輪流執政局面。自由黨迅速衰落,到1950年代時僅獲得了下院6個席位,1960年代1970年代仍顯頹勢。1981年,自由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政治聯盟,1983年英國大選聯盟獲得了25%的選票,但僅轉化成23個議員席位。1988年,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正式合併,組成自由民主黨。1989年,合併的反對派另組成新的自由黨,目前屬於地方型政黨。

主要思想[編輯]

縱觀19世紀,英國自由黨大體上是古典自由主義的擁護者,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如自由貿易、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涉(19世紀後期的維多利亞時代自由黨首相格萊斯頓多次組閣,自由黨的該政策又被稱為「格萊斯頓自由主義」)。自由黨還積極主張社會改革、個人自由、擴大選舉權,削減王室和教會權力。1872年,自由黨政治家威廉·哈考特爵士是這樣闡述自由主義的:

參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J.B.Conacher. Peelites and the Party System 1846-1852. Archon Books. 1972. 
  2. ^ Gash, Norman. People and Aristocracy, 1815-1865. Arnald. 1983. 
  3. ^ 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
  4. ^ The Times, (31 December 1872).

外部連結[編輯]

肖像 名稱 加冕時間 在位結束 備註
厄德一世
888年2月29日 898年1月3日 巴黎伯爵強者羅貝爾之子
羅貝爾一世 922年6月29日 923年6月15日 巴黎伯爵強者羅貝爾之子,厄德一世之弟
理查一世
(獅心王)
1189年9月3日 1199年4月6日 亨利二世次子
約翰王
(無地王)
1199年5月27日 1216年10月19日 理查一世弟,亨利二世幼子
亨利三世 1216年10月28日 1272年11月16日 約翰王長子
愛德華一世
(長腳王)
1272年11月20日 1307年7月7日 亨利三世長子
愛德華二世 1307年7月7日 1327年1月25日 愛德華一世兒子
愛德華三世 1327年1月25日 1377年6月21日 愛德華二世長子
理查二世 1377年6月21日 1399年9月29日 愛德華三世孫,黑太子愛德華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