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區 (州廳轄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日治時期後期1935年10月開始在各州、廳轄市下設置的非行政機構用的分區,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以協助行政事務。

沿革

[编辑]

《臺灣市制》在昭和10年(1935年)4月1日修訂,其中第37條允許市劃設「區」,以輔助執行市的行政事務,並由市尹指派區長,任期兩年,並廢止過去關於町委員的規定[1]。區不屬於行政上的區劃,而區長負責區內之治安、防災、清潔衛生、統計資料收集、道路、橋樑等公設物的管理。1935年10月1日,台北市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公告其各區劃分,而彰化市台中市屏東市嘉義市基隆市也陸續在同年公告。花蓮港市宜蘭市在1940年升格為市之後,亦公告其區之劃分。

1935年10月1日發布《台北市區規程》(台北市告示第三二號),將台北市劃分成為77區。同年10月28日,台中市發布〈台中市告示第24號〉成立區,並發布〈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長職務規程,同時任並區長與委員。之後其他幾個州轄市也跟進設立區。

區與大字的數目不相合,部分的區與町及大字的區域範圍也不相同。昭和10年發布當時台北市有77區(當時有64町、10大字),至昭和17年(1942年)時已擴增至90區(當時有64町、19大字)。

區會

[编辑]

區在二戰時期改組為區會。區會為整合台灣人的保甲組織及日本人的町會組織,並改組強化各區而成的戰時動員機構。1941年8月1日發布的《台北市區會規程》(台北市告示第56號)規定;8月28日台中市發布《台中市區會規程》(台中市訓令第8號),區會的名稱與區域依照區的名稱與區域,並由區長充任會長。

各市的區一覽

[编辑]

基隆市

[编辑]

基隆市於1935年11月6日劃分以下25區:[2]

臺北市

[编辑]

台北市於1942年時的90區如下:

新竹市

[编辑]

新竹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以下13區:[3]

1941年10月增加以下9區:[5]

  • 南寮區:十塊寮、槺榔、油車港
  • 楊寮區:楊寮、虎子山
  • 牛埔區:牛埔、浸水
  • 香山區:香山
  • 香山坑區:香山坑
  • 海山罟區:海山罟、茄苳湖
  • 鹽水港區:鹽水港、南隘
  • 青草湖區:青草湖
  • 九甲埔區:二十張犁、九甲埔

臺中市

[编辑]

臺中市於1942年的區如下:

彰化市

[编辑]

彰化市在1935年10月19日劃設以下20區::彰化第一區、彰化第二區、彰化第三區、東門第一區、東門第二區、東門第三區、東門第四區、北門外第一區、北門外第二區、北門外第三區、北門外第四區、西門第一區、西門第二區、西門第三區、西門第四區、南郭區、莿桐腳區、阿夷區、大竹區、快官[6]

1941年9月26日,調整為以下9區,並公告15個通稱町名[7]

區名 區域 通稱町名
中區 北門(部分)、南門(部分)、東門(部分)、西門(部分) 本町
北門(部分)、東門(部分)、北門外(部分)、西門(部分) 表町
東門(部分)、北門外(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宮前町
東區 南郭字南郭(部分)、市子尾(部分) 楠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 大和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大埔(部分)、南郭字坑子內 旭町
西區 西門(部分)、南門(部分)、北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末廣町
西門(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勢字過溝子(部分) 新富町
西門(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門口(部分)、南郭(部分)、大埔(部分) 富田町
南區 東門(部分)、南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榮町
南門(部分)門(部分)、南郭字南郭(部分) 幸町
南郭字南郭(部分)、大埔(部分) 千歲町
北區 西門(部分)、北門外(部分)、市子尾(部分)、西勢子字過溝子(部分) 春日町
市子尾(部分)、西勢字過溝子(部分)、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 泉町
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西勢子字過溝子(部分)、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牛稠子字下廍(部分) 新高町
莿桐腳區 莿桐腳、西門口(部分)、西勢子字西勢子(部分) -
阿夷區 阿夷、牛稠子字牛稠子(部分)、牛稠子字下廍(部分) -
大竹區 大竹、番社口、渡船頭、牛稠子字山腳、牛稠子字中庄子 -
快官區 快官、田中央 -

1944年,調整為38個通稱町名,通稱町名如下:

區名 通稱町名
中區 本町、表町、宮前町
東區 楠町、大和町、旭町、坑子內町
西區 北末廣町、南末廣町、新富町、富田町
南區 東榮町、西榮町、幸町、千歲町、大埔町、湳尾町
北區 東春日町、西春日町、泉町、新高町
莿桐腳區 北莿桐腳町、南莿桐腳町、平和厝町、水尾町
阿夷區 牛稠子町、阿夷町、寶廍町、茄苳腳町
大竹區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牛埔子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
快官區 快官町、田中央町、石牌坑町、竹巷町

嘉義市

[编辑]

嘉義市在1935年11月2日公告劃分為以下18區[8]

臺南市

[编辑]

台南市在1935年10月1日設立42區[3],在1936年10月10日將安平、鯤鯓區拆分為安平區、鯤鯓區[9]。1940年10月1日,虎尾寮納入後甲區,鞍子納入桶盤淺第二區,新增灣裡區、喜樹區。

高雄市

[编辑]

高雄市在1935年10月1日劃設20區[10] ,在1936年2月9日將部分內惟劃入田町區;同年4月1日,將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分為鹽埕町一區,以南為鹽埕町二區[11]。1940年10月1日,新增左營區、右沖區、覆鼎金區、灣子內區、五塊厝區、籬子內區、草衙[12]

  • 哨船町區:哨船町壽町西子灣桃子園104~127番地
  • 湊町區:湊町
  • 新濱町區:新濱町
  • 山下町區:山下町、壽町1~19番地
  • 田町區:田町、內惟(部分)
  • 鹽埕町一區: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南
  • 鹽埕町二區:鹽埕町小賣市場以北
  • 北野町區:北野町
  • 堀江町區:堀江町
  • 入船町區:入船町
  • 榮町區:榮町
  • 旗後町區:旗後町
  • 平和町區:平和町
  • 中洲區:綠町、中洲
  • 三塊厝區:三塊厝大港
  • 苓雅寮區:苓雅寮
  • 前鎮區:前鎮戲獅甲
  • 前金區:前金
  • 過田子區:過田子林德官大港埔
  • 內惟區:內惟(部分)
  • 左營區:埤子頭、竹子腳、部廍、左營、前峯尾、桃子園1~103番地
  • 右沖區:下蚵子寮、援中港、下鹽田、右沖
  • 覆鼎金區:菜公、覆鼎金
  • 灣子內區:灣子內、本館、獅頭
  • 五塊厝區:五塊厝
  • 籬子內區:籬子內
  • 草衙區:草衙、佛公

屏東市

[编辑]

屏東市在1935年10月31日公告設立16區如下[13]

  • 若松町區:屏東(部分)、崇蘭(部分)
  • 末廣町區:屏東(部分)
  • 小川町區:屏東(部分)
  • 本町區:屏東(部分)
  • 黑金町區:屏東(部分)、頭前溪(部分)
  • 榮町區:屏東(部分)、崇蘭(部分)
  • 綠町區:屏東(部分)
  • 臺糖區:歸來(部分)
  • 林子內區:頭前溪(部分)
  • 頭前溪區:頭前溪(部分)
  • 歸來區:歸來(部分)
  • 番子埔區:歸來(部分)
  • 崇蘭區:崇蘭除若松町區、榮町區的部分
  • 海豐區:海豐
  • 公館區:公館
  • 大湖區:大湖

花蓮港市

[编辑]

1940年10月28日,花蓮港市成立並同時公告以下26區:南濱區、北濱區、入船區、黑金一區、黑金二區、黑金三區、連雀區、稻住一區、稻住二區、稻住三區、稻住四區、稻住五區、福住一區、福住二區、舊新港一區、舊新港二區、有明區、千石區、水上區、米崙一區、米崙二區、米崙三區、豐川區、佐倉區、宮下區。[14]

1941年1月31日,調整為以下15區:[14]

  • 第1區:南濱、黑金通(部分)、入船通(部分)
  • 第2區:朝日通、入船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
  • 第3區:北濱、入船通(部分)、新城通(部分)
  • 第4區:營所通、彌生通(部分)、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高砂通(部分)、筑紫橋通(部分)、
  • 第5區:連雀通、新城通(部分)、常盤通(部分)、春日通(部分)、黑金通(部分)、筑子橋通(部分)
  • 第6區:舊新港街(部分)、米崙(部分)
  • 第7區:水上、舊新港街(部分)
  • 第8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9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0區:稻住(部分)、福住(部分)
  • 第11區:有明、千石、藏前
  • 第12區:宮下(部分)、豐川(部分)、米崙(部分)
  • 第13區:豐川(部分)、宮下(部分)、
  • 第14區:佐倉
  • 第15區:米崙(部分)

宜蘭市

[编辑]

宜蘭市在1941年11月10日公告11區如下:[15]

  • 昭和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宜蘭字艮門(部分)
  • 本町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
  • 文武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
  • 富士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
  • 錦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
  • 榮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部分)
  • 旭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部分)
  • 宮前町區:金六結
  • 南町區:珍子滿力四鬮
  • 東町區: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
  • 北町區:辛子罕一結

1943年4月15日,宜蘭市的11個區整併為7個區如下:[16]

  • 錦町區:宜蘭字艮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
  • 旭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宜蘭字巽門(部分)、壯一
  • 幸町區:宜蘭字坤門(部分)、金六結
  • 本町區:宜蘭字乾門(部分)、宜蘭字艮門(部分)
  • 川端町區:辛子罕、一結
  • 曙町區:壯三、壯四、壯七、七張
  • 富田町區:壯二、珍子滿力、四鬮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臺灣總督府. 臺灣市制改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35-04-01. 
  2. ^ 基隆市告示第四十四號. 基隆市報. 1935-11-06. 
  3. ^ 3.0 3.1 新竹市區設置規程.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5-09-30. 
  4. ^ 4.0 4.1 新竹市告示第19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38-10-06. 
  5. ^ 新竹市告示第32號. 新竹市報 (臺灣新聞). 1941-10-01. 
  6. ^ 彰化市告示第三二號. 彰化市報 第140號 (臺灣新聞). 1935-10-22. 
  7. ^ 彰化市告市第二十二號. 彰化市報 號外 (臺灣新聞). 1941-09-26. 
  8. ^ 嘉義市報告市第十七號. 嘉義市報 第百九十七號. 1935-11-02. 
  9. ^ 臺南市告示第十八號. 臺南市報 第335號. 1936-10-10. 
  10. ^ 高雄市告示第四十一號. 高雄市報 號外. 1935-10-01. 
  11. ^ 高雄市告市第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四百三號. 1936-04-01. 
  12. ^ 高雄市告示第二十六號. 高雄市報 第六百三十二號. 1940-10-01. 
  13. ^ 屏東市區規程. 屏東市報 (臺南新報). 1935-10-31. 
  14. ^ 14.0 14.1 花蓮港市告示第三號. 花蓮港市報 第十八號 (東臺灣新報). 1941-01-31. 
  15. ^ 《宜蘭市報》,昭和16年11月10日號外,宜蘭市役所編
  16. ^ 《宜蘭市區規程》,第86號,昭和18年4月15日,宜蘭市役所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