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儺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儺文化江西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全贛有南豐的石郵儺、樂安的流坑儺、婺源的長徑儺、萬載的沙橋儺、萍鄉的車湘儺、德安的樟樹儺等等多種地方形式。[1]

中國其他地區也有儺戲的演出。[2]但江西儺與眾不同的特徵是既分文儺又分武儺,文儺以演生活小戲為主,而武儺大多以興廢戰事、君臣忠烈、演義志傳為內容,以表演武力、鬥技為主。[3]

地方形式[编辑]

萬載沙橋儺以民間流傳的各種天上、人間、陰間神性人物為儺,共二十四個。在十七種儺事節目中,大部分是武儺,且不限於簡單儺儀,多演有情節的儺戲,其中關羽戲是重點。《古城會》獨存於贛劇十八本」之中,這多因為江西儺偏好以關羽為重點的戲碼。

樂安流坑儺已由儀式轉向娛人化,多演《西遊》、《封神》、《三國》等題材,而且武儺逐漸具有了實用價值。樂安流坑道光十九年(1839年)胤明房譜《樂邑流溪董印明房儺神會略》云:

古者歲終而時儺,吾鄉之舉此神,猶古之道也。我先祖立廟北垣,就拱宸門上架造敵樓。祭炎儲關帝,旁納諸儺神面。所由來者,吾族地居穀口,實為閩廣山寇經途,擾攘之時,屢遭其害。我先世嘗修武備,借戲舞以為訓練,內以靖其氛,亦外以禦其侮也。然而事雖近戲,而周禮部廢,似亦未敢厚非,一舉而兩得。古之人有行之者,吾何以未獨不然哉?因以紀其事。每年終月,弟子操習拳棍團牌。新春月之初,結合演戲,裝扮古傳,成部教演戰陣兵法。(《千古一村》,周鸞書,401頁)

·嘉靖時閩廣江西經常受山寇滋擾,流坑儺以「操習拳棍團牌」、「成部教演戰陣兵法」、抵禦流寇為主要目的,因此「武儺」成為首選。

與贛劇的關係[编辑]

江西悠久的儺事活動與目連大戲的演出傳統,對贛劇傳統劇碼與演出風格具有重要影響,形成此地英雄演義劇作擁有廣闊舞臺的事實。但隨著南戲其他聲腔的發展,明代弋陽腔從南戲和傳奇中移植了一些劇碼,如《珍珠記》、《賣水記》、《長城記》、《八義記》、《三元記》、《鸚鵡記》、《白蛇記》、《十義記》、《洛陽橋記》、《清風亭》、《烏盆記》和《搖錢樹》等。這批早期劇碼與弋陽腔的結合,雖然影響到民間常演的高腔劇碼,成為「十八本」的劇碼,但它們的侵入仍然不會消減目連連臺本戲的地位。如江西高腔的各種演出仍以演歷史戲為主。每年在各種演出活動中,歷史劇佔有很大比例。如廟台演劇就有嚴格的規定:不准「三腳班」進廟演戲;每年請大班演出廟會戲;正月唱「五賢戲」(又稱「大神戲」)、五月唱「端陽戲」、六月唱「關爺戲」。(中國戲曲志(江西卷),645頁,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4]

参考[编辑]

  1. ^ 古傩神风:傩戏之乡--德江.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2. ^ 专家:全国19个省市保存有傩文化——中新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3. ^ 江西萍乡:传承傩文化-新华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4. ^ 傩文化传承:比起傩面具,更需要关注的是傩汉-新华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