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江西傩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傩文化江西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全赣有南丰的石邮傩、乐安的流坑傩、婺源的长径傩、万载的沙桥傩、萍乡的车湘傩、德安的樟树傩等等多种地方形式。[1]

中国其他地区也有傩戏的演出。[2]但江西傩与众不同的特征是既分文傩又分武傩,文傩以演生活小戏为主,而武傩大多以兴废战事、君臣忠烈、演义志传为内容,以表演武力、斗技为主。[3]

地方形式[编辑]

万载沙桥傩以民间流传的各种天上、人间、阴间神性人物为傩,共二十四个。在十七种傩事节目中,大部分是武傩,且不限于简单傩仪,多演有情节的傩戏,其中关羽戏是重点。《古城会》独存于赣剧十八本”之中,这多因为江西傩偏好以关羽为重点的戏码。

乐安流坑傩已由仪式转向娱人化,多演《西游》、《封神》、《三国》等题材,而且武傩逐渐具有了实用价值。乐安流坑道光十九年(1839年)胤明房谱《乐邑流溪董印明房傩神会略》云:

古者岁终而时傩,吾乡之举此神,犹古之道也。我先祖立庙北垣,就拱宸门上架造敌楼。祭炎储关帝,旁纳诸傩神面。所由来者,吾族地居谷口,实为闽广山寇经途,扰攘之时,屡遭其害。我先世尝修武备,借戏舞以为训练,内以靖其氛,亦外以御其侮也。然而事虽近戏,而周礼部废,似亦未敢厚非,一举而两得。古之人有行之者,吾何以未独不然哉?因以纪其事。每年终月,弟子操习拳棍团牌。新春月之初,结合演戏,装扮古传,成部教演战阵兵法。(《千古一村》,周鸾书,401页)

·嘉靖时闽广江西经常受山寇滋扰,流坑傩以“操习拳棍团牌”、“成部教演战阵兵法”、抵御流寇为主要目的,因此“武傩”成为首选。

与赣剧的关系[编辑]

江西悠久的傩事活动与目连大戏的演出传统,对赣剧传统剧码与演出风格具有重要影响,形成此地英雄演义剧作拥有广阔舞台的事实。但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弋阳腔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码,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和《摇钱树》等。这批早期剧码与弋阳腔的结合,虽然影响到民间常演的高腔剧码,成为“十八本”的剧码,但它们的侵入仍然不会消减目连连台本戏的地位。如江西高腔的各种演出仍以演历史戏为主。每年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历史剧占有很大比例。如庙台演剧就有严格的规定:不准“三脚班”进庙演戏;每年请大班演出庙会戏;正月唱“五贤戏”(又称“大神戏”)、五月唱“端阳戏”、六月唱“关爷戏”。(中国戏曲志(江西卷),645页,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8)[4]

参考[编辑]

  1. ^ 古傩神风:傩戏之乡--德江.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2. ^ 专家:全国19个省市保存有傩文化——中新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3. ^ 江西萍乡:传承傩文化-新华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 
  4. ^ 傩文化传承:比起傩面具,更需要关注的是傩汉-新华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