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Portal: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题
歡迎打开時間之門!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从左上角顺时针开始:沙漠中的英联邦军队;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国平民;冬季攻势中的苏军;载人的日本飞机准备起飞;在柏林作战的苏军;一艘受到攻击的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

軸心國在澳洲水域的軍事活動是指尽管澳大利亚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主战场都很遥远,但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仍然很频繁。在1940年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日本帝国共有54艘海军舰艇及潜艇在澳大利亚水域袭击过盟军的船只、港口及其它设施。轴心国在此进行的最有名的袭击是1941年11月德国巡洋舰击沉悉尼号轻巡洋舰、1941年2月日本海军战机对达尔文的轰炸、及1942年5月日本袖珍潜艇对悉尼港的攻击。1941年上半年,轴心国在澳大利亚水域的军事活动达到了顶峰,澳大利亚海岸周围已有日本潜艇在巡逻,而澳大利亚北部的几个城市也遭到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攻击。

軍事衝突

眼鏡蛇行動
眼鏡蛇行動

眼鏡蛇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期間,美國第1軍團D日8週之後,發起進攻的行動代號。美國陸軍中將奧馬爾·布萊德雷的意圖是趁德軍集中注意力應付英軍和加拿大軍在卡昂的軍事活動時,利用對手的分心和戰線上的不平衡,突破面對他的部隊的德軍防線。一旦一條走廊被建立起來,第1軍團屆時將能夠推進到布列塔尼,迂迴德軍兩翼和清除諾曼第灌叢農村對自己部隊推進的障礙。經過進攻開始時緩慢的進展後,德軍的抵抗崩潰,被擊潰部隊的殘餘邊戰邊逃到塞納河。由於缺乏資源,以應付這種情況,德軍的反攻未能成功,而整個諾曼第防線也崩潰了。眼鏡蛇行動,連同同時由英國第2加拿大第1軍團的進攻,確保了盟軍在諾曼第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戰役的一部分,爆發於希臘克里特島的戰事。戰鬥開始於1941年5月20日早上,德國發動代號「水星行動」的軍事行動,空降入侵克里特島。防守該島的為希臘抵抗軍及盟軍。經過首天的戰鬥,德軍承受了極高的傷亡,卻沒有到達任何一個戰略目標。第二天,由於盟軍方面的通訊出現問題,導致盟軍指揮官無法及時掌握戰況,致使島上西面的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手中,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數量上壓倒盟軍並最終完全控制克里特島。克里特島戰役在三個方面都是空前的:它是歷史上首次的大規模空降作戰;它是盟軍首次利用被破譯的德軍恩尼格瑪密碼機獲取情報的作戰;它是德軍首次遭遇當地平民大規模抵抗的戰役。受到這次軍事行動中空降部隊的巨大傷亡影響,希特勒禁止德軍今後任何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盟軍卻對空降兵的潛力印象深刻並開始積極組建自己的空降部隊。

武器裝備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发射器的绰号,也称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装备。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弹头,能够摧毁装甲车机枪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弹手雷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北非战场中缴获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们马上就发现了巴祖卡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着手仿制。德国设计师将弹头直径增加到88毫米(还有一些小的改动)并在德军中推广使用,这种武器被称作坦克杀手。由于新奇且易于识别,「巴祖卡」在军事术语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发射器。

海上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美國戰間期設計的航空母艦,前後一共建造3艘,是繼列星頓級遊騎兵級航空母艦後,美國設計的第三款艦隊航空母艦。約克鎮級的設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的遊騎兵級,約克鎮級更適用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及戰術運用,既可搭載大量飛機,同時享有優越的速度與續航距離,只是水下防禦有所不足。首兩艦約克鎮號企業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而三號艦大黃蜂號則在裁軍條約失效後趕工建造,趕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服役。在艾塞克斯級於1943年底服役前,約克鎮級一直是美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中堅部隊,其中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均在此段時間戰損沉沒,而企業號則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的戰鬥,在戰後封存多年,最終拆解。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士卡」在長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

二戰拾遗

二戰历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蔣中正
蔣中正

蔣中正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中華民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江蘇宜興和桥镇,生於清朝浙江省寧波奉化縣溪口,逝世於中華民國台北市的住所士林官邸內。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他是唯一同時統治過中國大陸台灣的近代中國領導人。蒋中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毁誉兼有的人,人们对他评价趋于兩极化。蒋中正留下文字極多,但許多文章由蔣之文學侍從陳布雷陶希圣等代筆,如《中國之命運》、《蘇俄在中國》等,主要内容收入《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

軸心國傳記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為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他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919年,希特勒因軍隊任務而認識納粹黨,並在之後不久加入,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泛德意志民族主義反猶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共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之後,快速將德國變為一黨專政。希特勒極欲建立納粹,以霸權於歐洲。為達到目的,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張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及德國的重新武裝。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这次入侵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之後的三年裡,德國及其他軸心國佔領了大部份的歐洲、北非、東亞及太平洋諸島嶼。然而1942年之後,盟軍開始反攻,德軍漸居劣勢。至1945年,盟軍已反攻解放遭德軍佔領的大部分地區。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逼近柏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勃勞恩結婚並在30日自殺。

二戰分類

分类拼图
分类拼图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