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意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佈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埃塞俄比亞與意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英國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美國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諾曼第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而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但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相對較弱,因此盟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還是達成了原計劃中的目標。

軍事衝突

希臘-意大利戰爭
希臘-意大利戰爭

希意戰爭意大利王國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最早其目的是由於本尼托·墨索里尼想要向阿道夫·希特拉證明意大利為地中海海域的大國,並且藉由戰爭勝利的方式來讓希特拉承認意大利對於南歐地區的影響力。然而這次戰爭最後反而像德國以及同盟國凸顯出意大利軍事實力薄弱的問題,並且迫使得德國必須對於戰事進行干預。在4月23日,包括意大利人在內的停戰協定被訂定,希臘-意大利戰爭正式結束。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該戰事迫使德國因為幫助意大利而延後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這使進攻被延後及令德軍面對俄羅斯嚴寒的冬天,進而導致莫斯科戰役的失敗。


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代號為「冰山行動」,是在琉球群島沖繩本島進行的一場戰役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場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這些代號代表戰鬥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軍參戰之戰艦及車輛的龐大數量。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0,000名士兵被打死或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超過50,000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而在沖繩的戰鬥結束數星期後,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導致日本投降

武器裝備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使用的單兵肩扛式火箭發射器的綽號,也稱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實戰用的單兵反坦克裝備。巴祖卡使用固體火箭作為推進器,彈頭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彈頭,能夠摧毀裝甲車機槍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彈手雷的投擲範圍。因為其管狀外形類似於一種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北非戰場中繳獲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們馬上就發現了巴祖卡在戰場上的作用並開始着手仿製。德國設計師將彈頭直徑增加到88毫米(還有一些小的改動)並在德軍中推廣使用,這種武器被稱作坦克殺手。由於新奇且易於識別,「巴祖卡」在軍事術語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發射器。

海上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

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美國戰間期設計的航空母艦,前後一共建造3艘,是繼列星頓級遊騎兵級航空母艦後,美國設計的第三款艦隊航空母艦。約克鎮級的設計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然而相比起上一代的遊騎兵級,約克鎮級更適用於美國海軍的戰略及戰術運用,既可搭載大量飛機,同時享有優越的速度與續航距離,只是水下防禦有所不足。首兩艦約克鎮號企業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而三號艦大黃蜂號則在裁軍條約失效後趕工建造,趕及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服役。在艾塞克斯級於1943年底服役前,約克鎮級一直是美國海軍於太平洋的中堅部隊,其中約克鎮號及大黃蜂號均在此段時間戰損沉沒,而企業號則參與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的戰鬥,在戰後封存多年,最終拆解。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製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英國政治家演說家軍事家作家,曾於1940年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內期間帶領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等國家對抗德國,並取得了最終勝利,並自1951年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以至於世界均起深遠的影響。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還創作了多部小說和回憶錄,並曾於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軸心國傳記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本名赫敏妮·桑特羅席茲,荷蘭籍奧地利人,曾於二戰期間聯同她的丈夫與其他4人,協助安妮·法蘭克等8位猶太人的藏匿,以躱避納粹逼害,到後來安妮等人被捕後,妥善保存安妮於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於戰後交還安妮的父親,整理出版成《安妮日記》。隨着《安妮日記》受到讀者喜愛,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改編成舞台劇,再改編拍成電影《安妮少女的日記》,獲1959年3項奧斯卡獎,越是受到注目就越是被質疑。梅普無法接受事實會被曲解,於是到處談論安妮的故事,與她自身的經歷,以駁斥那些否認有大屠殺事件和認為《安妮日記》是偽造的指控。梅普致力於維護法蘭克家族遭遇的真相,因此讓她獲得許多榮耀。

二戰分類

分類拼圖
分類拼圖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