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User:Maxliu1993/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的街头时尚风格多样,融合了日本当地风格和外来元素。 其中一些风格独具一帜、前衛,与欧洲T台上的高级定制时装类似。 从1997年起,青木正一就在日本有名的街头时尚杂志《Fruits》中用摄像头记录了日本时尚的发展和潮流风向标的变化。 

2003年,日本Hip-hop开始对日本主流时尚产生影响。[1]Hip-hop音乐的影响力极大,东京的年轻人开始模仿Hip-hop偶像的穿着风格,套上了松松垮垮的超大外套,热衷于将皮肤晒成小麦色。 [2]

现代日本街头时尚

[编辑]

时尚总是随时间变换,但街头时尚至今在东京依然风头不减。年轻人常常穿着次文化元素的服装出现在都市时尚区,例如原宿银座御台场新宿區涩谷等地。 

萝莉塔

[编辑]
哥特萝莉塔

包含众多主题的萝莉塔风格成为了日本街头时尚中一种辨识度和人气较高的风格,如今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关注。萝莉塔风格中几种较为出名的风格包括以下几种:  

  • 哥德萝莉塔 - 深受西方及维多利亚时期哥德风格影响的萝莉风。代表元素包括深沉的颜色,十字架图案,蝙蝠和蜘蛛图案,及其他流行的哥德代表元素。维多利亚时代的铁门和建筑设计也常出现在连衣裙的印花上。半身裙通常是及膝长度,内里搭配衬裙,让裙摆更蓬松。上衣和衬衫均以维多利亚风格的蕾丝边或荷叶边装饰。穿上及膝袜和靴子,别上胸针,带上无边帽,撑一把太阳伞,这就完成了一身哥德萝莉风格的装扮了。 
  • 甜美萝莉塔 - 最童真的萝莉塔风格,代表元素包括小动物图案,童话主题及具无辜感、童真感的服装,深受维多利亚时代孩童的装束和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服饰搭配的影响。Hello Kitty, 轻松熊和其他可爱的流行人物在甜美萝莉塔风格中深受欢迎。 多使用温柔的浅色系,同时包括黑色、深红色和蓝色的哑色系也经常出现。大蝴蝶结头饰,可爱的小包,优雅的阳伞和洋娃娃均为甜美萝莉塔风格中深受欢迎的饰品。  
  • 庞克萝莉塔 - 一种试验性的风格,将庞克文化融入进萝莉塔。有时候看起来很杂乱,甚至疯狂,但仍有萝莉塔风格的影子。 
  • 古典萝莉塔是一种很传统的萝莉塔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出更成熟的风采,多使用浅色,如蓝色、绿色、红色等。
  •  Kodona, 也叫王子风, 是萝莉塔中带有男性元素的风格,深受维多利亚时期男孩着装的影响。短款卡普里风格的“王子裤”长度刚到膝盖,通常会有蕾丝裤边等细节点缀,搭配男性风格短上衣、礼帽/膝袜等。.[3]

Kuroi系

[编辑]

Kuroi系(日文. 黒い虹, 意为“黑色彩虹”) 这种街头时尚产生于2012年,创始人是大崎坊。这种风格主要是将彩虹和黑色混合在一起,将可爱元素和怪异元素融为一体。(Kuroi Niji Facebook) (Bou Osaki Facebook)

Gyaru系

[编辑]
2009年在池袋拍照的Gyaru系女生

Gyaru系, 也称为日本黑妹(ganguro)。日本黑妹实际上是gyaru系中的一个小类,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Gyaru系注重展示女孩魅力的打扮,多使用人造物品如假发、假睫毛、指甲贴等。Gyaru系深受西方时尚风格的影响。 

Ganguro系

[编辑]
2008年4月在东京的日本黑妹

日本黑妹风格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在21世纪初盛极一时。黑妹风格从属于gyaru系,典型元素包括亮色系衣服、迷你短裙、扎染纱笼。其他元素还包括漂染的头发、黑皮肤、假睫毛、黑色和白色的眼线、手镯、耳环、戒指、项链和带有防水台的鞋子。

Kogal系

[编辑]
穿着泡泡袜和超短裙的kogal系女生

Kogal系(也作kogyaru)灵感来自于高中校服,搭配比校服裙更短的超短裙、泡泡襪,通常头发需要染色,并且配以围巾。Kogal系女生有时称她们自己为辣妹(gyaru)。这种风格在90年代盛行,但之后便不再流行。

暴走族

[编辑]
穿着暴走族服饰的日本cosplay变装者

暴走族风格在90年代前不受欢迎,典型的暴走族装扮基本是出现在书本描写、漫画中,在日本动漫、漫画和电影中能找到暴走族形象。典型的暴走族成员会身着制服,包括类似体力劳动者穿着连身衣裤,特攻服(tokko-fuku),印着日本汉字的军人外套。 通常敞开穿着,内里不搭汗衫,展示缠着绷带的身体,下身着匹配的宽松裤装,裤脚塞在高筒靴中。

德可拉

[编辑]

德可拉风格出现于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在日本国内国外都聚集了大量人气。服饰通常为黑色、深粉色或婴儿粉,其他荧光色也同样可以使用。简单的衬衣或连帽衫搭配短裙穿着。发型(绑成低马尾,留有长刘海)和妆容趋向于简单朴素的风格。德可拉风格最显眼的地方在于大量使用可爱的配饰,直到它们基本盖住下层的刘海和衬衣,也会叠穿长袜、护腿、袖套、及膝袜。一些常见的细节包括豹纹图案和牙齿面具图案。虽然在国外德可拉风格依然广受欢迎,但在日本国内,德可拉在21世纪前10年便逐渐被仙女系(fairy kei)和OTT萝莉塔风格融合和取代。

视觉系

[编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音乐家开创了视觉系着一风格。这种风格强调夸张的妆容,怪异的发型和绚丽的服装,类似于西方華麗搖滾華麗金屬的风格。雙性性格是这种风格中相当受欢迎的一个元素。视觉系著名的艺术家包括:X Japan, 月之海, Versailles, The Gazette, Mejibray, Royz, 彩虹乐团, An Cafe, Malice Mizer, and Diaura.

Oshare系

[编辑]

oshare系是视觉系的一种,被视为是所有风格中最时髦、最前卫的一种风格。它强调混搭不同的图案、亮色和庞克元素来形成一个独特的着装风格。跟视觉系不同的是,oshare系的妆容少了一丝夸张,只着重强调眼妆的部分。脸部穿环也十分常见。和视觉系一样。oshare系也深受音乐家的影响,包括 An Cafe, Panic Channel, Ichigo69, Lolita23q, SuG, Delacroix, LM.C, and Aicle.

暗黑系

[编辑]

暗黑系是视觉系中最黑暗的风格。 服装颜色基本为黑色,装饰有铆钉和链条。妆容很浓,以黑色为主。暗黑系常被视为摩登哥特风。和上文提到的两种风格一样,暗黑系同样深受地下音乐的影响,一些较为出名的艺术家包括:MUCC, Floppy, Guniw Tools, Metronome and Nookicky. 

邪教系

[编辑]

邪教系一名来源于原宿一家叫做邪教(cult party)的店(现在店名改为Virgin Mary),这是基于西方宗教物品(如十字架、圣经等)创造出的一种风格。常见的一些元素包括:用纱线绕成的十字架,柔和色彩衣物的叠穿,大量的奶油色蕾丝花边,绸缎蝴蝶结和圣经图案印花。妆容和发型没有上述提到的风格那么夸张。事实上,邪教系妆容通常趋向于裸妆,没有过分强调眼妆,发型也是简单的风格。邪教系也被视为娃娃系的一种。

娃娃系

[编辑]

娃娃系深受中世纪和欧洲童话的影响,尤其是格林兄弟安徒生的作品。它使用很多古着风衣物,有时带有宗教元素。位于日本的魔法书这家店被看作是“娃娃系时尚背后的先锋服装店”。[4]

仙女系

[编辑]
穿着爱心熊服装的模特

仙女系是一种童真的风格。服饰多使用柔和浅色(如薰衣草色、婴儿蓝、浅粉色、薄荷绿、嫩黄色等),同时也有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西方玩具中的天使、玩具和婴儿主题的元素和饰品出现,如小马宝莉、草莓妹妹、彩虹仙子、popples、lady lovely locks、芭比、wuzzles和爱心熊。浅发色也很常见,自然发色也同样受欢迎,发型多为简单的风格,装饰以可爱和浅色的饰品。蝴蝶结的使用很常见。仙女系一词来源于zipper杂志。(尽管大众认为这个词是东京一家名为spank!的时装店的老板sauri tabuchi提出的,实际上这家店只是偶然成为仙女系的创始)。.[5]

森女系

[编辑]

森女系服饰多使用柔软的面料,宽松的剪裁重叠穿搭,比如飘逸的连衣裙和开襟衫。强调使用天然的面料(如棉、亚麻、羊毛),以自然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或古董饰品。服饰颜色多为浅色和中性色,格纹和花色的图案也经常出现。发型方面,烫卷的刘海和辫子很受欢迎。森女系和仙女系类似,两种风格都试图创造出娃娃一样的外形,但色女系更随性,更与自然元素挂钩。[6]

和服风

[编辑]

日本时尚深受历史文化影响,现在在日本街头,尤其是银座,还能看到身着和服的日本人。日本人依然会在特殊和重要场合穿上和服,如成人礼、葬礼等。年轻一代会将和服和其他现代元素混搭,形成独特的时尚风格。他们通常在他们自己的风格中混搭和服,比如将传统的篮子包换成设计师品牌包,或者将木屐换成高跟鞋。有些设计师甚至受和服启发设计出新的系列,如三宅一生的TANZEN 系列。

时尚产业和流行品牌

[编辑]

日本街头时尚强调不同风格元素的混搭,没有一种固定的风格一直受所有人的青睐,人们对时尚敏感度很高,因此产生的大量需求都被蓬勃的时尚产业支持着。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Comme des Garçons常被认为是日本时尚的三个奠基石品牌。因为大量单色产品的运用和前沿时髦的剪裁,在80年代,它们被看作是日本时尚先锋。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就出现了一些专注街头时尚的品牌,如鬼冢株式会社(现在被称作ASICS),但是直到九十年代,街头时尚品牌才蓬勃发展起来。最受欢迎的日本品牌包括:A Bathing Ape,Comme des Garçons, Kenzo, Evisu, Head Porter, OriginalFake, 优衣库,Neighborhood Technical Apparel, Visvim, WTAPs, Undercover, mastermind Japan, Number (N)ine and Hysteric Glamour。街头时尚品牌经常和高人气艺术家、设计师合作推出服饰系列,也会推出限量款作为一种销售手段。也有专门针对一种风格的时尚品牌,如Angelic pretty是洛丽塔风格服饰,Sex Pot Revenge是专做庞克风。

日本对于外国奢侈品品牌的购买力同样很强。200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奢侈品消费中有41%来自日本。[7]巴宝莉的蓝线在日本尤其受欢迎。

国际影响

[编辑]

美国西海岸深受日本街头时尚的影响。[8]从八十年代起,Comme des Garçons等高端时尚品牌在世界时尚产业中一直拥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通过和其他品牌的合作设计。2008年,川久保玲路易威登H&M设计了服饰系列。 [9]

Tomoko Yamanaka的设计作品在2010伦敦时装周上展出。[10]

社会动力

[编辑]

促进日本时尚发展的因素很复杂。首先,日本年轻一代收入中可支配的部分比重很大,许多人称这是由于日本年轻人都跟父母一起住,从而减少了生活开支。[11]此外,六、七十年代年轻人文化的兴起和流行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原宿一代),让年轻人不停追逐新鲜、不同的穿着打扮。八十年代的经济繁荣形成的消费主义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后来泡沫经济破碎,这个因素依然影响着人们对于追求时尚的热情。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时期时尚风格的变化.。[12].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File:Cosmetics2.jpg
化妆侍女在为一位富有的罗马妇女上妆。

化妆品起初在古罗马用于各种仪式上,[1]后变为女性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尤其多为娼妓和富有女性使用。

化妆品使用情况

[编辑]

一些从中国德国高卢进口的时尚化妆品价格高昂,以至于在公元前189年,Lex Oppia试图限制它们的使用。[2] 这些“奢侈品牌”大量生产出山寨产品,卖给经济条件较差的女性。[3]工人阶级的女性能够消费得起这些便宜的化妆品,但却没有时间或奴隶来帮她们上妆,[4]化妆是件很费时的事情,因为天气和廉价成分的原因,一天之内需要补妆好几次。

女性都在私下化妆,通常在一间男性不进入的小房间里。化妆侍女(为女主人梳妆打扮的女性奴隶)的手艺常被称赞。[5] 她们会用cultus 为她们的主人打扮, 这是一个拉丁词,意思包括化妆品、香水和珠宝首饰。[6]

香氛是美容的一个重要方面。香气逼人的女性被视为是富有之人。那是化妆品里许多成分都有恶臭,因此女性常常大量使用香水。

基督徒女性不使用化妆品,因为她们认为应该感恩和歌颂上帝赐予的一切而非装饰他物以求变美。一些男性,尤其是异装者,会使用化妆品,尽管这被视为娘娘腔和不合时宜的事。[7]

所有的化妆品原料也被用作药物,治疗许多小病症。虽然有毒性,依然被广泛使用。[6]

男性对化妆品的看法

[编辑]

罗马人对于化妆品的看法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变化。化妆品品类随着边境贸易的扩展而增多,财富的聚集提供给女性额外的奴隶和时间来梳妆打扮。从希腊埃及等战败国传来的对于美丽的看法对罗马产生了深刻影响。 [7] 罗马人和他们东方的贸易伙伴不同的是,他们只能接受“保存美丽”,而无法赞同“非天然的修饰”。除了在光线不好的时候加重妆容使其可见之外,其余时候女性都追求自然的妆容,以便看起来贞洁。人工美通常被看作是勾引人的,这也使男性疑惑女性化妆到底是为了吸引谁。因此男性通常认为使用化妆品是欺骗的、操纵他人的。[8] 维斯塔贞女们从不化妆,因为她们本该看起来圣洁纯净。其中一位名为Postumia的贞女违反了这条准则, 最终被定罪为乱伦。

现存的所有提到化妆品的文章(全由男性撰写)中,只有奥维德支持化妆品的使用。舆论认为过度使用化妆品的女性是不道德的、欺诈的,甚至认为她们是在练习某种巫术尤维纳利斯写道,“买香氛和乳液的女人脑子里一定想着通奸”,并且不屑女性对于化妆品的需求,认为它们是无用的。香水的使用更是受到批判,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用来掩饰性爱和酒精的味道的物品。塞内卡建议贞洁的女性不使用化妆品,在他看来,在罗马使用化妆品是道德的败坏。斯多葛主义也同样反对使用化妆品,他们反对使用一切人造奢侈物品。虽然没有现存由女性撰写说明女性对于化妆品的态度的文章,但化妆品的广泛使用显示出女性接受的态度和对使用化妆品的享受。

护肤

[编辑]

清透白净的肌肤是有闲阶层的象征,这也成为了罗马人眼中美丽的一个重要特质。[6] 罗马本地女性并不是天生白皮肤,因此她们在户外活动时会在脸上涂上油,让亮白肤色的妆容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9]

女性在上妆之前通常会使用面膜。其中一个面膜是在睡前将羊毛(脂)里的汗涂到脸上,[10]散发出的恶臭经常让男性嗤之以鼻。[11] 其他原料包括果汁、种子、牛羊角、粪便、蜂蜜、植物、胎盘、骨髓、、胆汁、动物尿液、硫磺、鸡蛋、没药、香、乳香、贝壳、[12]动物脂肪和洋葱、大麦和野豌豆等。用驴奶泡澡是奢侈的享受,这和化学焕肤有相同效果,像克娄巴特拉七世和波培娅·萨比娜[13]这样的富有女性会使用此方法美容。


泡完澡后,罗马女性会在脸上涂上增白剂,如白垩粉[14]、白泥灰、鳄鱼粪便和白铅。[6] 罗马人虽知有毒,但不足以阻止她们对于变白的追求。增白剂中的其他成分包括蜂蜡、橄榄油、玫瑰水、藏红花、[3]动物脂肪、二氧化锡、淀粉、[15]芝麻菜、黄瓜、大茴香、蘑菇、蜂蜜、玫瑰花瓣、罂粟、没药、乳香、[6]杏仁油、百合、水芹菜和鸡蛋。

罗马人不喜欢皱纹、雀斑、晒斑、脱皮和痤疮。[5]为了抚平皱纹,她们使用天鹅的脂肪、驴奶、阿拉伯树胶和豆类粗粉。[6] 疹和雀斑使用蜗牛灰治疗。[6]她们在痤疮上贴上矾做成的薄片以免留疤。罪犯和被解放的奴隶也使用这种圆形或新月形的贴片来遮住身上的烙印。

在罗马,女性的头发被认为是不悦目的。因此,女性使用剃、拔、用树脂胶带扯下、用浮石刮下等方法去除头发。老年女性因为脱毛被嘲笑,因为脱毛最初被视为是性爱前的准备。[16]

胭脂

[编辑]

虽然古罗马人喜欢苍白的肤色,但同时也认为脸颊上的一抹红晕是美丽的,好气色显出良好的健康状况。普鲁塔克认为,太多胭脂会让女性看起来过于艳丽,马提亚尔嘲笑使用胭脂的女性,认为它可能会在太阳下融化。[4] 胭脂的来源包括泰尔朱砂、[7]玫瑰、罂粟花瓣、海藻[17]红铅粉、朱草和鳄鱼粪便。[18] 红赭石是一种相对比较昂贵的胭脂,从比利时进口而来,用石头磨成粉。[19] 虽然人们知道硃砂和红铅具有毒性,这两种原料依然被广泛使用。[6] 价格便宜一点的替代原料包括桑葚汁水和酒糟。[20]

眼妆

[编辑]
罗马玻璃香水瓶和两部分组成的眼部化妆品容器。

罗马人认为大眼睛、长睫毛是完美的。老普林尼写道,过度的性爱会让睫毛脱落,因此女性十分注重保持睫毛的长度,以此来证明她们的贞洁。[21]

化妆墨是最主要的眼部化妆品,其原料为灰、煤烟和,也会添加藏红花,来让眼影粉味道不那么刺鼻。眼影粉的化妆工具是圆棍,由象牙、玻璃、骨头或者木头制成,需要先将圆棍浸泡在油或水中,之后再蘸取眼影粉上妆。[6] 使用眼影粉化妆是从东方传来的技术。除了眼影粉,烧焦的玫瑰花瓣[22]和枣核也被使用来加深眼睛。[20]

女性也使用彩色眼影来突出她们的眼睛。绿色眼影的原料是有毒的孔雀石,蓝色眼影是由蓝铜矿制成。 [3]

罗马人偏爱深色眉毛,双眉几乎在山根相连。[6]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她们使用锑或煤烟来加深眉毛颜色,然后朝中间晕染。[3] 拔眉开始于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以此来让整个妆容看起来更整洁。[4]

嘴唇、指甲和牙齿

[编辑]

虽然有证据显示口红的使用在古代文明中就有出现,但并没有史实能确定罗马人也曾使用口红。[23] 罗马人给指甲染色的材料是从一种印度昆虫中提取出的红色染料。通常只有富人修建指甲,有理发师替她们将指甲剪短,这和现代人的卫生习惯相似。[6]

虽然口腔卫生在当今才受到重视,但古罗马人十分喜欢洁白的牙齿,因此由骨头制成的假牙、象牙和膏十分受欢迎。奥维德的言论显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洁白牙齿的看法,写道:“若你笑的时候露出的牙齿是黑色、牙太长或是不整齐,你便是在给你自己造成无限的伤害。”[4] 罗马人还使用粉末和小苏打让口气保持清新。[5]

香水

[编辑]
在博斯科雷亚莱别墅展出的名为unguentari的罗马香水瓶

香水在古罗马很受欢迎,大量被使用,以至于西塞罗曾说,“女人最应该有的香味就是没有味道。”[4] 那时的香水有液体状、固体状和粘性物状,是将花瓣、草药和油通过溶剂提取制成。 [24] 蒸馏技术和其他大部分的香水原料都从东方进口。[5] 意大利最重要的香水市场是加普亚的瑟普拉西亚。[11] 将香水涂或洒在使用者身上,那时人们认为使用香水可以避免包括发烧、消化不良等一些小病。不同的香味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7] 男性和女性使用的香味也不同。[25] 由明矾、鸢尾花和玫瑰花瓣制成的香体剂也很常见。[26]

除了个人使用以外,香水还在食物中使用,也在屋子里使用来使空气清新。[24]

容器和镜子

[编辑]

市场上售卖的化妆品通常是片状和块状。[6] 富有女性会购买装在由黄金、木头、玻璃和骨头制成的精致容器中的昂贵化妆品。[5] 化妆墨装在分开的管状物中,可以装进多种颜色的眼部化妆品。[6] 公元一世纪叙利亚发明的吹制玻璃降低了化妆容器的价格。最常见的玻璃颜色为青色。[2] 角斗士的汗水和竞技场里战斗的动物的脂肪会装在纪念品壶中进行售卖,具有提升肤色的作用。[3]

古罗马的镜子大多是手持镜子,由抛光金属或在玻璃背后涂上水银制成。[4] 人们认为花过多时间照镜子的女性是缺乏自信的。[9]

娼妓及其化妆品

[编辑]

化妆品的过度使用通常会和娼妓形象联系起来,被认为是不道德、诱惑人的。拉丁语lenocinium实际上有“娼妓”和“化妆品” 两个意思。因为收入较低,娼妓通常使用廉价化妆品,散发出恶臭。[27] 为了掩盖化妆品的恶臭,娼妓会使用浓烈的具有异域风情的香水,这股混合的味道使得妓院恶臭难闻。娼妓的收入大多取决于她们的外表,因此当她们变老时,她们会使用更大量的化妆品。化妆品会作为礼物或者一部分付款送给娼妓。[23]

化妆品起初在古罗马用于各种仪式上,[1]后变为女性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尤其多为娼妓和富有女性使用。一些从中国德国高卢进口的时尚化妆品价格高昂,以至于在公元前189年,Lex Oppia试图限制它们的使用。[2] 这些“奢侈品牌”大量生产出山寨产品,卖给经济条件较差的女性。[3]工人阶级的女性能够消费得起这些便宜的化妆品,但却没有时间或奴隶来帮她们上妆,[4]化妆是件很费时的事情,因为天气和廉价成分的原因,一天之内需要补妆好几次。

男性使用化妆品

[编辑]

在古罗马,尽管社会无法接受,男人也会使用化妆品。携带镜子的男人被认为是娘娘腔,化上美白的妆容的男人更是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人们认为男人在户外劳作,肤色理应成为小麦色。 [28] 少量使用某些香水和适度除毛是被接受的。过度除毛的男性也被看作是娘娘腔,除得过少又会被认为看起来是粗野的。 [9] 罗马人认为帝王爱慕虚荣是十分不合时宜的,奥托王就是一个例子。[29] 埃拉伽巴路斯王除去了他全身所有的毛,经常化妆,造成了罗马的许多不幸。[30]

注释

[编辑]
  • Medicamina Faciei Femineae, 作者奧維德,针对女性外表说教的诗歌,里面所写的方法在当今藥品和化妆品制造里依然在使用.。[3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An Ancient Roman Make-up Lesson The History Channel.
  2. ^ 2.0 2.1 2.2 Stewart, Susan.
  3. ^ 3.0 3.1 3.2 3.3 3.4 3.5 Ancient cosmetics brought to life BBC News.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Cowell, F.R. Everyday Life in Ancient Rome.
  5. ^ 5.0 5.1 5.2 5.3 5.4 A Brief History of Cosmetics in Roman Times Life in Italy.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Olson, Kelly.
  7. ^ 7.0 7.1 7.2 7.3 Angeloglou, Maggie.
  8. ^ Achilles Tatius.
  9. ^ 9.0 9.1 9.2 Stewart, Susan.
  10. ^ Ovid, The Art of Love. 3.213-14.
  11. ^ 11.0 11.1 Balsdon, J.P.D.V. “Roman Women: Their History and Habits".
  12. ^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32.65.
  13. ^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11.238.
  14. ^ Horace, Epodes, 12.10.
  15. ^ Roman cosmetic secrets revealed BBC News.
  16. ^ Martial. 12.32.21-2, 10.90.
  17. ^ Pliny the Elder.
  18. ^ Horace, Epodes, 12.10-11.
  19. ^ Ovid, The Art of Beauty.
  20. ^ 20.0 20.1 Stewart, Susan.
  21. ^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11.154.
  22. ^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21,123, 35.194.
  23. ^ 23.0 23.1 Stewart, Susan.
  24. ^ 24.0 24.1 Stewart, Susan.
  25. ^ Athenaeus, Deipnosophistae, 15.684.
  26. ^ Pliny the Elder, Natural History, 21.142, 35.185, 21.121.
  27. ^ Seneca, Controversiae, 2.21.
  28. ^ Ovid, The Art of Love. 1.513.
  29. ^ Juvenal, Satires, 2.99-101.
  30. ^ Cassius Dio, Roman History. 80.14.4.
  31. ^ Peter Green, (Autumn, 197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