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园

坐标3°8′13″N 101°42′24″E / 3.13694°N 101.70667°E / 3.13694; 101.7066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清园
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市的次分区
Kenanga
其他文字转写
 • 淡米尔文கெனங்கா
何清园批发城,马来西亚主要服饰批发聚集之处
何清园批发城,马来西亚主要服饰批发聚集之处
何清园旗帜
旗帜
何清园徽章
徽章
格言:Bersedia Menyumbang, Bandar Raya Cemerlang[1]
Ready to Contribute towards an Excellent City
“准备为一个优秀的城市做出贡献”
何清园在吉隆坡的位置
何清园
何清园
何清园吉隆坡马来西亚的位置
何清园在马来西亚的位置
何清园
何清园
何清园 (马来西亚)
坐标:3°8′13″N 101°42′24″E / 3.13694°N 101.70667°E / 3.13694; 101.70667
国家 马来西亚
联邦直辖区 吉隆坡
选区武吉免登
地方政府吉隆坡市政局
政府
 • 市长英语Mayor of Kuala Lumpur诺希山·阿末达兰
时区马来西亚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55200
电话区号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Malaysia+6-03 22
车牌编码V或W
网站www.dbkl.gov.my

何清园马来语Kenanga)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东南部的一个区域,被汉都亚路(Jalan Hang Tuah)、辛炳路(Jalan San Peng)、陆佑路(Jalan Loke Yew)及富都路(Jalan Pudu)所包围,毗邻半山芭武吉免登燕美,属于吉隆坡市区内较早发展之区域,目前何清园的商业区聚集多家服装批发业者,成为马来西亚最大服装的批发中心,吸引马来西亚各地,乃至新加坡印尼等地服装采购商前来批货。

历史[编辑]

地名由来[编辑]

在19世纪末,位处当时吉隆坡市中心的何清园仍为原始丘陵,在茨厂街一带发展逐渐饱和后,开始有华人开始开发此地,在此种植果树、橡胶及挖矿,并依照当时地主或聚集的住民,分别为这一带的园口及聚落,取名为“海南园”、“新海南园”、“马来园”、“兰桂园”、“林志园”、“叶成园”、“精武园”、“西朗园”、“陈占梅园”等。当时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为广东省南来的华工,因此整个社区通行粤语。而在邻近循人中学的园丘则由印度人聚集,而为数甚少马来人则多属住在称为“皇家屋”之电气局公务员。由于此地生长著许多被马来人称为“Pokok Kenanga”的依兰树,因此成为马来地名由来。直到1932年,一名名叫何清的英殖民政府公共工程局承包商购在其园地上兴建一排六间双层店屋(为今日马来亚银行丰隆银行何清园分行的位置),这排店屋成为此区的地标,因此当地的华人开始将这些园区统称为“何清园”。而这排店屋目前仅存新海天茶室旧店(即为今日“绿子批发有限公司”所在地),且在建筑的水泥墙上雕有“民国二十一年何清园”9个字,其他建筑其余皆已拆除重建[3]

私会党聚集[编辑]

何清园昔日以私会党闻名,许多活跃于吉隆坡一带的华人组织在何清园开始开发后逐渐入驻,使得这里成为当地的治安黑区。20世纪50、60年代,何清园华人私会党有两大组织,即“二和四”及“十八仔”,另外尚有印度人私会党,名“386”。甚至在50年代,马印对抗时期,有13名华裔死囚等候被送上绞台,其家属惊闻恶耗从四面八方赶来,在邻近的半山芭监狱大门前进行和平请愿,结果遭到镇暴队前来强行驱散。当年何清园里有正义感的黑帮人士就挺身而出,加以阻止,遂与警方发生冲突,场面顿时紧张、混乱。警方冲入何清园里搜寻,却无逮捕任何人,显示当时私会党在此地的实力庞大,使警方不敢轻举妄动。直到1969年马来西亚爆发513事件,以及后期政府的严厉打压之下,80年代起,当地华人私会党在何清园的影响力才逐渐下降。[4]

习武风气[编辑]

因私会党横行,当时的年轻人要是不会武术,可能遭受欺负,因此早期何清园一带习武之风颇盛,中国南方许多流派的武术团在此开设武馆教授武术,许多马来西亚的武馆及武术家都源自于此。其中,创立于1930年,由黄佐荣、文旺、文祺、尹沾、阮荣,五位武术家在1930年联手创办的“联胜堂”,以集合洪拳蔡李佛拳莫家拳咏春拳太极拳等各家武功于一家,在1933年迁至何清园,以“雪兰莪联胜国术团”注册,成为此区最大的武馆(武馆后来迁至半山芭,于2019年改名为“马来西亚联胜国术团”[5] ),加上邻近的“雪隆精武会馆”,使得何清园与半山芭成为马来西亚的习武胜地。 [6]

服装产业聚集[编辑]

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国内经济开始转向轻工业发展,20世纪60年代时期,开始有纺织及制衣业者进驻在吉隆坡甲洞半山芭一带。进入70年代,开始有业者进驻何清园,当时何清园的制衣厂多为中小型业者,多开设在店屋的二、三、四楼,在制衣业兴盛时期,何清园共有超过百家制衣厂聚集,使得这里成为了制衣业、布匹业及运输业的首选之地。

1987年经济风暴后,何清园许多制衣厂面临资金问题而纷告歇业,何清园的产业开始由成衣制造转型批发,从泰国香港台湾韩国印尼等地入口成衣,再批发至巴生谷一带的服饰店。但随着香港台湾制衣产业的衰落,及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后,当地业者开始主力向中国进口成衣。随着服装批发中心的名声开始传遍全马,开始成为马来西亚的成衣批发中心。在2000年后,何清园已经聚集了300多家服装批发业者,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成衣批发中心之一,在2012年,楼高达17层的何清园批发城开幕后,这里开始成为东南亚地区主要的穆斯林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许多邻近国家的服装业者前来采购服饰。[7]

组屋区[编辑]

何清园共有三个组屋区,分别为1969年完工的汉都亚组屋(英语:Hang Tuah Flats),坐落于汉都亚路旁,分为A栋与B栋,共789户,是吉隆坡市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组屋之一。[6]陆佑人民组屋(英语:Loke Yew Flats),坐落于陆佑路旁。以及规模最大的斯里雪兰莪组屋(英语:Sri Selangor Flats),因坐落于何清园商业区旁的辛炳路,因此也常被称为辛炳组屋(San Peng Flats),于1972年完工,共有6栋建筑、每栋有16层。[8]

何清园批发城[编辑]

何清园批发城(英语:Kenanga Wholesale City,简称KWC),是马来西亚首个服装批发商城,位于肯纳格路(Jalan Kenanga),面积达50万平方米,商场内共有800个单位,其前身为锡矿场,停采后填回平地。[8]

交通[编辑]

何清园位置介于汉都亚站半山芭站之间。

轨道交通

车站编号 车站名称 原文名 车站服务
 AG09  SP09  MR04  汉都亚站 Hang Tuah 3 安邦线 4 大城堡线8 吉隆坡单轨列车
 AG10  SP10  半山芭站 Pudu 3 安邦线 4 大城堡线


政治[编辑]

何清园属于武吉免登国会议席,该议席在马来西亚下议院的代表为来自希盟行动党方贵伦[9]

参考资料[编辑]

  1. ^ Portal Rasmi Dewan Bandaraya Kuala Lumpur. www.dbkl.gov.my.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2. ^ 2010年马来西亚人口和房屋普查:马来西亚人口分布 (PDF). 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 2010年更新 [2012-04-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2). 
  3. ^ 東方文薈:何清園舊事. 马来西亚东方网. 2012-07-21. 
  4. ^ 黑區搖身變為潮服集散地.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5. ^ 88年隆雪联胜国术团走入历史晋升大马联胜国术团. 中国报. 2019-11-29. 
  6. ^ 6.0 6.1 武林/精武,成就新一代武學輝煌. 2017-07-19. 
  7. ^ 隆雪行業街 特色依舊在. 马来西亚东方网. 2018-11-20. 
  8. ^ 8.0 8.1 辛炳组屋,隆市心脏地带的另类天地. 透视大马. [26 Jan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0). 
  9. ^ Portal Rasmi Parlimen Malaysia. www.parlimen.gov.my. [202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