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十六国藩王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六国藩王列表列出在十六国时期各国册封的诸侯国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记》、《汉书》各表体例,以各藩王初封、复封、改封之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继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为元年开始计算。凡因谋反、犯罪、无后等各种原因而除国者,若此后又立同名国,则另立新表格于其下。凡谥号仅列王号者,为因谋反、犯罪、贬位等原因而无谥号。在位年数一年以上者计入,不足一年者不计入。

汉赵[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汉王 刘渊 4年 304年-308年
汉天王 靳准 318年

宗室系藩王[编辑]

魏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魏成献王 刘雄 ?-? 胡汉皇帝刘渊之弟,封魏王。[1]

江都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江都王 刘延年 308年-? 胡汉皇帝刘渊之兄。[2]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江都王。[3][4]

始安国→中山国→秦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始安王 刘曜 4年 308年-311年 胡汉皇帝刘渊族子。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始安王。[3]嘉平元年(311年)九月徙封中山王,麟嘉元年(316年)十一月徙封秦王,光初元年(318年)十月即位为汉皇帝。
中山王 6年 311年-316年
秦王 3年 316年-318年

安邑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安邑王 刘钦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邑王。[3]

汝阴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汝阴王 刘景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汝阴王,[3]刘聪时期已为上洛王。
上洛王 ?-?

陈留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陈留王 刘欢乐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封陈留王。[3]

长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长乐王 刘洋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长乐王。[3]

安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安阳哀王 刘厉 2年 308年-309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阳王。[3]河瑞元年(309年)九月与晋军交战战死。[5]

曲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曲阳王 刘贤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曲阳王。[3]

永安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永安王 刘安国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永安王。[3]

安昌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安昌王 刘盛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昌王。[3]

西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西阳王 刘璇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阳王。[3]

西昌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西昌王 刘锐 308年-? 汉赵宗室,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昌王。[3]

襄陵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襄陵王 刘摅 ?-? 汉赵宗室,刘聪时期为襄陵王。

中山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中山王 刘雅 ?-? 汉赵宗室,刘曜时期为中山王。

安定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安定王 刘策 ?-? 汉赵宗室,刘曜时期为安定王。[6]

广平国→中山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广平王 刘岳 ?-? 前赵皇帝刘曜族子,封广平王,后改封中山王。
中山王 ?-329年

汝南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汝南王 刘咸 ?-? 汉赵宗室,刘曜时期为汝南王。

河间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河间王 刘述 ?-? 汉赵宗室,刘曜时期为河间王。

刘渊系藩王[编辑]

梁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梁王 刘和 3年 308年-310年 胡汉皇帝刘渊长子。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封梁王。[3]河瑞二年(310年)七月即位为汉皇帝。

楚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楚王 刘聪 3年 308年-310年 胡汉皇帝刘渊第四子。永凤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秦王。[3]光兴元年(310年)七月即位为汉皇帝。

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齐王 刘裕 2年 309年-310年 胡汉皇帝刘渊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齐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杀害。

鲁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鲁王 刘隆 2年 309年-310年 胡汉皇帝刘渊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鲁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杀害。

北海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北海王 刘乂 1年 310年 胡汉皇帝刘渊之子。河瑞二年(309年)正月封北海王,七月改封皇太弟。麟嘉二年(317年)四月废为北海王,不久被杀。
1年 317年

刘聪系藩王[编辑]

河内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河内王 刘粲 5年 310年-314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光兴元年(310年)七月封河内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晋王。

晋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晋王 刘粲 4年 314年-317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本为河内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晋王,麟嘉二年(317年)七月立为皇太子。

河间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河间王 刘易 7年 310年-316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光兴元年(310年)七月封河间王,麟嘉元年(316年)三月病逝。

彭城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彭城王 刘翼 310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光兴元年(310年)七月封彭城王。

高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高平王 刘悝 310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光兴元年(310年)七月封高平王。

勃海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勃海王 刘敷 5年 312年-316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勃海王,[8]麟嘉元年(316年)七月病逝。

济南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济南王 刘骥 7年 312年-318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济南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准污陷杀害。

燕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燕王 刘鸾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燕王。[8]

楚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楚王 刘鸿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楚王。[8]

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齐王 刘劢 7年 312年-318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齐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准污陷杀害。

秦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秦王 刘权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秦王。[8]

魏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魏王 刘操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魏王。[8]

赵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赵王 刘持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赵王。[8]

代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代王 刘恒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代王。[9]

吴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吴王 刘逞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吴王。[9]

颍川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颍川王 刘朗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颍川王。[9]

零陵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零陵王 刘皋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零陵王。[9]

丹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丹阳王 刘旭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丹阳王。[9]

蜀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蜀王 刘京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蜀王。[9]

九江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九江王 刘坦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九江王。[9]

临川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临川王 刘晃 312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临川王。[9]

东平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东平王 刘约 ?-317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封东平王,麟嘉二年(317年)正月去世。[10]

会稽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会稽王 刘康[11] ?-318年 胡汉皇帝刘聪之子,封会稽王,嘉平二年(318年)被火烧死。

刘曜系藩王[编辑]

临海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临海王 刘俭 ?-? 前赵皇帝刘曜长子,刘聪时期封临海王。[12]

长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长乐王 刘袭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长乐王。[13]

太原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太原王 刘阐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太原王。[13]

淮南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淮南王 刘冲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淮南王。[13]

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齐王 刘敞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齐王。[13]

鲁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鲁王 刘高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鲁王。[13]

楚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楚王 刘徽 319年-? 前赵皇帝刘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楚王。[13]

永安国→南阳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永安王 刘胤 3年 323年-325年 前赵皇帝刘曜次子。光初六年(323年)封永安王,八年(325年)徙封南阳王。十二年(329年)九月兵败被后赵俘虏。
南阳王 5年 325年-329年

异姓王[编辑]

酒泉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酒泉王 石武 322年封 休屠王

武都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武都王 杨难敌 322年封 仇池君主

凉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凉王 张茂 323年-324年 前凉君主
凉王 张骏 324年封 前凉君主

后赵[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赵宣王 石邪 330年尊封 石勒祖
赵元王 石周曷朱 330年尊封 石勒父
赵王 石勒 11年 319年-330年 后赵君主
大赵天王 1年 330年-330年
居摄赵天王 石虎 4年 333年-337年 后赵君主
大赵天王 12年 337年-349年
赵王 石祗 1年 350年-351年 石虎之子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秦王 石宏 330年封 石勒子
太原王 石斌 3年 330年-333年 石勒子
章武王 4年 333年-337年
燕王 349年封
南阳王 石恢 330年封 石勒子
中山王 石虎 3年 330年-333年 石勒侄
魏王 1年 333年-333年
齐王 石邃 330年-333年 石虎子
梁王 石挺 330年封
河东王 石生 330年封
彭城王 石堪 330年封
河间王 石宣 333年-337年 石虎子
乐安王 石韬 333年-337年 石虎子
齐王 石遵 333年-337年 石虎子
彭城王 349年封
代王 石鉴 333年-337年 石虎子
义阳王 349年封
乐平王 石苞 333年-337年,349年再封 石虎子
海阳王 石弘 333年-334年 石虎子
谯王 石世 349年封 石虎子
沛王 石冲 349年封
汝阴王 石琨 349年封
淮南王 石昭 349年封
新兴王 石祗 349年-350年 石虎子
安乐王 石炳 349年封
武德王 石闵 349年-350年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句町王 翟斌 330年封
亲赵王 姚弋仲 350年封 石祗封
归赵王 彭王虎 [14]

冉魏[编辑]

冉闵系藩王[编辑]

太原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太原王 冉胤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闵之子。永兴元年(350年)三月封太原王,明年三月被后赵石祗杀害。

另有冉闵之子冉明冉裕永兴元年(350年)三月封王,但其封王名称不明。

异姓藩王[编辑]

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太齐王 李农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闵大臣。永兴元年(350年)三月封齐王,四月被冉闵杀害。

成汉[编辑]

李虎系藩王[编辑]

陇西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陇西襄王 李慕 成汉皇帝李雄祖父、李虎之子。建兴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称成都王,追尊李慕为陇西襄王。

李慕系藩王[编辑]

齐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齐烈王 李辅 成汉皇帝李雄伯父、李慕长子。建兴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称成都王,追尊李辅为齐烈王。

成都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成都景王 李特 1年 303年正月-二月 成汉皇帝李雄之父、李慕二子。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李特自称成都王,同年二月被罗尚杀死,明年十月李雄追尊李特为成都景王。
成都王 李雄 1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李特之子。建兴元年(304年)十月李雄自称成都王,三年(306年)六月自立为成皇帝。

秦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秦文王 李流 成汉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建兴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称成都王,追尊李流为秦文王。

汉国→建宁国→汉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汉献王 李骧 成汉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玉衡十八年(328年)去世,成帝李雄追尊李骧为汉献王。
建宁王 李寿 2年 333年-334年 李骧之子。成汉玉衡二十三年(333年)封建宁王,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徙封汉王,玉恒四年(338年)四月即位为汉皇帝。
汉王 5年 334年-338年

李雄系藩王[编辑]

建宁国[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建宁王 李越 5年 334年-338年 成汉皇帝李雄之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封建宁王,玉恒四年(338年)三月被李寿杀害。

前燕[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燕王 慕容皝 11年 337年-348年 前燕君主
燕王 慕容儁 4年 348年-352年 前燕君主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襄阳王 慕容军 354年封
武昌王 慕容彭 354年封
太原王 慕容恪 354年封
上庸王 慕容评 354年-370年
吴王 慕容垂 354年封
范阳王 慕容友 354年-362年
范阳王 慕容德 362年之后-370年
384年-398年
下邳王 慕容厉 354年封
庐江王 慕容宜 354年封
乐浪王 慕容度 354年封
宜都王 慕容桓 354年封
临贺王 慕容逮 354年封
河间王 慕容徽 354年封
历阳王 慕容龙 354年封
北海王 慕容纳 354年封
兰陵王 慕容秀 354年封
安丰王 慕容岳 354年封
乐安王 慕容臧 354年封
勃海王 慕容亮 354年-370年
带方王 慕容温 354年-370年
渔阳王 慕容涉 354年封
中山王 慕容𬀩 354年-359年
中山王 慕容冲 359年封
济北王 慕容泓 359年封
南安王 慕容越 ?-370年
东海王 慕容庄 ?-370年
定襄王 慕容渊 ?-370年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归义王 翟鼠 351年封 丁零帅
悼武天王 冉闵 352年追封

后燕、南燕、北燕[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燕王 慕容垂 2年 384年-386年 后燕君主
燕王 慕容德 2年 398年-400年 南燕君主
昌黎王 兰汗 1年 398年-398年 后燕君主
庶人天王 慕容盛 1年 400年-401年 后燕君主
大燕天王 慕容熙 6年 401年-407年 后燕君主
大燕天王 高云 2年 407年-409年 北燕君主
大燕天王 冯跋 21年 409年-430年 北燕君主
大燕天王 冯弘 6年 430年-436年 北燕君主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太原王 慕容楷 384年封 慕容恪子
太原王 慕容奇 398年封
陈留王 慕容绍 384年-395年
乐浪王 慕容温 384年封
乐浪王 慕容惠 397年封
带方王 慕容佐 384年封
鲁王
鲁阳王
慕容和 384年封
北地王 慕容精 385年封
北地王 慕容钟 398年封
辽西王 慕容农 386年封
赵王 慕容麟 386年封
高阳王 慕容隆 386年封
高阳王 慕容崇 398年封
章武王 慕容宙 386年-398年
阳平王 慕容柔 387年封
桂林王
桂阳王
慕容镇 392年封
桂林王 慕容道成 395年封
彭城王 慕容脱 392年封
河间王 慕容熙 393年封
渤海王 慕容朗 393年封
博陵王 慕容鉴 393年封
丹杨王 慕容瓒 394年封
丹杨王 慕容买得 396年封
宜都王 慕容凤 394年封
鲁阳王 慕容倭奴 395年封
长乐王 慕容盛 396年封
清河王 慕容会 396年封
章武王 慕容寅 396年封
南安王 慕容青 396年封
南海王 慕容法 399年封
北海王 慕容超 405年封
济阳王 慕容凝 406年封
邵陵王 慕容謩 [15]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扶馀王 馀蔚 384年封
河南王 翟斌 384年封
弘农王 翟檀 384年封
安定王 库傉官伟 384年封
顿丘王
北平王
兰审 384年封
乌桓王 刘可泥 387年封
阳城王
顿丘王
兰汗 395年封
广宁王 贺赖卢 409年封

西燕[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燕王 段随 386年 西燕君主
燕王 慕容𫖮 386年 西燕君主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东郡王 翟钊 392年封 翟魏君主

前秦[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三秦王 苻洪 1年 350年-350年 前秦君主
大秦天王 苻健 1年 351年-352年 前秦君主
大秦天王 苻坚 28年 357年-385年 前秦君主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平原王 苻靓 352年封
淮南王 苻生 352年封
长乐王 苻觌 352年封
高阳王 苻方 352年封
北平王 苻硕 352年封
淮阳王 苻腾 352年封
晋王 苻柳 352年封
汝南王 苻桐 352年封
魏王 苻廋 352年封
燕王 苻武 352年封
赵王 苻幼 352年封
东海王 苻雄 352年封
东海王 苻坚 354年封
清河王 苻法 353年封
安乐王 苻融 354年封
平昌王 苻菁 352年封
武都王 苻安 353年封
广平王 苻黄眉 355年封
新兴王 苻飞 355年封
西平王 苻冲 385年封
长乐王 苻寿 385年封
平原王 苻锵 385年封
勃海王 苻懿 385年封
济北王 苻昶 385年封
东海王 苻纂 385年-387年
鲁王 387年封
南安王 苻登 386年封
颍川王 苻同成 387年封
安成王 苻广 387年封
东平王 苻崇 387年封
南安王 苻弁 388年封
北海王 苻尚 388年封
汝阴王 苻宗 394年封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苑川王 乞伏国仁 1年 387年-388年 西秦君主
金城王 乞伏干归 389年-394年 西秦君主
河南王 394年-394年
梁王 394年-394年

后秦[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万年秦王 姚苌 384年-386年 称帝
大秦天王 姚兴 399年-416年 降号,姚兴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晋王 姚绪 395年封 姚兴叔父
陇西王 姚硕德 395年封 姚兴叔父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蜀王 谯纵 409年封 谯蜀君主
河南王 乞伏干归 411年封 西秦君主
左贤王 乞伏炽磐 411年封 乞伏干归子

前凉[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假凉王 张骏 1年 345年-346年 前凉君主
假凉王 张重华 3年 346年-349年 前凉君主
凉王 4年 349年-353年
凉王 张曜灵 1年 353年 前凉君主
凉王 张祚 1年 353年-354年 前凉君主
凉王 张玄靓 4年 355年-359年 前凉君主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长宁王 张天锡 354年-355年 张骏之子,张祚之弟
建康王 张庭坚 354年-355年 张祚之子,张泰和之弟

后凉[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三河王 吕光 7年 389年-396年 后凉君主
大凉天王 3年 396年-399年
大凉天王 吕绍 399年 后凉君主
大凉天王 吕纂 2年 399年-401年 后凉君主
大凉天王 吕隆 401年-403年 后凉君主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左贤王 秃发乌孤 396年封 南凉君主

夏国[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大夏天王 赫连勃勃 11年 407年-418年 夏国君主

藩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酒泉王 赫连伦 422年封 [16]

西秦[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河南王 乞伏干归 1年 388年-389年 西秦君主,乞伏国仁之弟,389年被前秦封为金城王
秦王 6年 394年-400年 394年自称秦王,400年归降后秦
秦王 2年 409年-411年 409年复国
河南王 1年 411年-412年
河南王 乞伏炽磐 2年 412年-414年 乞伏干归之子
秦王 14年 414年-428年
秦王 乞伏暮末 3年 428年-431年 乞伏炽磐之子

异姓王[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白兰王 视连 390年封 吐谷浑君主
白兰王 视罴 390年封 吐谷浑君主
白兰王 阿柴 421年封 吐谷浑君主

南凉[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西平王 秃发乌孤 1年 397年-398年 南凉君主
武威王 1年 398年-399年
武威王 秃发利鹿孤 2年 399年-401年 南凉君主
河西王 1年 401年-402年
凉王 秃发傉檀 2年 402年-404年 南凉君主
凉王 6年 408年-414年

北凉[编辑]

君主(称王时)[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凉王 段业 2年 399年-401年 北凉君主
河西王 沮渠蒙逊 19年 412年-431年 北凉君主
凉王 2年 431年-433年
河西王 沮渠牧犍 6年 433年-439年 北凉君主

桓楚[编辑]

王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备注
平固王 司马德宗 403年-404年 晋安帝
豫章郡王 桓昇 403年-404年 桓玄
宁都县王 桓放之 403年-404年 桓玄二叔桓云
临沅县王 桓稚玉 403年-404年 桓玄三叔桓豁
武陵郡王 桓石康 403年-404年 桓豁次子
醴陵县王 桓蔚 403年-404年 桓玄四叔桓秘
宣城郡王 桓冲 403年赠 桓玄五叔
宣城郡王 桓胤 403年-404年 桓冲
新安郡王 桓谦 403年-404年 桓冲次子
安成郡王 桓脩 403年-404年 桓冲
临贺县王 桓歆 403年-404年 桓玄
富阳县王 桓祎 403年-404年 桓玄
义兴郡王 桓伟 403年赠 桓玄
义兴郡王 桓浚 403年-404年 桓伟
西昌县王 桓邈 403年-404年 桓浚弟
临原王 桓怡 403年-404年 桓冲

注释[编辑]

  1. ^ 《金石录·卷二十》:右《伪汉刘雄碑》,其额题“汉故使持节、侍中、太宰、司徒公、右部魏成献王之碑”。《碑》云:“公讳雄,字元英,高皇帝之胄,孝宣帝玄孙。值王莽篡窃,远遁边朔,为外国所推,遂号单于。累叶相承,家云中,因以为桑梓焉。”雄,刘元海弟也。《晋书·载记》:“元海本匈奴人,冒顿之后。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今此《碑》直云出自宣帝,岂元海初起,假此以惑众乎。碑后题“嘉平五年,岁在乙亥,二月六日建”。案宋莒公《纪年通谱》:“刘聪以晋怀帝永嘉四年即伪位,改元光兴。明年改元嘉平。”嘉平四年改元,则嘉平岂复更有五年。盖《载记》初不编年,故于改元岁月难考。此碑当时所立,不应差谬,乃《通谱》误也。
  2.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大于城,在县西南十一里。本刘元海筑,令兄延年镇之,胡语长兄为大于,因以为名。”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资治通鉴》卷86永嘉二年:“〔十二月〕乙亥,以大将军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后父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公;宗室以亲疏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功伐悉封郡县公侯。”
  4. ^ 《资治通鉴》卷89建兴二年:“〔正月,汉以〕江都王延年录尚书六条事。”
  5. ^ 《资治通鉴》卷87。
  6. ^ 《太平御览》卷682引《十六国春秋·前赵录》:“光初五年,并州牧安定王策献玉玺一,文曰“赵盛”。”
  7. ^ 7.0 7.1 《晋书‧刘元海载记》:“元海大赦境内,改年河瑞。封子裕为齐王,隆为鲁王。”《资治通鉴》卷87永嘉三年:“五月,汉主渊封子裕为齐王,隆为鲁王。”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资治通鉴》卷88永嘉六年:“〔四月〕,汉主聪封其子敷为渤海王,骥为济南王,鸾为燕王,鸿为楚王,劢为齐王,权为秦王,操为魏王,持为赵王。”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资治通鉴》卷88永嘉六年:“冬,十月,汉主聪封其子恒为代王,逞为吴王,朗为颍川王,皋为零陵王,旭为丹阳王,京为蜀王,坦为九江王,晃为临川王。”
  10. ^ 《太平御览》卷119引《十六国春秋·前赵录》:“〔麟嘉〕二年正月,东平王约卒。”
  11. ^ 《晋书·刘聪载记》作“刘衷”。
  12. ^ 《晋书·刘曜载记》:“于是封俭为临海王。”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资治通鉴》卷91太兴二年:“〔正月〕,汉主曜还,都长安,立妃羊氏为皇后,子熙为皇太子,封子袭为长乐王,阐为太原王,冲为淮南王,敞为齐王,高为鲁王,徽为楚王;诸宗室皆进封郡王。”
  14. ^ 北魏《彭成兴墓志》:“归赵王安定彭王虎孙成兴……”
  15. ^ 北魏《长孙季墓志》:“夫人昌黎慕容氏,大燕文明皇帝之后,领军、邵陵王謩曾孙,黄龙镇将定之女也。”
  16. ^ 北齐《赫连子悦墓志》:“曾祖伦,夏帝之第四子,酒泉王、太尉、录尚书(事)。”

参考文献[编辑]

  • 晋书‧卷101‧刘元海载记
  • 晋书‧卷102‧刘聪载记
  • 晋书‧卷103‧刘曜载记
  • 晋书‧卷104‧石勒载记上
  • 晋书‧卷105‧石勒载记下
  • 晋书‧卷106‧石季龙载记上
  • 晋书‧卷107‧石季龙载记下
  • 十六国春秋
  • 资治通鉴‧卷86‧晋纪八
  • 资治通鉴‧卷87‧晋纪九
  • 资治通鉴‧卷88‧晋纪十
  • 资治通鉴‧卷89‧晋纪十一
  • 资治通鉴‧卷90‧晋纪十二
  • 资治通鉴‧卷91‧晋纪十三
  • 资治通鉴‧卷92‧晋纪十四
  • 资治通鉴‧卷93‧晋纪十五
  • 资治通鉴‧卷94‧晋纪十六
  • 资治通鉴‧卷95‧晋纪十七
  • 资治通鉴‧卷96‧晋纪十八
  • 资治通鉴‧卷97‧晋纪十九
  • 资治通鉴‧卷98‧晋纪二十
  • 元和郡县图志‧卷13‧河东道二
  • 太平御览‧卷38‧地部三
  • 太平御览‧卷119‧偏霸部三
  • 太平御览‧卷610‧学部四
  • 太平御览‧卷682‧仪式部四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