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十六國藩王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六國藩王列表列出在十六國時期各國冊封的諸侯國所有藩王。本表各王在位年份,依《史記》、《漢書》各表體例,以各藩王初封、復封、改封之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繼位者以前任藩王去世之年的隔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凡因謀反、犯罪、無後等各種原因而除國者,若此後又立同名國,則另立新表格於其下。凡謚號僅列王號者,為因謀反、犯罪、貶位等原因而無謚號。在位年數一年以上者計入,不足一年者不計入。

漢趙[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漢王 劉淵 4年 304年-308年
漢天王 靳准 318年

宗室系藩王[編輯]

魏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魏成獻王 劉雄 ?-? 胡漢皇帝劉淵之弟,封魏王。[1]

江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江都王 劉延年 308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兄。[2]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江都王。[3][4]

始安國→中山國→秦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始安王 劉曜 4年 308年-311年 胡漢皇帝劉淵族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始安王。[3]嘉平元年(311年)九月徙封中山王,麟嘉元年(316年)十一月徙封秦王,光初元年(318年)十月即位為漢皇帝。
中山王 6年 311年-316年
秦王 3年 316年-318年

安邑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邑王 劉欽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邑王。[3]

汝陰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汝陰王 劉景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汝陰王,[3]劉聰時期已為上洛王。
上洛王 ?-?

陳留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陳留王 劉歡樂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封陳留王。[3]

長樂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長樂王 劉洋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長樂王。[3]

安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陽哀王 劉厲 2年 308年-309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陽王。[3]河瑞元年(309年)九月與晉軍交戰戰死。[5]

曲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曲陽王 劉賢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曲陽王。[3]

永安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永安王 劉安國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永安王。[3]

安昌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昌王 劉盛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安昌王。[3]

西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西陽王 劉璇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陽王。[3]

西昌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西昌王 劉銳 308年-? 漢趙宗室,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西昌王。[3]

襄陵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襄陵王 劉攄 ?-? 漢趙宗室,劉聰時期為襄陵王。

中山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中山王 劉雅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中山王。

安定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安定王 劉策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安定王。[6]

廣平國→中山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廣平王 劉岳 ?-? 前趙皇帝劉曜族子,封廣平王,後改封中山王。
中山王 ?-329年

汝南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汝南王 劉咸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汝南王。

河間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間王 劉述 ?-? 漢趙宗室,劉曜時期為河間王。

劉淵系藩王[編輯]

梁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梁王 劉和 3年 308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長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封梁王。[3]河瑞二年(310年)七月即位為漢皇帝。

楚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聰 3年 308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第四子。永鳳元年(308年)十二月左右封秦王。[3]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即位為漢皇帝。

齊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裕 2年 309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齊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殺害。

魯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魯王 劉隆 2年 309年-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元年(309年)五月封魯王。[7]明年(310年)七月被宗正呼延攸殺害。

北海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北海王 劉乂 1年 310年 胡漢皇帝劉淵之子。河瑞二年(309年)正月封北海王,七月改封皇太弟。麟嘉二年(317年)四月廢為北海王,不久被殺。
1年 317年

劉聰系藩王[編輯]

河內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內王 劉粲 5年 310年-314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河內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晉王。

晉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晉王 劉粲 4年 314年-317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本為河內王,嘉平四年(314年)正月徙封晉王,麟嘉二年(317年)七月立為皇太子。

河間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間王 劉易 7年 310年-316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河間王,麟嘉元年(316年)三月病逝。

彭城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彭城王 劉翼 310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彭城王。

高平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高平王 劉悝 310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光興元年(310年)七月封高平王。

勃海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勃海王 劉敷 5年 312年-316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勃海王,[8]麟嘉元年(316年)七月病逝。

濟南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濟南王 劉驥 7年 312年-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濟南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準污陷殺害。

燕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燕王 劉鸞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燕王。[8]

楚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鴻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楚王。[8]

齊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勱 7年 312年-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齊王,[8]麟嘉三年(318年)七月被靳準污陷殺害。

秦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秦王 劉權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秦王。[8]

魏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魏王 劉操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魏王。[8]

趙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趙王 劉持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四月封趙王。[8]

代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代王 劉恆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代王。[9]

吳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吳王 劉逞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吳王。[9]

潁川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潁川王 劉朗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潁川王。[9]

零陵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零陵王 劉皋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零陵王。[9]

丹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丹陽王 劉旭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丹陽王。[9]

蜀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蜀王 劉京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蜀王。[9]

九江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九江王 劉坦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九江王。[9]

臨川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臨川王 劉晃 312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嘉平二年(312年)十月封臨川王。[9]

東平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東平王 劉約 ?-317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封東平王,麟嘉二年(317年)正月去世。[10]

會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會稽王 劉康[11] ?-318年 胡漢皇帝劉聰之子,封會稽王,嘉平二年(318年)被火燒死。

劉曜系藩王[編輯]

臨海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臨海王 劉儉 ?-? 前趙皇帝劉曜長子,劉聰時期封臨海王。[12]

長樂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長樂王 劉襲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長樂王。[13]

太原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原王 劉闡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太原王。[13]

淮南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淮南王 劉沖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淮南王。[13]

齊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王 劉敞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齊王。[13]

魯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魯王 劉高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魯王。[13]

楚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楚王 劉徽 319年-? 前趙皇帝劉曜之子。光初二年(319年)正月封楚王。[13]

永安國→南陽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永安王 劉胤 3年 323年-325年 前趙皇帝劉曜次子。光初六年(323年)封永安王,八年(325年)徙封南陽王。十二年(329年)九月兵敗被後趙俘虜。
南陽王 5年 325年-329年

異姓王[編輯]

酒泉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酒泉王 石武 322年封 休屠王

武都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武都王 楊難敵 322年封 仇池君主

涼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涼王 張茂 323年-324年 前涼君主
涼王 張駿 324年封 前涼君主

後趙[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趙宣王 石邪 330年尊封 石勒祖
趙元王 石周曷朱 330年尊封 石勒父
趙王 石勒 11年 319年-330年 後趙君主
大趙天王 1年 330年-330年
居攝趙天王 石虎 4年 333年-337年 後趙君主
大趙天王 12年 337年-349年
趙王 石祗 1年 350年-351年 石虎之子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秦王 石宏 330年封 石勒子
太原王 石斌 3年 330年-333年 石勒子
章武王 4年 333年-337年
燕王 349年封
南陽王 石恢 330年封 石勒子
中山王 石虎 3年 330年-333年 石勒侄
魏王 1年 333年-333年
齊王 石邃 330年-333年 石虎子
梁王 石挺 330年封
河東王 石生 330年封
彭城王 石堪 330年封
河間王 石宣 333年-337年 石虎子
樂安王 石韜 333年-337年 石虎子
齊王 石遵 333年-337年 石虎子
彭城王 349年封
代王 石鑒 333年-337年 石虎子
義陽王 349年封
樂平王 石苞 333年-337年,349年再封 石虎子
海陽王 石弘 333年-334年 石虎子
譙王 石世 349年封 石虎子
沛王 石沖 349年封
汝陰王 石琨 349年封
淮南王 石昭 349年封
新興王 石祗 349年-350年 石虎子
安樂王 石炳 349年封
武德王 石閔 349年-350年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句町王 翟斌 330年封
親趙王 姚弋仲 350年封 石祗封
歸趙王 彭王虎 [14]

冉魏[編輯]

冉閔系藩王[編輯]

太原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原王 冉胤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閔之子。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太原王,明年三月被後趙石祗殺害。

另有冉閔之子冉明冉裕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王,但其封王名稱不明。

異姓藩王[編輯]

齊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齊王 李農 2年 350年-351年 冉魏皇帝冉閔大臣。永興元年(350年)三月封齊王,四月被冉閔殺害。

成漢[編輯]

李虎系藩王[編輯]

隴西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隴西襄王 李慕 成漢皇帝李雄祖父、李虎之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慕為隴西襄王。

李慕系藩王[編輯]

齊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齊烈王 李輔 成漢皇帝李雄伯父、李慕長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輔為齊烈王。

成都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成都景王 李特 1年 303年正月-二月 成漢皇帝李雄之父、李慕二子。太安二年(303年)正月李特自稱成都王,同年二月被羅尚殺死,明年十月李雄追尊李特為成都景王。
成都王 李雄 1年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李特之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自稱成都王,三年(306年)六月自立為成皇帝。

秦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秦文王 李流 成漢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建興元年(304年)十月李雄稱成都王,追尊李流為秦文王。

漢國→建寧國→漢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漢獻王 李驤 成漢皇帝李雄叔父、李慕三子。玉衡十八年(328年)去世,成帝李雄追尊李驤為漢獻王。
建寧王 李壽 2年 333年-334年 李驤之子。成漢玉衡二十三年(333年)封建寧王,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徙封漢王,玉恆四年(338年)四月即位為漢皇帝。
漢王 5年 334年-338年

李雄系藩王[編輯]

建寧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建寧王 李越 5年 334年-338年 成漢皇帝李雄之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封建寧王,玉恆四年(338年)三月被李壽殺害。

前燕[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燕王 慕容皝 11年 337年-348年 前燕君主
燕王 慕容儁 4年 348年-352年 前燕君主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襄陽王 慕容軍 354年封
武昌王 慕容彭 354年封
太原王 慕容恪 354年封
上庸王 慕容評 354年-370年
吳王 慕容垂 354年封
范陽王 慕容友 354年-362年
范陽王 慕容德 362年之後-370年
384年-398年
下邳王 慕容厲 354年封
廬江王 慕容宜 354年封
樂浪王 慕容度 354年封
宜都王 慕容桓 354年封
臨賀王 慕容逮 354年封
河間王 慕容徽 354年封
歷陽王 慕容龍 354年封
北海王 慕容納 354年封
蘭陵王 慕容秀 354年封
安豐王 慕容岳 354年封
樂安王 慕容臧 354年封
勃海王 慕容亮 354年-370年
帶方王 慕容溫 354年-370年
漁陽王 慕容涉 354年封
中山王 慕容暐 354年-359年
中山王 慕容沖 359年封
濟北王 慕容泓 359年封
南安王 慕容越 ?-370年
東海王 慕容莊 ?-370年
定襄王 慕容淵 ?-370年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歸義王 翟鼠 351年封 丁零帥
悼武天王 冉閔 352年追封

後燕、南燕、北燕[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燕王 慕容垂 2年 384年-386年 後燕君主
燕王 慕容德 2年 398年-400年 南燕君主
昌黎王 蘭汗 1年 398年-398年 後燕君主
庶人天王 慕容盛 1年 400年-401年 後燕君主
大燕天王 慕容熙 6年 401年-407年 後燕君主
大燕天王 高雲 2年 407年-409年 北燕君主
大燕天王 馮跋 21年 409年-430年 北燕君主
大燕天王 馮弘 6年 430年-436年 北燕君主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太原王 慕容楷 384年封 慕容恪子
太原王 慕容奇 398年封
陳留王 慕容紹 384年-395年
樂浪王 慕容溫 384年封
樂浪王 慕容惠 397年封
帶方王 慕容佐 384年封
魯王
魯陽王
慕容和 384年封
北地王 慕容精 385年封
北地王 慕容鍾 398年封
遼西王 慕容農 386年封
趙王 慕容麟 386年封
高陽王 慕容隆 386年封
高陽王 慕容崇 398年封
章武王 慕容宙 386年-398年
陽平王 慕容柔 387年封
桂林王
桂陽王
慕容鎮 392年封
桂林王 慕容道成 395年封
彭城王 慕容脫 392年封
河間王 慕容熙 393年封
渤海王 慕容朗 393年封
博陵王 慕容鑒 393年封
丹楊王 慕容瓚 394年封
丹楊王 慕容買得 396年封
宜都王 慕容鳳 394年封
魯陽王 慕容倭奴 395年封
長樂王 慕容盛 396年封
清河王 慕容會 396年封
章武王 慕容寅 396年封
南安王 慕容青 396年封
南海王 慕容法 399年封
北海王 慕容超 405年封
濟陽王 慕容凝 406年封
邵陵王 慕容謩 [15]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扶餘王 餘蔚 384年封
河南王 翟斌 384年封
弘農王 翟檀 384年封
安定王 庫傉官偉 384年封
頓丘王
北平王
蘭審 384年封
烏桓王 劉可泥 387年封
陽城王
頓丘王
蘭汗 395年封
廣寧王 賀賴盧 409年封

西燕[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燕王 段隨 386年 西燕君主
燕王 慕容顗 386年 西燕君主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東郡王 翟釗 392年封 翟魏君主

前秦[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三秦王 苻洪 1年 350年-350年 前秦君主
大秦天王 苻健 1年 351年-352年 前秦君主
大秦天王 苻堅 28年 357年-385年 前秦君主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平原王 苻靚 352年封
淮南王 苻生 352年封
長樂王 苻覿 352年封
高陽王 苻方 352年封
北平王 苻碩 352年封
淮陽王 苻騰 352年封
晉王 苻柳 352年封
汝南王 苻桐 352年封
魏王 苻廋 352年封
燕王 苻武 352年封
趙王 苻幼 352年封
東海王 苻雄 352年封
東海王 苻堅 354年封
清河王 苻法 353年封
安樂王 苻融 354年封
平昌王 苻菁 352年封
武都王 苻安 353年封
廣平王 苻黃眉 355年封
新興王 苻飛 355年封
西平王 苻沖 385年封
長樂王 苻壽 385年封
平原王 苻鏘 385年封
勃海王 苻懿 385年封
濟北王 苻昶 385年封
東海王 苻纂 385年-387年
魯王 387年封
南安王 苻登 386年封
潁川王 苻同成 387年封
安成王 苻廣 387年封
東平王 苻崇 387年封
南安王 苻弁 388年封
北海王 苻尚 388年封
汝陰王 苻宗 394年封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苑川王 乞伏國仁 1年 387年-388年 西秦君主
金城王 乞伏乾歸 389年-394年 西秦君主
河南王 394年-394年
梁王 394年-394年

後秦[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萬年秦王 姚萇 384年-386年 稱帝
大秦天王 姚興 399年-416年 降號,姚興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晉王 姚緒 395年封 姚興叔父
隴西王 姚碩德 395年封 姚興叔父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蜀王 譙縱 409年封 譙蜀君主
河南王 乞伏乾歸 411年封 西秦君主
左賢王 乞伏熾磐 411年封 乞伏乾歸子

前涼[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假涼王 張駿 1年 345年-346年 前涼君主
假涼王 張重華 3年 346年-349年 前涼君主
涼王 4年 349年-353年
涼王 張曜靈 1年 353年 前涼君主
涼王 張祚 1年 353年-354年 前涼君主
涼王 張玄靚 4年 355年-359年 前涼君主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長寧王 張天錫 354年-355年 張駿之子,張祚之弟
建康王 張庭堅 354年-355年 張祚之子,張泰和之弟

後涼[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三河王 呂光 7年 389年-396年 後涼君主
大涼天王 3年 396年-399年
大涼天王 呂紹 399年 後涼君主
大涼天王 呂纂 2年 399年-401年 後涼君主
大涼天王 呂隆 401年-403年 後涼君主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左賢王 禿髮烏孤 396年封 南涼君主

夏國[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大夏天王 赫連勃勃 11年 407年-418年 夏國君主

藩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酒泉王 赫連倫 422年封 [16]

西秦[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河南王 乞伏乾歸 1年 388年-389年 西秦君主,乞伏國仁之弟,389年被前秦封為金城王
秦王 6年 394年-400年 394年自稱秦王,400年歸降後秦
秦王 2年 409年-411年 409年復國
河南王 1年 411年-412年
河南王 乞伏熾磐 2年 412年-414年 乞伏乾歸之子
秦王 14年 414年-428年
秦王 乞伏暮末 3年 428年-431年 乞伏熾磐之子

異姓王[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白蘭王 視連 390年封 吐谷渾君主
白蘭王 視羆 390年封 吐谷渾君主
白蘭王 阿柴 421年封 吐谷渾君主

南涼[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西平王 禿髮烏孤 1年 397年-398年 南涼君主
武威王 1年 398年-399年
武威王 禿髮利鹿孤 2年 399年-401年 南涼君主
河西王 1年 401年-402年
涼王 禿髮傉檀 2年 402年-404年 南涼君主
涼王 6年 408年-414年

北涼[編輯]

君主(稱王時)[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涼王 段業 2年 399年-401年 北涼君主
河西王 沮渠蒙遜 19年 412年-431年 北涼君主
涼王 2年 431年-433年
河西王 沮渠牧犍 6年 433年-439年 北涼君主

桓楚[編輯]

王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注
平固王 司馬德宗 403年-404年 晉安帝
豫章郡王 桓昇 403年-404年 桓玄
寧都縣王 桓放之 403年-404年 桓玄二叔桓雲
臨沅縣王 桓稚玉 403年-404年 桓玄三叔桓豁
武陵郡王 桓石康 403年-404年 桓豁次子
醴陵縣王 桓蔚 403年-404年 桓玄四叔桓秘
宣城郡王 桓沖 403年贈 桓玄五叔
宣城郡王 桓胤 403年-404年 桓沖
新安郡王 桓謙 403年-404年 桓沖次子
安成郡王 桓脩 403年-404年 桓沖
臨賀縣王 桓歆 403年-404年 桓玄
富陽縣王 桓禕 403年-404年 桓玄
義興郡王 桓偉 403年贈 桓玄
義興郡王 桓浚 403年-404年 桓偉
西昌縣王 桓邈 403年-404年 桓浚弟
臨原王 桓怡 403年-404年 桓沖

註釋[編輯]

  1. ^ 《金石錄·卷二十》:右《偽漢劉雄碑》,其額題「漢故使持節、侍中、太宰、司徒公、右部魏成獻王之碑」。《碑》云:「公諱雄,字元英,高皇帝之胄,孝宣帝玄孫。值王莽篡竊,遠遁邊朔,為外國所推,遂號單于。累葉相承,家雲中,因以為桑梓焉。」雄,劉元海弟也。《晉書·載記》:「元海本匈奴人,冒頓之後。漢高祖以宗女妻冒頓,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冒姓劉氏。」今此《碑》直雲出自宣帝,豈元海初起,假此以惑眾乎。碑後題「嘉平五年,歲在乙亥,二月六日建」。案宋莒公《紀年通譜》:「劉聰以晉懷帝永嘉四年即偽位,改元光興。明年改元嘉平。」嘉平四年改元,則嘉平豈復更有五年。蓋《載記》初不編年,故於改元歲月難考。此碑當時所立,不應差謬,乃《通譜》誤也。
  2. ^ 《元和郡縣圖志》卷13:「大於城,在縣西南十一里。本劉元海築,令兄延年鎮之,胡語長兄為大於,因以為名。」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資治通鑑》卷86永嘉二年:「〔十二月〕乙亥,以大將軍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後父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以親疏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功伐悉封郡縣公侯。」
  4. ^ 《資治通鑑》卷89建興二年:「〔正月,漢以〕江都王延年錄尚書六條事。」
  5. ^ 《資治通鑑》卷87。
  6. ^ 《太平御覽》卷682引《十六國春秋·前趙錄》:「光初五年,并州牧安定王策獻玉璽一,文曰「趙盛」。」
  7. ^ 7.0 7.1 《晉書‧劉元海載記》:「元海大赦境內,改年河瑞。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資治通鑑》卷87永嘉三年:「五月,漢主淵封子裕為齊王,隆為魯王。」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資治通鑑》卷88永嘉六年:「〔四月〕,漢主聰封其子敷為渤海王,驥為濟南王,鸞為燕王,鴻為楚王,勱為齊王,權為秦王,操為魏王,持為趙王。」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資治通鑑》卷88永嘉六年:「冬,十月,漢主聰封其子恆為代王,逞為吳王,朗為潁川王,皋為零陵王,旭為丹陽王,京為蜀王,坦為九江王,晃為臨川王。」
  10. ^ 《太平御覽》卷119引《十六國春秋·前趙錄》:「〔麟嘉〕二年正月,東平王約卒。」
  11. ^ 《晉書·劉聰載記》作「劉衷」。
  12. ^ 《晉書·劉曜載記》:「於是封儉為臨海王。」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資治通鑑》卷91太興二年:「〔正月〕,漢主曜還,都長安,立妃羊氏為皇后,子熙為皇太子,封子襲為長樂王,闡為太原王,沖為淮南王,敞為齊王,高為魯王,徽為楚王;諸宗室皆進封郡王。」
  14. ^ 北魏《彭成興墓誌》:「歸趙王安定彭王虎孫成興……」
  15. ^ 北魏《長孫季墓誌》:「夫人昌黎慕容氏,大燕文明皇帝之後,領軍、邵陵王謩曾孫,黃龍鎮將定之女也。」
  16. ^ 北齊《赫連子悅墓誌》:「曾祖倫,夏帝之第四子,酒泉王、太尉、錄尚書(事)。」

參考文獻[編輯]

  • 晉書‧卷101‧劉元海載記
  • 晉書‧卷102‧劉聰載記
  • 晉書‧卷103‧劉曜載記
  • 晉書‧卷104‧石勒載記上
  • 晉書‧卷105‧石勒載記下
  • 晉書‧卷106‧石季龍載記上
  • 晉書‧卷107‧石季龍載記下
  • 十六國春秋
  • 資治通鑑‧卷86‧晉紀八
  • 資治通鑑‧卷87‧晉紀九
  • 資治通鑑‧卷88‧晉紀十
  • 資治通鑑‧卷89‧晉紀十一
  • 資治通鑑‧卷90‧晉紀十二
  • 資治通鑑‧卷91‧晉紀十三
  • 資治通鑑‧卷92‧晉紀十四
  • 資治通鑑‧卷93‧晉紀十五
  • 資治通鑑‧卷94‧晉紀十六
  • 資治通鑑‧卷95‧晉紀十七
  • 資治通鑑‧卷96‧晉紀十八
  • 資治通鑑‧卷97‧晉紀十九
  • 資治通鑑‧卷98‧晉紀二十
  • 元和郡縣圖志‧卷13‧河東道二
  • 太平御覽‧卷38‧地部三
  • 太平御覽‧卷119‧偏霸部三
  • 太平御覽‧卷610‧學部四
  • 太平御覽‧卷682‧儀式部四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