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范扶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范扶龙(?—446年),林邑国第三王朝第二代国王范阳迈二世在位期间的大帅。大致活跃南朝宋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

林邑国因曾侵略当时仍在南朝宋控制下的日南郡九德郡,而令刘义隆大怒,元嘉二十三年(即公元446年)二月下令交州刺史檀和之攻林邑国,檀和之派遣司马萧景宪为前锋令当时林邑国皇帝范阳迈二世闻之惧怕,希望进贡金一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及归还所侵略之日南户,但林邑国大臣愺僧达(或作䓯僧达)劝谏阻止,范阳迈二世派遣范扶龙防守北方边界区粟城,及后檀和之围堵区粟城。与此同时范阳迈二世另外派遣将军范昆沙达救助范扶龙,但宋军以振武将军宗悫潜兵迎击,令范昆沙达任务失败。而范扶龙亦在同年五月被檀和之斩杀,区粟城因而陷落。及后宋军逼近林邑国都,范阳迈二世因此需要逃亡[1][2][3][4][5][6][7]

参考文献[编辑]

  1. ^ 《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八‧夷貊上‧林邑国》:“和之遣司马萧景宪为前锋,阳迈闻之惧,欲输金一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还所略日南户。其大臣愺僧达谏止之。乃遣大帅范扶龙戍其北界区粟城。景宪攻城克之,乘胜即克林邑,阳迈父子并挺身逃奔。”
  2. ^ 《梁书‧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八‧诸夷‧林邑国》:“和之遣司马萧景宪为前锋,阳迈闻之惧,欲输金一万斤,银十万斤,还所略日南民户,其大臣䓯僧达谏止之,乃遣大帅范扶龙戍其北界区粟城。景宪攻城,克之,斩扶龙首,获金银杂物,不可胜计。”
  3. ^ 《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夷蛮‧林邑国》:“太祖忿其违傲,二十三年,使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伐之,遣太尉府振武将军宗悫受和之节度。和之遣府司马萧景宪为前锋,悫仍领景宪军副。阳迈闻将见讨,遣使上表,求还所略日南民户,奉献国珍。太祖诏和之:“阳迈果有款诚,许其归顺。”其年二月,军至朱梧戍,遣府户曹参军日南太守姜仲基、前部贼曹参军蟜弘民随传诏毕愿、高精奴等宣扬恩旨,阳迈执仲基、精奴等二十八人,遣弘民反命,外言归款,猜防愈严。景宪等乃进军向区粟城,阳迈遣大帅范扶龙大戍区粟,又遣水步军径至。景宪破其外救,尽锐致城。五月,克之,斩扶龙大首,获金银杂物不可胜计。”
  4. ^ 《资治通鉴‧第124卷》:“太祖文皇帝中之中元嘉二十三年(丙戌,公元四四六年)......二月......和之乃进军围林邑将范扶龙于区粟城。”
  5. ^ 《资治通鉴‧第124卷》:“檀和之等拔区粟,斩范扶龙,乘胜入象浦。”
  6.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四》:“和之怒,进围林邑将范扶龙于区粟城。阳迈遣其将范昆沙达救之。悫潜兵迎击昆沙达,大破之。”
  7.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四》:“五月,和之等拔区粟城,斩扶龙,乘胜入象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