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相泽町子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译人名[编辑]

@不寫條目的鼻涕蟲依据Wikipedia:译名规范#日文人名,使用假名的日文人名应找出对应汉字作为条目名称使用,原本的名称和你移动后的名称都不适合。我找了两个汉字名称作为候选,或是你有其他建议使用名称,如无回复,将择一名称在周日进行移动。 候选名称:

  1. 相泽 真知子
  2. 相泽 真智子

-- 春去秋来何见冬也(🏸🏸🏸) 2020年6月19日 (五) 16:25 (UTC)[回复]

@Kolyma因为你是原建立者,也想侦询一下你的意见,谢谢。-- 春去秋来何见冬也(🏸🏸🏸) 2020年6月19日 (五) 16:26 (UTC)[回复]
基于“常用”原则,我试着寻找历届亚运得牌者资料,结果找得到的是《羽毛球亚运会巡礼 国羽单打占优 风云未夺冠成遗憾》(每日头条, 2018年)与《亚运40年风云录》(中国时报, 1990年),但都写成“相泽子”,记者刻意省略“マチ”,这是不妥的;再寻找全英公开赛冠军资料,结果找得到的是新加坡《南洋商报》,但所有的日本选手都只写出姓氏,因此无解。
再从方针维基百科:命名常规来看,可引用“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则应使用原文名称”,故原条目名称相泽マチ子并无不妥。虽然该方针后面亦有写“条目名称应尽可能使用拉丁字母,对于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应使用拉丁字母转写”,但请注意其中的“尽可能”三个字。本人“主张”日语假名应可免除使用拉丁字母。理由有二:第一、日语假名在华人世界普及性高,部分日语假名甚至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用语及文章中(如商品名称中的の);第二、日语大量使用汉字,且假名本身也源自汉字,其数量又有限,中文应有雅量将假名视同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而纳入。
有关使用中文译名一事,本人持反对态度。理由是当事人就是不想使用汉字,才会以假名命名。强加几个当事人及所有日本人都不明白“所指是谁”的汉字来称呼她,并不合宜;而且也会让人误以为这就是她的原名,甚至传到维基以外的世界(不要忽略维基的影响力),而当中又有几个人会进来维基条目,然后看到那是编辑者自创的?对中文而言,日文、韩文的人名、地名都很特别,绝对不宜“擅自”使用所谓“相对应”的中文字进行翻译。况且,依据此网页,与相泽マチ子同音的女性人名有“相泽万千子、相泽万智子、相泽万知子、相泽弥生子、相泽待子、相泽満智子、相泽満知子、相泽町子、相泽真智子、相泽真知子、相泽真千子、相泽真智子、相泽真知子、相泽真茅子、相泽磨智子、相泽茉千子、相泽茉治子、相泽街子、相泽麻千子、相泽麻智子、相泽麻知子、相泽麻稚子”,要用什么理由来挑选“相泽真知子”或“相泽真智子”?--Kolyma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06:30 (UTC)[回复]
我是认为这篇条目名称应该使用假名的,只是看了几遍方针才以为需要这么做。那段要用罗马拼音取代假名的方针,我看完后的感觉,只不过是把一个非中文名词翻译成另一个非中文名词,且以这个条目为例,因此变成好像某位日本艺人或团体的名称,无助于维基本身要求翻译成中文的初衷,加上目前已有几位日本选手同样是名称未使用汉字,但条目使用汉字者(如:与犹胡桃水井敏捷米仓良子),才让我决定选择汉字名称这个方式。
我认为翻译假名是有其必要的,但这并不应由维基编辑者出手,而应该建立于中文文化圈形成的惯用称呼,既然相泽本身无中文惯用名称,我支持移动回旧条目名称。-- 春去秋来何见冬也(🏸🏸🏸) 2020年6月21日 (日) 08:50 (UTC)[回复]
完成移动至相泽マチ子-- 春去秋来何见冬也(🏸🏸🏸) 2020年6月24日 (三) 15:47 (UTC)[回复]
(:)回应@不寫條目的鼻涕蟲谢谢告知,不过这种规则写在讨论存档里面让人非常困扰,像我专注于羽球条目编辑,偶尔才会建立日本选手条目,更难得碰到假名问题,在编辑时当然会以方针内容做为参考,而我这次也是对你的操作感到疑惑才去查询方针内容,而我查到的是Wikipedia:汉字文化圈语言专有名词中译规则#日本语专有名词的中译中连结的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第4点:
另外,在Wikipedia:命名常规#罗马化中虽然有提到以尽量以罗马字母转写非拉丁字母,但也提到需以社群共识为主,所以我最终将维基百科: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当作日语人物翻译的共识。维基方针偶有互相矛盾的条例出现,需要在讨论页协调是正常的,但是有一点需要请教:如果维基百科有针对日语翻译的说明页面,社群讨论出来的做法是否应该写入说明页面,或是这项规则其实有写入某项日语翻译规则中而被我忽略了。-- 春去秋来何见冬也(🏸🏸🏸) 2020年6月26日 (五) 07: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