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哲学谘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哲学谘商,又称作哲学辅导。即是以哲学思考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上的烦恼[1]。哲学谘商于一九八零年风靡欧洲,当时阿肯巴赫不满精神病理学心理治疗把人生问题定义为疾病,他认为这样不能解决求助者的烦恼,所以他参考古代圣人的智慧,开创出一种助人化的哲学辅导。

哲学谘商历史[编辑]

一九八二年,德国哲学家阿肯巴赫成立了哲学实践工作者的组织“德国哲学执业学会”(即是“世界哲学执业学会”的前身),并且开始以哲学谘商员的身份执业。直至九十年代《柏拉图的灵丹》出版[2],该书证明了哲学谘商的有效性,引起了社会人士的注意,吸引了不少哲学家从事哲学谘商[3]

与心理谘商异同[编辑]

哲学谘商与心理谘商处理的范畴相同,但切入点不同。哲学谘商主张带领案主理性思考,不提倡用药,也不偏重处理案主情绪的问题,因此谘商师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去引导案主去思考问题[4]

目标与方法[编辑]

哲学咨询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哲学运动,它应用哲学思想和辩论来解决一个人的问题。阿亨巴赫(Achenbach)认为,生活需要思考,而不是透过思想来激发生活。 因此,当生活先于思想而实践先于理论时,哲学行为便可以自己指导。

根据NPCA实务标准的序言,

哲学从业人员可以帮助客户阐明、解释、探索和理解其信仰体系和世界观。客户可以谘商哲学从业人员寻求与中年危机、职业转变、压力、情绪、自负、身体疾病、死亡和垂死、衰老、生命意义和道德等问题相关的哲学问题的帮助。 另一方面,哲学从业者还可以发起具有世界意义中的项目,这些目标与生活的基本问题有关,例如可持续能源,民主等。
  1. 检查客户的论点和理由
  2. 重要术语概念的澄清,分析和定义
  3. 暴露和检查基本假设和逻辑含义
  4. 冲突和矛盾的揭露
  5. 传统哲学理论的探索及其对客户问题的意义
  6. 共同商品项目的启动
  7. 历史上被认为是哲学性的所有其他相关活动。 [5]

变化[编辑]

哲学顾问的方法和方向差异很大。 [6] 一些从业者,例如Gerd B. Achenbach (德国), Michel Weber (比利时)和Shlomit C.Schuster (以色列),都从事对话和辩证互动,但他们也承认“超越自我的方法”。 他们认为,哲学咨询的目的是增强客户的哲学能力,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治疗的意义。 [7] 而谘商从业者则更具有指导性,并将哲学咨询视为精神健康干预的一种形式。 [8]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卢杰雄. 哲學輔導的起源. 香港实践哲学学会. 香港.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中文). 
  2. ^ 李怡. 一分鐘閱讀. 香港电台. 香港: 香港电台 (中文). [失效链接]
  3. ^ 温带维. 哲學輔導. 哲学辅导. 香港: 温带维.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中文). 
  4. ^ 庄雅晴. 哲學諮商 以理性解決問題. 生命力新闻. 台湾: 辅大新闻传播系. 2004年12月2日 (中文). [失效链接]
  5. ^ ASPCP.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6. ^ Weiss, M.N. (编). The Socratic Handbook - Dialogue Methods f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 Vienna: LIT. 2015. ISBN 978-3-643-90659-5. 
  7. ^ Schuster, S.C. (1999). 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stport, CT:Praeger; cf. Michel Weber's own blend of praxi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Raabe, P. (2001).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Westport, CT: 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