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恩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物(德语:Fröbelgaben;英语:Froebel Gifts)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它们的首次使用是在德国巴特布兰肯堡(Bad Blankenburg)那所世界最早的幼儿园中。

福禄贝尔强调在童年时期进行自由游戏 (free play)的重要性。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1844年,Ottilie de Liagre 在给福禄贝尔的一封信中说,他观察到玩恩物使儿童变得活泼、自由,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降低到一种机械的方式。

“要认识到,恩物最终是如何被追随福禄贝尔的幼儿园教师所误用了。弄清楚福禄贝尔期望恩物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非常重要:首先,恩物被儿童用来学习使用环境;其次,它们给儿童指出人类生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最后,它们使玩恩物的成人和儿童之间达成一种契约(bond)”——Joachim Liebschner 今天,恩物在韩国日本早期教育中还在普遍使用。

恩物概论[编辑]

分录 详细说明
1 意义
  • 1:“恩物”: “神恩赐儿童的玩具”、“上帝恩赐儿童的礼物”。
  • 2:依据宇宙为中心的自然原理原则制成。
  • 3:设计顺序:由具体而抽象、由简单而复杂。
2 内容
  • 1:恩物共20种。
  • 2:1~10种:由体→面→线→点为主;“具体→抽象”的过程。
  • 3:11~20种:由点→线→面→体为主;“抽象→具体”的过程。
3 使用原则
  • 1:20种恩物彼此之间有系统性,必须20种接使用才有意义。
  • 2:运用时可从相关对联的关系使用,不必按照顺序规矩。
  • 3:建议依照幼儿之年龄给予适当的恩物供其操作。

恩物介绍[编辑]

1~10 游戏恩物、分解恩物[编辑]

NO. 恩物名称 恩物特色 目的
1 六色球
  • 1.用红、橙、黄、绿、蓝、紫的绒线织成的球套内塞棉花。
  • 2.分有带子和无带子两种。
  • 3.球直径6公分。
  • 1.分辨颜色和数目及空间概念。
  • 2.圆球体象征大自然及完满的人格。
2 三体
  • 1.木头制成的球体、立方体、圆柱体。
  • 2.直径6公分。
  • 1.认识三体的名称、形状和性质。
  • 2-1.球体:自然、动态。
  • 2-2.立方体:人工、静态。
  • 2-3.圆柱体:自然人工组合。
3 立方体
  • 1.边长6公分的木制立方体。
  • 2.切成8块小立方体。


  • 1.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哲学思想。
  • 2.培养思考力、数概念、对称及创造力。
4 立方体
  • 1.边长6公分的木制立方体。
  • 2.切成8块小长方体。


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5 立方体
  • 1.边长9公分的木制立方体。
  • 2.切成21块小立方体、6块大三角柱、12块小三角柱等39块组成。
  • 1.认识大小三角柱、立方体的关系。
  • 2.培养艺术创造力。
6 立方体
  • 1.边长9公分的木制立方体。
  • 2.切成18块长方体、12块柱台、6块长柱等36块组成。
  • 1.认识正确的数概念。
  • 2.满足建筑游戏的欲望,进而发展推理、想像、创造力。
7
  • 1.由塑胶色板或厚纸制成。
  • 2.由正方形、直角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钝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不等边三角形共五种形状、不同颜色组成。


  • 1.认识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 2.是由具体进入抽象的关键。
8 线
  • 1.由细竹子、小棒子或吸管制成的长棒。
  • 2.依3、6、9、12、15公分不等制成。


体验线构成面、长短概念的了解。
9
  • 1.由金属或塑胶制成环形。
  • 2.直径6、4.5、3公分的全环、半环不等。
  • 1.认识曲线与直线的关系。
  • 2.培养幼儿创造力与美感。
10 以豆子、小石头、塑胶粒等材料制成。
  • 1.抽象推回具体的门。
  • 2.点是物体的极限。

11~20 作业恩物、综合恩物[编辑]

NO. 恩物名称 恩物特色 目地
11 打洞
  • 1.用针刺小孔在纸上表现出各种物形。
  • 2.使用用长针、刺垫、颜色纸等。
  • 1.学习手眼协调能力及小肌肉的发展。
  • 2.数学“1”的起点。
12 缝纫 利用厚纸或薄板在上面缝上各种形状。 培养细心与耐力及了解缝的功用
13 绘画 用各种多元绘画素材自由作画。
  • 1.自由发展,表现潜力。
  • 2.培养思考与创造力。
14 编织工 利用有色的正方形编织。
  • 1.了解面的关系。
  • 2.学习上下及数的学习。
15 折纸工 利用单色的正方形色纸折、翻、压的训练。
  • 1.认识角、边、对角线的关系。
  • 2.体会面至立体的关系。
16 剪贴 纸张、布料等材料来剪形、分解、组合。
  • 1.辨别部分和全部的关系。
  • 2.分辨角与边的关系、顺序、美感及专注。
17 豆细工 利用泡软的豆子及竹签、铁丝。 学习半立体:立体的概念、角与边的关系。


18 厚纸细工 利用厚纸练习剪、折、黏的能力。
  • 1.认识点、线、面、体的关系。
  • 2.满足求知欲建立安全使用工具的概念。
19 玩砂
  • 1.普通砂、白砂、有色砂。
  • 2.干净的水及玩砂工具。
  • 1.玩砂是幼儿最喜欢的工作。
  • 2.触觉及感觉重量的游戏。
20 黏土 可用来雕塑的各种材料及工具。 满足创造及游戏的欲望。

负面批评[编辑]

美国进步主义学者霍尔批评: (1)福氏的恩物太小,不适合幼儿操作。 (2)恩物内容过于神秘抽象,不容易了解。 (3)恩物内容与日常生活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