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特色条目复审/香港地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地铁[编辑]

内容过时,注释不足。—Quarty 2007年12月29日 (六) 11:36 (UTC)[回复]

↑每个反对意见都要列出具体理由,以便提名者辩护反驳。该用户未列明反对理由,所以投票无效。

  • 废话少说,谈谈条目吧。
导论

Wikipedia:什么是特色条目中列明“导论内容精炼但足以概括认识整个条目”,现在的导论显然有所不足。

网络

只有列表内容。

历史

历史一节感觉太长,例如“经济急速发展”和“早期系统”两节提及的路线并未付诸实行,大可合并为一节。“近年发展”似应合并至其他章节。

收费

有指南味道。

地铁系统

所谓“系统”指的究竟是什么?此节主要描述几点:1、地铁铁路网络规模;2、车站设计;3、地铁列车。其中第1点可合并到“网络”一节;第2点可合并到“设施”,但或许这节要改名,再把“列车车厂”一节并入;第3点则可合并到“地铁列车”一节。

地铁安全

粤语标语应译成标准汉语加上注释。字眼需要修饰。

地铁设施、列车、车厂

已提及。

外部链接

Youtube适合作为外部链接吗?—Quarty 2008年1月3日 (四) 11:14 (UTC)[回复]

  • (:)回应
    导论
  • 这条条目是介绍一个铁路系统,不是介绍一间铁路公司,相信导论内容早已充足,只是可不断提升。此并非一个充分的撤销理由。
    网路、地铁系统、设施、列车等条目
  • 这些章节确是有改善的空间,不用谈下去。
    历史
  • 历史长是正常的,此编排方式是以不同报告的方案而重新归立不同章节,在香港地铁历史,早期系统其重要性及内容理应可分成独立章节(甚至地铁的早期官方刊物也用不少编幅介绍早期系统)。不见得将未付诸实有的方案草草放在同一章节中,便有何效用及条理可言;而且,有不少“近年发展”难以合并在同一章节中,胡乱合并内容只会造成混乱。
    地铁安全
  • 别人的公司用了粤语标语,我们不是应按事实的内容而加以注释,反过来要将事实用白话文修饰?看来是阁下的问题。
    收费
  • 部份内容有指南的意味是正常的,不过这又是否成为“直接删去”,甚至撤销“特色条目”的理由?小弟真的是没有看过有一条铁路服务的条目没有介绍收费一部份内容。
    外部链接
  • Youtube是否适合作为外部链接,我们是应视乎片段的内容,而非网页,单以Youtube作为不适合的理由是无理谬误。
    后感
  • 小弟只是发现,阁下有大部份理据都只是“小事一桩”,不妨考虑一下此条目的历史及内容真确性,有不少内容近乎为全球最精确的资料,是维基甚少出现的条目,追求Wikipedia:完美条目是可行的,但阁下不是动手做,而是针对式发言,似乎有滥用此机制的意味,甚至破坏值得保留的特色条目。

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3日 (四) 14:43 (UTC)[回复]

    • “内容精确”只是成为特色条目的条件之一,我相信内容安排得当远比内容精确来得重要(Wikipedia:可供查证:“维基百科内容的门槛,是可供查证,而非真实性”)。您也同意“这些章节确是有改善的空间”,但却说我“针对式发言”、“滥用此机制”、“甚至破坏值得保留的特色条目”,请问是否自相矛盾?特色条目纵非完美,但绝不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态度就能写成的。如果您因为认为这些是“小事”而不求改进,那么显然您对特色条目的概念有所误解。—Quarty 2008年1月4日 (五) 09:04 (UTC)[回复]
      • 请别误会,小弟所指有改善空间是指在近乎完美中再求改进,并无矛盾(注意,条目一天未完美,一天仍有改善的空间),我相信现时条目早已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可是,阁下明显有不少理由不少是敷衍、针对、不合情理、甚至使内容安排更不合宜,加上阁下也阁得说“小事”,改进并非以撤销特色条目便是可行。—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4日 (五) 17:31 (UTC)[回复]
        • 还反过来说我敷衍您了?您倒说说我哪句话敷衍、哪句话针对、哪句话不合情理、哪点理由使内容安排更不合宜、哪句话承认上面的是“小事”?现回应您的疑问:1、您自己看看其他特色条目的导论是怎么写的(十六国演化香港日治时期),再对比一下现在的香港地铁。2、有改善空间就不用谈下去?这是什么道理?3、依我说列表最有条理,最易令人理解,把整个条目改成列表吧。4、不太明白您的意思。地铁用斯瓦希里语写标语条目里就只写斯瓦希里语?译成标准汉语加以注释没有任何问题。5、不明白您想说什么,还是您没看懂我写什么?6、请参考Wikipedia:外部链接。—Quarty 2008年1月5日 (六) 11:22 (UTC)[回复]
          • 没错,阁下确是敷衍(早以在早前的复审说明过,亦在上文提及过其中一部份)。1:阁下说本条目注释不足,可是香港日治时期利用的参考文献一大段落便了事,有不少段落也缺乏以注释与参考文献互相紧扣,明显此条目有更急切的改进空间,香港地铁根本比它更好,;2:有改善空间并非撤销条目的主因,任何条目(包括特色条目)也有改善空间,按阁下之意,应是要定期复审;3:不是所有东西应用文字说明,应是要保留适当的文字,不如阁下将所有列表更成文字,看看参考文献及十六国#各国列表的列表会变成什么?(按阁下之意,十六国也要复审);4:没错,应是以斯瓦希里语写一次,再用中文解释;5:我也不太明白阁下想表达什么,阁下最初的撤销理由为“内容过时,注释不足”,可是现在阁下又说什么废话少说,谈谈条目吧,又说什么不明白?究竟阁下的撤销理由是什么;6:Wikipedia:外部链接中有提及:“但本页指引容忍部分罕见的连结,并未全面取缔”。—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6日 (日) 12:19 (UTC)[回复]
            • 我发现我们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都认为对方在说斯瓦希里语),再讨论下去也是徒劳。这是我针对这条目的最后一次发言,您喜欢怎样处理这条目悉随尊便。1、Wikipedia:列明来源#参考资料的格式;2、我什么时候有说“条目有改善空间”就是撤特的原因?3、我认为您没看明白我的意思;4、同3;5、您根本没必要知道我的撤销理由是什么,总之现在条目就有一大堆问题。—Quarty 2008年1月6日 (日) 12:54 (UTC)[回复]
  • (=)中立,同沙田友。--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8年1月5日 (六) 05:14 (UTC)[回复]
  • (-)反对,条目过时的问题并非严重,而且香港地铁是香港非常有特色的项目之一。TThk (留言) 2008年1月5日 (六) 14:42 (UTC)[回复]
  • (-)反对,过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只要(如有的话)更新就行了。--DoraConan 按此入禀本人的对话页起诉本人 2008年1月6日 (日) 05:28 (UTC)[回复]
  • (!)意见,已变成笔战,真是可悲。-我爱黑涩会上课啦!美眉来找我吧!♥2008年1月6日 (日) 15:56 (UTC)[回复]
  • (!)意见。Peer review而已,何不趁此机会改进。HenryLi (留言) 2008年1月10日 (四) 15:45 (UTC)[回复]
  • (-)反对,两铁合并是件很新的事,当两个在世界上都能排出名次的铁路系统进行合并,就说过时,有点太过强人所难,而且不少提删意见,本人认为理据不足,特别是历史及标语部份,历史部份有此提议,明显是提出者对香港铁路发展史的认识不足,但这对非香港人来说十分正常(香港年轻一辈也有很多完全不知道香港早期铁路长甚么样子,这是正常又合理的疑虑啊),至于标语方面,我认为以名从主人及非原创原则,用原文非常合情合理,译为所谓的“标准汉语”便不当了,至于香港的广东话算不算中文呢…这应该要在另开新文讨论,有共识后才拿回来吧,至于上面两位,别劳气,反正这是投票嘛,有意见便说出,看不爽便时运高当看不到好了,投票的人自有自己主张,为一票笔战又何苦呢?罚抄(罚抄会馆) 2008年1月10日 (四) 22:4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