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特色條目複審/香港地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地鐵[編輯]

內容過時,註釋不足。—Quarty 2007年12月29日 (六) 11:36 (UTC)[回覆]

↑每個反對意見都要列出具體理由,以便提名者辯護反駁。該用戶未列明反對理由,所以投票無效。

  • 廢話少說,談談條目吧。
導論

Wikipedia:什麼是特色條目中列明「導論內容精煉但足以概括認識整個條目」,現在的導論顯然有所不足。

網絡

只有列表內容。

歷史

歷史一節感覺太長,例如「經濟急速發展」和「早期系統」兩節提及的路線並未付諸實行,大可合併為一節。「近年發展」似應合併至其他章節。

收費

有指南味道。

地鐵系統

所謂「系統」指的究竟是什麼?此節主要描述幾點:1、地鐵鐵路網絡規模;2、車站設計;3、地鐵列車。其中第1點可合併到「網絡」一節;第2點可合併到「設施」,但或許這節要改名,再把「列車車廠」一節併入;第3點則可合併到「地鐵列車」一節。

地鐵安全

粵語標語應譯成標準漢語加上註釋。字眼需要修飾。

地鐵設施、列車、車廠

已提及。

外部連結

Youtube適合作為外部連結嗎?—Quarty 2008年1月3日 (四) 11:14 (UTC)[回覆]

  • (:)回應
    導論
  • 這條條目是介紹一個鐵路系統,不是介紹一間鐵路公司,相信導論內容早已充足,只是可不斷提升。此並非一個充分的撤銷理由。
    網絡、地鐵系統、設施、列車等條目
  • 這些章節確是有改善的空間,不用談下去。
    歷史
  • 歷史長是正常的,此編排方式是以不同報告的方案而重新歸立不同章節,在香港地鐵歷史,早期系統其重要性及內容理應可分成獨立章節(甚至地鐵的早期官方刊物也用不少編幅介紹早期系統)。不見得將未付諸實有的方案草草放在同一章節中,便有何效用及條理可言;而且,有不少「近年發展」難以合併在同一章節中,胡亂合併內容只會造成混亂。
    地鐵安全
  • 別人的公司用了粵語標語,我們不是應按事實的內容而加以註釋,反過來要將事實用白話文修飾?看來是閣下的問題。
    收費
  • 部份內容有指南的意味是正常的,不過這又是否成為「直接刪去」,甚至撤銷「特色條目」的理由?小弟真的是沒有看過有一條鐵路服務的條目沒有介紹收費一部份內容。
    外部鏈接
  • Youtube是否適合作為外部鏈接,我們是應視乎片段的內容,而非網頁,單以Youtube作為不適合的理由是無理謬誤。
    後感
  • 小弟只是發現,閣下有大部份理據都只是「小事一樁」,不妨考慮一下此條目的歷史及內容真確性,有不少內容近乎為全球最精確的資料,是維基甚少出現的條目,追求Wikipedia:完美條目是可行的,但閣下不是動手做,而是針對式發言,似乎有濫用此機制的意味,甚至破壞值得保留的特色條目。

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3日 (四) 14:43 (UTC)[回覆]

    • 「內容精確」只是成為特色條目的條件之一,我相信內容安排得當遠比內容精確來得重要(Wikipedia:可供查證:「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而非真實性」)。您也同意「這些章節確是有改善的空間」,但卻說我「針對式發言」、「濫用此機制」、「甚至破壞值得保留的特色條目」,請問是否自相矛盾?特色條目縱非完美,但絕不是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態度就能寫成的。如果您因為認為這些是「小事」而不求改進,那麼顯然您對特色條目的概念有所誤解。—Quarty 2008年1月4日 (五) 09:04 (UTC)[回覆]
      • 請別誤會,小弟所指有改善空間是指在近乎完美中再求改進,並無矛盾(注意,條目一天未完美,一天仍有改善的空間),我相信現時條目早已符合特色條目的標準。可是,閣下明顯有不少理由不少是敷衍、針對、不合情理、甚至使內容安排更不合宜,加上閣下也閣得說「小事」,改進並非以撤銷特色條目便是可行。—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4日 (五) 17:31 (UTC)[回覆]
        • 還反過來說我敷衍您了?您倒說說我哪句話敷衍、哪句話針對、哪句話不合情理、哪點理由使內容安排更不合宜、哪句話承認上面的是「小事」?現回應您的疑問:1、您自己看看其他特色條目的導論是怎麼寫的(十六國演化香港日治時期),再對比一下現在的香港地鐵。2、有改善空間就不用談下去?這是什麼道理?3、依我說列表最有條理,最易令人理解,把整個條目改成列表吧。4、不太明白您的意思。地鐵用斯瓦希里語寫標語條目里就只寫斯瓦希里語?譯成標準漢語加以註釋沒有任何問題。5、不明白您想說什麼,還是您沒看懂我寫什麼?6、請參考Wikipedia:外部連結。—Quarty 2008年1月5日 (六) 11:22 (UTC)[回覆]
          • 沒錯,閣下確是敷衍(早以在早前的複審說明過,亦在上文提及過其中一部份)。1:閣下說本條目註釋不足,可是香港日治時期利用的參考文獻一大段落便了事,有不少段落也缺乏以註釋與參考文獻互相緊扣,明顯此條目有更急切的改進空間,香港地鐵根本比它更好,;2:有改善空間並非撤銷條目的主因,任何條目(包括特色條目)也有改善空間,按閣下之意,應是要定期複審;3:不是所有東西應用文字說明,應是要保留適當的文字,不如閣下將所有列表更成文字,看看參考文獻及十六國#各國列表的列表會變成什麼?(按閣下之意,十六國也要複審);4:沒錯,應是以斯瓦希里語寫一次,再用中文解釋;5:我也不太明白閣下想表達什麼,閣下最初的撤銷理由為「內容過時,註釋不足」,可是現在閣下又說什麼廢話少說,談談條目吧,又說什麼不明白?究竟閣下的撤銷理由是什麼;6:Wikipedia:外部連結中有提及:「但本頁指引容忍部分罕見的連結,並未全面取締」。—Mtrkwt (留言) 2008年1月6日 (日) 12:19 (UTC)[回覆]
            • 我發現我們根本沒有共同的語言(都認為對方在說斯瓦希里語),再討論下去也是徒勞。這是我針對這條目的最後一次發言,您喜歡怎樣處理這條目悉隨尊便。1、Wikipedia:列明來源#參考資料的格式;2、我什麼時候有說「條目有改善空間」就是撤特的原因?3、我認為您沒看明白我的意思;4、同3;5、您根本沒必要知道我的撤銷理由是什麼,總之現在條目就有一大堆問題。—Quarty 2008年1月6日 (日) 12:54 (UTC)[回覆]
  • (=)中立,同沙田友。--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8年1月5日 (六) 05:14 (UTC)[回覆]
  • (-)反對,條目過時的問題並非嚴重,而且香港地鐵是香港非常有特色的項目之一。TThk (留言) 2008年1月5日 (六) 14:42 (UTC)[回覆]
  • (-)反對,過時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只要(如有的話)更新就行了。--DoraConan 按此入稟本人的對話頁起訴本人 2008年1月6日 (日) 05:28 (UTC)[回覆]
  • (!)意見,已變成筆戰,真是可悲。-我愛黑澀會上課啦!美眉來找我吧!♥2008年1月6日 (日) 15:56 (UTC)[回覆]
  • (!)意見。Peer review而已,何不趁此機會改進。HenryLi (留言) 2008年1月10日 (四) 15:45 (UTC)[回覆]
  • (-)反對,兩鐵合併是件很新的事,當兩個在世界上都能排出名次的鐵路系統進行合併,就說過時,有點太過強人所難,而且不少提刪意見,本人認為理據不足,特別是歷史及標語部份,歷史部份有此提議,明顯是提出者對香港鐵路發展史的認識不足,但這對非香港人來說十分正常(香港年輕一輩也有很多完全不知道香港早期鐵路長甚麼樣子,這是正常又合理的疑慮啊),至於標語方面,我認為以名從主人及非原創原則,用原文非常合情合理,譯為所謂的「標準漢語」便不當了,至於香港的廣東話算不算中文呢…這應該要在另開新文討論,有共識後才拿回來吧,至於上面兩位,別勞氣,反正這是投票嘛,有意見便說出,看不爽便時運高當看不到好了,投票的人自有自己主張,為一票筆戰又何苦呢?罰抄(罰抄會館) 2008年1月10日 (四) 22:4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