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奎 (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奎(1011年—1068年),字長文,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北宋進士、官員。

生平[編輯]

生性記憶力好,無書不讀。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1],調古田主簿。皇祐元年(1049年)舉賢良方正能言極諫科,以太常博士通判陳州(治今河南省淮陽縣)[2]。皇祐二年(1050年),張堯佐累官三司使,輿情大嘩。吳奎與知諫院諫官包拯陳旭等聯合上書:堯佐「乃凡庸之人,只因寵私,驟居要職。」[3]至和元年(1054年)加知制誥[4]。嘉祐四年(1059年)為翰林學士[5]。神宗即位,拜參知政事[6],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青州。熙寧元年(1068年)卒[7]

吳奎曾為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去世的包拯寫墓誌銘-《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

注釋[編輯]

  1. ^ 《東都事略》卷七三本傳載當時年僅十七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七
  3. ^ 魏泰《東軒筆錄》卷七:「 唐子方始彈張堯佐,與諫官皆上疏。及彈文公,則吳奎畏縮不前,當時謂拽動陣腳。」
  4.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七
  5. ^ 《學士年表》
  6.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九
  7. ^ 《宋宰輔編年錄》

參考書目[編輯]

  • 《彭城集》卷三七《吳公墓志銘》
  • 《宋史》卷三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