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山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為代《徑山志》之編撰歷史、分門架構、內容特色、版本版權之概述。

編撰歷史[編輯]

徑山寺相關的專志最早有北宋李照的《徑山集》,李照在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擔任杭州地方官,八年(1016年)夏造訪徑山,屬意之餘發現寺史口耳相傳、暗有不合,於是徵集《舊錄》和寺中碑刻,考訂杭州郡志疏漏,完成一部比較嚴謹連貫的《徑山集》,如今只存序言傳世。李照在《徑山集》之外還有《徑山山門事狀》,散見於宋詩注釋中。出版於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的《祖庭事苑》又引用過一本《徑山三祖實錄》,已佚,無考。明洪熙出任徑山寺住持的月江宗淨所修編之《徑山集》,編撰時間大約在宣德十年(1435年)至正統七年(1442年)宗淨圓寂這7年間,出版之後有刻本和抄本,但到了萬曆年間刻本無存,只能到市面上搜集舊書重刻,但舊書內容也有很多經過後人的增補,錯字錯漏現象嚴重,萬曆刻本又礙於祖宗法度不加刪改。萬曆年間,餘杭知縣戴日強和徑山寺方丈法鎧都編纂過《徑山志》,二人交往密切,法鎧當時在徑山主持《嘉興藏》的刊刻工作,直到圓寂也沒有完成《徑山志》,戴日強則將《徑山志》收入到《餘杭縣誌》作為單獨一卷傳世。明天啟年間李樺然任杭州知府,令餘杭博士宋奎光新修《徑山志》,成書之後將此志納入《嘉興藏》中,此志在歷代志書中內容最為豐富,但仍有因襲舊志、考訂不周之處。宋奎光編《徑山志》在清代至民國分別為《宋詩紀事》、《元詩選》、雍正《浙江通志》、民國《杭州府志》引用,今存中央圖書館藏殘本、《嘉興藏》藏本、慶應義塾大學藏抄本三種版本。[1]

內容分門[編輯]

共分十八門有:列祖、法侶、制敕、序文、塔銘、碑記、遊記、書啟、偈詠、名什、外護、殿宇、靜室、名勝、下院、古蹟、寺產、紀事。

徑山背景[編輯]

  • 徑山,位於浙江天目山之東北峰,因有小徑通於天目山,故稱為徑山
  • 天寶元年(742),國一禪師隱居於此,並行開山。經歷代高僧經營,佛教史蹟林立,其中較著者有接待寺、大安禪寺、萬壽禪寺、徑山寺、安樂寺、法華寺、萬壽正續寺、廣化禪寺、順慶禪寺、妙濟禪寺等十餘座。

此志特點[編輯]

  • 異於一般名山志書,首志列祖,因徑山以祖席獨著故也。列祖資料取自《佛祖統載》、《傳燈錄》、《禪宗正脈》、《五燈會元》、《高僧傳》等,益以松源所藏抄本。
  • 紫柏達觀禪師創刻《方冊藏》,後板移徑山,故刻藏序文輯錄甚多。
  • 條理井然,搜羅完備,蓋集天啟以前徑山佛教史蹟之大成。

版本[編輯]

  • 《徑山志》,宋奎光撰,共14卷,天啟四年原刊本。
  • 茲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天啟四年(1624)原刊本景印。

出版[編輯]

《中國佛寺史志彙刊》,(1994),第一輯,第31冊,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印行。

參見[編輯]

徑山 徑山萬壽禪寺

引用資料[編輯]

宋奎光撰,《徑山志》,書扉頁。

外部連結[編輯]

  • 名山古剎《中國佛寺志》數位典藏: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314220801/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fosizhi/ui.html?book=g032。 2011.3.27

  • 佛學網.佛學詞彙:

http://glossary.buddhistdoor.com/en/word/60035/%E5%BE%91%E5%B1%B1%E5%BF%97。[永久失效連結] 2011.3.27

  1. ^ 定源. 径山寺历代志书说略. 佛學研究. 2009, (2) [2023-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