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漸鴻
外觀
李漸鴻 | |
---|---|
大清署酉陽直隸州知州 | |
籍貫 | 貴州鎮遠府鎮遠縣 |
字號 | 字用之,號頻洲 |
出生 | 嘉慶十六年正月十五日(1811年2月8日) |
逝世 | 咸豐八年(1858年) |
親屬 | 曾祖李著儀,祖李紹基,父李友桂(附貢生,候選儒學),胞伯叔:李勳崇(國學生),李攀桂(郡庠生),李桂林(邑庠生),李挹桂(國學生),子李名馨;李名杰[1]。 |
出身 | |
| |
著作 | |
|
李漸鴻(1811年2月8日—1858年),派名智性,字用之,號頻洲,貴州鎮遠府鎮遠縣人,原籍山西太原府太原縣,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道光二十年(1840年)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引見以知縣即用[3][4]。
咸豐三年十二月,續捐軍餉賞給隨帶加一級[6]。
咸豐六年,督兵堵剿黔匪,免補本班,以同知直隸州遇缺即補,並賞加知府銜,賞戴花翎[9][10]。
咸豐八年(1858年),知府銜署酉陽直隸州知州[11][12]。總辦酉秀邊防[13],同年跨境協剿貴州思南府黔匪,力竭陣亡[14],加贈太僕寺卿銜,議給雲騎尉世職,襲次完時給予恩騎尉世襲[15][16][17]。
參考資料
[編輯]- ^ 《庚子科直省同年鄉試齒錄-貴州》
- ^ 「鄰治在萬山中,明季兵燹,井邑邱墟,國朝康熙六年始創斯城,跨於兩山之間,銀鼎踞其內,玉屏倚其外,依山阻險,儼然巖疆,嘉慶初達匪來攻,守備內堅,聲援外接,而猶岌岌乎不免累卯之危者,賊居高以闞,守陴驚惶,玉屏階之厲也,重圍既解,邑令鍾倡議改作方際,時艱未果,凱旋後鄉先達甘議改郛廓,擴而充之,格於郡議,遂遷延以至於至今,咸豐建元,粵匪跳梁,竄擾南北,我皇上宵衣旰食,軫念黎元,特下堅壁清野之令,斯時何時,守土吏敢不思患防微,舍其舊而新是圖乎,惟是未信而勞,民將厲己,予自去年冬檄權邑篆,臨民數月,驟興斯舉,得毋誠信有未孚歟,然差可自問於夙夜者,服官以來,太孺人板輿就養,每讞一獄判一事,恆置小紡車於屏後,以覘平跛,庭訊之餘,亦視慈顔怫悅以證得失,自束髮受書,祇承於嚴慈者,蓋有素也,豈以民生所繫,而固因陋就簡,汶汶處之,如臣子之道何,此議既定,詢謀僉同,乃相度形勢,籌畫經費,進諸耆舊,而詰之舉,欣欣然有喜色而言曰:玉屏天險也,在外則為我敵,在內則為我壘,擴而充之,其費甚鉅,昔之日阻於時艱,格於郡議,欲為而不得為,今之日禦災捍患,可勞而勞,雖欲不為不可得矣,合計三山兩漕之衆,並添予清俸捐貲若干,於是卜日鳩工,包山為郭,庀材而畚鍤雲興,伐石而鑿椎兩集,兩峯對峙,雉堞廻環,諏工於暮春,蔵事於仲冬,豈感孚若是之速哉,乃閭閻之曲為我恕也,都人士董率不吝其勞也,政拙如予,適逢其會,因天時以順人心,集民力而盡地利,屏藩保障,聿觀厥成,豈獨鄰之幸耶,實予之所深幸也,大功告竣,書其巓末如此,嗟乎,士與民相習於平日,其集事也易,官與民相喻於臨時,其舉動也實難,學道愛人,我心殊謙謙焉」,光緒三十年《續修鄰水縣志》
- ^ 「張瑞珍、何傳興、張師右、吳鼎立、劉維嶽、李吉言、馬斌、沈善昌、高鑾宣、宋恪符、馮承基、張爾周、饒豐、李鼎、徐光第、衞元燮、徐引、馮拱宸、孔繼中、黃榮庚、符鼎庸、夏獻烈、吉惠、常恩、鍾昌勤、張仁法、張崇本、徐繼達、楊承烈、喬家槐、李信芳、邵春卿、孫志銘、張亮采、鄭惠常、徐步雲、尹式芳、楊汝為、黃崇禮、楊順時、陳渭川、周必超、謝慶雲、胡叔琳、黎樹楨、侯玳、尹佩瑲、李人鏡、晏湘、宋來賓、劉鍾璟、林廷傑、李兆煦、陳五典、陳繼仁、薩炳阿、李漸鴻、伊麟泰、裘嗣錦、徐宗海、郭珍、暴大儒、祝夀昌、敖彤臣、李際昌、王寶權、劉觀光、蓋星階、歐陽藜照、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餘著歸班銓選。」,《清宣宗起居注》卷九十八道光三十年五月
- ^ 『引見新科進士得㫖……薩炳阿、李漸鴻、伊麟泰……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九道光三十年五月四日
- ^ 『李漸鴻,字蘋洲,貴州人,庚子舉人,辛丑進士,咸豐二年任,吏治嫻熟,精幹有為,太孺人時以慈愛相勗,以故民有召父杜母之稱,時賊氛漸熾,以募鄉勇、精訓練為事,城垣向在玉屏之麓,屢議遷置山頂未果,公毅然為之,城遂固於金湯。後任秀山,越境追賊反為所害,例不予卹,鄰民惜之。』。光緒三十年《續修鄰水縣志》
- ^ 「又奉諭旨:裕瑞奏官民續捐軍餉,懇恩獎勵,開單呈覽一摺。四川署鹽茶道成緜、龍茂道馬秀儒,著賞加鹽運使銜。刑部員外郎熊文華,著以知府不論雙單月在任侯選,並賞戴花翎。卸任內江縣知縣劉夢熊之子候選從九品劉錫嘏,著歸於籌餉新例,以知縣不論雙單月歸部選用,並免其保舉。調任涪州知州濮瑗之堂兄増生濮琪、胞弟附生濮宗子、附貢生濮文照,均著以復設訓導不論雙單月分缺先用。酉陽直隸州知州,著開缺以知府留於四川,歸候補班補用。候補知府鍾玉,著賞戴藍翎。綿竹縣知縣呂華賓之子呂建勲,著以縣丞指省分發。甘肅。南江縣知縣袁祖惠,著賞加同知銜。試用知縣李肇奎、新甯縣知縣康鴻勲、榮昌縣知縣麟勲、均著賞加知州銜。遂甯縣縣康澍年、著賞加通判銜。重慶鎮總兵皁陸之子候選通判齊普森泰、著賞加知州銜。重慶府知府鄂惠之子官學生柏齡、著以七品京職筆帖式分缺先用。瀘州直隸州知州李世彬之子廩生李德迪、著以復設訓導不論雙單月分缺先用。候補直隸州知州琦齡之子恭鉁。著以部寺八品筆帖式用。蓬州知州喬用遴之子府徑厯喬世溥,著准其指省分發河南,中江縣知縣林振棨之弟教職林振禧,著以本班儘先選用。新繁縣知縣趙戣之子趙愉之,著給予布政使經厯職銜。納谿縣知縣劉慶元之子附生劉溎烑,著以從九品不論雙單月選用。候補知縣恆泰、候補直隸州知州慶福、即用知縣李漸鴻,均著賞給隨帶加一級。大邑縣知縣姚寶銘、浦江縣知縣韓一松、即用知縣衛元燮,均著交部從優議敘。其民捐銀兩,著即查明照例彚案請敘。餘著照所議,該部知道。單併發。」,《清文宗起居注》卷十七咸豐三年十二月
- ^ 同治三年《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三職官志二文秩下,第5頁,秀山縣知縣
- ^ 光緒十八年《秀山縣志》卷三官師志,第13頁
- ^ 「又奉諭旨:樂斌奏,曡次剿辦黔匪獲勝,邊界肅清一摺。上年貴州銅仁府匪徒滋事,由松桃廳竄擾四川省酉陽、秀山所屬汛地,經署綏甯協副將廣泰、署酉陽直隸州知州淩樹棠、署秀山縣知縣李漸鴻,於十一月間督兵堵剿,在深溝平塊、南腰界、九嶺岡等處連次獲勝,斃匪一千數百名,生捦偽元帥龍世名等九十餘名。維時總督黃宗漢因敘永等廳均與黔省按壤制撥官兵,交署永甯道吳春煥專辦川南防務。該匪等果因川南無可窺伺,併力竄撲酉陽、秀山,復經廣泰等分投堵擊,斃匪一千二百餘名,生捦三百三十餘名,並將邑梅、迓架兩汛地收復。其曡次竄擾彭水縣界之匪,亦經知縣福奎督勇擊退,共斃匪五百餘名。淩樹棠因探聞思南府思渠關有匪屯踞,恐其直下龔灘,遂督兵勇直赴黔境,並經帶勇辦防之前任湖北臬司徐之銘,派勇接應。淩樹棠等行抵清溪地方,適與匪遇,於本年正月至二月間,曡次接仗,捦斬數百餘名,生捦匪首田太林等正法。偽元帥楊元光,亦被紳團楊恩柯生捦,餘匪擊散。秀山沿邊苗匪,並經副將蔣玉龍等懾以兵威,將獻出之逆苗龍老滿等正法。邊界一律肅清。所有督辦堵剿任事出力各員,均屬著有微勞,著樂斌擇尤保奏,以示獎勵。陣亡之署邑梅營守備舒芳、申屯、額外楊昌季,均著照陣亡例議卹。落崖跌斃之雲騎尉胡維福,著照例議卹。該部知道。」,《清文宗起居注》卷三十二咸豐六年十一月
- ^ 「又奉諭旨:吳振棫奏遵保防剿黔匪案內出力員弁紳團,開單請獎一摺。四川酉陽、秀山地方,前因貴州銅仁匪徒滋擾邊界,在事文武員弁剿辦迅速,該處紳團尤能先事齊心,殺賊捦渠,立時堵擊出境,邉界一律肅清。自應擇其尤為岀力者,量予鼓勵。前任湖北按察使徐之銘,著交部議敘。四川候補知府羅升棓,著交軍機處記名,遇有四川知府缺岀,請旨簡放。知州淩樹棠,著以同知直隸州遇缺即補,並賞加知府銜,賞戴花翎。即用知縣李漸鴻,著免補本班,以同知直隸州遇缺即補,並賞加知府銜,賞戴花翎。即補同知袁祖惠,著免補本班,以知府留於四川補用。知縣沈承勳,著以知州升用,先換頂戴。候選按察使經厯沈夀榕,著免選本班,以知縣留於四川補用。貴州候選縣丞汪如春,著免補本班,以知縣升用。經厯王言銓、縣丞沈耀、鹽大使姚障,均著以知縣升用。候選縣丞沈起駿,著以縣丞留於四川補用。候選府經厯袁師鍇,著以府經厯留於四川補用。廵檢王秉震,著開缺以府經厯縣丞遇缺即補,並賞戴六品翎頂。廵檢杜維崧,著以府經厯縣丞升用。試用縣丞馬玉堂、羅鎮奎、試用未入流單功定、均著以本班遇缺即補。司獄徐淳,著以府經厯縣丞即補。並賞給六品頂戴。守備唐玉龍、著以都司遇缺升用。署千總楊再經、著以守備儘先補用。署千總劉肇棠、把總沈國勛、向開文、孫良才、均著以千總遇缺即補。把總梁克峙、著以千總儘先拔補。外委周燕昭、額外徐耀龍、外委秦康、額外張洪喜、外委楊秀武、馬兵劉華章、額外楊忠山,均著以把總儘先拔補。額外高連富、馬兵周仁里、冉如松、兵丁曾福元,均著以外委儘先拔補。把總張世傑,著以千總儘先拔補。禮部候補主事王達琮,著免補本班以員外郎儘先補用。分部學習員外郎劉希濩,著交部從優議敘。陝西試用同知張載型,著俟到陝後儘先補用。候選知縣林寶清、揀選知縣張溍、均著各以本班儘先選用。候選府經厯淩葆恬、著免選本班。以知縣不論雙單月即選。揀選知縣徐代鎬,著免選本班。以知州歸部即選。未經覆試舉人拔貢就職州判陳繼薰,著免選本班。以知縣歸部即選。即選府經厯縣丞王恩培,著以知縣遇缺即選。貢生淩樹人,著以通判不論雙單月歸部選用。文童李為幹,著以知縣雙月選用。教諭龔庭閣,著以應升之缺歸部選用。湖南開缺吏目何端,著以應經厯縣丞歸部選用。廩生馮文願、貢生易良圖、均著以教諭不論雙單月儘先選用。貢生胡作棟、著賞給布政司理問銜。文生徐代鈞、冉祖禮、均著以訓導不論雙單月選用。增生易良直、文生杜應琮、楊再瀛、王炳宗、廩生秦庚、均著以訓導歸部選用。監生王惠榮,著賞給五品頂戴從九品職銜。張景清、著賞給州同銜。監生廖長恩,著以從九品未入流不論雙單月即選。監生陳兆麟、從九品職銜。胡濬、團氏、宋學凱、王富宗、未滿吏張繼書、兵吏冉六鈞、文童張元暉、李為楨、尤幃灝、淩炳章、均著以從九品歸部選用。勇目傅翼、武生王正坤、姚達春,均著以外委留於綏甯協拔補。勇目宋成富、宋學瓊、李世萬、王邦裕、張應魁,均著以額外留於綏甯協拔補。其已故署綏甯協副將會川營叅將廣泰,帶兵堵剿,積勞身故,著照軍營病故例從優議卹。該部知道。」,《清文宗起居注》卷三十四咸豐七年正月
- ^ 同治三年《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二職官志一文秩上,第52頁,酉陽州知州
- ^ 同治三年《酉陽直隸州總志》卷十六政績志一文吏,第9頁,國朝
- ^ 『又諭、王慶雲奏、探聞貴州思南失守、請移鎮遠川兵勦辦、兼顧川疆一摺。貴州思南府城。於十二月初五日失守。尚未據蔣霨遠奏報。亟應派兵勦辦。以免蔓延。蔣玉龍、業經簡授貴州提督。現尚駐劄鎮遠。著即統所部川兵。從銅仁、松桃。繞出思南之北。相機進勦。規復郡城。毋令匪徒久踞。該處教匪滋事。地方文武。何以未能堵禦。輒被攻陷。著蔣霨遠查明參辦。其毗連思南等處。應如何設法堵勦以杜竄越。並著督飭各該文武。嚴密籌辦。毋稍疏懈。其留駐鎮遠弁兵。即著該撫會同蔣玉龍、派委妥員接管。至思南接壤川疆。業經王慶雲飭委知縣李漸鴻總辦酉秀邊防。並令副將鄒鸞章、派兵扼截龔灘要隘。即著嚴飭該員弁等、實力防守。其未盡事宜。並著隨時布置。毋令匪眾竄入川境。是為至要。將此由六百里各諭令知之。』。《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四十三咸豐八年正月九日
- ^ 『諭軍機大臣等、王慶雲奏、委員協勦黔匪陣亡、並籌防本境情形一摺。貴州思南府匪徒。窺伺川疆。經派防酉秀之即補同知直隸州李漸鴻、越嶲廳同知淩樹棠等、渡河協勦。均以力竭陣亡。旋經副將鄒鸞章等帶兵馳至。匪眾未敢過河。該督已調派重慶鎮等官兵。馳往協同堵禦。惟黔省逆匪。勢正猖獗。酉秀邊防。彌形喫重。現調官兵。是否足敷堵勦。著王慶雲就現在情形。悉心酌度。如須添派兵勇以壯聲威。即著速為調派。毋令該匪闌入完善之區。至在防將吏是否得力。或應派大員統率。並著妥籌辦理。四川兵力可用。餉需亦尚堪籌撥。如能相機進勦。埽除黔匪。即以鞏固川防。未容株守邊疆。稍分畛域。李漸鴻、淩樹棠等陣亡情形。即著查明請卹。將此由五百里諭令知之。』。《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咸豐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 『予四川陣亡同知淩樹棠、直隸州知州李漸鴻、把總梁克峙、外委張維綬、祭葬世職。』。《文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二咸豐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 ^ 「吏部片一件:覆李漸鴻等議卹,吏部為片覆事:准國史館片查本館現辦陣歿知府銜署酉陽州知州李漸鴻、知府銜越巂廳同知凌樹棠等忠義傳,該員等故後應得何種卹典,聲覆過館等因前來。查知府銜署酉陽州知州李漸鴻、知府銜越巂廳同知凌樹棠該員等因剿賊陣亡,均加贈太僕寺卿銜並各議給雲騎尉世職,襲次完時給予恩騎尉世襲」清史館檔傳稿與傳包-702001080;事由:(1)吏部覆凌樹棠、李漸鴻出身履歷片文;(2)吏部覆李漸鴻等議卹片文;(3)忠義凌樹棠事蹟冊附李漸鴻。
- ^ 「又奉諭旨:王慶雲奏堵剿黔匪情形,並查明陣亡員弁,懇恩優卹一摺。前據該督奏稱,給匪擾近酉陽,委員出境剿匪陣亡,當經諭令調兵堵禦,並查明陣亡各員請卹。茲據奏稱,調兵前赴酉陽,並分防涪州、彭水等處,箸即責成該鎮道實力堵剿,毋令闌入川境。其出境剿賊陣亡之知府銜署酉陽州知州李漸鴻、知府銜越嶲廳同知淩樹棠,均著照升銜議卹。候選知州徐代鎬、六品軍功文生冉崇德、把總梁克峙、外委張維綬,均著從優議卹。該部知道。」,《清文宗起居注》卷四十四咸豐八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