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音「持」,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橫吹竹製吹管樂器,《廣雅》中記載此樂器有八孔,但《周禮》中記載此樂器有七孔,而隨着宮廷雅樂的逐漸衰落,現在此樂器已很罕見。已知台北孔廟收藏有古代精品「篪」[1]曾侯乙墓也曾出土一對篪,分別為G調和F調。

篪與的明顯區別是篪的底端為有竹節全封閉,而笛的底端開放。

郭璞爾雅注》:「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爾雅·釋樂》注)

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篪」一詞常用於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參考資料[編輯]

  1. ^ 臺北市孔廟樂器展示 篪.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樂律典·篪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