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雪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混合型冷鋒湖效應雪颮在交通高峰期襲擊加拿大多倫多。

雪颮是指突然而猛烈的降雪,伴隨著強風陣風。雪颮有時被稱為白曚天,類似於暴風雪,但在時間或地點上是局部的,且積雪量可能不顯著。

類型[編輯]

雪颮主要有兩種類型:湖效應雪颮和冷鋒雪颮。

湖效應雪颮[編輯]

當北極空氣在冬季移動到較溫暖的開闊水域上空時,會形成對流雲,導致大量降雪。這通常發生在溫帶氣旋的西南部,旋轉的氣旋風將冷空氣帶過相對溫暖的五大湖,形成狹窄的湖效應雪帶,可能會產生大量局部降雪。白曚天條件會影響從湖岸到內陸地區狹窄的走廊,沿著盛行風方向排列。當移動的氣團被較高的地勢抬升時,這種情況會更加顯著。湖效應雪的名字起源於北美的大湖地區,但任何水體都可以產生這種現象。比如,加拿大海事省份就可能經歷這樣的雪颮。

湖效應雪颮影響的地區被稱為雪帶,在這些情況下,每小時常會積下數英寸(厘米)的雪。要形成湖效應雪颮,水面和850毫巴之間的溫差應至少為23華氏度(13攝氏度),地表溫度應接近冰點,湖面未結冰,湖面距離至少100公里(62英里),並且從地面到850毫巴的高度風向剪切應小於30度。在初冬,極冷的空氣覆蓋仍然溫暖的水面甚至可能產生雷暴雪,形成一種伴隨打雷閃電的雪颮。[1]

美國雷達顯示五大湖區域的湖效應雪颮雷達圖。
2010年12月,休倫湖上空雷達圖顯示著強烈雪颮。這場雪颮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以北錄得超過150厘米的雪。[2]
安大略省南部的一條線狀單帶雪颮。

冷鋒雪颮[編輯]

冷鋒雪颮移向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

冷鋒雪颮是指當地面溫度接近冰點時,由強對流線(類似於陣風線)產生的劇烈降雪。強對流帶來的濕度足以在其經過的地方產生白曚天條件,風導致劇烈的吹雪。這種雪颮通常在其經過的任何地方持續不到30分鐘,但對流線的運動可以覆蓋很大的距離。冷鋒雪颮可能會在地面冷鋒前方不遠處形成,或在冷鋒後方,在有動力抬升的深低壓系統或一系列槽線的情況下發生,這類似於傳統的冷鋒通過。在冷鋒後發展的雪颮情況下,常見的是兩到三條線性雪颮快速接連通過,彼此之間相隔約25英里(40公里),每條線在約30分鐘內通過同一地點。

這類似於夏季的雷暴線,但雲頂高度僅為5,000至10,000英尺(1,500至3,000公尺),在雷達上往往難以看到。預測這類事件相當於夏季雷暴陣線的預測:需要有鋒面槽的存在,風向變化和低層急流超過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然而,鋒後冷頂位於850毫巴高度,而不是更高的層次,並且溫度必須至少為−13 °F(−25 °C)。地表水體或已有液態降水提供的濕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有助於提高露點溫度並飽和邊界層,這可以顯著增加對流可用位能,導致更深的垂直增長和更高的可降水量,增加雪颮可能產生的降雪量。在有大量垂直增長和混合的情況下,雪颮可能會發展出嵌入的積雨雲,導致雷電雷暴雪

危險性[編輯]

雪颮期間天氣條件迅速惡化,經常導致交通事故。
雪颮下多倫多安大略省401號高速公路的路況。

雪颮中的快速惡劣天氣條件經常導致交通事故。無論是湖效應雪颮還是冷鋒雪颮,對於駕駛員、飛機和其他旅行者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甚至可能比暴風雪更危險。[3]天氣條件的變化非常突然,滑溜的路面和因白曚天造成的能見度驟降,經常導致多車相撞事故。在湖效應雪颮的情況下,大量的降雪可能在短時間內積累,可能導致道路封閉和城市癱瘓。例如,2015年1月9日,一場局部的大雪颮在美國密歇根州蓋爾斯堡附近的I-94高速公路上導致193車連環相撞。[4]

另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Jeff Haby. Lake-effect forecasting. Haby's Weather Forecasting Hints. theweatherprediction.com. [2009-08-12]. 
  2. ^ Snowstorm shuts down London Ontario.. CBC News (CBC). December 8, 2010 [December 13, 2017]. 
  3. ^ Allison Chinchar, Meteorologist. What are snow squalls and why they're more dangerous than blizzards. CNN. 18 Dec 2021 [19 Feb 2022]. 
  4. ^ Michigan I-94 Pileup | Firefighter Nation. Firefighter Nation. May 2015 [2015-10-0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