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名偵探柯南 Episode"ONE" 變小的名偵探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ACG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ACG專題的範疇,一個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系ACGN類條目內容的專案。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首頁,參與其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此條目為暫譯[編輯]

本條目有各種不同的翻譯,如最後有與此條目現在名稱不同,將會移動。--鬼米花留言2016年9月18日 (日) 10:56 (UTC)[回覆]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如何使用「中國內地」一詞[編輯]

由於有編輯者可能混淆了「中國大陸」和「中國內地」,並以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並列為由,因此舉幾個例子說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和這位編輯者的認識是不一樣的。

1. 新加坡《聯合早報》:麥當勞中國內地特許經營權最新作價跌至20億美元

2. 《聯合早報》:中國內地5高校躋身全球大學聲譽百強(這裡沒有計入香港的大學)

3. 《聯合早報》:中國大陸去年下半年境外收購量首超境內交易量,「數據顯示,在35宗中國大陸境內交易中,其中過半來自香港(22宗),而之前6個月是43宗……」(香港被包括在中國大陸之內)

4. 馬來西亞《光華日報》:中國內地客涌港搶購「生仔丸」,「香港不少中成藥不能在中國內地銷售卻被冠上「生仔丸」之名,大批中國內地客到港時大批搶購……」

這些例子應該能夠說明在中國內地與港澳台及世界上其他經濟體並列時,含義與中國大陸是不一樣的,本條目相關章節涉及到的正是關於多個不同經濟體的經濟問題,使用「中國內地」才是正確的,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同樣是正確用法。--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16日 (五) 12:47 (UTC)[回覆]

再強調一遍,本段是反映涉及多個經濟體的經濟問題。由於上述編輯者又執意辯護說應該「注重各地用詞說法」,那麼就請他正視事實:在絕大多數使用中文的地區,「中國內地」才是正確的「用詞說法」。既然如此,就應該使用「中國內地」。請該編輯者自己說到做到,真正做到「注重各地用詞說法」。--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19日 (一) 12:24 (UTC)[回覆]

台灣媒體使用「中國內地」一詞的情況[編輯]

經查,台灣媒體在談論經濟問題時,同樣認為「中國內地」是正確用法。舉例如下:

1. 《中國時報》:《財經大頭條》中國內地開發商在香港大舉購地

2. 《聯合報》:中國內地分級基金的發展

3. 《自由時報》:林榮基若拒返內地將採強制措施,「林榮基返港後曾公開表示不會返回中國內地……」

既然連包括自由時報在內的台灣媒體也都認為在經濟問題上使用「中國內地」並無不妥,那還有什麼爭議呢?根據中國內地、港澳台、新馬各地的使用情況,本條目使用「中國內地」才是最合適的寫法。--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19日 (一) 12:42 (UTC)[回覆]

@Lanzafame1234首先請冷靜,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港澳」對應「內地」,「臺灣」對應「大陸」,可是維基百科有一條規定叫做維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其中規定在非地理概念上面不能使用「中國內地」。因為中文維基百科不是中國維基百科,更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維基百科,所以不按中國的規矩辦事。--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04 (UTC)[回覆]
中文維基百科同樣不是中華民國維基百科,更不是台灣維基百科,也不是海峽兩岸維基百科。本段落是涉及到多個經濟體的經濟問題,而不是海峽兩岸政治話題,也不是在對比海峽兩岸,因此「兩岸方針」並不適用,你套用這條方針其實是不對的。而且我已舉出多個例子說明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同中國內地、香港、澳門一樣,在經濟問題上使用「中國內地」一詞來準確區分幾個經濟體,所以本來也並不存在違反「避免地域中心」的情況。請您考慮。--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16 (UTC)[回覆]
另外提醒你一下,所謂「臺灣」對應「大陸」,本身是把港澳包括在中國大陸之內的,但是在涉及到經濟話題時,這樣就不準確了。--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19 (UTC)[回覆]
我只是路過的。由於事情涉及方針,歡迎您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發起討論,與社群交換意見。--逆襲的天邪鬼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22 (UTC)[回覆]
@逆襲的天邪鬼,OK,首先我對WP:BIAS,包括其中的兩岸部分本身是沒有意見的。但如果在涉及到多區域或經濟體的話題中過度執行「兩岸用語方針」,是不是也有「海峽兩岸地域中心」之嫌呢?我可能會考慮提出這個問題。--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35 (UTC)[回覆]
WP:BIAS_POLITICS中國_(消歧義)均指出:「中國大陸」不包含實施高度自治的香港與澳門。--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20日 (二) 13:37 (UTC)[回覆]
@A2093064 你忽視了這些說的都是「政治上的稱謂」,而本段落是經濟話題,無關政治。--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46 (UTC)[回覆]
我覺得這條目以區域分割就好了,以地理或經濟來說有太差距,(感覺要扯到經濟學相關東西,這裡只是劃分銷售區域而已)。還是以一般使用為佳,要不然寫中國不含港澳啊,相信讀者會自行判斷的出來。--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20日 (二) 13:52 (UTC)[回覆]
從我列舉的幾篇報道來看,各地讀者其實都應該知道「中國內地」、「中國大陸」的含義,也應該能接受這幾個詞在地理、經濟、政治上的區別。當然如果加區域轉換可以解決本條目的問題,那我沒有意見。--Lanzafame1234留言2016年12月20日 (二) 13:58 (UTC)[回覆]
這很難說喔,以台灣媒體的素質...那我覺得寫中國大陸,讀者看到有個香港,自然會知道中國大陸不含港澳,又方針規定不要寫中國內地,我認為中國/中國大陸較佳。--A2093064#Talk 2016年12月20日 (二) 14:03 (UTC)[回覆]
「中國內地」在臺灣人而言,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省」的觀念。為了不要讓其他國家無法理解(各種語言要參考本條目時)「中國內地」之詞,盡量寫出「中國大陸」。舉例的「自由時報」在新聞上寫出「中國內地」,有可能不是編者所寫的內容,而是引用。在報紙上,不會看到「中國內地」一詞,而說「中國大陸」。中國時報的話...就...。如果要寫「中國內地」的話,不然就把「中國內地」為標題3,標題4寫「台港澳新馬」。或者直接分成「大陸簡體:中國內地」、「台灣正體:中國大陸」。--鬼米花留言2016年12月25日 (日) 11:4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名偵探柯南 Episode"ONE" 變小的名偵探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6日 (一) 00:0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