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因用字生僻難認而更名的中國大陸地名列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2年2月2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列表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列表專題 (獲評列表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列表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列表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列表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列表級列表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列表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前表大量使用轉換標籤,[編輯]

  • 既無必要亦顯混亂,遂重製之。請後來編輯者看過編輯歷史再修改,以免重複勞動。--Mukdener|留言 23:53 2006年6月19日 (UTC)
    我擔心的狀況還是出現了,更名後的地名與原地名不同,而更名後的新名字多數是有相應的傳統字對應的,所以新地名不用加轉換標籤,請後來的編者注意這點。--Mukdener|留言 03:04 2006年7月18日 (UTC)

關於1986年中國大陸部分地名因生辟而更名的問題[編輯]

1986年中國大陸對一批生闢地名進行了更名,詳細內容可參見「中國因漢字簡化而更名的地名列表」,而現在這部分地名在維基百科的條目里我們採取了一種很特別的方式來進行人工簡繁轉換,特別之處在於簡體用到的是更名後的簡體名稱,而繁體用到的是更名前的繁體名稱。我覺得這樣是不適當的,也不符合名從主人的原則,因為現在這些地方已經改名,而並不是簡單的簡繁轉換。比如現在的「铁力市」,簡化前的簡體為「铁骊」,繁體為「鐵驪」,簡化後的簡體為「铁力」,繁體應該為「鐵力」。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再用到「鐵驪」來誤導使用繁體字的維基人,因為現在正確的繁體名稱應該為「鐵力」,請參看使用「鐵力」的新華網網頁
所以想在這裡看看大家的意見,繁體是用到更名後的繁體地名好,還是用到更名前的繁體地名好,我個人是支持更名後的繁體地名,因為這樣符合名從主人,也不至於誤導使用繁體字的維基人。--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0
22 2006年7月17日 (UTC)
所謂新華網繁體網頁只是程式自動轉換,並無任何可供參考性。--Hello World! 17
47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認為「更名後的一欄」只應保留簡體名稱,刪去繁體字名稱(因「因漢字簡化而更名的地名」本身就只有簡體);更名前則可繁簡體並列--Hello World! 15
34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說什麼好呢,再用「鐵力市」這個條目說明一下吧,我們用繁體的話會看到條目的名稱是「鐵驪市」,但「鐵驪市」根本就是我們維基硬造出來的一個名詞,你嘗試一下用"鐵驪市"去Google搜索吧,那會得到0個結果。你再用"鐵驪"去搜索一下,結果雖然很多,但搜索的結果不是指人名就是指沒更名之前的「鐵驪」,而根本不會指現在的「鐵力市」。--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3
05 2006年7月18日 (UTC)
難道瀋陽要跟隨簡化為「沈陽」?
  • 難道廣東又要跟隨中國大陸的「广東」?
  • 我始終認為簡化又好,整理又好,並非地名的更改,港、澳、臺三地不必跟隨中國大陸的新地名用字。
  • 舉例,醴泉,香港的新聞報道以原地名為準,並沒有跟隨中國大陸的新名「禮泉」。
  • 瀋是沈的異體字,和醴-禮是不一樣的。繁體叫禮泉我看也沒什麼不可以。Mukdener|留言 14:53 2006年8月11日 (UTC)

請注意簡傳轉換的錯誤[編輯]

  • 根據中國因漢字簡化而更名的地名列表,有一些地名更名了。這不是簡單的漢字簡化,比如「沈阳」之於「瀋陽」,而是名稱的變更,比如「鐵力」之於「鐵驪」,簡單的說就是這些地名的字換成別的字了,一般新名字是有相應的傳統字對應的。所以在遇到這些地名的時候應該慎用轉換標籤,請傳統字用戶特別注意這點。這裡還要特別指出兩點:第一、「鬱林县」並非一個簡傳混用的命名,因為在86年以前作為地名「鬱林」並沒有簡化成「郁林」,所以它符合命名的原則,請不要刪除;第二、「于都」到「於都」的轉換是錯誤的,「于都」原名「雩都」,而「于」字在傳統字裡是有這個字的,它是一個姓,「於」作為姓的時候念yū,可見它們根本是兩個字,在用作地名的時候並不總需要轉換,至少「于都」這個不需要。至於其他如「新干县」應該如何轉換等,詳見列表。--Mukdener|留言 03:32 2006年7月18日 (UTC)
    貌似「于」都自動轉換成「於」了,如果想不轉換是不是必須手動加標籤?--Mukdener|留言 03:47 2006年7月18日 (UTC)
    根本同意Mukdener的觀點,至於「于」字是必須手動加標籤的了。--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4:52 2006年7月18日 (UTC)

解釋一下這個列表的處理原則[編輯]

  1. 儘量少用轉換標籤,多利用系統自動轉換。簡體字用戶和傳統字用戶瀏覽頁面的時候可以自行選擇簡傳版本,不推薦使用不轉換瀏覽本頁。
    1. 更名後新地名的繁體名稱現在並列的處理方法可以,相信台灣香港對這幾個地名亦無明確規定,相應的地名條目應以更名後簡體中文為主條目,傳統字作相應的重定向。條目中除了在前面做出說明外內文不必使用轉換標籤。而新名稱亦不必強制簡體,蓋新名字也有相應的傳統字對應,系統自動轉換即可。
    2. 這些地名是因為漢字簡化而更名沒錯,但簡化的原因並非如一般的使用了簡體字,而是使用了比原來的名字簡單好認的另一個名字,這也是一種簡化。現在的命名應無問題。Mukdener|留言 14:53 2006年8月8日 (UTC)
其實我兩年前說不推薦不轉換瀏覽本頁是因為這個條目主要是用簡體字寫的,當時怕繁體字用戶不容易看懂,可見我當時還在這個轉換誤區里徘徊。而看着簡繁轉換被越來越濫用,我對自己兩年前就能基本把握到問題的本質並把條目處理的如此簡潔這個能力還是感到很欣慰。基本上除了不推薦不轉換瀏覽本頁有問題之外這個條目的處理如此無懈可擊,當為有志簡繁轉換的維友之楷模。  Mu©dener  留 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18
00 (UTC)

拼音[編輯]

現時兩個拼音一樣:新淦 gàn 新幹 gàn,請高人修正。--水水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6:24 (UTC)[回覆]

兩字在普通話是同音的。--Hello World! 2010年8月29日 (日) 17:14 (UTC)[回覆]

以下序號來自《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僅供研究參考。本文我曾在 www.pkucn.com 張貼,現複製一份於此。

一級常用字1-3500,二級通用字3501-6500,三級專用字6501-8300。

以下凡標註拼音者,連該地方的發音,都被人改了!

黑龍江
  • 鐵驪(li2)縣 改 鐵力縣 (驪 = 二級通用字 #4701)
  • 璦琿(hun2)縣 改 愛輝縣 (璦 = 三級專用字 #7775; 琿 = 二級通用字 #4411。早一陣子,中俄邊境地震報導,就出現過「琿春」這個地名)
青海
  • 亹源回族自治縣 改 門源回族自治縣 (亹 = 三級專用字 #8291)
新疆
  • 和闐專區 改 和田專區 (闐 = #5550)
  • 和闐縣 改 和田縣
  • 于闐縣 改 于田縣
  • 婼羌縣 改 若羌縣 (婼 = 三級專用字 #7364)
江西
  • 雩都縣 改 于都縣 (雩 = 二級通用字 #4807)
  • 大庾(yu3)縣 改 大余縣 (庾 = 二級通用字 #4937; 庾又姓。)
  • 虔(qian2)南縣 改 全南縣 (虔 = 二級通用字 #4493)
  • 新淦縣 改 新幹縣 (淦 = 二級通用字 #4975; 淦為咸韻字,普通話與幹同音,大抵多數南方語言還區分覃咸韻和山寒韻)
  • 新喻(yu4)縣 改 新余縣 (喻 = 一級常用字 #2644)
  • 鄱(po2)陽縣 改 波陽縣 (鄱 = 二級通用字 #5763;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改回鄱陽縣; 鄱陽湖從未更名)
  • 尋鄔縣 改 尋烏縣 (鄔 = 二級通用字 #3622; 鄔又姓。)
廣西
  • 鬱林縣 改 玉林縣 (郁 = 一級常用字 #1043; 鬱林屬粵語區,鬱字和玉字發音差天共地)
四川
  • 酆都縣 改 豐都縣 (酆 = 二級通用字 #6426; 現屬重慶直轄市; 酆又姓。酆字不按「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簡化)
  • 石砫縣 改 石柱縣 (砫 = 三級專用字 #7038; 現屬重慶直轄市)
  • 越嶲縣 改 越西縣 (嶲 = 三級專用字 #7932)
  • 呷(xia1)洛縣 改 甘洛縣 (呷 = 二級通用字 #3910)
貴州
  • 婺川縣 改 務川縣 (婺 = 二級通用字 #5325)
  • 鰼水縣 改 習水縣 (鰼 = 三級專用字 #8231)
陝西
  • 商雒專區 改 商洛專區 (雒 = 二級通用字 #5773)
  • 盩厔縣 改 周至縣 (盩 = 三級專用字 #8094; 厔 = 三級專用字 #6695)
  • 郿縣 改 眉縣 (郿 = 二級通用字 #5011)
  • 醴泉縣 改 禮泉縣 (醴 = 二級通用字 #6424)
  • 郃陽縣 改 合陽縣 (郃 = 三級專用字 #6740)
  • 鄠縣 改 戶縣 (鄠 = 三級專用字 #7654)
  • 雒南縣 改 洛南縣
  • 邠縣 改 彬縣 (邠 = 三級專用字 #6547)
  • 鄜(fu1)縣 改 富縣 (鄜 = 三級專用字 #7724)
  • 葭縣 改 佳縣 (葭 = 二級通用字 #5093)
  • 沔縣 改 勉縣 (沔 = 二級通用字 #3768)
  • 栒邑縣 改 旬邑縣 (栒 = 三級專用字 #7031)
  • 洵陽縣 改 旬陽縣 (洵 = 二級通用字 #4345)
  • 汧陽縣 改 千陽縣 (汧 = 三級專用字 #6627)

--Hello World! 2010年8月29日 (日) 17:14 (UTC)[回覆]

問題[編輯]

此表現有兩個問題: 1)這些改地名是因為原來的字生僻難認(官方語)而非因為漢字簡化(簡化字) 2)「瀋陽」變作「沈陽」不是改名,而是因為「瀋」在簡化字總表簡化(歸併)為「沈」--水水留言2013年6月21日 (五) 02:03 (UTC)[回覆]

同樣的,河南省「濬縣」改為「浚縣」也不是改名。
以下是簡化字總表附錄的說明: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更改地名用字的情况:(1)由于汉字简化,例如辽宁省瀋阳市改为沈阳市;
(2)由于异体字整理,例如河南省濬县改为浚县。
因為簡化字和廢掉異體字在大陸是常態,所以毋須一一列出,否則「廣州」變作「广州」也要列出了--水水留言2013年6月21日 (五) 03:12 (UTC)[回覆]
箇舊簡化為个旧,但常被誤轉換為個舊,也是同理咯?--包子。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5:2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因用字生僻難認而更名的中國地名列表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6日 (六) 11:01 (UTC)[回覆]

同行評審[編輯]

因用字生僻難認而更名的中國地名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評審期:2022年1月3日 (一) 02:59 (UTC) 至 2022年2月2日 (三) 02:59 (UTC)
下次可評審時間:2022年2月9日 (三) 03:00 (UTC)起

最近將該條目整修一遍,加入了很多來源,並補充了部分地名的更名時間。在此向各位征詢進一步改進的意見,以將其提名FL。Joe young yu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02:59 (UTC)[回覆]

@Joe young yu條目名有違反WP:CS4DWP:PB)的感覺。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3:26 (UTC)[回覆]
@Sanmosa列表內列出了現屬中華民國烏坵鄉,不算違反CS4D方針吧。——Joe young yu留言2022年1月7日 (五) 08:01 (UTC)[回覆]
@Joe young yu這只是PRC單方面更改的名稱,我覺得還是落入違反CS4D的範疇。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8:05 (UTC)[回覆]
可能是指條目名「因用字生僻難認而更名的中國地名列表」的「中國」不符合要求。坵→丘是漢字簡化(異體字整併)後簡體中文就這麼寫,跟「其他情況」列出的其他項目一樣其實不算改名。 紺野夢人 肺炎退散 2022年1月7日 (五) 10:4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