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大陆地名列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2年2月2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同行评审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列表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列表专题 (获评列表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列表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列表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中国专题 (获评列表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前表大量使用转换标签,[编辑]

  • 既无必要亦显混乱,遂重制之。请后来编辑者看过编辑历史再修改,以免重复劳动。--Mukdener|留言 23:53 2006年6月19日 (UTC)
    我担心的状况还是出现了,更名后的地名与原地名不同,而更名后的新名字多数是有相应的传统字对应的,所以新地名不用加转换标签,请后来的编者注意这点。--Mukdener|留言 03:04 2006年7月18日 (UTC)

关于1986年中国大陆部分地名因生辟而更名的问题[编辑]

1986年中国大陆对一批生辟地名进行了更名,详细内容可参见“中国因汉字简化而更名的地名列表”,而现在这部分地名在维基百科的条目里我们采取了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来进行人工简繁转换,特别之处在于简体用到的是更名后的简体名称,而繁体用到的是更名前的繁体名称。我觉得这样是不适当的,也不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因为现在这些地方已经改名,而并不是简单的简繁转换。比如现在的“铁力市”,简化前的简体为“铁骊”,繁体为“鐵驪”,简化后的简体为“铁力”,繁体应该为“鐵力”。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再用到“鐵驪”来误导使用繁体字的维基人,因为现在正确的繁体名称应该为“鐵力”,请参看使用“鐵力”的新华网网页
所以想在这里看看大家的意见,繁体是用到更名后的繁体地名好,还是用到更名前的繁体地名好,我个人是支持更名后的繁体地名,因为这样符合名从主人,也不至于误导使用繁体字的维基人。--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0
22 2006年7月17日 (UTC)
所谓新华网繁体网页只是程式自动转换,并无任何可供参考性。--Hello World! 17
47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认为“更名后的一栏”只应保留简体名称,删去繁体字名称(因“因汉字简化而更名的地名”本身就只有简体);更名前则可繁简体并列--Hello World! 15
34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说什么好呢,再用“铁力市”这个条目说明一下吧,我们用繁体的话会看到条目的名称是“鐵驪市”,但“鐵驪市”根本就是我们维基硬造出来的一个名词,你尝试一下用"鐵驪市"去Google搜索吧,那会得到0个结果。你再用"鐵驪"去搜索一下,结果虽然很多,但搜索的结果不是指人名就是指没更名之前的“鐵驪”,而根本不会指现在的“铁力市”。--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3
05 2006年7月18日 (UTC)
难道瀋陽要跟随简化为“沈阳”?
  • 难道廣東又要跟随中国大陆的“广東”?
  • 我始终认为简化又好,整理又好,并非地名的更改,港、澳、台三地不必跟随中国大陆的新地名用字。
  • 举例,醴泉,香港的新闻报道以原地名为准,并没有跟随中国大陆的新名“禮泉”。
  • 瀋是沈的异体字,和醴-礼是不一样的。繁体叫礼泉我看也没什么不可以。Mukdener|留言 14:53 2006年8月11日 (UTC)

请注意简传转换的错误[编辑]

  • 根据中国因汉字简化而更名的地名列表,有一些地名更名了。这不是简单的汉字简化,比如“沈阳”之于“瀋陽”,而是名称的变更,比如“铁力”之于“铁骊”,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地名的字换成别的字了,一般新名字是有相应的传统字对应的。所以在遇到这些地名的时候应该慎用转换标签,请传统字用户特别注意这点。这里还要特别指出两点:第一、“鬱林县”并非一个简传混用的命名,因为在86年以前作为地名“鬱林”并没有简化成“郁林”,所以它符合命名的原则,请不要删除;第二、“于都”到“於都”的转换是错误的,“于都”原名“雩都”,而“于”字在传统字里是有这个字的,它是一个姓,“於”作为姓的时候念yū,可见它们根本是两个字,在用作地名的时候并不总需要转换,至少“于都”这个不需要。至于其他如“新干县”应该如何转换等,详见列表。--Mukdener|留言 03:32 2006年7月18日 (UTC)
    貌似“于”都自动转换成“於”了,如果想不转换是不是必须手动加标签?--Mukdener|留言 03:47 2006年7月18日 (UTC)
    根本同意Mukdener的观点,至于“于”字是必须手动加标签的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52 2006年7月18日 (UTC)

解释一下这个列表的处理原则[编辑]

  1. 尽量少用转换标签,多利用系统自动转换。简体字用户和传统字用户浏览页面的时候可以自行选择简传版本,不推荐使用不转换浏览本页。
    1. 更名后新地名的繁体名称现在并列的处理方法可以,相信台湾香港对这几个地名亦无明确规定,相应的地名条目应以更名后简体中文为主条目,传统字作相应的重定向。条目中除了在前面做出说明外内文不必使用转换标签。而新名称亦不必强制简体,盖新名字也有相应的传统字对应,系统自动转换即可。
    2. 这些地名是因为汉字简化而更名没错,但简化的原因并非如一般的使用了简体字,而是使用了比原来的名字简单好认的另一个名字,这也是一种简化。现在的命名应无问题。Mukdener|留言 14:53 2006年8月8日 (UTC)
其实我两年前说不推荐不转换浏览本页是因为这个条目主要是用简体字写的,当时怕繁体字用户不容易看懂,可见我当时还在这个转换误区里徘徊。而看着简繁转换被越来越滥用,我对自己两年前就能基本把握到问题的本质并把条目处理的如此简洁这个能力还是感到很欣慰。基本上除了不推荐不转换浏览本页有问题之外这个条目的处理如此无懈可击,当为有志简繁转换的维友之楷模。  Mu©dener  留 言  2008年6月27日 (五) 18
00 (UTC)

拼音[编辑]

现时两个拼音一样:新淦 gàn 新干 gàn,请高人修正。--水水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6:24 (UTC)[回复]

两字在普通话是同音的。--Hello World! 2010年8月29日 (日) 17:14 (UTC)[回复]

以下序号来自《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仅供研究参考。本文我曾在 www.pkucn.com 张贴,现复制一份于此。

一级常用字1-3500,二级通用字3501-6500,三级专用字6501-8300。

以下凡标注拼音者,连该地方的发音,都被人改了!

黑龙江
  • 铁骊(li2)县 改 铁力县 (骊 = 二级通用字 #4701)
  • 瑷珲(hun2)县 改 爱辉县 (瑷 = 三级专用字 #7775; 珲 = 二级通用字 #4411。早一阵子,中俄边境地震报导,就出现过“珲春”这个地名)
青海
  • 亹源回族自治县 改 门源回族自治县 (亹 = 三级专用字 #8291)
新疆
  • 和阗专区 改 和田专区 (阗 = #5550)
  • 和阗县 改 和田县
  • 于阗县 改 于田县
  • 婼羌县 改 若羌县 (婼 = 三级专用字 #7364)
江西
  • 雩都县 改 于都县 (雩 = 二级通用字 #4807)
  • 大庾(yu3)县 改 大余县 (庾 = 二级通用字 #4937; 庾又姓。)
  • 虔(qian2)南县 改 全南县 (虔 = 二级通用字 #4493)
  • 新淦县 改 新干县 (淦 = 二级通用字 #4975; 淦为咸韵字,普通话与干同音,大抵多数南方语言还区分覃咸韵和山寒韵)
  • 新喻(yu4)县 改 新余县 (喻 = 一级常用字 #2644)
  • 鄱(po2)阳县 改 波阳县 (鄱 = 二级通用字 #5763;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回鄱阳县; 鄱阳湖从未更名)
  • 寻邬县 改 寻乌县 (邬 = 二级通用字 #3622; 邬又姓。)
广西
  • 郁林县 改 玉林县 (郁 = 一级常用字 #1043; 郁林属粤语区,郁字和玉字发音差天共地)
四川
  • 酆都县 改 丰都县 (酆 = 二级通用字 #6426; 现属重庆直辖市; 酆又姓。酆字不按“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简化)
  • 石砫县 改 石柱县 (砫 = 三级专用字 #7038; 现属重庆直辖市)
  • 越嶲县 改 越西县 (嶲 = 三级专用字 #7932)
  • 呷(xia1)洛县 改 甘洛县 (呷 = 二级通用字 #3910)
贵州
  • 婺川县 改 务川县 (婺 = 二级通用字 #5325)
  • 鳛水县 改 习水县 (鳛 = 三级专用字 #8231)
陕西
  • 商雒专区 改 商洛专区 (雒 = 二级通用字 #5773)
  • 盩厔县 改 周至县 (盩 = 三级专用字 #8094; 厔 = 三级专用字 #6695)
  • 郿县 改 眉县 (郿 = 二级通用字 #5011)
  • 醴泉县 改 礼泉县 (醴 = 二级通用字 #6424)
  • 郃阳县 改 合阳县 (郃 = 三级专用字 #6740)
  • 鄠县 改 户县 (鄠 = 三级专用字 #7654)
  • 雒南县 改 洛南县
  • 邠县 改 彬县 (邠 = 三级专用字 #6547)
  • 鄜(fu1)县 改 富县 (鄜 = 三级专用字 #7724)
  • 葭县 改 佳县 (葭 = 二级通用字 #5093)
  • 沔县 改 勉县 (沔 = 二级通用字 #3768)
  • 栒邑县 改 旬邑县 (栒 = 三级专用字 #7031)
  • 洵阳县 改 旬阳县 (洵 = 二级通用字 #4345)
  • 汧阳县 改 千阳县 (汧 = 三级专用字 #6627)

--Hello World! 2010年8月29日 (日) 17:14 (UTC)[回复]

问题[编辑]

此表现有两个问题: 1)这些改地名是因为原来的字生僻难认(官方语)而非因为汉字简化(简化字) 2)“瀋阳”变作“沈阳”不是改名,而是因为“瀋”在简化字总表简化(归并)为“沈”--水水留言2013年6月21日 (五) 02:03 (UTC)[回复]

同样的,河南省“濬县”改为“浚县”也不是改名。
以下是简化字总表附录的说明: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更改地名用字的情况:(1)由于汉字简化,例如辽宁省瀋阳市改为沈阳市;
(2)由于异体字整理,例如河南省濬县改为浚县。
因为简化字和废掉异体字在大陆是常态,所以毋须一一列出,否则“廣州”变作“广州”也要列出了--水水留言2013年6月21日 (五) 03:12 (UTC)[回复]
个旧简化为个旧,但常被误转换为個舊,也是同理咯?--包子。留言2013年10月11日 (五) 05:2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16日 (六) 11:01 (UTC)[回复]

同行评审[编辑]

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2年1月3日 (一) 02:59 (UTC) 至 2022年2月2日 (三) 02:59 (UTC)
下次可评审时间:2022年2月9日 (三) 03:00 (UTC)起

最近将该条目整修一遍,加入了很多来源,并补充了部分地名的更名时间。在此向各位征询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以将其提名FL。Joe young yu留言2022年1月3日 (一) 02:59 (UTC)[回复]

@Joe young yu条目名有违反WP:CS4DWP:PB)的感觉。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3:26 (UTC)[回复]
@Sanmosa列表内列出了现属中华民国乌坵乡,不算违反CS4D方针吧。——Joe young yu留言2022年1月7日 (五) 08:01 (UTC)[回复]
@Joe young yu这只是PRC单方面更改的名称,我觉得还是落入违反CS4D的范畴。Sanmosa Immortal 2022年1月7日 (五) 08:05 (UTC)[回复]
可能是指条目名“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的“中国”不符合要求。坵→丘是汉字简化(异体字整并)后简体中文就这么写,跟“其他情况”列出的其他项目一样其实不算改名。 绀野梦人 肺炎退散 2022年1月7日 (五) 10:4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