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Su-17攻擊機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俄羅斯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俄羅斯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俄羅斯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戰鬥機的命名[編輯]

前幾天User:Xnj920327Su-22移動到蘇-22。兩個小時之後,被User:Cobrachen回退,理由是「請先討論再移動」。我認為Wikipedia:命名常規#使用中文早已說了「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這個應該不需要討論吧?所以就移回了蘇-22。但Cobrachen馬上又回退,說「沒有討論前請勿移動。過去討論的歷史請利用搜尋」。但是,我搜索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以前關於戰鬥機命名的討論。因此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到底應該用中文還是英文命名?--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10:22 (UTC)[回覆]

這個跟中文英文無關,而是地區用語差異問題,「蘇-22」的稱呼是中國大陸的用法,舉台灣這頭為例子,通常是直接稱呼為「Su-22」或「蘇凱22」,沒人看得懂啥是蘇-22......—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7月7日 (三) 05:38 (UTC)[回覆]
同意樓上,台灣很少講「蘇-22」。-TW-mmm333k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6:07 (UTC)[回覆]
正是如此!所以我說這起案例不該用搬移條目的方式處理,而是應該使用noteTA標籤來解決不同地區的用語習慣差異問題。—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7月7日 (三) 09:17 (UTC)[回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Cobrachen在前一陣關於軍艦命名的討論中,一再堅持用「級」而不用「型」?那次討論的情況也很相似,也是地區用語差異問題,為什麼你就不管香取型在香港更常用,堅持用級呢?--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9:23 (UTC)[回覆]
我很好奇為什麼『香取型』在香港比較常用?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就請便吧!只要香港用戶認同這樣的共識、有設定好用語轉換標籤、並符合先到/主貢獻者命名原則,我沒有意見。—泅水大象 訐譙☎ 2010年7月7日 (三) 10:18 (UTC)[回覆]

如果說寫Su-22在大陸沒有人看得懂,那麼,這個網頁是誰寫,給誰看呢?應該不會寫的那些作者都看不懂Su-17/22/27/32是什麼?互動百科也應該不會出現SU-27這樣的寫法,這一頁當中也就不可能中英文編號夾雜,壞君君網路書店賣的這些書也應該因為沒有人看得懂而下架,可是這麼多年來,類似這樣的英文書的數量有增無減。可見得在大陸的使用方式並未統一。這件事情3年前就已經使用大陸的出版品做過例子了。

雖然混用的例子很多,但是使用TA轉換還是比較好的型態。-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11:48 (UTC)[回覆]

其實大陸懂軍事的,很多人都知道SU27的。香取型的事情我不懂,但是SU27我覺得用TA轉換是正確的方法。-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02:43 (UTC)[回覆]

Su-22不是原文。--Gilgalad 2010年7月11日 (日) 12:13 (UTC)[回覆]

  • 蘇霍伊和米高揚是出名的,才會有許多大陸人也知道拉丁字母縮寫的;至於拉沃契金,米亞西舍夫,雅科夫列夫,我這個軍迷都不敢肯定它對應的是什麼縮寫。所以說Cobrachen你舉了個極端的例子。另外,正像Gilgalad所說的,「su」根本不是原文,原文用基里爾字母的,這就是麻煩之所在!按名從主人,該用基里爾字母的,但是基里爾字母里的С,怕是有無數人要把它當成是拉丁字母C吧!更不用說有人會用K去替代К了。我是不主張用基里爾字母,絕對會給大量根本不知道俄語用什麼字母的人帶來麻煩,或許cy-27就要從維基流行出去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11日 (日) 13:21 (UTC)[回覆]
俄國人在撰寫英文版的出版品時,用的也是Su,固然不是原稱,但是在不認識俄文,只能靠英文作輔助的狀況下,這是目前最常見的表示方式。兩岸習慣用法不同,標題先到先得,內文加上轉換和其他說明。至於要不要加上俄文,看作者的意願。-cobrachen (留言) 2010年7月18日 (日) 14:0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