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使用者:Leslie255/全球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地球同語
Lingwa de Plenta
創造者迪米特里·伊萬諾夫、安娜塔西亞·李森科等
創造日期2010
使用人數25+ (2012)[1]
分類
(目標)
文字拉丁
分類
(來源)
來自十餘個語言, 主要為 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德語印地語波斯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
管理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3無(mis
Glottolog
IETFart-x-planeta

地球同語 (地球同語:Lingwa de Planeta,英語中又稱 Lidepla 或LdP)是一個國際輔助語[1],基於目前廣泛使用的語言人工構建而成,其中包括阿拉伯語普通話英語法語德語印地語波斯語葡萄牙語俄語、和西班牙語[2]

地球同語的主要思想是以最廣泛、最有影響力的民族語言為基礎,構建一個和諧的語言。以保證地球同語可以和大部分人的母語都有一些相似之處。由於其以世界各地的語言為基礎,地球同語可以被稱之為後驗語。

該語言的工作開始於 2006 年,由德米特里·伊萬諾夫(Димитри Иванов 拉丁化:Dimitri Ivanov)領導一群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愛好者構建。該語言在 2010 年 6 月完成基礎部分並發布於世。

字母與發音[編輯]

地球同語字母基於拉丁字母,共有 25 個字母[3],包括大小寫:

地球同語字母表
字母 a b ch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r s t u v w x y z
國際音標音位 a b t͡ʃ d e f g x~h i d͡ʒ k l m n o p r[decimal 1] s t u v (w) w k͡s~ɡ͡z (s) i d͡z
字母名稱 a be che de e ef ge ha i ja ka el em en o pe er es te u ve wa iks ye ze
  1. ^ There is no preferred sound for /r/; any rhotic sound is equally acceptable.

地球同語中沒有拉丁字母q,字母c僅在二合字母ch中出現。元音字母y與i發音相同,區別僅在於y永遠不是重音。地球同語中有以下二合字母,發音如下(包括例詞):

  • ch /t͡ʃ/: chay —— 茶
  • -ng /ŋ/(僅限於詞尾)[4]: feng —— 風
  • sh /ʃ/: shi —— 十
  • j /d͡ʒ/: jan —— 知道
  • z /d͡z/: zun —— 參加
  • x /ks/: examen —— 考試

詞中間的 -ng- 發音為 /ŋg/,v 和詞尾的 -ng 也可以分別讀作為 /w/ 和 /n/。兩個元音之間的 x 也可以濁化[需要解釋], 輔音之前的 x 也可讀作 /s/。

一些資料中,字母 h 的發音記為 /h/[5]。地球同語發音規則允許此發音,但主要的發音應為 /x/。

重音[編輯]

地球同語中重音的規則是:

  • 單詞中最後一個輔音(或y)之前的元音為重音,例:máta(母親)、família(家)、akshám(夜晚)、ruchéy(溪流)。

地球同語中的詞語儘量保持原語言中的讀音,但也有例外,比如:[1]

  • 一些詞尾和詞中 (-um、-us、-er、-en;-ik-、-ul-[6]、以及幾乎所有詞尾[3]) 永遠不重音
  • 雙元音永遠重音 (如 adyoo、「bye」)

描述與語法[編輯]

地球同語的主要思想是以最廣泛、最有影響力的民族語言為基礎,構建一個和諧的語言。其含有大量非歐洲語言的詞彙,因而可以稱為是一個 世界語言。地球同語的一大設計目標在於和要世界上大部分語言(按使用人口來算)都有一點點相似之處。[1][7]

地球同語的語法基於三大規則制定:詞形不變、詞類分明、詞序直接。

詞形不變[編輯]

地球同語中詞的詞形不會變化,而用特殊的助詞來表達意思,比如:

  • me lubi – 我愛
  • li lubi – 他們愛
  • yu ve lubi – 你將要愛
  • me wud lubi – 我會去愛
  • lubi (ba) – 愛吧!

唯獨的兩個例外是:

  • 名詞的複數通過 -s 後綴表達: kitaba(書)— kitabas (多個書)、flor (花) — flores (多個花)
  • 代表「是」的詞:
    • bi 代表任何時間
    • es 代表現在
    • bin 代表過去

詞類分明[編輯]

地球同語中所有詞都有一個確定的詞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詞的派生變化體現於後綴助詞[4]

  • lubi – 愛(動詞)
  • luba – 愛(名詞)
  • lubi-she – 充滿愛的(形容詞)
  • lubi-shem – 充滿愛地(副詞)

詞類沒有固定的後綴,但有一定規律。比如動詞大多以i結尾,但也有例外(如:jan – 知道,shwo – 說,等)。

派生變化規則[編輯]

地球同語允許添加鉛後綴造新詞[4]。比如:

somni – 睡覺 somni-she – 在睡覺
en-somni – 睡着(開始睡覺) somni-shem – 夢遊一樣的
somni-ki – 打盹 somnishil – 困(想睡覺
gro-somni – 死死地睡覺 somnilok – 睡覺的地方
ek-somni-ki – 開始打個盹 somninik – 瞌睡蟲
後綴
後綴 生產性英語Productivity_(linguistics) 需要橫槓 重音 類別 適用的詞類 造出的詞類 意思 舉例
-ney yes yes suffix pronoun, noun adjective 變為形容詞 mata-ney(母親的)
-ge yes yes suffix noun noun 單個 doga-ge(一隻狗)
(e)s yes no suffix noun noun 複數 (用於可數名詞。在 "mucho" 等量詞之後不需要) lingwas(多門語言)

akshames(多個晚上)

man- yes yes prefix noun noun 雄性 man-doga(公狗)
gin- yes yes prefix noun noun 雌性 gin-doga(母狗)
o yes no suffix noun noun 雄性 dogo(公狗)
ina yes no suffix noun noun 雌性 dogina(母狗)
(s)a yes no suffix verb noun 動作及完成之後的狀態 ada(加法)
ing yes no suffix verb noun 動作正在進行;重複進行;職業、愛好、運動 swiming(游泳運動;正在游泳)
(i)ka yes no (遇到單音節且為 -i 結尾的詞,-ika 加橫槓) no suffix verb noun 物質的,可觸的東西 novika(新東西)

ski-ika, pi-ika

tura yes no suffix verb noun 動作的結尾/結果 mixtura(混合物)
wat yes no suffix verb noun 動作的主要物體 piwat(飲料)
er yes no suffix verb, noun noun 作一件事的人、用來做一件事的工具 zwoer(做一件事的人)

politiker(政治家)

or, ator no no suffix 作一件事的人、用來做一件事的工具
-sha yes yes suffix verb noun 正在做一件事的人 (-she 後綴的名詞形式) lekti-sha(正在讀書的人)
tul no no suffix verb noun vintitul(螺絲刀)
ista yes no suffix noun noun 和一個專業密切相關的人 dentista(牙醫)

必要性原則[編輯]

特殊助詞僅在必要時使用,如果上下文中已出現相同信息則不需要[1][4]。比如:

  • Yeri me miti ela – 「昨天我見到她了」
  • Manya me miti ela – 「明天我去見她」

因為句中已經指明了「昨天」和「明天」這兩個時間點,就不需要在動詞之前加助詞代表過去時。

同理:

  • Me vidi mucho kinda – 「我看到很多小孩子」

中的 kinda(小孩)不需要 -s 後綴,因為 mucho(許多)已經有複數的含義。

與之相反:

  • Me vidi kindas – 「我看到小孩子(複數)」

中的 kindas 則需要 -s 後綴,因為句中沒有任何表達複數的量詞。

詞序直接[編輯]

通常來說,地球同語中詞序直接;句子以主語謂語賓語修飾語的順序組成,介詞位於相應的名詞之前。

如果一定要用特殊的句型,可以添加特殊助詞。比如,移動賓語的位置時,需要加上 den 一詞,如下[4]

  • Ela lubi lu – 「她愛他」
  • Den lu ela lubi - 意思相同,但其中「她」放在了後面,為了顯示「他」是句中的賓語,在其之前加 den 一詞。

人稱代詞[編輯]

地球同語中的基礎人稱代詞如下:

人稱 單數 複數
第一人稱 me nu
第二人稱 yu yu
第三人稱 ta li
it

第三人稱有有生和無生兩種。ta 用來指代人和動物,it 用來指代其他事物。另外有 elu 和 lu 分別指代具體性別的「他」和「她」。

地球同語中的第二人稱和漢語不同,「你」和「你們」都用同一詞 yu 指代。

地球同語中還有一個人稱代詞 oni,不特指任何單複數、人稱等特性(相當於英語中的 「one」)。

所有格[編輯]

地球同語中人稱代詞的所有格如下:

人稱 單數 複數
第一人稱 may nuy
第二人稱 yur yur
第三人稱 suy ley

第三人稱單數的 suy 可以同時用作 ta、ela、lu 的所有格。另外也有 elay 和 luy 以分別特指 ela 或 lu 的所有格形式。

此外,也可以用 -ney 後綴來構建所有格[8]。-ney 通常表示名字形容詞化,也可以用作人稱代詞,例如 mi-ney、yu-ney 等。

動詞[編輯]

地球同語中動詞詞根永遠不變。動詞的拼寫上分兩類:

地球同語動詞類型
動詞類型 描述 例子
1 i 類動詞 以 i 結尾 vidi — 看

dumi — 想

fobisi — 嚇

pri — 喜歡

chi — 吃

pi — 喝

1.1 單音節 i 類動詞 i 類動詞的子類,以 i 結尾且單音節 chi — 吃

pi — 喝

2 其他類動詞 非 i 結尾。

另外包括 fa-、mah- 前綴,由形容詞構成的動詞,例如:

fa-syao — 縮小化

fa-muhim — 重要化

mah-hao — 變好(動詞)

jan — 知道

gun — 工作

go — 走,來,去

yao — 想要

lwo — 落

krai — 哭

prei — 祈禱

joi — 心花怒放(動詞)

jui — 享受

emploi — 雇

kontinu — 繼續做某事(動詞)

動詞的時態表達於後綴和助詞

動詞形態
時態 變化規則 含義 例子
一般現在 vidi(看)

chi(吃)

gun(工作)

現在進行 zai + 動詞 zai chi(在吃)
現在被動 gei + 動詞 gei chi(在被吃)
現在條件 wud + 動詞 wud chi(會吃)
一般現在 he + 動詞 he vidi(看了)

he chi(吃了)

he gun(工作了)

一般過去 動詞-te vidi-te(看,過去時)

chi-te(吃,過去時)

gun-te(工作,過去時)

過去完成 he + 動詞-te he kuki-te(已經做飯了,過去時)
遠過去 gwo + 動詞 some time ago, earlier in life, have been to somewhere or used to do something
最近過去 yus + 動詞 have just done something (the word yus means just)
過去進行 zai + 動詞-te zai chi-te(在吃,過去時)
一般將來 ve + 動詞 will do something, going to do something ve shwo(將要說)
最近將來 sal + 動詞 to be about to do something sal go(馬上走)

sal chifan(馬上要吃飯)

將來完成 ve he + 動詞 ve he chi(將要吃了)
將來進行 ve zai + 動詞 ve zai chi(將要在吃)

詞彙[編輯]

從數量上講,地球同語大部分詞彙來自拉丁語中一些已經國際化的詞彙。但按使用頻率來算,常用的詞彙大多來自英語、俄語、漢語、阿拉伯語、印地語。由於詞的結尾不一定要與其詞類相符,地球同語可以方便地從大部分語言吸收詞彙。詞彙被吸收後需要和地球同語的音系相符。吸收的詞彙只求與原語言發音相似,不求書寫相似[1][9],因此不會使用原本的拼寫。

到 2014 年為止,地球同語有 4,000 個詞根,10,000 個詞,而且還在逐漸增多。造詞時,需要考慮一下原則:[1]

  • 儘量取短詞,避免複輔音
  • 應該取廣泛使用的詞,或是使用人數多,或是在多個民族語言中存在。比如 darba (擊打)[10]一詞取自阿拉伯語,但又有點類似俄語的 удар (拉丁化:udar,同義)、漢語普通話的「打」,甚至可以聯想到英語的 drub(敲)。

與自然語言相似的句子[編輯]

有時候,一句地球同語的句子恰好和一個自然語言很像,意思也一樣[1][4]

  • Brata snova dumi om to 類似俄語「Брат снова думает об этом」(拉丁化:brat snova dumayet ob etom,「哥哥又開始想這事了」)。
  • Ta bu yao shwo 類似漢語普通話「他不要說」。
  • Way yu go bak? 類似英語「Why do you go back?」(「你為什麼回去?」)。
  • Me jan ke mata pri pi chay 類似於印地語 [比如?] 「我知道那個媽媽喜歡喝茶」。
  • Pa sabah me safari類似阿拉伯語 「في الصباح أسافر‎」 (拉丁化:fi'ṣ-ṣabāḥ usāfir,「我早上旅行」)。

音系[編輯]

地球同語有 17 個基礎輔音bdgptkwfsʃxd͡ʒd͡zmnrl),三個可選的輔音(vt͡ʃŋ[1]

wvd͡ʒt͡ʃ 不一定要區分,可以讀成一個音,這兩組音不形成最小對立體ŋ 讀音與漢語拼音韻母 ing 的 ng 相同。

Labial Alveolar Postalveolar Velar
Nasal m n (ŋ)
Stop b d ɡ
Affricate d͡z t͡ʃ d͡ʒ
Fricative f (v) s ʃ x
Approximant w l
Rhotic r

There are 5 vowels (a, e, i, o, u) in the language.

Front Back
Close i u
Mid e o
Open a

Development and use[編輯]

The project is led by the psychologist Dmitri Ivanov. He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guage, using mainly the ideas of Otto Jespersen on the Novial language, and also the facts of Creole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while linguists A. Vinogradova and E. Ivanova helped a lot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2007 A. Lysenko joined and became the main linguist of the project.[1]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he project was open and widely discussed in a number of conlanger groups.[11] 截至2014年 (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 more than 15 people contributed to the language considerably (that is, worked 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ranslated and wrote original texts, including songs),[1] not speaking about those who participated in discussions.

The basic version of the language was published on June 1, 2010.[1] In some sources,[12] the date of creation of Lidepla is stated to be 2006. It is thu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at the "basic version" of the language – that is, the version after which the basics of the language is not to be changed – was not published until 2010.[1]

At the moment, the language is used mainly on the Internet, when it comes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About 10–15 people have mastered the language, and about 50 can use it in communication.[1] A lot of text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cluding rather spacious texts like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by Lewis Carroll,[13] and Sailor Ruterford in Maori captivity by Nikolay Chukovsky (son of Korney Chukovsky; translated from Russian),[1] and also some tales. There are songs both written and translated, including an album by musician Jonny M, and subtitles made for cartoons and movies (like the popular Russian film Ivan Vasilievich: Back to the Future).[1]

In 2017, a request was sent t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as an attempt to obtain an ISO 639-3 language code for Lingwa de planeta, which was rejected the next year for the language "not appearing to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domains nor for communication within a community that includes all ages.[14]"

Sample text[編輯]

Pater Noster in Lingwa de planeta: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Статья в журнале СПбГУ (№ 13 (3855) [Lingua de planeta (planetary language)]. Журнал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26 October 2012 (俄語). 
  2. ^ Journal of Universal Language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5-19). 
  3. ^ 3.0 3.1 Grammar with examples and
  4. ^ 4.0 4.1 4.2 4.3 4.4 4.5 Riverego
  5. ^ English Wikibooks course, a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ItYf-cAi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z_mjfqBIY
  6. ^ -fula 除外,其自成結尾,不屬於-ul-
  7. ^ Azgaldov, Eric. Single Language vs. Language Translatio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yberspace (PDF). 4 July 2008: 111–119 [18 Nov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8 February 2013). 
  8. ^ -ney is also used to form passive/past active participe
  9. ^ Yahoo discussion group[失效連結]: 「 ... While borrowing a word, we usually save its pronunciation, not spelling...」
  10. ^ LDP Lingwa de Planeta - Neutral language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11. ^ for example[失效連結]
  12. ^ Libert, Alan Reed; Moskovsky, Christo. Aspects of the Grammar and Lexica of Artificial Languages (PDF).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Bern, Bruxelles, New York, Oxford, Wien. 2011: 180. ISBN 978-3-631-59678-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13. ^ Carroll, Lewis. Alisa-ney Aventura in Divalanda 1. Cnoc Sceichín, Leac an Anfa, Cathair na Mart, Co. Mhaigh Eo, Éire: Evertype. 2014: 150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ISBN 978-1-78201-071-5. 
  14. ^ Change Request Documentation: 2017-033. 

Literature[編輯]

Mass media[編輯]

External links[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