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嗚嗚祖拉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是否用(巫巫塞拉)或(嗚嗚賽拉)作為Vuvuzela的條目正式名稱更為合適?[編輯]

目前Vuvuzela中文條目中的各種中文翻譯名稱的和國際發音有些差距,如,巫巫茲拉,嗡嗡祖拉、嗚嗚聲喇、呼呼塞拉、嗚嗚祖拉、瓦瓦祖拉(大家只要用youtube查一下Vuvuzela的視頻就可以知道,國際上是如何讀這個詞的)。其中最接近國際發音的是巫巫茲拉、呼呼塞拉,但都還有點差距。本人覺得這兩種翻譯發音的結合好像更加好,是否用巫巫塞拉嗚嗚賽拉作為條目的正式名稱?儘管這樣做,有所謂WP:OR之嫌,但是這類外來詞的取名,本來這就沒有標準(更正,已經有人用巫巫塞拉嗚嗚賽拉)。所以,本人覺得用最接近國際發音的名稱作為條目正式名稱最為合適。—SH9002 (留言) 2010年6月18日 (五) 02:16 (UTC)[回覆]

Vuvu在當地語言中是擬聲詞,嗡嗡更像蒼蠅叫,此外請閣下在沒有正式改變條目名稱時,全文盡量統一用一個,條目叫什麼問題都不大,大不了弄個重定向,有時間先翻譯完善條目才是硬道理。英文原條目更新很快,有時間請寫作翻譯,叫什麼都是小事。重定向是最好方法。現在用嗡嗡祖拉的也有很多。翻譯不僅需要貼近讀音,更需要貼近原意。Shawnleejayz (留言) 2010年6月18日 (五) 08:47 (UTC)[回覆]
貼近原意?呵呵,請您查一下,多數國家的條目都不自己發明什麼原意。就用保持原詞的拚法Vuvuzela,其好處是一說出來,不用翻譯都能明白。就算要按你的貼近原意的標準,你倒是把zela的意思也翻出來啊。無論你們用的『茲拉』、『祖拉』也都是用擬音,根本沒有翻譯出zela所謂的原意。結果就是半調子,搞得非人非鬼,用2套標準混合出一個詞語,即不符合所謂的貼近原意,也離原詞的通行發音有更大的距離。而且,本文中已經承認並列出了華人社區對vuvuzela不同的叫法,不純在所謂的統一。既然,你也有所謂的「叫什麼都是小事」,請你自己有時間去作翻譯,而不要強行變動別人的翻譯方式。。—SH9002 (留言) 2010年6月18日 (五) 12:46 (UTC)[回覆]
閣下所謂多數條目無法貼近適意,如果有貼近的方式為甚麼不採取?我認為,篇目頭可以列明各種說法,但是全文應全部使用一種固定稱呼。貼近原意並且音調也是貼近的當然比只貼近音調更利於理解。我同意User:shawnleejayz的意見。Loovetao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11:40 (UTC)[回覆]
起碼,嗚嗚在字面上就比Shawnleejayz說的「蒼蠅叫的嗡嗡」更符合這種樂器的本質吧?Vuvuzela雷鳴般的喧鬧聲,哪裏是蒼蠅叫啊?完全相差十萬八千里。而且,賽拉也比祖拉更貼近原詞的發音吧?我看到還有叫它巫巫宰拉的,就是宰拉也要比祖拉更接近原詞發音。此外,從[1][2]這兩個記錄的時間來看(分別是 2010年6月20日 (日) 11:40和 2010年6月20日 (日) 11:42),您Loovetao不就是Shawnleejayz傀儡嗎?有這種必要來博意見票數嗎? —SH9002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13:59 (UTC)[回覆]
現在條目里列舉的譯名太多了吧?維基不是譯名研討社,那個譯法使用的更多就應該採納,不要去考慮是否貼近原音。--快龍後會有期 2010年6月20日 (日) 15:36 (UTC)[回覆]
拜託, 就是這種"那個譯法使用的更多就應該採納"的論調 害中文維基現在一大堆條目名稱大陸化好不好SA (留言) 2010年6月25日 (五) 12:32 (UTC)[回覆]

在有共識之前,用回原文——也就是最沒有爭議的名稱——Vuvuzela,最好不過。--61.18.170.88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15:43 (UTC)[回覆]

考慮到Google新聞搜索的結果,用「嗚嗚祖拉」似乎更佳,其餘幾種名稱最多的也只有300多項結果,但「嗚嗚祖拉」有800多項。--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6月22日 (二) 05:56 (UTC)[回覆]
首先,不只我一個人認為聲音如蒼蠅叫,有設計師亦認為如蒼蠅叫[3]。此外我對User:SH9002傀儡的指控本人不贊同,如果你認為是傀儡可以要求管理員查尋IP。我同意將條目名稱調整成「嗚嗚祖拉」」(Google搜尋結果最多的名稱),或者用回原文Shawnleejayz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9:00 (UTC)[回覆]

請各位移步Wikipedia:投票/Vuvuzela中文譯名進行投票 Shawnleejayz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9:20 (UTC)[回覆]

沒注冊不能投票是応該的,嘛叫「IP用戶及傀儡不可投票」啊?我還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啊!210.182.113.7 (留言) 2010年6月25日 (五) 00:52 (UTC)[回覆]
沒必要一遇到爭議就投票,如果各位都能同意或至少不反對其中的一個意見,那麼就可以算是討論得出共識,直接修改即可。IP用戶和新用戶不能投票是防止傀儡擾亂投票的慣例乃至方針(見WP:投票),但這兩者仍然可以發表意見。另外,按照WP:命名常規#使用中文中給出的慣例,直接使用英文名稱並不恰當。最後,還是徵詢一下意見:改成「嗚嗚祖拉」怎麼樣?理由見上。--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6月25日 (五) 14:26 (UTC)[回覆]
「嗚嗚祖拉」是目前最為常用的,谷歌搜尋可以作證。不過嗡嗡祖拉一詞使用率也很高,沒必要再改了。至於翻譯名稱的問題,維基百科應該採用常用者的而不是在那裏重新譯名,這應該毋庸置疑。至於港台新馬如果有相應翻譯,加上地區用詞即可。—全麥麵包請張嘴2010年6月28日 (一) 14:03 (UTC)[回覆]
本人是此問題的引發者,就所投票方案保持(=)中立不予參加投票。--SH9002 (留言) 2010年7月16日 (五) 15:05 (UTC)[回覆]

建議[編輯]

這個頁面應該可以套用足球的公共轉換組模板,因為內容有出現幾個足球員的名字,而且這是跟足球和世界盃密切相關的一個器具,沒理由不用足球的繁簡轉換。但是我對足球的轉換組模板不熟,關於足球的轉換組太多了,不知道{{noteTA}}底下該放哪一個,希望對這方面較熟悉的維基人能夠協助,謝謝。
TW-mmm333k (留言) 2010年6月26日 (六) 18:5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嗚嗚祖拉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5日 (四) 08:3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嗚嗚祖拉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2日 (四) 03:5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