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香港/檔案2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評選(第二次)

香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港澳,提名人:阿K----(對話頁)(電郵) 2017年9月12日 (二) 07:41 (UTC)
投票期:2017年9月12日 (二) 07:41 (UTC) 至 2017年9月19日 (二) 07:41 (UTC)

1支持,4反對:未達標準--Z7504留言2017年9月19日 (二) 07:43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香港中的1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22日 (五) 13:44 (UTC)

為何只有香港不以全稱命名?

其它省級行政區,如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均以全稱作為條目名稱,唯有香港不以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條目名稱。--曾晉哲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12:43 (UTC)

還有澳門。——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8年6月30日 (六) 15:25 (UTC)
@Njzjz個人愚見,因為這兩個條目都不只談及回歸/主權移交後香港和澳門的事情。假若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命名會有問題,因為「特別行政區」五字會令條目內容局限於香港於1997年7月1日/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之後的事情,然而條目的覆蓋面並不只是有關回歸/主權移交後的事情。一些有關殖民時代的內容兩條條目都有提及,「香港」條目亦有談及史前時期、秦至元朝時期及明清時期的資訊。以上種種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宜作為條目名稱。--FrancoT 會議廳 訪客簽名區 2018年6月30日 (六) 15:40 (UTC)
這不是合適的理由,每個省區市都會提到它們的歷史,之前不叫省區市,而叫州郡府(舉個例子),但命名依然以現今的行政區劃為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8年6月30日 (六) 15:56 (UTC)
個人對此問題還未有明確見解或立場,但可以提上互助客棧,讓更多人討論。Silvermetals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17:50 (UTC)
我的理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才成立。那麼,香港特別行政區應泛指1997年後的香港。「香港」則可包括1996或以前的香港,也包括1997年或以後的香港。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1日 (一) 06:22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

infobox堅尼系數部份應為0.539而非53.9,詳見堅尼系數。 --Hugo911留言2018年10月10日 (三) 15:39 (UTC)

@Hugo911已修改,不過不光是本條目的問題,我改的是模板。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8年10月11日 (四) 11:29 (UTC)

典範條目評選(第三次)

香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理和地方,提名人:Lodi Leung💬討論 2018年10月25日 (四) 07:08 (UTC)
投票期:2018年10月25日 (四) 07:08 (UTC) 至 2018年11月8日 (四) 07:08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8年12月8日 (六) 07:09 (UTC)起

1支持,4反對: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11月8日 (四) 09:13 (UTC)

編輯請求

{{Editprotected}}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is wrong。 --5.151.181.16留言2018年11月30日 (五) 21:15 (UTC) It should be China, Hongkong/中國香港。

未完成,編輯請求僅適用於沒有爭議的修改而您提出的修改明顯會引起爭議。--Lakokat 2018年12月1日 (六) 15:02 (UTC)

不能編輯

如題,為甚麼不能編輯??--49.130.129.207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04:18 (UTC)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的確切時間

結。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9日 (二) 23:31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0時0分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這描述的時間錯了?用戶TSN789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堅持加上「或1時30分」成立,屢次回退,也不參與討論。為免無止境的爭議,而特區成立的確切時間與香港回歸香港歷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等條目也有關連,我決定在此尋求共識。

中英兩國政府首腦於1984年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1985年生效。《中英聯合聲明》已經寫了: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以下稱香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二、聯合王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如下:

(一)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

香港基本法》也寫了:

……國家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2]

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香港特別行政區已經同時設立了,香港回歸儀式就是英屬香港過渡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儀式。

除了條約與憲法,說一下現實歷史。在香港回歸儀式中,降旗及升旗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宣佈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他在0時3分說:

查爾斯王子,
布萊爾首相,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已在香港莊嚴升起。此時此刻,世界各國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3]

央視的直播錄像(非官方)[4]

至於TSN789引用1997年的香港年報[5],述特區是1時30分成立。那難道《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無效?第2次宣佈才算成立?還是英治時期延長了90分鐘?

我認為已經有充分的依據,說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1997年7月1日0時0分成立,不知各位意見如何?--yZ 📖 2019年3月31日 (日) 03:22 (UTC)

根本沒有需要提及幾時幾分。嚴格上英屬香港是在1997年7月1日7時0分(UTC+8)才結束,因為英屬香港結束的法源是英國Hong Kong Act 1985第1(1)條"As from 1st July 1997 Her Majesty shall no longer have sovereignty or jurisdiction over any part of Hong Kong.",而英國法律是以英國時間為準,當時英國時間是UTC+1,所以英國是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UTC+1)失去香港主權。換言之在當日有7小時香港主權同時屬於中國和英國。--42.3.185.41留言2019年3月31日 (日) 14:49 (UTC)
不好意思,最初的修改是我引起的,我拜讀了1997年香港年報[6]:「七月一日凌晨一時三十分,副總理錢其琛主持就職儀式。在儀式中,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在座 4 000多名嘉賓正式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當初我認為這是來自香港官方刊物,應為可信;而當時維基條目所述「零時零分」未有任何可供查證來源,故小弟大膽改之。至於後來 ZZyXX 君提出數項來自中國的來源,我已不便在此糾纏,一則小弟不熟習閱讀中共文獻,也不熟習維基的小圈子運作,而維基條目是否準確,也非我職責,故吾不願再糾纏於此。此次發言,小弟是要表明我完全不認識 TSN789 君,兩位的編輯戰與我無關。另,我認為 42.3.185.41 的意見非常中肯,根本沒有需要提及幾時幾分,提及「零時零分」或「一時三十分」均屬庸人自擾,宜刪去;然結果何如,吾亦不願糾纏矣。 - winston (lee) 2019年4月1日 (一) 01:36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編輯請求 2019-07-07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19年7月7日 (日) 04:11 (UTC)

{{Hong Kong topics}} 香港主題的templates重覆了,出現了兩次。--英秀一心留言2019年7月7日 (日) 03:48 (UTC)

編輯戰

@DST763291一龍驤一請兩位停止編輯戰,並就條目展開討論,提供參考來源和理據。-日月星辰 | 留言簿 2019年7月19日 (五) 14:51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SCP-2000留言)於2019年8月25日 (日) 16:11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建議改名:「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

1支持5反對,依據WP:COMMONNAME使用「香港」作為條目名稱--Bagakuco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22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香港」 → 「香港特別行政區」:Wikipedia:命名常規#主要命名慣例:使用全稱、名從主人-- 行到水窮處 💬 2019年9月8日 (日) 11:22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Xiplus#Talk2019年9月10日 (二) 03:26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1. Wikipedia:命名常規#主要命名慣例中亦寫到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或者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
  2. WP:COMMONNAME:香港加引號1,790,000,000 項搜尋結果,香港特別行政區加引號36,600,000 項搜尋結果,壓倒性常用。且
  3. 見上方Franco意見-某人 2019年9月10日 (二) 07:10 (UTC)
駁回 駁回WP:COMMONNAME。我剛才看到澳門條目有相同討論(也駁回了),就知道這裏應該發生甚麽事了,我果然沒猜錯。Sanmosa DC17 2019年9月10日 (二) 08:22 (UTC)
  • (-)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在1997年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應泛指1997年後的香港。「香港」則包括1996或以前的香港,也包括1997年或以後的香港。那麼如果改名的話,會否出現歷史連貫性問題? 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1日 (一) 06:14 (UTC)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關港澳條目命名

對於是否在香港及澳門條目加上「特別行政區」字樣,不通過;對於是否廢除「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的規定,無共識,建議在本頁另開討論承接處理。Sanmosa 災難固首發於荃灣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03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我剛才看到Talk:香港#建議改名:「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錨點失效]Talk:澳門#建議改名:「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這樣的兩個移動請求,不過我還記得之前的討論究竟通過了甚麽:「命名原則優先於主要命名慣例」,所以我直接把兩個移動請求都給駁回了(最神奇的是我竟然是先駁回澳門那個)。然後我再看看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這兩個移動請求應該是受「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的規定的影響而提出的(而且臺灣的行政區劃其實也做了近乎相同的措施)。就此,我想向大家徵求建議,以確定港澳條目的命名(以及追加臺灣的行政區劃的事實上命名常規,如果可以的話);以上。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8:38 (UTC)

目前的反對意見之一是簡稱命名符合方針,主要是常用名稱,但全稱也是常用名稱,就像中國內地其他地名一樣,不能說是違背方針的。另外一個反對意見是港澳兩地有特殊的歷史,這點蘇州也說過,中國其他地方也各有各自的特殊歷史,歷史放在歷史章節里說就行了,條目名稱反映現狀即可。
統一地名格式這個想法或許有點強迫症,但在不違背方針的前提下,我認為是可行的。 行到水窮處 💬 2019年9月10日 (二) 11:17 (UTC)
那為何其他國家的政區反而不是這樣辦?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17 (UTC)
我也說說我認為應該維持現狀的原因:假設一個人要做自我介紹,香港和澳門的人不會說「我來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至少我完全沒看過有人這樣稱呼自己),而只會說「我來自香港/澳門(或中國,但比較少,不過沒『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那麼少)」;但如果是中國大陸或台灣人,他們自我介紹時說「我來自(江蘇)蘇州」(給蘇州賞一下面)、「我來自(江蘇省)蘇州市」、「我來自澎湖馬公」、「我來自澎湖縣馬公市」的頻率應該是差不多的,因為聽上來沒有「我來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那麼怪。如果你們逼我必須要在「我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我來自中國」選一個做自我介紹的開首的話,我寧可選擇後者。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29 (UTC)
而且,「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搜索結果條數的差異極大(27.121:1),這樣就顯示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常用性不夠(「香港特別行政區」甚至比「北京市」和「廣州市」還少)。有一點比較微妙的是,澳門和香港都是特別行政區,假使我們搬了命名一致性原則過來,澳門條目也只能跟着香港條目那套走。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33 (UTC)
再不然的話,有個更大膽的做法:「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都立條目,後者主力講述政區架構,前者則主力其他,這樣一了百了(還可以增加條目數);澳門也可以照搬這套。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2 (UTC)
viztor之前提出把中國大陸政區的省市後綴移除時,我好像有提過類似的提議(然而當時的對象好像是北京和西安)。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4 (UTC)
另外,WP:COMMONNAME:「使用常用的名稱作為標題也更易於讀者搜尋」,我可不認為「xx特別行政區」這樣的字詞便於讀者搜尋,這樣的後綴很明顯過長;多一個「省」字、「市」字,又或是「地區」兩個字或許還可以,「xxx族自治區」、「x族x族自治州」這類還真的比較尷尬。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香港和澳門的行政建制(以至很多基礎制度)跟中國大陸並不是同一套,我想不到任何理由讓特別行政區條目命名跟隨中國大陸普通行政區條目命名。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體制不同不是命名方式不同的理由,日朝韓越的體制也都不相同,現在用的也是相同的命名方式(全名)。——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 您好:
  1. 條目命名與自我介紹無關,如果我來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的自我介紹肯定也是「來自湘西」或者「來自湖南湘西」而不是湘西的全名,這並不是將此條目改名「湘西」的理由。
  2. 如果以搜索結果的數量來定義「常用性」,那麼澳門不也應該和內地地方採取同樣的命名格式了嗎?或者內地的許多地方都要改名字,而有的又由於搜索結果的比值較小而不用改,會很混亂。
  3. 拆分條目的前提是邏輯上拆得開且有編輯得力的編者願意參與,在下想不清怎麼拆合適,若有合理的拆分方案且有人完成這個工作,自然可行。
  4. 重定向可以很好地解決讀者搜尋的問題。
  5. 港澳與內地同屬一國,因此使用同樣的命名格式是很自然的事情。
  6. 參考多年前的那個地名討論,使用全名更加專業,或者說更加正式,作為一部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使用正式一點的名字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 行到水窮處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05 (UTC)
  • 另外,關於WP:COMMONNAME,按這一條方針確實是用「香港」更好,但如果死板地按字面意思執行,那麼像上文中提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許多地名都不符合規定。統一以全稱命名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有利於維基百科內容組織的一個解決方案。這裏可以引用下WP:忽略 行到水窮處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20 (UTC)
    自我介紹只是一個打比方,我想帶出來的意思是:在日常指代一個中國大陸地方時,用全稱和簡稱都是一樣聽上去沒問題的,例如「北京」和「北京市」;但以「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指代香港/澳門卻並非日常做法。自治州比較特別,通常會是「某某」和「某某州」同等常用。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9 (UTC)
為何無人解答外國政區為何不比照統一的問題?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3 (UTC)
  • 我對外國的政區不甚了解,不過剛剛看了看,越南朝鮮以及日本的政區,還有港澳下轄的政區,大部分也都使用目前中國大陸的命名規範,即全稱命名。漢字圈之外的地名,也有許多使用全稱。雖然沒有完全嚴格地統一命名格式,但也基本是按同樣的標準統一的。
且等一等其他人的意見吧。 行到水窮處 💬 2019年9月11日 (三) 08:16 (UTC)
香港的區不能和內地的市轄區相提並論:香港大部分的區和其涵蓋的部分地方重名,但並不是只涵蓋相關地方(例如荃灣區和荃灣,沙田區和沙田),部分的區則是其前身、舊名和其涵蓋的部分地方重名(例如中西區和中區、西區,葵青區和葵涌、青衣),故「區」字具有消歧義作用;不屬於此兩類的只有東區、南區、北區,然而此三個區不可能單稱為東、南、北,所以只能加「區」字。然而,內地的市轄區多數的情況是:它們可以直接被單稱,但條目命名仍照加「區」字(例如汕頭市澄海區可單稱「澄海」而不影響指代範圍)。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我再重申一次:
基於明顯常用性差異及特別行政區條目命名一致性,除非「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都立條目,否則我反對出現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條目;澳門同理。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同上,不宜直接移動--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澳門條目只能跟着香港條目走?請問所謂「命名一致性原則」的依據是什麼?明明絕大多數地名都是簡稱更常用,卻單獨把港澳特殊化,你這個雙標玩得真溜啊。——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參考數據

下面是一些參考數據(大家繼續在上面留言就好):

  1. 來源搜尋: "香港"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950,000,000;
  2. 來源搜尋: "香港特別行政區"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71,900,000;
  3. 來源搜尋: "澳門"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01,000,000;
  4. 來源搜尋: "澳門特別行政區"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6,300,000;
  5. 來源搜尋: "广州"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677,000,000;
  6. 來源搜尋: "广州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33,000,000;
  7. 來源搜尋: "上海"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480,000,000;
  8. 來源搜尋: "上海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212,000,000;
  9. 來源搜尋: "苏州"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426,000,000;
  10. 來源搜尋: "苏州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42,200,000;
  11. 來源搜尋: "北京"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800,000,000;
  12. 來源搜尋: "北京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301,000,000;
  13. 來源搜尋: "新北"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55,200,000;
  14. 來源搜尋: "新北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16,000,000;
  15. 來源搜尋: "基隆"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55,600,000;
  16. 來源搜尋: "基隆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21,900,000;
  17. 來源搜尋: "馬公"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3,320,000;
  18. 來源搜尋: "馬公市" —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Report:加引號搜索,結果條數為1,690,000;

以上。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0 (UTC)

基於以上數據,得出9組比例:
  • 1與2的比例為19500:719(27.121);
  • 3與4的比例為1010:163(6.196);
  • 5與6的比例為677:133(5.090);
  • 7與8的比例為370:53(6.981);
  • 9與10的比例為2130:211(10.095);
  • 11與12的比例為1800:301(5.980);
  • 13與14的比例為69:145(0.476);
  • 15與16的比例為556:219(2.539);
  • 17與18的比例為332:169(1.964);
以上。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7 (UTC)
  • 我在那邊發過,我在這裏再發一次:
  1. Wikipedia:命名常規#主要命名慣例中亦寫到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或者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
  2. WP:COMMONNAME
  3. 命名原則優先於主要命名慣例
一、不夠專業,現代行政區的名稱加上縣市比較準確。但我認為,不加縣市也很準確,上海並非簡稱,也是很專業準確的名稱,就像因特爾並非要叫因特爾公司才專業準確。
二、不夠統一,有些加了縣市,有些沒加縣市。我認為,全部遵循WP:命名常規#命名原則也是一種統一,並非全加或全不加才叫統一。我覺得現在把中國大陸擇出來單獨規定,就不夠統一。
三、容易出現歧義。我認為,Wikipedia:命名常規#防止歧義已經進行了規定,只要嚴格遵循WP:命名常規#命名原則就可以防止歧義。
綜上,我建議廢除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國大陸行政區條目名稱投票,將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劃命名與其它行政區劃統一。--曾晉哲留言2019年9月10日 (二) 18:40 (UTC)
城市條目無歧義可不加,其他各級區劃條目統一加區劃單位名似乎較為妥當--苞米()💴 2019年9月12日 (四) 07:22 (UTC)
都加一加算了,沒有加單位的拿來消歧義--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如果條目有較多內容涉及到非條目名的階段,命名為現建制名會顯得生硬。--YFdyh000留言2019年9月14日 (六) 15:19 (UTC)
重申:我(+)支持任何統一地名命名原則的方針指引,(-)反對任何地域的特殊化對待。——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7 (UTC)
這數據不靠譜:首先全稱裏面已經包含有簡稱,引用全稱時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簡稱;其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簡稱,但官方名字都是全稱。但是香港和澳門確實有點特殊,個人偏向維持現狀,但是強烈反對去掉大陸和台灣行政區劃內的區劃名。—Rowingbohe 台州專題 / 編輯調查 2019年9月16日 (一) 14:36 (UTC)
台灣又如何?情況和中國大陸類似嗎?你支持台灣行政區劃同時適用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劃命名規則嗎?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49 (UTC)
前者是基於歷史、地理、人文逐漸形成的聚落地名,可能沒有具體範圍的定義
後者是基於政治、經濟,由政權劃定的行政區域,有具體的地理界限,一般包含但不等同於前者
  • 有人提到「上海」和「上海市」沒有區別,但其實是有的。前者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聚落名稱,即名為「上海」的城市;後者其實是一個名為「上海」的,以「市」為通名的行政區,即所謂廣域市。在中國大陸,基於政治經濟(城鄉統籌政策)、社會人文(反地域歧視)等原因,官方態度是將兩者混合,而非嚴格區分的。比如,無論是黃浦松江崇明,官方口徑都是上海市,但民間角度來說,從前往後就逐漸不那麼「上海」了。類似如密雲之於北京淳安之於杭州等。中國地名方針,我個人理解其是針對廣域政區條目的命名,而聚落已經被動的包含在政區條目里了。同時,在缺乏官方定義的情況下,很難無爭議的得到一個與政區剝離的城市條目。因此,與其無謂的爭議「上海」是否包含「崇明」,不如保留現狀的「上海市」。更顯著的例子還有重慶市
  • 還有人提到「外國的政區」,其實是個很空泛的概念,因為各國行政區劃的狀況不同,有些政區跟聚落是重合的,如巴黎市就是一個獨立的市鎮政區;有些政區跟中國類似,包含聚落,如前述的東京都和東京;有些城市聚落卻反過來包含政區,如紐約市包含五個縣。同時,要注意到紐約市的「市」跟上海市的「市」,其實不完全是等同的概念,只不過我們碰巧用了市對應City進行翻譯。
  • 綜上,(-)反對盲目廢除中國地名命名方針,同時(-)反對地名命名方針全球一刀切的提法,本應按照國別地區差異單獨規定。--Kezpe留言 2019年9月16日 (一) 15:46 (UTC)
  • (!)意見:建議修訂(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國大陸行政區條目名稱投票以及印度、俄羅斯的相應命名法則。對於中國大陸的情形,建議省略一切省級行政區、市(芒市等單字市除外)、鎮的後綴,保留地區、州、盟、縣、鄉等其他類型行政區的後綴,但不建議簡寫相應條目的首段。「上海」和「上海市」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上海城區」和「上海市轄域」的區別,但不建議涉及港澳台的內部分區(如「新北市」)。對於印度、俄羅斯等幅員遼闊的國家,建議同樣處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1:02 (UTC)

臺灣行政區劃命名常規

我想,臺灣行政區劃命名常規這方面應該沒港澳那麽大爭議,那是不是應該補充相關事實性條文?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4日 (六) 15:43 (UTC)

沒有必要,統一命名方針,一次性解決。——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4 (UTC)
如果我沒看到有明顯共識形成的話,我這幾天就會以無共識狀態結案了。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14 (UTC)
正在激烈討論中,你着什麼急呢?你是管理員嗎?可以隨隨便便結案?——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9年9月17日 (二) 03:17 (UTC)
只有管理員才能結客棧的案嗎?而且,我好像也看到大體的共識的形成了。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19日 (四) 11:55 (UTC)
一刀切一次解決是很不好的思路。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9月20日 (五) 01:55 (UTC)

錫金如何命名?

本來覺得,不過看完蘇州宇文宙武對話頁 | 使用者貢獻)在#參考數據裏説的,覺得挺有道理。錫金、香港、澳門具有類似特徵,可參照一併處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0:44 (UTC)

錫金不太像,它的制度好像和印度全國的制度也一樣。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2:51 (UTC)
@Sanmosa:這跟制度沒關係吧?西藏自治區制度不同也沒被省略。1951-1959年間的西藏地區自治程度遠超香港,也未省略。建議參考我在#參考數據章節底端的處理方式。我甚至覺得不光那些情況可以省略,對於滿足一下三個條件的縣也可以省略:1.不與地級行政區重名;2.不與縣級市重名;3.非單字縣。要求對所有行政區採用同樣標準本來就是荒謬的:就因為泰國有「國」字,就要把日本移動到日本國嗎?--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4:59 (UTC)
IP舉例不當。一、「西藏自治區」的後綴某程度上有消歧義作用,而「西藏」一詞本身有歧義,不去除是可理解且有現行其他方針指引支持的。二、泰國的全名是「泰王國」,如要把「日本」條目移動到「日本國」,「泰國」條目也要移動到「泰王國」;不過這兩個移動例子仍能證明「要求對所有行政區採用同樣標準本來就是荒謬」此論點。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47 (UTC)
西藏自治區怎麼可能有消歧義作用?西藏就是被重定向到西藏自治區的。至於藏區,沒見過幾個人把康區、安多叫成西藏的。要按您所謂的「歧義」,那福建省也有歧義嘍?
  • 如果您覺得「泰國」與「日本」不構成對立,那黑山總可以了吧?我那個例子是針對是否使用「國」字的,如果您想討論是否使用全稱,那「大馬/馬來西亞」與日本構成對立。不好意思,不僅是不是用「國」字不統一,用不用全稱也不統一。--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01 (UTC)
IP突破盲腸了。其實中國的很多省區是有歧義的(廣東、廣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龍江其實全都有歧義;吉林就不用説了,吉林省吉林市都存在),只不過那個名字現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義而已。另外,黑山的例子很好,但我的重點其實不在是否使用全稱。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7 (UTC)
  • @Sanmosa:吉林明顯在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指省,黑龍江也是。現在維基出現了怪圈,片面強調地名的本意,照這樣搞浙江是不是要重定向到錢塘江啊?將黑龍江寫為河流條目已經嚴重違反了消歧義的主義項原則。還說我突破盲腸,你的盲腸在哪裏?自從看到你發言「IP口中所謂那些」的用語我就知道你不懷好意了,所以你也別怪我說話沖。--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13 (UTC)
    • IP還是不理解我説的話。「廣東、廣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龍江其實全都有歧義」不代表「把那個名字現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義項」有問題,我聚焦的是最常用的歧義項的命名,而非廣東、廣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龍江這堆詞語應該重定向到哪裏或是否應該作為某非最常用的歧義項的條目名。我舉個例子:彰化多指彰化縣,但彰化縣的「縣」字就是為了和彰化市消歧義。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0 (UTC)
      • 台灣的情況比較特別,很多聚落歷史不長,還不如行政區有名,有點類似黃山市。對於當代(1949年之後)新建立的市、或當代新改名的市、或名稱存在極大內部爭議(如黃山市)或外部爭議(如原馬其頓共和國)的地方,可做例外使用全稱。一般的地理重名,不應因為歧義就將使用全稱。比如,吉林市應命名為吉林 (市)而不應使用全稱。總之,使用官方的通用正式簡稱而不使用坊間簡稱或冗長的全稱:如河南省應移動到河南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應移動到河南縣(保留縣字是因為縣在被保留的列表裏,而不是為了消歧義)。另外,如果您的「重點其實不在是否使用全稱」,那就沒必要把泰王國搬出來,最開始的例子「泰國」與「日本」也夠用了,多出的討論只會造成跑題擾亂討論主線。--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05 (UTC)

統計

根據上面的討論:

  • 6個注冊用戶明確表示支持(a)維持現狀;
  • 2個注冊用戶明確表示支持(b);
  • 1個注冊用戶明確表示支持(c)香港及澳門條目加上「特別行政區」字樣的做法;
  • 1個注冊用戶明確表示支持採用(b)或(c)之一;
  • 1個注冊用戶明確表示反對(b)及(c),但未明確表示支持(a);
  • 2個注冊用戶未有明確表示支持(a)、(b)或(c),但均有可不加區劃單位名的表示;

以上。就此,可以歸納為以下數據:

  • 對於是否在香港及澳門條目加上「特別行政區」字樣,1個注冊用戶明確支持,1個注冊用戶有條件支持,8個注冊用戶明確反對,1個注冊用戶傾向反對,2個注冊用戶未有明確表示;
  • 對於是否廢除「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的規定,2個注冊用戶明確支持,1個注冊用戶有條件支持,2個注冊用戶明確反對,1個注冊用戶傾向反對,7個注冊用戶未有明確表示;

由此可見,對於是否在香港及澳門條目加上「特別行政區」字樣,反對的聲音比較大,我建議以「不通過」論;對於是否廢除「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的規定,由於過半數參與討論的用戶未有明確表示,我建議以「無共識」論。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3:14 (UTC)

(!)意見

  • 鑑於表示反對(b)的註冊用戶並沒有提出明細的替代解決方案,建議對具體的替代方案做深入討論,而不是機械化地做投票統計。
  • 另外那名註冊用戶說的是反對「盲目廢除」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我也反對盲目廢除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因為提出反對的註冊用戶並未給出修訂方案而是要求用更泛的規則替代明細規則,會使條目缺乏統一性。
  • 對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名強制使用規則來規範不允許討論,卻單獨對港澳採用單獨的維基討論共識制以「不通過」論,確實有地域中心之嫌,對中國內地的城市不公平。--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5:03 (UTC)
    • IP錯解地域中心,還錯解我解讀的討論結果。一、地域中心是以一地的思維把只適用於一地的規則強行套到所有地方,以一地的思維把只適用於一地的規則套到該一地並非地域中心。二、「對於是否廢除『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以『無共識』論」是指討論現階段未就是否廢除「中國大陸的行政區條目的命名以全稱來命名」的規定達成共識,遲一下子可以再討論,而非不允許討論。你喜歡的話,你隨時也可以開新討論。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38 (UTC)
      • 您少理解了地域中心的一部分,忽略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比如港鐵中環站列車相撞事故就有一定的地域中心,因為沒說香港,好在歧義不大,不少中國大陸人也聽說過香港有個港鐵,社群也就忍了,權當港字是香港的簡稱。但一般而言單獨針對某地地名使用全稱要麼帶有一定的類似scare quote的語意,要麼帶有其他特殊語義。比如不少台灣人強調中華民國並不是想說中華民國而是想說「不是中國」,而中文維基對待中國這一簡稱時明顯傾向於北京方面(中國經常出現)而非台北方面(中國即便出現也會被替換),不過台灣人不在乎所以問題不大;又如英文維基單獨對西藏自治區,明顯具有scare quote的「不是西藏」之意。獨獨中國大陸的城市使用全稱雖無上述scare quote問題,卻有如下類型的歧視因素:
        A:「他是德令哈的。」
        B:「德令哈是啥?啥組織?」
        A:「青海,德令哈。」
        B:「哦,是個城市啊,麻煩你說全,德令哈市!」
        A:「哦,好的。」
        B:「我系香港的。」
        A:「香港是啥?」
        B:「香港你都不知道?鄉巴佬!」
        A:「麻煩你……」
        B:「說什麼全?香港,就香港。全世界都知道!」
      • 這就是我所擔心的。所以,如果您以「由於(b)無共識而暫時維持各條目現狀」為由關閉我並無意見,但是您要是提出香港及澳門條目加上「特別行政區」以「不通過」論而完全無視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我覺得就需要考慮是否對中國內地城市逐一討論是否常用名稱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34 (UTC)
        • 你真的認為會有人不知道香港是何物嗎?至少他們也知道香港近期有示威活動吧,新聞每天都有;老一輩的話,至少也知道李小龍(我舉的這兩個例子是中外都適用)。你這樣類比本來就非常錯,香港和德令哈根本沒法相比。如果以上的對話真的存在的話,這個A應該沒接受過太多正規教育,這是政制的錯,而非任何一個人的錯。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29 (UTC)
          • 你這態度正是我擔心的。我們的公民沒有義務知道香港,教育中是否包含香港那是教育部門的選擇。在海西農村香港的知名度可能真沒德令哈高,但他們受的都是正規教育,也不是什麼政制的錯。我熱愛香港,但這絕不意味着香港可以凌駕於其他城市之上。老實講,你傲慢的態度令我非常不快。你可以對每個制度有你個人的喜好,但斷不能為此把知不知道香港跟正規教育連起來。地理課不是每個人都能考100分,對於學生一般來說,認識七大洲四大洋、認識牛頓力學就是受過正規教育。至於李小龍是誰,我恐怕直到大學時代都未必知道,現在也沒看過他的電影。唉,當初正是嗅到了奇怪的味道才導致我參加自己不感興趣的討論,沒想到所有的擔憂全中!--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27 (UTC)
            • 我完全不能理解IP的思維是如何產生的。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2 (UTC)
              • 總結就是:在該使用簡稱的時候使用全稱,有時有如下一個或多個潛在效果:
                1. scare quote,表示其不正統性(如「馬其頓共和國」);
                2. scare quote,表示其簡稱有爭議(如英文維基「Tibet Autonomous Region」);
                3. 表示其具有低重要度(比如「中國地方」、「德令哈啥呀」)。
              我對現狀意見不大,如果沒有這個討論會樂見現狀的維持(當然使用官方正式簡稱更好)。但是,如果要形成一套區別對待的「共識」,我擔心未來該「共識」會被有心人士用在前述三種情況之下,所以反對該提法。--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37 (UTC)
              有好些用戶總是以為「xx市/xx縣/xx區」是全稱而「xx」是簡稱(不只IP),然而「xx」並不一定是簡稱(例如「通州」就不是簡稱,「上海」基本上也被視為「上海市」的全稱)。「香港」就是香港的全名之一,而非簡稱。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23 (UTC)

關於修訂Wikipedia:命名常規#地名(事實上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國大陸行政區條目名稱投票)的動議

基於移動成本太大,我不支持此修訂。我認為長遠而言應該要把政區和聚落地名條目分開。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1:02 (UTC)
  • 你可能對中國大陸的行政架構不了解。市、鎮都是以聚落為主的條目;省、地區、州、縣、區則是以區劃為主的條目,所以才會有「省會」、「自治區首府」、「自治州首府」、「縣城」的說法來表示相應的聚落。市則沒有「市城」或「市首府」一說,只能說「市政府駐地」以及「市區」,前者是一個點,後者是一個區域,都不是聚落,市本身就是帶有一定轄區(毗鄰區)的聚落。雖然地區、縣級區也會說「行政公署駐地」及「區政府駐地」(沒有「首府」),但前者是因為並非正式行政區從而沒有首府,後者是因為其是聚落的子集從而不能有作為聚落的首府,只有「市」是因為本身是聚落才不能說「市首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中國大陸的市並不一定等於聚落。現時中國大陸的市轄區多數都是由縣、縣級市改制而成,目的只是為了能從那些縣級行政區獲取資源建設老城區,或保住自己的陣地,多數市轄區並不一定真的是中國大陸城市的(副)中心。上海市下轄16個市轄區,但只有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才是傳統的中心城區範圍,那些金山、青浦、奉賢,以至崇明(島),雖然也是上海市的市轄區,但它們並不見得是上海市的(副)中心,而它們的發展也沒中心城區發展得那麽好。説白一些:中國大陸的市轄區的原意已經喪失了,Kezpe提出的「廣域市」概念其實已經完全説明我的意思,你自己看看。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1 (UTC)
  • 舉個例子,日喀則地區改制為日喀則地級市後,原日喀則縣級市條目的內容並不被桑珠孜區繼承,而被地級日喀則市繼承。這恰恰說明了維基百科對市作為聚落的特殊性的尊重。因為未來桑珠孜區可能會細分為更多的區(參見拉薩),如果內容被桑珠孜繼承即時勢必引起混亂。--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至於省、自治區的省略以及方案二中對縣的省略,完全是類比對「國」字的省略(參見泰國日本)。由於中國、印度、俄羅斯過大且具備顯著的基於地域的文化多樣性,一級行政區完全可以類比「國」字省略(印度、俄羅斯具有一些極小的非聚落行政區,所以可以考慮將他們的簡稱限制在印度的邦和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上而不觸及俄羅斯西部的州)。--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 至於您所謂的「移動成本」,完全可由機械人完成;至於伺服器成本,經過社群討論的結果會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可以不計。另外,我建議修訂地名命名常規,但不建議(但也不介意)修改首段。--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我的主張是,基本上只要移動後PRC admin可以配合移動而作修改,我不反對移動(不論是IP的提議還是直接依WP:COMMONNAME因地制宜),但現在完全沒人想過PRC admin如何處理(要麼修改代碼,要麼廢棄),所以我只能反對移動提案。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31 (UTC)
PRC admin不是已經挪到維基數據了嗎,以東山街道 (南京市)為例也移動了好幾次,但下方模板會自動更新(因為移動條目時維基數據會自動更新)。右側模板可以不動。--曾晉哲留言2019年10月3日 (四) 15:28 (UTC)
@Xiplus:知不知道PRC admin現在是本地還是wikidata運作?Sanmosa 54歲少女 2019年10月5日 (六) 09:51 (UTC)
  • 本編認為有關動議的提案是可以接受的,行政區劃並非代表地方在地實際的永久性標籤,並不需要體現於條目命名,僅需要在內文清晰說明足矣。不過畢竟牽涉的條目的卻眾多而情況不一,基於後期整合上等的消耗,放寬予具體各條目的移動或撤併等聯動不是限時完成,也同時要仔細甄別不同地區條目的獨自狀況,有個詳實的釐清說明,這些可以反映在有關指引的論述上。而還請熟悉技術等範疇的有關編輯等,可再行專門協調。——約克客留言2019年10月7日 (一) 09:02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香港治安問題

香港在2019年前,治安在世界上出名良好,在維基百科這條目有不少提及。

但在2019年7月後,反修例活動帶來連串警民衝突,暴力示威,及警察的暴力鎮壓,商舖被破壞,中資銀行及中資舖被燒,港鐵被火燒,警署被包圍,警察被公眾不信任,「私了」風氣開始漫延,香港的治安良好已受質疑。在2019年8月開始,世界各國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建議 exercise increased caution in hong kong due to civil unrest (在香港提高警覺,原因是內亂),加拿大及澳洲當局亦建議exercise high degree of caution in hong kong(在香港保持高度警覺)。有關香港治安優良已成歷史,建議刪除有關香港治安良好等字眼及其歷史排名,以免誤導讀者。 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5日 (五) 16:00 (UTC)

編輯請求 2019-12-07

請求已拒絕--Xiplus#Talk 2019年12月7日 (六) 10:39 (UTC)

我想編輯 謝謝--神之僕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17 (UTC)

@神之僕請提出要編輯的內容。--Bagakuco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23 (UTC)

語言

香港日常語言是粵語(廣東話),而不是普通話。 Heinchi留言2020年1月3日 (五) 03:29 (UTC)

香港人

所謂母語即是從哪裏出世的地方。香港開埠以來一直都用(廣東話)故明思意念代表是本地人咁解。香港一直原用廣東話來原是地理環境因素。

以前中國皇帝首都全多是北方地區,用看方言是普通語,南下一帶是廣州各縣省! 佢哋都唔係用普通語交流。而係用佢哋既本地話,即是現在廣東話,因從地方來看廣東省一帶是原南中國海水域。所以起名為廣東話。 香港接近南中國海,所以百幾年來香港人一直都係用廣東話囉! 以前所有學校都是係用母語教學! (即廣東話), 不過自從英國人統治,香港變成英國藉民地所屬一部分。所以大多數人開始數。 這就是兩文喇。 後來英國要在1997年要歸還中國,所以就開始用咗普通話教學。即係現普教中。 現今所講叫三文兩語! 3wokoni留言2020年1月6日 (一) 16:19 (UTC)

編輯請求 2020-02-19

香港氣候平均數據 平均高溫數據有誤 Janice0220留言2020年2月19日 (三) 13: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