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香港/档案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香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港澳,提名人:阿K----(对话页)(电邮) 2017年9月12日 (二) 07:41 (UTC)
投票期:2017年9月12日 (二) 07:41 (UTC) 至 2017年9月19日 (二) 07:41 (UTC)

1支持,4反对:未达标准--Z7504留言2017年9月19日 (二) 07:43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香港中的1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22日 (五) 13:44 (UTC)

为何只有香港不以全称命名?

其它省级行政区,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均以全称作为条目名称,唯有香港不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条目名称。--曾晋哲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12:43 (UTC)

还有澳门。——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6月30日 (六) 15:25 (UTC)
@Njzjz个人愚见,因为这两个条目都不只谈及回归/主权移交后香港和澳门的事情。假若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命名会有问题,因为“特别行政区”五字会令条目内容局限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之后的事情,然而条目的覆盖面并不只是有关回归/主权移交后的事情。一些有关殖民时代的内容两条条目都有提及,“香港”条目亦有谈及史前时期、秦至元朝时期及明清时期的资讯。以上种种证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适宜作为条目名称。--FrancoT 会议厅 访客签名区 2018年6月30日 (六) 15:40 (UTC)
这不是合适的理由,每个省区市都会提到它们的历史,之前不叫省区市,而叫州郡府(举个例子),但命名依然以现今的行政区划为名。——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6月30日 (六) 15:56 (UTC)
个人对此问题还未有明确见解或立场,但可以提上互助客栈,让更多人讨论。Silvermetals留言2018年6月30日 (六) 17:50 (UTC)
我的理解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年才成立。那么,香港特别行政区应泛指1997年后的香港。“香港”则可包括1996或以前的香港,也包括1997年或以后的香港。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1日 (一) 06:22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infobox基尼系数部分应为0.539而非53.9,详见基尼系数。 --Hugo911留言2018年10月10日 (三) 15:39 (UTC)

@Hugo911已修改,不过不光是本条目的问题,我改的是模板。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8年10月11日 (四) 11:29 (UTC)

典范条目评选(第三次)

香港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地理和地方,提名人:Lodi Leung💬讨论 2018年10月25日 (四) 07:08 (UTC)
投票期:2018年10月25日 (四) 07:08 (UTC) 至 2018年11月8日 (四) 07:08 (UTC)
下次可提名时间:2018年12月8日 (六) 07:09 (UTC)起

1支持,4反对:未达标准--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8年11月8日 (四) 09:13 (UTC)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is wrong。 --5.151.181.16留言2018年11月30日 (五) 21:15 (UTC) It should be China, Hongkong/中国香港。

未完成,编辑请求仅适用于没有争议的修改而您提出的修改明显会引起争议。--Lakokat 2018年12月1日 (六) 15:02 (UTC)

不能编辑

如题,为什么不能编辑??--49.130.129.207留言2019年2月26日 (二) 04:18 (UTC)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确切时间

结。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9日 (二) 23:31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7月1日0时0分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这描述的时间错了?用户TSN789香港特别行政区历史坚持加上“或1时30分”成立,屡次回退,也不参与讨论。为免无止境的争议,而特区成立的确切时间与香港回归香港历史香港特别行政区历史等条目也有关连,我决定在此寻求共识。

中英两国政府首脑于1984年在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生效。《中英联合声明》已经写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

(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

香港基本法》也写了:

……国家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2]

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同时设立了,香港回归仪式就是英属香港过渡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仪式。

除了条约与宪法,说一下现实历史。在香港回归仪式中,降旗及升旗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他在0时3分说:

查尔斯王子,
布莱尔首相,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已在香港庄严升起。此时此刻,世界各国人民都把目光投向香港。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3]

央视的直播录像(非官方)[4]

至于TSN789引用1997年的香港年报[5],述特区是1时30分成立。那难道《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无效?第2次宣布才算成立?还是英治时期延长了90分钟?

我认为已经有充分的依据,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1997年7月1日0时0分成立,不知各位意见如何?--yZ 📖 2019年3月31日 (日) 03:22 (UTC)

根本没有需要提及几时几分。严格上英属香港是在1997年7月1日7时0分(UTC+8)才结束,因为英属香港结束的法源是英国Hong Kong Act 1985第1(1)条"As from 1st July 1997 Her Majesty shall no longer have sovereignty or jurisdiction over any part of Hong Kong.",而英国法律是以英国时间为准,当时英国时间是UTC+1,所以英国是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UTC+1)失去香港主权。换言之在当日有7小时香港主权同时属于中国和英国。--42.3.185.41留言2019年3月31日 (日) 14:49 (UTC)
不好意思,最初的修改是我引起的,我拜读了1997年香港年报[6]:“七月一日凌晨一时三十分,副总理钱其琛主持就职仪式。在仪式中,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在座 4 000多名嘉宾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当初我认为这是来自香港官方刊物,应为可信;而当时维基条目所述“零时零分”未有任何可供查证来源,故小弟大胆改之。至于后来 ZZyXX 君提出数项来自中国的来源,我已不便在此纠缠,一则小弟不熟习阅读中共文献,也不熟习维基的小圈子运作,而维基条目是否准确,也非我职责,故吾不愿再纠缠于此。此次发言,小弟是要表明我完全不认识 TSN789 君,两位的编辑战与我无关。另,我认为 42.3.185.41 的意见非常中肯,根本没有需要提及几时几分,提及“零时零分”或“一时三十分”均属庸人自扰,宜删去;然结果何如,吾亦不愿纠缠矣。 - winston (lee) 2019年4月1日 (一) 01:36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编辑请求 2019-07-07

请求已处理--Xiplus#Talk 2019年7月7日 (日) 04:11 (UTC)

{{Hong Kong topics}} 香港主题的templates重复了,出现了两次。--英秀一心留言2019年7月7日 (日) 03:48 (UTC)

编辑战

@DST763291一龍驤一请两位停止编辑战,并就条目展开讨论,提供参考来源和理据。-日月星辰 | 留言簿 2019年7月19日 (五) 14:51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SCP-2000留言)于2019年8月25日 (日) 16:11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建议改名:“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

1支持5反对,依据WP:COMMONNAME使用“香港”作为条目名称--Bagakuco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22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香港” → “香港特别行政区”:Wikipedia:命名常规#主要命名惯例:使用全称、名从主人--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8日 (日) 11:22 (UTC)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与本讨论页面无关,已由Xiplus#Talk2019年9月10日 (二) 03:26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1. Wikipedia:命名常规#主要命名惯例中亦写到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
  2. WP:COMMONNAME:香港加引号1,790,000,000 项搜寻结果,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引号36,600,000 项搜寻结果,压倒性常用。且
  3. 见上方Franco意见-某人 2019年9月10日 (二) 07:10 (UTC)
驳回 驳回WP:COMMONNAME。我刚才看到澳门条目有相同讨论(也驳回了),就知道这里应该发生什么事了,我果然没猜错。Sanmosa DC17 2019年9月10日 (二) 08:22 (UTC)
  • (-)反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应泛指1997年后的香港。“香港”则包括1996或以前的香港,也包括1997年或以后的香港。那么如果改名的话,会否出现历史连贯性问题? 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1日 (一) 06:14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有关港澳条目命名

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不通过;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无共识,建议在本页另开讨论承接处理。Sanmosa 灾难固首发于荃湾 2019年10月12日 (六) 02:03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我刚才看到Talk:香港#建议改名:“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锚点失效]Talk:澳门#建议改名:“澳门”→“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样的两个移动请求,不过我还记得之前的讨论究竟通过了什么:“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所以我直接把两个移动请求都给驳回了(最神奇的是我竟然是先驳回澳门那个)。然后我再看看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这两个移动请求应该是受“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的影响而提出的(而且台湾的行政区划其实也做了近乎相同的措施)。就此,我想向大家征求建议,以确定港澳条目的命名(以及追加台湾的行政区划的事实上命名常规,如果可以的话);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8:38 (UTC)

目前的反对意见之一是简称命名符合方针,主要是常用名称,但全称也是常用名称,就像中国内地其他地名一样,不能说是违背方针的。另外一个反对意见是港澳两地有特殊的历史,这点苏州也说过,中国其他地方也各有各自的特殊历史,历史放在历史章节里说就行了,条目名称反映现状即可。
统一地名格式这个想法或许有点强迫症,但在不违背方针的前提下,我认为是可行的。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1:17 (UTC)
那为何其他国家的政区反而不是这样办?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17 (UTC)
我也说说我认为应该维持现状的原因:假设一个人要做自我介绍,香港和澳门的人不会说“我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至少我完全没看过有人这样称呼自己),而只会说“我来自香港/澳门(或中国,但比较少,不过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那么少)”;但如果是中国大陆或台湾人,他们自我介绍时说“我来自(江苏)苏州”(给苏州赏一下面)、“我来自(江苏省)苏州市”、“我来自澎湖马公”、“我来自澎湖县马公市”的频率应该是差不多的,因为听上来没有“我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那么怪。如果你们逼我必须要在“我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我来自中国”选一个做自我介绍的开首的话,我宁可选择后者。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29 (UTC)
而且,“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搜索结果条数的差异极大(27.121:1),这样就显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常用性不够(“香港特别行政区”甚至比“北京市”和“广州市”还少)。有一点比较微妙的是,澳门和香港都是特别行政区,假使我们搬了命名一致性原则过来,澳门条目也只能跟着香港条目那套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33 (UTC)
再不然的话,有个更大胆的做法:“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立条目,后者主力讲述政区架构,前者则主力其他,这样一了百了(还可以增加条目数);澳门也可以照搬这套。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2 (UTC)
viztor之前提出把中国大陆政区的省市后缀移除时,我好像有提过类似的提议(然而当时的对象好像是北京和西安)。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44 (UTC)
另外,WP:COMMONNAME:“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我可不认为“xx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字词便于读者搜寻,这样的后缀很明显过长;多一个“省”字、“市”字,又或是“地区”两个字或许还可以,“xxx族自治区”、“x族x族自治州”这类还真的比较尴尬。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香港和澳门的行政建制(以至很多基础制度)跟中国大陆并不是同一套,我想不到任何理由让特别行政区条目命名跟随中国大陆普通行政区条目命名。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14:56 (UTC)
体制不同不是命名方式不同的理由,日朝韩越的体制也都不相同,现在用的也是相同的命名方式(全名)。——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 您好:
  1. 条目命名与自我介绍无关,如果我来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的自我介绍肯定也是“来自湘西”或者“来自湖南湘西”而不是湘西的全名,这并不是将此条目改名“湘西”的理由。
  2. 如果以搜索结果的数量来定义“常用性”,那么澳门不也应该和内地地方采取同样的命名格式了吗?或者内地的许多地方都要改名字,而有的又由于搜索结果的比值较小而不用改,会很混乱。
  3. 拆分条目的前提是逻辑上拆得开且有编辑得力的编者愿意参与,在下想不清怎么拆合适,若有合理的拆分方案且有人完成这个工作,自然可行。
  4. 重定向可以很好地解决读者搜寻的问题。
  5. 港澳与内地同属一国,因此使用同样的命名格式是很自然的事情。
  6. 参考多年前的那个地名讨论,使用全名更加专业,或者说更加正式,作为一部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使用正式一点的名字也是很自然的。
以上。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05 (UTC)
  • 另外,关于WP:COMMONNAME,按这一条方针确实是用“香港”更好,但如果死板地按字面意思执行,那么像上文中提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许多地名都不符合规定。统一以全称命名显然是一个不错的、有利于维基百科内容组织的一个解决方案。这里可以引用下WP:忽略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0日 (二) 16:20 (UTC)
    自我介绍只是一个打比方,我想带出来的意思是:在日常指代一个中国大陆地方时,用全称和简称都是一样听上去没问题的,例如“北京”和“北京市”;但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指代香港/澳门却并非日常做法。自治州比较特别,通常会是“某某”和“某某州”同等常用。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9 (UTC)
为何无人解答外国政区为何不比照统一的问题?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23:23 (UTC)
  • 我对外国的政区不甚了解,不过刚刚看了看,越南朝鲜以及日本的政区,还有港澳下辖的政区,大部分也都使用目前中国大陆的命名规范,即全称命名。汉字圈之外的地名,也有许多使用全称。虽然没有完全严格地统一命名格式,但也基本是按同样的标准统一的。
且等一等其他人的意见吧。 行到水穷处 💬 2019年9月11日 (三) 08:16 (UTC)
香港的区不能和内地的市辖区相提并论:香港大部分的区和其涵盖的部分地方重名,但并不是只涵盖相关地方(例如荃湾区和荃湾,沙田区和沙田),部分的区则是其前身、旧名和其涵盖的部分地方重名(例如中西区和中区、西区,葵青区和葵涌、青衣),故“区”字具有消歧义作用;不属于此两类的只有东区、南区、北区,然而此三个区不可能单称为东、南、北,所以只能加“区”字。然而,内地的市辖区多数的情况是:它们可以直接被单称,但条目命名仍照加“区”字(例如汕头市澄海区可单称“澄海”而不影响指代范围)。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我再重申一次:
基于明显常用性差异及特别行政区条目命名一致性,除非“香港”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立条目,否则我反对出现名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条目;澳门同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1日 (三) 11:25 (UTC)
(▲)同上,不宜直接移动--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澳门条目只能跟着香港条目走?请问所谓“命名一致性原则”的依据是什么?明明绝大多数地名都是简称更常用,却单独把港澳特殊化,你这个双标玩得真溜啊。——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3 (UTC)

参考数据

下面是一些参考数据(大家继续在上面留言就好):

  1. 来源搜索: "香港"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950,000,000;
  2. 来源搜索: "香港特別行政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71,900,000;
  3. 来源搜索: "澳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01,000,000;
  4. 来源搜索: "澳門特別行政區"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6,300,000;
  5. 来源搜索: "广州"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677,000,000;
  6. 来源搜索: "广州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33,000,000;
  7. 来源搜索: "上海"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480,000,000;
  8. 来源搜索: "上海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212,000,000;
  9. 来源搜索: "苏州"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426,000,000;
  10. 来源搜索: "苏州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42,200,000;
  11. 来源搜索: "北京"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800,000,000;
  12. 来源搜索: "北京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301,000,000;
  13. 来源搜索: "新北"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55,200,000;
  14. 来源搜索: "新北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16,000,000;
  15. 来源搜索: "基隆"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55,600,000;
  16. 来源搜索: "基隆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21,900,000;
  17. 来源搜索: "馬公"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3,320,000;
  18. 来源搜索: "馬公市"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Report:加引号搜索,结果条数为1,690,000;

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0 (UTC)

基于以上数据,得出9组比例:
  • 1与2的比例为19500:719(27.121);
  • 3与4的比例为1010:163(6.196);
  • 5与6的比例为677:133(5.090);
  • 7与8的比例为370:53(6.981);
  • 9与10的比例为2130:211(10.095);
  • 11与12的比例为1800:301(5.980);
  • 13与14的比例为69:145(0.476);
  • 15与16的比例为556:219(2.539);
  • 17与18的比例为332:169(1.964);
以上。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0日 (二) 09:07 (UTC)
  • 我在那边发过,我在这里再发一次:
  1. Wikipedia:命名常规#主要命名惯例中亦写到请尽量不要使用简称或缩写来命名条目,除非这个名称只有它使用或者这个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
  2. WP:COMMONNAME
  3. 命名原则优先于主要命名惯例
一、不够专业,现代行政区的名称加上县市比较准确。但我认为,不加县市也很准确,上海并非简称,也是很专业准确的名称,就像因特尔并非要叫因特尔公司才专业准确。
二、不够统一,有些加了县市,有些没加县市。我认为,全部遵循WP:命名常规#命名原则也是一种统一,并非全加或全不加才叫统一。我觉得现在把中国大陆择出来单独规定,就不够统一。
三、容易出现歧义。我认为,Wikipedia:命名常规#防止歧义已经进行了规定,只要严格遵循WP:命名常规#命名原则就可以防止歧义。
综上,我建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将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划命名与其它行政区划统一。--曾晋哲留言2019年9月10日 (二) 18:40 (UTC)
城市条目无歧义可不加,其他各级区划条目统一加区划单位名似乎较为妥当--苞米()💴 2019年9月12日 (四) 07:22 (UTC)
都加一加算了,没有加单位的拿来消歧义-- Sunny00217 2019年9月14日 (六) 04:43 (UTC)
如果条目有较多内容涉及到非条目名的阶段,命名为现建制名会显得生硬。--YFdyh000留言2019年9月14日 (六) 15:19 (UTC)
重申:我(+)支持任何统一地名命名原则的方针指引,(-)反对任何地域的特殊化对待。——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7 (UTC)
这数据不靠谱:首先全称里面已经包含有简称,引用全称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简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简称,但官方名字都是全称。但是香港和澳门确实有点特殊,个人偏向维持现状,但是强烈反对去掉大陆和台湾行政区划内的区划名。—Rowingbohe 台州专题 / 编辑调查 2019年9月16日 (一) 14:36 (UTC)
台湾又如何?情况和中国大陆类似吗?你支持台湾行政区划同时适用中国大陆的行政区划命名规则吗?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49 (UTC)
前者是基于历史、地理、人文逐渐形成的聚落地名,可能没有具体范围的定义
后者是基于政治、经济,由政权划定的行政区域,有具体的地理界限,一般包含但不等同于前者
  • 有人提到“上海”和“上海市”没有区别,但其实是有的。前者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聚落名称,即名为“上海”的城市;后者其实是一个名为“上海”的,以“市”为通名的行政区,即所谓广域市。在中国大陆,基于政治经济(城乡统筹政策)、社会人文(反地域歧视)等原因,官方态度是将两者混合,而非严格区分的。比如,无论是黄浦松江崇明,官方口径都是上海市,但民间角度来说,从前往后就逐渐不那么“上海”了。类似如密云之于北京淳安之于杭州等。中国地名方针,我个人理解其是针对广域政区条目的命名,而聚落已经被动的包含在政区条目里了。同时,在缺乏官方定义的情况下,很难无争议的得到一个与政区剥离的城市条目。因此,与其无谓的争议“上海”是否包含“崇明”,不如保留现状的“上海市”。更显著的例子还有重庆市
  • 还有人提到“外国的政区”,其实是个很空泛的概念,因为各国行政区划的状况不同,有些政区跟聚落是重合的,如巴黎市就是一个独立的市镇政区;有些政区跟中国类似,包含聚落,如前述的东京都和东京;有些城市聚落却反过来包含政区,如纽约市包含五个县。同时,要注意到纽约市的“市”跟上海市的“市”,其实不完全是等同的概念,只不过我们碰巧用了市对应City进行翻译。
  • 综上,(-)反对盲目废除中国地名命名方针,同时(-)反对地名命名方针全球一刀切的提法,本应按照国别地区差异单独规定。--Kezpe留言 2019年9月16日 (一) 15:46 (UTC)
  • (!)意见:建议修订(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以及印度、俄罗斯的相应命名法则。对于中国大陆的情形,建议省略一切省级行政区、市(芒市等单字市除外)、镇的后缀,保留地区、州、盟、县、乡等其他类型行政区的后缀,但不建议简写相应条目的首段。“上海”和“上海市”没有区别,有区别的是“上海城区”和“上海市辖域”的区别,但不建议涉及港澳台的内部分区(如“新北市”)。对于印度、俄罗斯等幅员辽阔的国家,建议同样处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1:02 (UTC)

台湾行政区划命名常规

我想,台湾行政区划命名常规这方面应该没港澳那么大争议,那是不是应该补充相关事实性条文?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4日 (六) 15:43 (UTC)

没有必要,统一命名方针,一次性解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6日 (一) 08:44 (UTC)
如果我没看到有明显共识形成的话,我这几天就会以无共识状态结案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6日 (一) 14:14 (UTC)
正在激烈讨论中,你着什么急呢?你是管理员吗?可以随随便便结案?——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9年9月17日 (二) 03:17 (UTC)
只有管理员才能结客栈的案吗?而且,我好像也看到大体的共识的形成了。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19日 (四) 11:55 (UTC)
一刀切一次解决是很不好的思路。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9月20日 (五) 01:55 (UTC)

锡金如何命名?

本来觉得,不过看完苏州宇文宙武对话页 | 用户贡献)在#参考数据里说的,觉得挺有道理。锡金、香港、澳门具有类似特征,可参照一并处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0:44 (UTC)

锡金不太像,它的制度好像和印度全国的制度也一样。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2:51 (UTC)
@Sanmosa:这跟制度没关系吧?西藏自治区制度不同也没被省略。1951-1959年间的西藏地区自治程度远超香港,也未省略。建议参考我在#参考数据章节底端的处理方式。我甚至觉得不光那些情况可以省略,对于满足一下三个条件的县也可以省略:1.不与地级行政区重名;2.不与县级市重名;3.非单字县。要求对所有行政区采用同样标准本来就是荒谬的:就因为泰国有“国”字,就要把日本移动到日本国吗?--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4:59 (UTC)
IP举例不当。一、“西藏自治区”的后缀某程度上有消歧义作用,而“西藏”一词本身有歧义,不去除是可理解且有现行其他方针指引支持的。二、泰国的全名是“泰王国”,如要把“日本”条目移动到“日本国”,“泰国”条目也要移动到“泰王国”;不过这两个移动例子仍能证明“要求对所有行政区采用同样标准本来就是荒谬”此论点。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47 (UTC)
西藏自治区怎么可能有消歧义作用?西藏就是被重定向到西藏自治区的。至于藏区,没见过几个人把康区、安多叫成西藏的。要按您所谓的“歧义”,那福建省也有歧义喽?
  • 如果您觉得“泰国”与“日本”不构成对立,那黑山总可以了吧?我那个例子是针对是否使用“国”字的,如果您想讨论是否使用全称,那“大马/马来西亚”与日本构成对立。不好意思,不仅是不是用“国”字不统一,用不用全称也不统一。--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01 (UTC)
IP突破盲肠了。其实中国的很多省区是有歧义的(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其实全都有歧义;吉林就不用说了,吉林省吉林市都存在),只不过那个名字现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义而已。另外,黑山的例子很好,但我的重点其实不在是否使用全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7 (UTC)
  • @Sanmosa:吉林明显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指省,黑龙江也是。现在维基出现了怪圈,片面强调地名的本意,照这样搞浙江是不是要重定向到钱塘江啊?将黑龙江写为河流条目已经严重违反了消歧义的主义项原则。还说我突破盲肠,你的盲肠在哪里?自从看到你发言“IP口中所谓那些”的用语我就知道你不怀好意了,所以你也别怪我说话冲。--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13 (UTC)
    • IP还是不理解我说的话。“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其实全都有歧义”不代表“把那个名字现在重定向到最常用的歧义项”有问题,我聚焦的是最常用的歧义项的命名,而非广东、广西、福建、新疆、西藏、河南、黑龙江这堆词语应该重定向到哪里或是否应该作为某非最常用的歧义项的条目名。我举个例子:彰化多指彰化县,但彰化县的“县”字就是为了和彰化市消歧义。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0 (UTC)
      • 台湾的情况比较特别,很多聚落历史不长,还不如行政区有名,有点类似黄山市。对于当代(1949年之后)新建立的市、或当代新改名的市、或名称存在极大内部争议(如黄山市)或外部争议(如原马其顿共和国)的地方,可做例外使用全称。一般的地理重名,不应因为歧义就将使用全称。比如,吉林市应命名为吉林 (市)而不应使用全称。总之,使用官方的通用正式简称而不使用坊间简称或冗长的全称:如河南省应移动到河南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应移动到河南县(保留县字是因为县在被保留的列表里,而不是为了消歧义)。另外,如果您的“重点其实不在是否使用全称”,那就没必要把泰王国搬出来,最开始的例子“泰国”与“日本”也够用了,多出的讨论只会造成跑题扰乱讨论主线。--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05 (UTC)

统计

根据上面的讨论:

  • 6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a)维持现状;
  • 2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b);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c)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的做法;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支持采用(b)或(c)之一;
  • 1个注册用户明确表示反对(b)及(c),但未明确表示支持(a);
  • 2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支持(a)、(b)或(c),但均有可不加区划单位名的表示;

以上。就此,可以归纳为以下数据:

  • 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1个注册用户明确支持,1个注册用户有条件支持,8个注册用户明确反对,1个注册用户倾向反对,2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
  • 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2个注册用户明确支持,1个注册用户有条件支持,2个注册用户明确反对,1个注册用户倾向反对,7个注册用户未有明确表示;

由此可见,对于是否在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字样,反对的声音比较大,我建议以“不通过”论;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由于过半数参与讨论的用户未有明确表示,我建议以“无共识”论。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29日 (日) 03:14 (UTC)

(!)意见

  • 鉴于表示反对(b)的注册用户并没有提出明细的替代解决方案,建议对具体的替代方案做深入讨论,而不是机械化地做投票统计。
  • 另外那名注册用户说的是反对“盲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我也反对盲目废除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因为提出反对的注册用户并未给出修订方案而是要求用更泛的规则替代明细规则,会使条目缺乏统一性。
  • 对所有的中国大陆地名强制使用规则来规范不允许讨论,却单独对港澳采用单独的维基讨论共识制以“不通过”论,确实有地域中心之嫌,对中国内地的城市不公平。--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05:03 (UTC)
    • IP错解地域中心,还错解我解读的讨论结果。一、地域中心是以一地的思维把只适用于一地的规则强行套到所有地方,以一地的思维把只适用于一地的规则套到该一地并非地域中心。二、“对于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以‘无共识’论”是指讨论现阶段未就是否废除“中国大陆的行政区条目的命名以全称来命名”的规定达成共识,迟一下子可以再讨论,而非不允许讨论。你喜欢的话,你随时也可以开新讨论。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0:38 (UTC)
      • 您少理解了地域中心的一部分,忽略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比如港铁中环站列车相撞事故就有一定的地域中心,因为没说香港,好在歧义不大,不少中国大陆人也听说过香港有个港铁,社群也就忍了,权当港字是香港的简称。但一般而言单独针对某地地名使用全称要么带有一定的类似scare quote的语意,要么带有其他特殊语义。比如不少台湾人强调中华民国并不是想说中华民国而是想说“不是中国”,而中文维基对待中国这一简称时明显倾向于北京方面(中国经常出现)而非台北方面(中国即便出现也会被替换),不过台湾人不在乎所以问题不大;又如英文维基单独对西藏自治区,明显具有scare quote的“不是西藏”之意。独独中国大陆的城市使用全称虽无上述scare quote问题,却有如下类型的歧视因素:
        A:“他是德令哈的。”
        B:“德令哈是啥?啥组织?”
        A:“青海,德令哈。”
        B:“哦,是个城市啊,麻烦你说全,德令哈市!”
        A:“哦,好的。”
        B:“我系香港的。”
        A:“香港是啥?”
        B:“香港你都不知道?乡巴佬!”
        A:“麻烦你……”
        B:“说什么全?香港,就香港。全世界都知道!”
      • 这就是我所担心的。所以,如果您以“由于(b)无共识而暂时维持各条目现状”为由关闭我并无意见,但是您要是提出香港及澳门条目加上“特别行政区”以“不通过”论而完全无视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我觉得就需要考虑是否对中国内地城市逐一讨论是否常用名称了。--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3:34 (UTC)
        • 你真的认为会有人不知道香港是何物吗?至少他们也知道香港近期有示威活动吧,新闻每天都有;老一辈的话,至少也知道李小龙(我举的这两个例子是中外都适用)。你这样类比本来就非常错,香港和德令哈根本没法相比。如果以上的对话真的存在的话,这个A应该没接受过太多正规教育,这是政制的错,而非任何一个人的错。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29 (UTC)
          • 你这态度正是我担心的。我们的公民没有义务知道香港,教育中是否包含香港那是教育部门的选择。在海西农村香港的知名度可能真没德令哈高,但他们受的都是正规教育,也不是什么政制的错。我热爱香港,但这绝不意味着香港可以凌驾于其他城市之上。老实讲,你傲慢的态度令我非常不快。你可以对每个制度有你个人的喜好,但断不能为此把知不知道香港跟正规教育连起来。地理课不是每个人都能考100分,对于学生一般来说,认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牛顿力学就是受过正规教育。至于李小龙是谁,我恐怕直到大学时代都未必知道,现在也没看过他的电影。唉,当初正是嗅到了奇怪的味道才导致我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讨论,没想到所有的担忧全中!--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5:27 (UTC)
            • 我完全不能理解IP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1日 (二) 05:42 (UTC)
              • 总结就是:在该使用简称的时候使用全称,有时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潜在效果:
                1. scare quote,表示其不正统性(如“马其顿共和国”);
                2. scare quote,表示其简称有争议(如英文维基“Tibet Autonomous Region”);
                3. 表示其具有低重要度(比如“中国地方”、“德令哈啥呀”)。
              我对现状意见不大,如果没有这个讨论会乐见现状的维持(当然使用官方正式简称更好)。但是,如果要形成一套区别对待的“共识”,我担心未来该“共识”会被有心人士用在前述三种情况之下,所以反对该提法。--146.96.147.137留言2019年10月1日 (二) 06:37 (UTC)
              有好些用户总是以为“xx市/xx县/xx区”是全称而“xx”是简称(不只IP),然而“xx”并不一定是简称(例如“通州”就不是简称,“上海”基本上也被视为“上海市”的全称)。“香港”就是香港的全名之一,而非简称。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23 (UTC)

关于修订Wikipedia:命名常规#地名(事实上推翻Wikipedia:投票/中国大陆行政区条目名称投票)的动议

基于移动成本太大,我不支持此修订。我认为长远而言应该要把政区和聚落地名条目分开。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1:02 (UTC)
  • 你可能对中国大陆的行政架构不了解。市、镇都是以聚落为主的条目;省、地区、州、县、区则是以区划为主的条目,所以才会有“省会”、“自治区首府”、“自治州首府”、“县城”的说法来表示相应的聚落。市则没有“市城”或“市首府”一说,只能说“市政府驻地”以及“市区”,前者是一个点,后者是一个区域,都不是聚落,市本身就是带有一定辖区(毗邻区)的聚落。虽然地区、县级区也会说“行政公署驻地”及“区政府驻地”(没有“首府”),但前者是因为并非正式行政区从而没有首府,后者是因为其是聚落的子集从而不能有作为聚落的首府,只有“市”是因为本身是聚落才不能说“市首府”。--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中国大陆的市并不一定等于聚落。现时中国大陆的市辖区多数都是由县、县级市改制而成,目的只是为了能从那些县级行政区获取资源建设老城区,或保住自己的阵地,多数市辖区并不一定真的是中国大陆城市的(副)中心。上海市下辖16个市辖区,但只有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才是传统的中心城区范围,那些金山、青浦、奉贤,以至崇明(岛),虽然也是上海市的市辖区,但它们并不见得是上海市的(副)中心,而它们的发展也没中心城区发展得那么好。说白一些:中国大陆的市辖区的原意已经丧失了,Kezpe提出的“广域市”概念其实已经完全说明我的意思,你自己看看。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9月30日 (一) 14:41 (UTC)
  • 举个例子,日喀则地区改制为日喀则地级市后,原日喀则县级市条目的内容并不被桑珠孜区继承,而被地级日喀则市继承。这恰恰说明了维基百科对市作为聚落的特殊性的尊重。因为未来桑珠孜区可能会细分为更多的区(参见拉萨),如果内容被桑珠孜继承即时势必引起混乱。--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1:41 (UTC)
  • 至于省、自治区的省略以及方案二中对县的省略,完全是类比对“国”字的省略(参见泰国日本)。由于中国、印度、俄罗斯过大且具备显著的基于地域的文化多样性,一级行政区完全可以类比“国”字省略(印度、俄罗斯具有一些极小的非聚落行政区,所以可以考虑将他们的简称限制在印度的邦和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上而不触及俄罗斯西部的州)。--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 至于您所谓的“移动成本”,完全可由机器人完成;至于服务器成本,经过社群讨论的结果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可以不计。另外,我建议修订地名命名常规,但不建议(但也不介意)修改首段。--146.96.147.137留言2019年9月30日 (一) 12:01 (UTC)
我的主张是,基本上只要移动后PRC admin可以配合移动而作修改,我不反对移动(不论是IP的提议还是直接依WP:COMMONNAME因地制宜),但现在完全没人想过PRC admin如何处理(要么修改代码,要么废弃),所以我只能反对移动提案。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2日 (三) 11:31 (UTC)
PRC admin不是已经挪到维基数据了吗,以东山街道 (南京市)为例也移动了好几次,但下方模板会自动更新(因为移动条目时维基数据会自动更新)。右侧模板可以不动。--曾晋哲留言2019年10月3日 (四) 15:28 (UTC)
@Xiplus:知不知道PRC admin现在是本地还是wikidata运作?Sanmosa 54岁少女 2019年10月5日 (六) 09:51 (UTC)
  • 本编认为有关动议的提案是可以接受的,行政区划并非代表地方在地实际的永久性标签,并不需要体现于条目命名,仅需要在内文清晰说明足矣。不过毕竟牵涉的条目的却众多而情况不一,基于后期整合上等的消耗,放宽予具体各条目的移动或撤并等联动不是限时完成,也同时要仔细甄别不同地区条目的独自状况,有个详实的厘清说明,这些可以反映在有关指引的论述上。而还请熟悉技术等范畴的有关编辑等,可再行专门协调。——约克客留言2019年10月7日 (一) 09:02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香港治安问题

香港在2019年前,治安在世界上出名良好,在维基百科这条目有不少提及。

但在2019年7月后,反修例活动带来连串警民冲突,暴力示威,及警察的暴力镇压,商铺被破坏,中资银行及中资铺被烧,港铁被火烧,警署被包围,警察被公众不信任,“私了”风气开始漫延,香港的治安良好已受质疑。在2019年8月开始,世界各国对香港发出旅游警示,美国国务院领事事务局建议 exercise increased caution in hong kong due to civil unrest (在香港提高警觉,原因是内乱),加拿大及澳洲当局亦建议exercise high degree of caution in hong kong(在香港保持高度警觉)。有关香港治安优良已成历史,建议删除有关香港治安良好等字眼及其历史排名,以免误导读者。 Joeccho留言2019年10月25日 (五) 16:00 (UTC)

编辑请求 2019-12-07

请求已拒绝--Xiplus#Talk 2019年12月7日 (六) 10:39 (UTC)

我想编辑 谢谢--神之仆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17 (UTC)

@神之僕请提出要编辑的内容。--Bagakuco留言2019年12月7日 (六) 10:23 (UTC)

语言

香港日常语言是粤语(广东话),而不是普通话。 Heinchi留言2020年1月3日 (五) 03:29 (UTC)

香港人

所谓母语即是从哪里出世的地方。香港开埠以来一直都用(广东话)故明思意念代表是本地人咁解。香港一直原用广东话来原是地理环境因素。

以前中国皇帝首都全多是北方地区,用看方言是普通语,南下一带是广州各县省! 佢哋都唔系用普通语交流。而系用佢哋既本地话,即是现在广东话,因从地方来看广东省一带是原南中国海水域。所以起名为广东话。 香港接近南中国海,所以百几年来香港人一直都系用广东话啰! 以前所有学校都是系用母语教学! (即广东话), 不过自从英国人统治,香港变成英国藉民地所属一部分。所以大多数人开始数。 这就是两文喇。 后来英国要在1997年要归还中国,所以就开始用咗普通话教学。即系现普教中。 现今所讲叫三文两语! 3wokoni留言2020年1月6日 (一) 16:19 (UTC)

编辑请求 2020-02-19

香港气候平均数据 平均高温数据有误 Janice0220留言2020年2月19日 (三) 13:3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