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小南門警鐘樓

座標31°13′04″N 121°29′36″E / 31.21789°N 121.49344°E / 31.21789; 121.4934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1°13′04″N 121°29′36″E / 31.21789°N 121.49344°E / 31.21789; 121.49344

小南門警鐘樓
小南門警鐘樓
別名小南門救火聯合會鐘樓、小南門鐘樓、火警鐘樓
概要
類型建築物
地點中國上海市黃浦區小東門街道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581號
座標31°13′04″N 121°29′36″E / 31.21789°N 121.49344°E / 31.21789; 121.49344
現居租戶上海市黃浦區小東門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
竣工日1909年
承建商上海城廂內外救火聯合會
高度
高度35.2米
設計與建造
主承包商求新輪船廠
地圖
地圖
小南門警鐘樓
位置上海市黃浦區
建成時間1909年
評定時間2005年
參考編碼4A038
火警鐘樓和上海救火聯合會舊址
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原南市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9年
認定時間2000年5月22日

小南門警鐘樓,又稱小南門救火聯合會鐘樓,又被簡稱為小南門鐘樓火警鐘樓,位於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581號,是曾經的上海城廂內外救火聯合會的所在地。

建築現狀

[編輯]

該塔狀建築建於1909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35.2米,一度曾為上海老城廂的最高建築。中間有盤旋而上的鐵梯至頂,攀緣而上,可俯瞰整個南市老城廂[1][註 1]。塔內曾有一口警鐘,以純銅鑄成,鳴時聲傳數里(現僅剩塔樓)。樓頂建有一間瞭望室,設望警日夜駐守,遇災鳴鐘報警,各方即迅赴施救[2]

歷史

[編輯]

明末清初,上海縣還沒有專門的消防隊伍,而是由駐防的官兵和縣衙衙役兼任火政,負責消防。後來,上海先的民間慈善團體開始舉辦消防隊,例如1804年創辦的同仁堂、1847年創辦的厚仁堂、1858年創辦的果育堂、1863年創辦的濟善堂、1869年創辦的贊育堂等團體都曾協助消防。但隨着上海的發展,人口建築快速增長,單靠慈善機構辦的消防不能完全解決火患,於是,民間士紳紛紛設立「水社」「救火社」等救火團體。[3]

1905年11月,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註 2]的警政科下設有消防處,這是上海縣第一次出現半官方的消防機構。由於上海租界的消防隊是為了保護租界利益而設立的,因此,當華界地區發生火災,他們不予理會;而當時的上海道台上海縣也沒有把消防列入城市建設的範圍。深受火災之苦的市民為了自保自救,紛紛仿效租界火政模式,按路段、行業、社區等為要素組織公益性質的救火社。1907年,上海縣城廂內外按地區分片,建立了下東、南、西、中四區設立救火團體。[3]

1907年上海救火聯合會成立時官紳合影

1907年,上海城廂內外總工程局總董李平書聯合當時滬南救火會會長毛子堅、宗教慈善家王一亭等人一道倡議改良內地火政。1907年9月25日晚,召開上海城廂內外救火聯合會成立大會,宣佈將華界39處救火社會合併成統一的「上海城廂內外救火聯合會」,並推舉李平書為第一任會長,毛子堅、穆杼齋為副會長。上海知縣李超瓊撥出小南門內舊糧倉廢址2.5畝用於建救火聯合會總部。三年後,救火聯合會在這裏建造了瞭望台暨火警鐘樓。這座瞭望台由求新輪船廠創辦人朱志堯負責營造。鐘樓為鋼架結構,總高35.2米,共分六層,每層有一個大平台,頂層有一可作四面瞭望的平台。在第四層平台上掛有一口高3.9尺,下口徑6尺,重4800磅的大鐘,大鐘由及其控制的鐵錘敲響,鐘聲可傳幾里之外。聯合救火會將老城廂劃成幾個火政區,並規定,一旦發現火情,現敲響大鐘25響,稍作停頓後再敲:敲響一下表示肇嘉浜(今復興東路)城南起火,二下表示肇嘉浜以北城內起火.三下表示十六鋪一帶起火,四下表示上海南火車站一帶[註 3]起火,五下表示放生局一帶起火[4]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陳其美等人決定起義響應。11月3日,在中部同盟會光復會上海支部共同領導下,以小南門警鐘樓鐘聲為信號,上海商團各部、敢死隊等聚集南市,宣佈上海起義。[1]小南門鐘樓既是辛亥革命時上海起義的信號樓,也是上海縣城內迄今僅存的近代消防建築。[3]

保護現狀

[編輯]

小南門警鐘樓及其附屬建築,在2000年5月22日以「火警鐘樓和上海救火聯合會舊址」名義列為原上海市南市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6]。2005年,該警鐘樓以「小南門警鐘樓」名義被列為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7]。此外,因其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該處建築被評為黃浦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8][註 4]

註釋

[編輯]
  1. ^ 據來源寫作「上海最高的建築」。但眾所周知,龍華塔有四十米左右高度,也在當時上海縣境內,來源中的上海實則顯然指代老城廂。
  2. ^ 該機構為上海道台承認的上海城廂內外自治機構。
  3. ^ 指的是現在上海市南車站路附近的上海南站,不應和現在的上海南站(新龍華站)混同。
  4. ^ 在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站上,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顯示為編號;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則是以火炬表示。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上海小南门警钟楼:敲响埋葬清王朝的丧钟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新聞. [2018-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7). 
  2. ^ 小南门警钟楼.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站. [2018-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4). 
  3. ^ 3.0 3.1 3.2 上海民间消防组织的发展之路. 江蘇消防網. [2018-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6). 
  4. ^ 薛理勇. 旧上海租界史话.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02-01. ISBN 9787806189405. 
  5. ^ 《南市區續志》編委會. 南市区续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年3月 [2019-04-15]. ISBN 7-80681-168-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6). 
  6. ^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黄浦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2011-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2). 
  7. ^ 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30) (中文). 
  8. ^ 黄浦区. 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站. [201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7).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