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陸爽(539年—591年)字開明,魏郡臨漳人。北齊霍州刺史陸概的兒子,祖先出自鮮卑陸氏(步六孤氏)。

生於東魏元象二年(539年,梁武帝大同五年),九歲時就能學習,日誦二千餘言。尚書僕射楊遵彥看見他覺得訝異,說「陸氏代有人焉」。十七歲時,北齊司州牧、清河王高岳召為主簿。擢升為中侍御史,不久兼治書,官至中書侍郎。北齊滅亡,與陽休之等十餘人被周武帝召入關中。至長安,任宣納上士。隋朝開皇元年(581年),轉太子內直監,為太子洗馬。曾與左庶子宇文愷等撰《東官典記》七十卷。以博學、善辯,常被朝廷差遣迎送至境的南陳使者。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年),享年五十三歲。贈上儀同、宣州刺史。由於陸爽生前曾建議以《春秋》之義為皇太子諸子命名,隋文帝對此感到憤恨,下令「其身雖故,子孫並宜屏黜,終身不齒」。其子陸法言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58》,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書目[編輯]

  • 隋書》卷58《陸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