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女王 (日本)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日本專題 (獲評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小作品級小作品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小作品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Note icon
本條目因標記小作品模板,已由機械人自動評級。請確認評級正確無誤後移除|auto=參數。

「女王」是嫡系3代內還是3代外?[編輯]

蒙人兄在最近的修改[1]中,將文句改為「在明治以前,天皇直系6代以內的女姓才被視為皇族,可受封為「女王」,但明治以降無此限制。」(我的原句是:在明治以前,天皇直系6代以內的女姓被視為皇族,可受封為「女王」,但明治以降已收緊規定為天皇直系3代以內。)其實日語我也不嫻熟,這句日語原文「律令制のもとでは直系で六親等までが皇族であったが、明治以降そのような制限は設けられていない」我也不能肯定是我的說法還是蒙兄的說法。不過我翻查過一些中文資料卻似乎支持我的原句說法。

引文一: 「皇族是指天皇的兄弟姐妹及其他近親。"典範"規定,皇族的範圍包括: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親王、親王妃、內親王、王妃及女王。嫡出的皇子及嫡男係嫡出的皇孫,男子稱親王,女子稱內親王;三世以下的嫡男係嫡出的子孫,男子稱王,女子稱女王。」(來源:新華網

引文二: 「因為根據皇室典範第十七條關於「攝政」的順位中,最後一個順位便是「內親王及女王」(「內親王」就是中文所說的「公主」, 「女王」是三世以下嫡男系嫡出的女性子孫)」(來源:[2]

希望在此和蒙兄討論出個結果來。因為似乎這裏的結果也影響到日本皇室這條目的內容。--Charlotte1125 05:58 2006年9月7日 (UTC)

  • 兩個引文都對:三世以內(含)為親王、內親王,三世以外(或以下)(不含)為王、女王。你的原文說「天皇直系3代以內」為女王是不對的。日語原文應該是我說的意思:從前王不限,女王限6代(歧視?),後來女王也不限了。--蒙人 ->敖包相會 06:08 2006年9月7日 (UTC)
    • 再三思考,我原譯的意思是不對的。不過根據上述的那兩段引文,我領會的意思是:「三世以下嫡男系嫡出的女性子孫可以稱『女王』(而不單是在女性子孫本身的世代推算)。」(以承子女王為例,她的譜系是:大正天皇(首代)>三笠宮崇仁親王(次代)>高圓宮憲憲仁親王 (三代)>承子女王)我想這一點目前的條目內容還不是交代得很清楚。不知你意見如何?--Charlotte1125 06:49 2006年9月7日 (UTC)
      • 日本皇室所有的稱號都是按「男系嫡出」算的,因為女子一旦嫁出皇室自動喪失皇族身份。承子女王是大正天皇的第四代直系孫女。我覺得現在的內容挺清楚的,但如果你想進一步說明也好。--蒙人 ->敖包相會 16:55 2006年9月7日 (UTC)

「女王」的包含範圍[編輯]

最近編輯條目時的發現:有一段時期,天皇的親生女兒,只要其母不是中宮而是女御、典侍身份,只會封為女王,而不封內親王。暫時發現的例子有後奈良天皇正親町天皇後水尾天皇的所有庶出皇女。但因為暫時找不到相關文獻進一步說明此現象,所以先在此寫下,煩請大家注意一下。--Charlotte1125 19:32 2006年11月24日 (UTC)

那段時期大概是從鎌倉時代開始,往後直到江戶時代中晚期左右,因為武家掌權,京都公家及皇族都陷入經濟困難,很多天皇連即位儀式都辦不出來(後來連立-{後儀式都沒有辦法,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後醍醐天皇以後直到仁孝天皇為止的所有天皇,不是不立-{後,就是只立為中宮,因為嚴格上來說中宮並不是皇后,只是在地位上近乎於皇后),沒有辦法讓所有皇女都封為內親王(為了節省開支),因而只要不是皇后中宮女御所出的皇女,不是直接出家(出家後獲封女王的概率又更大),就是封為低一等的女王,要不然就是一輩子都沒有女王或內親王身分。—淡月抄 (留言) 2008年2月11日 (一) 08:4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