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戴德生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The parts I deleted[編輯]

>當然我們中國人很感受他對中國的愛,但是我們曉得他愛基督,因此他愛中國。他愛基督,順服神選召他來中國,他就忠心地在中國盡他的本分。

此段與維基風格不符,故刪之。惡德神父 16:02 2006年4月24日 (UTC)

中立性[編輯]

有較明顯問題的有以下語句:

  • 以「信心原則」憑着信心按照上帝的呼召去進行工作
  • 不借貸,不募捐,經費困難時不向人籌款,只求上帝感動人來幫助他們
  • 戴德生十七歲的時候蒙召
  • 他那時也開始屬靈操練,學習過信心的生活,有需要的時候就直接向 神禱告,不向人求
  • 戴德生不時實踐他的信心,正因如此,他有很多美妙、神奇的經歷
  • 戴德生的「信心差會」對當代福音派教會帶來廣泛的影響。他的傳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基督徒仿效他的榜樣,事奉和犧牲

另外應該減少小說形式的敘述。—Quarty 2008年6月17日 (二) 14:58 (UTC)[回覆]


翻譯工程[編輯]

從英文條目翻譯,再補充中文資料,理由如下:

1. 原條目資料來源過份單一,容易出錯或誤解,例如:
>還像馬禮遜一樣學醫,想以此作為接觸點。
雖然馬禮遜的確學醫,但只有一年多時間,一生也從未行醫。此說法容易誤導讀者以為馬禮遜來華後進行醫療傳道。


2. 原條目的文筆累贅兼標點符號經常誤用,修訂太廢時失事,例如:
>以「信心原則」憑着信心按照上帝的呼召去進行工作。不借貸,不募捐,經費困難時不向人籌款,只求上帝感動人來幫助他們。

  • 以「信心原則」憑着信心……(幾近循環論證);
  • 進行工作(現代白話中,「工作」本來就可當動詞用,即「按照上帝的呼召去工作」,無需另加「進行」);
  • 不借貸,不募捐,經費困難時不向人籌款(「籌款」與「募捐」本來就是「薵募捐款」的不同簡略語);
  • 太多無謂的助語詞,如「『去』進行工作」;
  • 明明是一句話,卻在「工作」與「不借貨」之間用上句號「。」。

一句話就有五點需要修訂,全條目修訂的工夫可想而知,化不來。


3. 原條目地方性的宗教色彩太濃厚,即使基督徒都不一定理解,如:

  • 另外一方面可以說這段時間是戴德生的曠野時期
    (「曠野時期」是指像使徒保羅般,在阿拉伯曠野修道三年嗎?還是像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四十年?聖經中以色列人的曠野流浪有時指受罰,有時指與上帝間的「愛情」。基督徒尚且有疑問,何況一般人士。)


4. 英文條目的資料豐富,且戴德生本為英國人,其工作對西方世界產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押比疊 (留言) 2008年12月27日 (六) 07:1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