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未成年戀愛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編輯]

~移動自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最後修訂
  • 早戀的壞處很嚴重嗎?(大幅增修:User:FlsxxUser:究極人類)--氫氧化鈉 NaOH 06:12 2006年7月7日 (UTC)
    • (-)反對,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1、中國中心,2、文中很多觀點頗具爭議性,3、很多內容描述過於文學化,不象百科條目,如「只有那種有相互好感,再點破窗戶紙的才能發展成為早戀」。--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06:22 2006年7月7日 (UTC)
    • (-)反對分層太多,實質太少。--阿pp 07:43 2006年7月7日 (UTC)
~移動完畢~ --Shinjiman 17:19 2006年7月11日 (UTC)

早戀只存在於課業上[編輯]

這個條目很明顯地注重在國中生和高中生身上,即還需要專心於課業上,還有聯考需應付的學生身上。而其他國中畢業就出社會的人,他的戀愛還會被算在早戀上嗎?所以,年齡不會是區分早戀與否的標準,父母的期望與否才是。只要父母反對兒子談戀愛,即使兒子已上大學了,他的戀愛也還會被認為是早戀的。--嗡嗡 14:47 2007年3月26日 (UTC)

關於所謂「青春期戀愛」這個詞[編輯]

大陸從來只知道什麼是「早戀」,沒有人會稱呼「早戀」為「青春期戀愛」。『「早戀」又稱「青春期戀愛」』應該是編輯者原創的,建議修改本詞條。其實刪除該詞條也可,「」里已經有對「早戀」的概述了,而且此詞條完全是中國的保守教育學者的宣稱單,「早戀」一詞很簡單,就是指大學之前的戀愛,沒有什麼歧義。另外,該詞條對於國外的論述,看上去應該也是原創的。宗教國家有女人可以上學嗎?

這個詞條如不刪除則完全要重寫[編輯]

  • 內容大多為作者信口開河
    • 「關於多早才是早戀,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普遍的認識,亦沒有令人信服的專業界定。各個國家的情況更是不一樣。而在中國,一般認為早於大學時期(約18歲)的戀愛應算作早戀,或在第二性徵出現(約12~14歲)之前發生的戀愛才算早戀。」
      • 早戀一詞有很明確的定義,即大學之前的戀愛。而且除了中國外,沒有哪個國家有早戀這一概念。故這段話錯誤。
    • 「早戀,也有叫做青春期戀愛」
      • 我相信只要身為中國人絕對沒有人聽說過「青春期戀愛」一詞。
    • 「在西方社會,十幾歲的孩子談戀愛,親吻、擁抱,被視為正常。

「只要未有發生性行為或導致少女懷孕,即使是在較保守的宗教家庭也不會限制十六歲以上的高中生談戀愛的。近年雖有宗教界人士針對未婚性行為提出異議,但提倡的僅是婚前守貞運動, 並非禁止青少年戀愛。

「事實上在西方「早戀」一詞並不存在, 或許是由於西方的教學系統較寬鬆,絕大部分西人對中國學校限制學生戀愛是非常不理解的。

「在中國舊社會,大都是父母包辦婚姻,雖然有大量的小女婿、少夫妻,也只能稱為早婚、早育。至於戀愛,則是不論何種年紀,都是不被允許的,而不只有早戀被認為是不好了。」

      • 這段話是作者的想像,眾所周知,宗教國家或宗教家庭,婚姻完全由父母包辦,而且不會給女性上學的權利,何來「戀愛」?關於西方社會的描述也有很大問題,西方的年齡觀、戀愛觀,與中國完全是兩個次元,對中國的了解不會有清晰的認識。至於說中國舊社會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時代早已不同。
  • 中立性模稜兩可
    • 聽起來既像保守教育學者的說教,又像批判者的論文。
  • 外語連結有誤
    • 英文版的那個詞條和「早戀」完全不是一碼事。

所以我建議重寫這篇百科。另外想說的是,希望某些人不要加上「需要補充世界性內容」的模板,因為「早戀」本來就是中國特色。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3日 (二) 11:52 (UTC)[回覆]

說錯的就請無視吧[編輯]

我才剛到這裏,說錯話只有請求諒解了,可能說的話參雜了太多自己個人的情緒和觀點,請多包涵(不管是過去的還是將來的)。也請大家善用這個討論頁,改善好詞條。——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5日 (四) 20:51 (UTC)[回覆]

根本就是一個不應該建立百科詞條的內容。有人弄了就不錯了。這種內容勢必要走得不主流一點。你要是有意見你來寫就是了麼。Gesalbte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00:22 (UTC)[回覆]

避免異性戀主義[編輯]

在這條目當中,「異性」成為性對象的代名詞,有明顯落入異性戀主義窠巢的現象。 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改為「異性/同性」或者是更中性的詞。--冷凍貓屍 (留言) 2009年2月28日 (六) 18:09 (UTC)[回覆]

在中國,哪裏找到「18歲以下戀愛」的這個定義?[編輯]

看了樓上某位網友的批判,基本同意。但對於早戀的定義,這位朋友說:「很明確,是18歲以下的戀愛」,不知出自何處?是否毫無爭議,是公認的? 袋袋 (留言) 2009年4月16日 (四) 08:02 (UTC)[回覆]

這個詞的英文連結有嚴重的問題[編輯]

Puppy love是指那種很小很小的小盆友們之間的戀愛。漢語中的「早戀」顯然不是這個意思。Gesalbte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00:20 (UTC)[回覆]

可能更接近「幼年迷戀」。漢語早戀是premature love。--YFdyh000留言2017年9月22日 (五) 14:02 (UTC)[回覆]

建議移動本條目到青春期戀愛[編輯]

早戀有貶義,為了符合中立性,請求移動。

建議移動本條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春期戀愛[編輯]

Pedajilao留言2020年8月9日 (日) 12:16 (UTC)[回覆]

不贊成移動條目--Wolfch (留言) 2020年8月9日 (日) 12:51 (UTC)[回覆]

(-)反對本條目並沒有特指中國大陸所指的"早戀" Asanatsa留言2020年11月25日 (三) 13:43 (UTC)[回覆]

建議改名:青春期戀愛→未成年戀愛[編輯]


條目原名為早戀,含有貶義,後移動為青春期戀愛,而後恢復原名,最後恢復現名,似乎均不合宜。早戀的涵義顯然廣於青春期戀愛,包括前青春期的戀愛。條目對應的英文維基百科為Puppy love,意爲童稚之愛,與青春期戀愛完全不對應——Talk:青春期戀愛#這個詞的英文連結有嚴重的問題若要保留「青春期戀愛」,則要另立「兒童戀愛」和「嬰幼期戀愛」,顯然無此必要。條目幾乎全部內容通用未成年時期,改爲「未成年戀愛」最爲恰切。--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0日 (二) 10:48 (UTC)[回覆]

  • 名稱如果不滿足廣泛的可供查證,則是原創研究。中立的觀點是介紹早戀/幼年戀愛的定義和各方觀點,而不是名稱上的政治正確。
  • 「未成年戀愛」可能不合適,全球各地成年年齡不一、可能高於法定結婚年齡(例如墨西哥),結婚後的「戀愛」將被涵蓋。
  • 該條目一定程度上需要重寫。似乎,當前條目可以改回原名、改鏈en:Puppy_love_in_mainland_China,然後慢慢擴寫。
--YFdyh000留言2022年9月20日 (二) 14:51 (UTC)[回覆]
成年年齡不一不構成理由,一些地方法定婚齡早於成年,「成年」條目可成立,「婚齡」條目也可成立;
Puppy love in mainland China遠好於現連結,應當變更,但也不準確,應改爲Early love in mainland China,Early love據Puppy love條目出現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並非原創;
標題可改回原名早戀,但有關分析成因和支持理由的內容不宜改爲早戀。--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1日 (三) 00:35 (UTC)[回覆]
方才查看WP:非原創研究,是屬內容方針:「在維基百科裏所謂原創研究或原創觀念,指的是未發表的事實、爭論、觀點、推論和想法;以及對已發表材料進行的未發表分析、綜合或總結,並產生或暗示新的結論」,而行爲本身不屬於思想、事實或觀點等,所以有關行爲的條目的命名不適用WP:非原創研究。相反,WP:中立作爲基本規則沒有明定限於「事實、爭論、觀點、推論和想法」、「分析、綜合或總結」。--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1日 (三) 01:05 (UTC)[回覆]
美國一部分州規定,如雙方未成年(未達法定結婚年齡)須父母同意方可結婚。百度上找的,僅供參考——范博📧·🎤·✍🏽🇨🇳 2022年9月22日 (四) 11:26 (UTC)[回覆]
似乎現無反對更名為「未成年戀愛」。--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6日 (一) 06:33 (UTC)[回覆]
我建議等更多意見。應先在條目中註明別稱和來源。--YFdyh000留言2022年9月26日 (一) 14:49 (UTC)[回覆]
我又審視我的想法,發現三個名稱都不好。青春期戀愛在全世界與老年戀愛、離異者戀愛都屬於小課題,都沒有獨立的必要,都與一般的戀愛沒有實質差別;在中國大陸與前青春期都從屬於早戀,不必分離。早戀屬於特定名稱,較難指代普世的脫離時空屬性之普遍事態;指代中國大陸的特定概念,現有資訊又不足以成立一個條目,必然牽涉普世的正反論據。未成年戀愛中有些與一般的戀愛無實質差別,有些有實質差別(puppy love),前者沒有獨立條目的必要,後者不應與前者混合。--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6日 (一) 23:46 (UTC)[回覆]
中國大陸早戀概念的現實來源甚多、影響廣泛,評價也應該很多(但「可靠性」難定),肯定能寫成獨立條目。普世之概念肯定也有一些研究、文章,但可靠性、定義等方面不一,綜合到一篇條目中也許會四不像,容易有原創研究成分和偏向。--YFdyh000留言2022年9月26日 (一) 23:55 (UTC)[回覆]
中國大陸有關早戀的研究大多研究青春期/校園/未成年戀愛的爲什麽、利弊、如何解決,還是處在普世的事態之中,而且嚴肅的研究大多不以早戀爲名,以「青春期」等通用名稱為名的研究與外國並無實質差別(但研究水平更差)。真正專屬於早戀的詞源、社會風氣等方面的可靠研究尚未查到。--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7日 (二) 00:15 (UTC)[回覆]
條目不需要從學術層面嚴格定義,分別引述一般、通用讀本定義向讀者介紹就行。詞源、風氣等應該能查到,但須小心避免原創總結。某讀本的定義是無獨立經濟能力、法定婚齡前的戀愛。也有很多從實際影響角度的。如果條目兼顧全球各地的觀念,將非常廣闊、難以寫好。「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該文作者李陽的《青少年「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也載於「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二〇〇六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應該是很好的來源。--YFdyh000留言2022年9月27日 (二) 01:25 (UTC)[回覆]
李陽有兩篇文章幾乎雷同,《「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發去《班主任之友》,《早戀概念的新認識》發去《中國性科學》;閣下提及的另一篇《青少年「早戀」概念的科學性辨析》在知網只有摘要和關鍵詞,僅僅為會議議程,沒有正文。而且前述兩篇文章關於詞源的內容僅僅為斷言,沒有論證或腳註:「到了 60 ~ 80 年代,隨着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年限的延長,大學生談戀愛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不珍惜教育機會、沒有理想的表現;中學生談戀愛更是超前行為,同學側目,老師干預,家長焦急」,前述文字還與2002年閔樂夫的《對「早戀」的再認識及教育對策》如出一轍:「60 ~ 80 年代的大學生談戀愛被視為不珍惜教育機會、缺乏遠大理想;中學生談戀愛更是超前行為,同學側目,老師干預,家長焦急」。二者同樣沒有論證或腳註,可認定為前者抄襲後者。李陽論文品質極差,不應被引用。還有很多中國大陸早戀論文更像隨筆、勸諭文,難以採用。
不針對早戀的概念,針對早戀本身的闡述,普適於人類,支持和反對的論據不宜局限於中國大陸,現實狀況則可分國界。--神秘悟飯 2022年9月27日 (二) 04:06 (UTC)[回覆]
視為綜述暫引以為據,我覺得是可接受的。十分詳細的論證分析,又是否可靠普世,多只是為觀點得數據或出處,不過我不反對找一些出處和依據。「針對早戀本身的闡述,普適於人類」難以認同,古代/現代、各國/各地的觀念和婚齡相差甚多,逐一列出可能很瑣碎,又難有可靠綜述,所以暫不贊成以全球為角度撰寫。--YFdyh000留言2022年9月27日 (二) 04:24 (UTC)[回覆]

爭議[編輯]

@U:零醇,閣下刪除「中國」和「廣東」,令「雲南」、「四川」、「深圳」孤立存在,可能令讀者無法定位,甚至與四國、深水溝等混淆,顯然為中華地域中心。若閣下有堅定立場,我可將「中國」改爲「中國大陸」。此外刪除此條目唯一有關早戀的校規文本,亦不妥當。--神秘悟飯 2022年10月24日 (一) 12:35 (UTC)[回覆]

參照WP:避免地域中心中地理一節,這些地名只要寫到一級行政區,對著名城市可以寫到市;而且有對應條目指向,不至於混淆,太多綴詞也沒有必要。此外我沒有「刪除此條目唯一有關早戀的校規文本」,肯定是誤會了。--零醇留言2022年10月25日 (二) 17:52 (UTC)[回覆]
地域中心屬於我疏忽。但「至少應該註明其所在的一級行政區」及「地點說明的最高級別行政單位最好以第一級行政單位為準,也可以註明至在華語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不等於只寫到一級行政區和著名城市為最佳做法,而且下段提到美國,顯然以加上中國大陸為宜。閣下雖然恢復校規文本,但是的確曾經刪過。--神秘悟飯 2022年10月26日 (三) 00:33 (UTC)[回覆]
WP:避免地域中心原文是「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地點說明的最高級別行政單位最好以第一級行政單位為準,也可以註明至在華語圈中具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即可」。執行而已。比如對深圳這一著名城市,前面還要加「中國廣東」,確實大可不必。另外我的確未曾刪過校規文本,應該是我加上一個空行,使得你在查看差異時因為MediaWiki的特性錯看了。--零醇留言2022年10月26日 (三) 03:45 (UTC)[回覆]
若深圳處在中國專題條目中,我會同意您的説法。但此條目不屬於中國系列,深圳還是前置廣東為宜。--神秘悟飯 2022年10月26日 (三) 04:2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