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Other uses/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Otheruses模板

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

我根據Wikipedia:消歧義中對消除歧義的方法的解釋,修改了Otheruses模板,使其適用於當中的主題目消除歧義條目,並且試用於條目武士中,大家看看效果如何?另,Otheruses類的模板太多而且混亂,然而每個的差別其實不是太大,令使用者難以選擇,我建議將其減少至兩個甚至一個。有關各Otheruses類模板的使用方法及說明可參見Wikipedia:模板消息/綜合。-- 英仙座 02:53 2006年2月15日 (UTC)

比起原來的好多了,但是可能雙線的修飾有點重,可以比較英語版Template:Otheruses、法語版Modèle:Voir homonymes和德文版Vorlage:Dieser_Artikel。另外,原來otheruses是沒有參數的,修改以後有些頁面會出問題,我已經修改好了。--Demos(Talk) 10:26 2006年2月15日 (UTC)

我做了一個新的,在{{otheruses/test}},接受三個可選參數:

  • 第一個參數是對當前條目的解釋,默認為{{PAGENAME}}
  • 參數link是所要連結的條目,默認為{{PAGENAME}} (消歧义)
  • 參數other是補充解釋,替換原來的「這個詞的其他意思或用法」為「{{{other}}}」。

比如什麼參數都不用:

{{otheruses/test}}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 用上所有的參數:

{{otheruses/test|西瓜|other=其他瓜果|link=瓜}}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 這樣就可以取代所有的otheruses了,不知大家意見如何。--Demos(Talk) 10:57 2006年2月15日 (UTC)

    • 這樣會不會更好呢?例子:
{{otheruses/test2|西瓜|其他瓜果|瓜}}

效果: Template:Otheruses/test2

因為很多維基人都是很懶的(像我:P),引用模板時還要記着other、link兩個參數實在太麻煩了:P,至於使用雙線的修飾,是因為中文字如果用斜體的話會非常難看(記得以前也有討論這個問題),而且亦希望能與Template:Disambig的樣式更統一一點。-- 英仙座 01:51 2006年2月16日 (UTC)
  • 我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用匿名參數的話,如果我不想指定其中一個(這是經常發生的),比如「other」或者描述本頁的參數,就一定要輸入:
{{otheruses|2=其他瓜果|3=瓜}}

諸如此類,這樣就更難以記憶了:究竟2是代表什麼呢?所以權衡下來還是用兩個意義明確的命名參數比較好點,你看呢?--Demos(Talk) 13:01 2006年2月16日 (UTC)

  • 消除歧義的模板應該分成繁簡兩個不同的模板,因為「義」字有繁簡兩字。現在出現了繁體名字後面括了個簡體的消歧義的毛病。--Hello World! () 11:00 2006年2月16日 (UTC)
    • 不知道能不能寫個模板或是extension來識別簡繁體。--Demos(Talk) 13:01 2006年2月16日 (UTC)
      • 的確是我考慮不周,用我的方法是更難記憶的。關於繁簡問題,做兩個模板感覺難以維護,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知道要同時修改兩個模板的,所以我建議這樣如何?將link一項設成必填項目。

基本:{{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描述主條目:{{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subject=西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描述消歧義:{{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other=其他的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全部描述:{{Otheruses/test3|XD (消歧義)|subject=西瓜|other=其他的瓜}} 效果:Template:Otheruses/test3

大家意見如何?-- 英仙座 02:18 2006年2月17日 (UTC)
恩,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可能這樣是最好的。我覺得對於懶人來說(比如我)還可以做兩個重定向模板:{{otheruses p}}(簡)、{{otheruses_t}}(繁),拿簡體作例子:
{{Otheruses/test3|{{PAGENAME}} (消歧义)|subject={{{subject}}}|other={{{link}}}}}

這樣就不用顧慮維護的困難而對於簡繁分別使用不同的模板了,最簡單的情況下只要在頁面上加一行:

{{otheruses p}}

補充:關於模板的名字,我原來想過使用「消歧義提示」和「消歧義提示」來區分簡繁,後來想到,如果簡體用戶要連結繁體消歧義頁,或者相反,都會造成不便,比如我系統默認的微軟拼音就不支持繁體輸入。所以就折中使用英語,現在如何?--Demos(Talk) 07:44 2006年2月17日 (UTC)

  • 很抱歉雖然我已經看了幾遍但我還是無法解讀@口@。先補充一下,Template:Otheruses/test3模板中link一項是必填的,否則就會變成Template:Otheruses/test3要用消歧還是消歧就由撰寫者自己選擇。不過在此有另一問題,因為這個模板沒了{{PAGENAME}}參數,如果我們直接使用它,那之前已經使用了otheruses的條目就可能出問題,需要手動修正。不過我想問題應該不大,因為我留意到真正有用otheruses的條目不是很多(可能是舊的otheruses真的很爛:P),大多都是自己用斜體文字打上這個條目是XXX,如果你想XXX,請XX之類的句子(這也是我修正otheruses的原因,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太不統一了)。我嘗試過用"noinclude"及"includeonly"語法希望將有用到otheruses的條目都顯示到Category:消歧義模板,但不成功(至少我碓定武士是有用otheruses的,但就無法使其出現在Category:消歧義模板上),可能是我還未弄懂這個兩語法的用法吧。-- 英仙座 08:14 2006年2月17日 (UTC)
抱歉表達不清……我的意思是,可以做兩個模板:{{otheruses p}}(簡)、{{otheruses_t}}(繁),分別為簡體和繁體版本的otheruses,它們分別引用otheruses母模板,區別只是在默認參數裏是「消歧義」還是「消歧義」,這樣就把內容和格式分開了。以後如果要修改格式的時候只要動{{otheruses}}就行了。(話說過來,還有一個{{dablink}},不知可不可以利用。)
對於模板的應用,據我所知使用{{otheruses3}}(等同於{{disambig2}}以及{{條目消歧義}})的例子比較多,{{otheruses4}}和{{otheruses5}}也有一些應用。你看看原來的這一團亂麻。--Demos(Talk) 12:34 2006年2月17日 (UTC)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我認為如無必要最好不要弄這麼多模板比較好,因為到最後可能會造成我用otheruses_t、你用otheruses_p、但他卻用otheruses的情況。我始終認為模板是應盡量統一的。-- 英仙座 01:40 2006年2月20日 (UTC)
好的,就先這麼幹起來。現在方案的好處是必選參數的設置和使用率最高的otheruses3是一樣的,我們只要把這些(3以及那些重定向模板)都重定向到otheruses就行了,然後將別的模板都加上obsolete。你看怎麼樣,行的話就開始行動了。--Demos(Talk) 23:15 2006年2月21日 (UTC)
就這麼辦吧,不過現在已經使用otheruses的條目,如果直接換了新版本後就會出現錯誤,必須手動修正,要如何把這些條目都找出來呢?-- 英仙座 05:45 2006年2月22日 (UTC)
我都改好了,其實只要在模板頁上選「鏈入頁面」就都看到了。還有幫助頁面還沒動過,如果你方便的話可以改一下。--Demos(Talk) 20:31 2006年2月22日 (UTC)
原來這麼簡單,我還研究了半天呢orz。這個週末應該有空來協助修正的,現在我不能在上班時間做這些事情啦:P -- 英仙座 01:59 2006年2月23日 (UTC)

參數個數

該模板使用於條目頂部,若有多項內容需要澄清,建議使用消歧義頁,而不是本模板。—Isnow 2007年11月10日 (六) 14:59 (UTC)

我也不喜歡多列表明消歧,僅僅是為了讓人們使用時少記憶,因為還有一個{{otheruseslist}}。不妨提刪後者。另外,目前的版本對other2、2、3、4等參數我實現看不下去,對參數的使用完全個人化,這阻礙了以後的修正。— fdcn  talk   — 2007年11月11日 (日) 18:59 (UTC+8) — 2007年11月11日 (日) 10:59 (UTC)
我也是這個意思。—Isnow 2007年11月11日 (日) 13:29 (UTC)

改進字

詳見的「詳」去掉更好,廢話了。-- [ ] 2010年4月25日 (日) 17:28 (UTC)
同意!點進去的條目不一定真的很「詳」,如何「詳見」?另外,字也該去掉:
本文是介紹台灣新北市的板橋車站。關於其他地區的板橋車站,詳見「板橋站 (消歧義)」。
這樣的中文語法不對,與字是贅詞。克勞棣 (留言) 2011年10月18日 (二) 06:13 (UTC)

陰影哪裏去了

個人認為有陰影的消歧義更好。—5·12中国爱 2010年6月13日 (日) 08:47 (UTC)

模板中「本文是介紹xxx」是不是改成「本文介紹的是xxx」更好一點呢?

主要是感覺「本文是介紹有線電視的節目」、「本文是介紹計算機科學」等等的句子好像完全不通順……--バカLCあたい最強!留言 2011年11月2日 (三) 13:17 (UTC)

編輯請求 2019-08-15

請求已拒絕

I saw the error message (提示:目標頁面不存在) on the upper right hand corner, so I believe the template need to be checked--Winston留言2019年8月15日 (四) 00:36 (UTC)

這是模板使用默認參數時,相應消歧義頁面不存在的正常現象,並無錯誤。--Tiger-留言2019年8月15日 (四) 04:23 (UTC)

編輯請求 2020-09-06

請求已處理

建議將「本文」改為「此條目」,{{about}}以及其他模板都是這麼寫。--AHuRh留言2020年9月6日 (日) 14:46 (UTC)

2020年9月6日 (日) 17:1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