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JuneAugust/鄂圖曼帝國戰艦列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1年,港口裏的「戈本」號,在1914年改名為「嚴君蘇丹塞利姆」號,為鄂圖曼帝國海軍和之後的土耳其海軍服務了半個多世紀。

鄂圖曼帝國戰艦列表收錄所有曾在鄂圖曼帝國海軍旗下服役的戰艦「阿卜杜勒·卡迪爾」號英語Ottoman battleship Abdül Kadir

歷史[編輯]

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後,控制鄂圖曼帝國聯合進步委員會開始起草計劃以升級強化鄂圖曼海軍[1]。在1910年的鄂圖曼海軍閱兵式上,艦隊的糟糕狀況清晰可見。建造「阿卜杜勒·卡迪爾」號等鄂圖曼建造戰艦的嘗試以失敗告終,因此鄂圖曼海軍基金會的建立旨在通過公眾捐贈購買新船隻,而不是讓它們在當地建造[2]。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艦隊仍然處於一個糟糕的狀態。在1913年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鄂圖曼帝國海軍在埃利戰役和利姆諾斯戰役中被希臘海軍擊敗。[3]

隨着巴爾幹戰爭的結束,在希臘和鄂圖曼帝國之間的巴爾幹地區開始了一場海軍競賽。為了更新艦隊,鄂圖曼海軍基金會購買了更大的戰艦,如「蘇丹鄂圖曼一世」號英語Ottoman battleship Sultân Osmân-ı Evvel[a],並訂購了三艘計劃中的雷沙迪耶級戰艦英語Reşadiye-class battleship[b],包括購買一艘已經建造的雷沙迪耶級戰艦。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沒收了這些船隻,但只有兩艘即將竣工,即「蘇丹鄂圖曼一世」號和「雷沙迪耶」號。在沒收之後,「蘇丹鄂圖曼一世」號被重新命名為「阿金科特」號(HMS Agincourt[c],而「雷沙迪耶」號被重新命名為「埃林」(HMS Erin)號[d][6]皇家海軍沒收這些戰艦激怒了鄂圖曼帝國人民,因為來自民眾的捐款是這些戰艦建造資金的最重要來源。1914年,德意志帝國利用這一形勢,將戰鬥巡洋艦「戈本」號輕型巡洋艦「布雷斯勞」號派往鄂圖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將其移交給鄂圖曼帝國海軍。這兩艘船分別以「嚴君蘇丹塞利姆」號(Yavûz Sultan Selîm)[e]和「米迪利」號(Midilli)[f]的名字開始服役。英國扣押這些船隻以及將德國船隻移交給鄂圖曼海軍,極大地促使鄂圖曼帝國在幾個月後決定站在德國和中央列強一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7][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鄂圖曼帝國的戰艦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由於許多人的狀況很差,他們只能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呆在停泊處。在戰爭開始時鄂圖曼帝國合法擁有的所有戰艦中,有一半在戰爭初期被英國拆毀或沒收。1914年,「阿卜杜勒·卡迪爾」號被報廢,「紅鬍子海雷丁」號[g]在1915年沉沒[2][10]「圖爾古特提督」號[h]在衝突中倖存下來,並在20世紀50年代被廢棄。[10]在計劃中的三艘雷沙迪耶級船隻中,只有一艘「雷沙迪耶」號建造完畢,其餘的在戰前被取消。「雷沙迪耶」號是1914年8月被英國扣押的船隻之一[6]。1913年從巴西購得的「蘇丹鄂圖曼一世」號也於1914年8月被英國沒收[8][13]。鄂圖曼帝國海軍的最後一艘戰艦「嚴君蘇丹塞利姆」號,在戰爭中倖存下來,並於1973年報廢[14][15]

主炮 主炮的數量和類型
排水量 戰鬥狀態下滿載排水量[i]
推進器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服役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開建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下水 艦隻下水的日期
完工 艦隻完成建造、交付使用的日期
結局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各艦概況[編輯]

「阿卜杜勒·卡迪爾」號[編輯]

阿卜杜勒·卡迪爾設計圖

「阿布杜爾·卡迪爾」號是鄂圖曼帝國最早開始建造的前無畏艦。1892年,鄂圖曼帝國海軍開始小規模擴張時,該艦開始建造。

艦名 主炮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 下水 完工 結局
「阿卜杜勒·卡迪爾」號英語Ottoman battleship Abdül Kadir
土耳其語Abdül Kadir
4門11英寸(28厘米)[2] 8,100公噸(8,000長噸)[2] 2軸,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2] 1892[2] 1914年下水前報廢[2]

「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編輯]

SMSKurfürstFriedrichWilhelm在被賣給鄂圖曼帝國之前

鄂圖曼帝國的「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戰艦最初分別命名為SMSkurfümst腓特烈·威廉號和SMSWeissenburg號。他們是德國勃蘭登堡級的成員,這是為德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級遠洋戰艦。另外兩艘同級別的船建造完畢:勃蘭登堡號和華特號。其中,Kurfürst腓特烈·威廉和魏森堡的裝甲更先進,因為它們的裝甲是由優質鋼材製成的。[17]

1910年,Kurfürst腓特烈·威廉和魏森堡被賣給鄂圖曼海軍,並分別改名為「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這兩艘戰艦幾乎沒有在意土戰爭海域服役,主要用於抵禦意大利海軍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攻擊。[18]然而,「紅鬍子·海雷丁」號和「圖爾古特提督」號在巴爾幹戰爭期間服役,在1912年12月和1913年1月兩次試圖突破希臘對Dardanelles的海上封鎖失敗,並為鄂圖曼帝國在色雷斯的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3][19]1915年8月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紅鬍子·海雷丁」號在Dardanelles附近被英國潛艇E11魚雷擊沉,造成重大生命損失。[10][20]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圖爾古特提督」號很大程度上是不活躍的,部分原因是她的速度太慢。到1924年,「圖爾古特提督」號被用作訓練艦,最終在1956-1957年被拆毀。[10]

艦名 主炮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 下水 完工 結局
「紅鬍子海雷丁」號
土耳其語Barbaros Hayreddin
6門28厘米(11英寸)[21] 10,670公噸(10,500長噸)[21] 2具螺旋槳,三脹引擎,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英里每小時)[21] 1890年5月[22] 1891年6月30日[22] 1894年4月29日[23] 1910年9月12日移交給鄂圖曼帝國,1915年8月8日沉沒[10]
「圖爾古特提督」號
土耳其語Turgut Reis
6門28厘米(11英寸)[21] 10,670公噸(10,500長噸)[21] 2具螺旋槳,三脹引擎,16.5節(30.6公里每小時;19.0英里每小時)[21] 1890年5月[22] 1891年12月14日[22] 1894年10月14日[23] 1910年9月12日移交給鄂圖曼帝國,於1956-1957年廢棄[10]

雷沙迪耶級[編輯]

雷沙迪耶級戰艦英語Reşadiye-class battleship

在購買了德國的 SMS Kurfürst 腓特烈·威廉和 SMS Weissenburg 之後,鄂圖曼海軍起草了一個新的戰艦級別的計劃,稱為 re adiye 級。 這個班級將由三艘船組成,雷阿迪、雷沙德——我——哈密斯和法提赫。 在計劃中的三艘戰艦中,只有一艘完成了建造。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由於擔心被用來支持中央政權,re adiye 在英國建造時被皇家海軍佔領; 英國人將她更名為艾琳號。[6][24] 這次沒收引起了鄂圖曼人民的不滿,因為公眾的捐贈是船隻大部分資金的來源,而且船員也已經組建好了。 這次皇家海軍的行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鄂圖曼帝國站在中央列強一邊的重要影響因素。1912年,雷阿迪耶級的第二艘船 Reshad-I-Hammiss 在船台上被取消並報廢。[7]她被蘇丹 · 鄂圖曼維爾取代了。[25] 1914年,美國戰艦「密西西比號」(Mississippi)向希臘海軍移交,第三艘軍艦「法蒂赫」號(Fatih)應運而生,預計將於1917年完工。這艘軍艦比雷沙德 -i-hammiss 和雷阿迪耶號稍大一些。 1914年,她在船台上被廢棄。[7][2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艾琳號被分配到大艦隊第二戰鬥中隊的第一師。 在第二戰鬥中隊服役期間,她參加了日德蘭海戰。 戰爭結束後,她在1919年成為諾爾預備役的旗艦,並在1922年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被廢棄。[7][25]

艦名 主炮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 下水 完工 結局
Reşadiye 10門13.5英寸(34厘米)[7] 27,900公噸(27,500長噸)[7] 4台帕森斯汽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7] 1911年8月1日[7] 1913年9月3日[7] 1914年8月[7] 1914年8月被皇家海軍繳獲[24],後來於1922年在英國報廢[7]
Reshad-I-Hamiss 10門13.5英寸(34厘米)[7] 27,900公噸(27,500長噸)[7] 4台帕森斯汽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7] 1912年在船台上報廢[7]
「法提赫」號
Fatih
10門13.5英寸(34厘米)[7] 未知[j] 4台帕森斯汽輪機,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7] 1914年在船台上報廢[7]

「蘇丹鄂圖曼一世」號[編輯]

「阿金庫爾」號跟隨着「艾琳」號

「蘇丹鄂圖曼一世」號英語Ottoman battleship Sultân Osmân-ı Evvel

艦名 主炮 排水量 推進器 服役
開建 下水 完工 結局
「蘇丹鄂圖曼一世」號英語Ottoman battleship Sultân Osmân-ı Evvel
土耳其語Sultân Osmân-ı Evvel
14門12英寸(30厘米)[27] 27,500公噸(27,100長噸)[28] 4台帕森斯蒸汽輪機,22台巴布柯克-威爾科斯水管鍋爐,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29] 1911年9月14日[30] 1913年1月22日[30] 1914年8月7日[30] 1914年8月被皇家海軍繳獲,隨後更名為「阿金庫爾」號;1924年報廢[28]

「嚴君塞利姆蘇丹」號[編輯]

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後的「戈本」號
主炮 移位 推進力 服務
放下 推出 委託 命運
「嚴君塞利姆蘇丹」號
土耳其語Yavûz Sultân Selîm
10門280毫米(11英寸)[31] 25,400公噸(25,000長噸)[31]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31] 1909年8月28日[32] 1911年3月28日[32] 1912年7月2日[32] 1914年8月16日轉入鄂圖曼海軍,1973年報廢[15]

腳註[編輯]

註釋[編輯]

  1. ^ 譯名參考自《戰艦世界 世界海軍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 1880-1990》[4]
  2.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5]
  3.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5]
  4.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5]
  5.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5]
  6.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史》[5]
  7. ^ 譯名參考自《戰艦世界 世界海軍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 1880-1990》[9]
  8. ^ 譯名參考自《戰艦世界 世界海軍強國主力艦圖解百科 1880-1990》[9],另有來源譯作「托爾古特統領」號[11]或者「圖爾古特·雷伊斯」[12]
  9.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16]
  10. ^ Fatih would have been slightly larger than her sister hips in weight but her exact tonnage is unknown. [7]

引文[編輯]

  1. ^ Langensiepen, Güleryüz, and Cooper, p. 1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Gardiner, p. 309
  3. ^ 3.0 3.1 Hall, pp. 64–65
  4. ^ 布魯士·泰勒(2021年),第XV頁
  5. ^ 5.0 5.1 5.2 5.3 5.4 章騫(2014年),第130頁
  6. ^ 6.0 6.1 6.2 Johnston, p. 76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Hore(2006年),第145頁
  8. ^ 8.0 8.1 Hough, pp. 143–144
  9. ^ 9.0 9.1 布魯士·泰勒(2021年),第220頁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Gardiner and Gray, p. 390
  11. ^ 章騫(2014年),第356頁
  12. ^ 王佐榮 (2021),第16頁.
  13. ^ Hough, p. 121
  14. ^ Staff, p. 20
  15. ^ 15.0 15.1 Gröner, p. 55
  16. ^ Gröner & 1990,第ix頁
  17. ^ Herwig(1980年),第25頁
  18. ^ Langensiepen, Güleryüz, and Cooper, p. 15
  19. ^ Erickson,第264頁
  20. ^ Halpern(1995年),第119頁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Gröner, p. 13
  22. ^ 22.0 22.1 22.2 22.3 Gardiner, Chesneau, and Kolesnik, p. 247
  23. ^ 23.0 23.1 Gröner, p. 14
  24. ^ 24.0 24.1 Langensiepen, Güleryüz, and Cooper, p. 17
  25. ^ 25.0 25.1 Gardiner and Gray, p. 79
  26. ^ Gardiner and Gray, p. 144
  27. ^ Gardiner and Grey, p. 37
  28. ^ 28.0 28.1 Sondhaus, p. 220
  29. ^ Burt,第245, 250頁
  30. ^ 30.0 30.1 30.2 Burt, p. 245
  31. ^ 31.0 31.1 31.2 Gröner, p. 54
  32. ^ 32.0 32.1 32.2 Staff, p. 12

參考書目[編輯]

期刊來源[編輯]

  • Brice, Martin H. S.M.S. Goeben/T.N.S. Yavuz: The Oldest Dreadnought in Existence – Her History and Technical Details. Warship International (Toldedo, OH: Naval Records Club). 1969, VI (4): 272–79. 

[[Category:战列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