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允简(1502年—1551年),字可大广西柳州府融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出生于世宦之家,曾祖李芳,祖父李序,皆进士。

简介[编辑]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十七年(1538年)登会试乙榜,授潼川州学正,后改夷陵州。此后历任内江县知县思州府知府[1],后因镇压湖南贵州交界地区龙许保吴黑苗民变,而被劫持,之后语石邦宪令加速进兵,而自投高崖下,不久身亡,世宗诏赠贵州副使[2],赐祭葬官一子[3]

生平[编辑]

早年求学[编辑]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十七年(1538年)登会试乙榜,授潼川州学正,因母亲去世丁忧而未上任,后改夷陵州,摄荆门州

仕官经历[编辑]

李允简为官清廉,升内江县知县[4]。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治听闻君名,从铨部调任为茶陵州知州。后升云南同知思州府知府

宁祸其身,勿病其民[编辑]

任职四川内江知县期间,清廉自持,官员、富商请求私贿均不予理睬。某年大旱,李允简斋沐祈祷,赤脚行走于烈日下,让儿童们歌道:“旱既太甚,治邑非人。宁祸其身,勿病其民”(天旱这么厉害,是我官做得不好。宁可降祸于我,请不要降灾难于百姓)。三天后,天降大雨,旱灾得解。李允简还在河道上架起石梁为桥,御使以李允简之号命名为“寿溪桥”,以此旌表他深得民心[5]

麻阳苗乱[编辑]

嘉靖三十年,贵州麻阳苗民叛乱,时任思州府知府的李允简率领本部官军平叛,归阵五日后,苗族叛军首领龙许保,吴黑苗伪装成守城哨兵,骗开思州城门,并率部进城烧杀抢掠。李允简带领城内官员于内城街巷展开白刃战,战斗持续数日,终寡不敌众被俘。被俘期间,留下绝笔书信告清平镇守将石邦宪:“亟进兵,勿以我为忌。”,后挣脱守卫,抢夺马匹逃出到盘山关,面前崖高水深,于是自投高崖深潭下。贼兵大惊,下山寻找,捞出奄奄一息的李允简,后弃置于路旁。思州居民发现后,将他抬回城中,到清浪卫时不幸殉国[6]

家庭[编辑]

先祖李宝钧,密州诸城县人,元朝时为融州路巡检使者,迁柳州府融县。

高祖李子赞,官至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夷陵州知州。

曾祖李芳,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知夷陵州,后迁贵州右参议,官至云南右布政使。

祖父李序,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第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吏科给事中。

父李镛,乡试第三人,未仕,蚤卒。叔父李铎[7]

参考文献[编辑]

  1. ^ 明实录:世宗实录 ,372卷
  2. ^ 明实录:世宗实录 ,382卷
  3. ^ ·张廷玉等,《明史》(卷200):“李允简,融县人。由举人起家。以郡境多寇,遣孥归,独与孙炳文居。祖孙皆被执,许保挟以求厚赎。允简则传语邦宪令亟进兵。在贼中自投高崖下,贼拽出,弃之途。思人舁还,至清浪卫而卒。诏赠贵州副使,赐祭葬,官一子。”
  4. ^ 《东湖县志》:“李允简由举人任州学正,行谊端处,士林矜式,寻升边省,以忠义增秩荫子。”
  5. ^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四)为政清勤,民德之,升知内江。公廉自持,士大夫乞请无所得。大旱,斋沐祈祷,徒步暴赤日中,令儿歌之曰:“旱既太甚,治邑非人。宁祸其身,勿病其民。”三日,霖雨大足。尝于通津治石梁,御史题之曰“寿溪”。寿溪者,君所自号,御史以此旌其能得民也。
  6. ^ ·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四):“嘉靖三十年,贵州麻阳苗为乱。先是,思州知府李君有铜仁之役。还郡五日,苗龙许保、吴黑等伪为哨兵,突入城杀掠。君巷战不胜,与其孙文炳皆被执。留郡二日,劫以归寨。苗每执郡县长吏,必求厚赎,院司及守将亦幸朝廷不知也,率许之以为常。君谓天子命吏为贼劫质,是孰为之开端者,书告清平镇将石邦宪:“亟进兵,勿以我为忌。”邦宪不应。君乘马出盘山关,至稍寨,崖高水深,遂自投下。贼惊,共拽之出,气息仅续,弃之途而去。思人舁还,至清浪卫而卒。”
  7. ^ 其先密州诸城人。元时,有为融州路巡检使者,因家于今柳州之融县。高祖子赞,封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夷陵州知州。曾祖芳,进士,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祖序,进士,吏科给事中。考镛,乡试第三人,未仕,蚤卒。季父铎,教乐昌,君少随之任,学成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