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袁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黄

大明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籍贯 南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族裔 汉族
原名 袁表
字号 字仪甫,又字坤仪,更字庆远
号学海,又号了凡
出生 嘉靖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1533年12月26日)
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逝世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十一日
(1606年8月14日)(72岁)
直隶吴江县(今江苏
墓葬  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惠民街道新润村独社浜
配偶 殳氏
亲属 高祖父袁顺、曾祖父袁颢
祖父袁祥、父袁仁
(子)袁俨,天启五年进士
出身
  • 隆庆四年庚午科举人
  • 万历十四年丙戌科同进士
著作

袁黄(1533年12月26日—1606年8月14日),原名仪甫,又字坤仪,后改名,更字庆远学海,又号了凡[1]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人,改入籍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万历进士,曾任主事拾遗之官,赠尚宝司少卿。崇信佛法,六十九岁时,将一生的体验写成著名的劝善文《了凡四训》。

生平[编辑]

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靖难之变夺取建文帝皇位,袁家因与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往来,被燕王抄家。袁了凡的先祖(袁顺)幸免于难,四处逃亡,后定居于吴江

袁黄于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2]袁父(袁仁)不欲其为官,而希冀其习医。后遇云南孔先生传邵雍皇极经世》,并为其卜算一生之荣枯寿夭。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名次,童生考试第十四名、府学考试七十一名,提学考试第九名,取得生员资格。明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

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

隆庆三年(1569年)遇金陵栖霞山云谷禅师,讲行善积德,改造命运之理,还传授给他《准提神咒》。袁黄如大梦初醒,自号为了凡,以此明其悟立命之说,不欲落凡夫窠臼之志。袁了凡曾做记功、过的表格,称之为“功过格”,功过格在晚明甚为盛行,[3]刘宗周弟子张履祥更称“竟为近世时人之圣书。”[4]

隆庆四年(1570年)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任宝坻县令。后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此时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万历朝鲜之役,随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兵入朝鲜。李如松与日倭谈判,佯称将赐厚禄,日倭信以为真,没有设防。如松遂袭破日倭于平壤。袁了凡认为李如松此举有损国威,并斥责其部下滥杀无辜,冒领军功。[5]倭兵袭击袁了凡,了凡以三千兵力击退之,而李如松却败于倭兵。万历二十一年,李如松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袁了凡被停职返乡。居乡期间又参与编修《嘉善县志》等。卒年七十四岁。天启三年(1623年),吏部尚书赵南星追叙袁黄军功,赠尚宝司少卿(从五品)。[6]

著作[编辑]

所著《了凡四训》,享誉后世,并被拍成大型《了凡四训电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与《了凡四训电视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另现存《袁了凡文集》共收入袁了凡著作17种,包括:训儿俗说、静坐要诀、祈嗣真诠、袁生忏法、静行别品、河图洛书解、劝农书、皇都水利考、诗外别传、历法新书、宝坻政书、禹贡图说、了凡四训、摄生三要、两行斋集、群书备考、史汉定本等。

评论[编辑]

王夫之曾批袁了凡对于经义的解释,识见狭小,引人错误。[7]

纪念建筑[编辑]

袁黄纪念馆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嘉兴府志》:袁黄,号了凡,博学负才名。万历丙戌进士,授宝坻令,赋役繁累,积逋巨万,条奏蠲除,乞减旧额。升兵部职方主事,时东征关白,赞画军前,平壤之役,李如松诱倭报捷,诸将窃级争功,黄以三不可,面折不挠。会有幕客冯仲缨习朝鲜事,黄使往谕之,倭遂服。同列刘黄裳忌功,与李如松构衅,谪归。闭户著书,力行功过格。尤精象纬历法,参订古今图史及舆地医卜,刊刻成书。子袁俨,字若思,能绍家学,登天启乙丑进士,令高要,邑疲剧,以勤劳卒于官,民感之,立祠奉祀。
  2. ^ 章宏伟:〈袁了凡生卒年考〉,《中国道教》,2007年,6期
  3. ^ 《吴江县志》称:“万历以来,李贽、袁黄之说盛行于世。”
  4. ^ 《杨园先生全集》卷五
  5. ^ 彭绍升〈袁了凡先生传〉载曰:“提督李如松,以封贡绐倭,倭信之,不设备,如松遂袭破倭于平壤。”
  6. ^ 《汉籍电子文献数据库-明人传记资料索引》426:袁黄,字坤仪,一字了凡,吴江人。万历十四年进士,知宝坻县,有善政,擢兵部主事。日本侵朝鲜,佐经略宋应昌军往征,多所策划,中察典免归。黄博学尚奇,凡河洛象纬律吕水利戎政,旁及句股堪舆星命之学,莫不究渉。有两行斋集、历法新书、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群书备考。尝导人持功过格,鄕里称为愿人。
  7. ^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死法之立,总缘识量狭小。如演杂剧,在方丈台上,故有花样步位,稍移一步则错乱。若驰骋康庄,取涂千里,而用此步法,虽至愚者不为也。”

书目[编辑]

官衔
前任:
管应凤
明朝宝坻县知县
万历年间
继任:
张兆元
乌程贡生
以通判署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