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陕甘总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谭锺麟
先前职位陕西三边总督、川陕三边总督
设立1474年
首任王越
末任长庚
废止1911年
后继职位
陕甘总督辖地(1911年)

陕甘总督满语ᡧᠠᠨᠰᡳ
ᡬᠠᠨᠰᡠ ‍ᡳ
ᡠᡥᡝᡵᡳ
ᡴᠠᡩ᠋ᠠᠯᠠᡵᠠ
ᠠᠮᠪᠠᠨ
穆麟德转写šansi g῾ansu -i uheri kadalara amban),正式官衔为总督陕甘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管理茶马、兼巡抚事,始设于中国明朝时期,总管陕西甘肃两省的军民政务,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沿革

[编辑]

明朝

[编辑]
  • 明初在陕西北部沿边分设延绥巡抚宁夏巡抚甘肃巡抚三镇。
  • 弘治十年(1497年),鞑靼旗主火筛入寇,明孝宗遣重臣总制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军务,以左都御史王越任之。此后或设或罢[1]
  • 此后,蒙古数万入寇固原,总兵官曹雄拒绝援助。杨一清则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御入侵并发动奇袭,击退进犯。此后,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三地有警不相援,请求率领大臣兼任。刘大夏于是请求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2]
  • 嘉靖四年(1525年),始定设,初称提督军务。七年(1528年)改称为“总制”[3]
  • 嘉靖十九年(1540年),避制字,改为“总督”,秋驻防花马池[4]

清朝

[编辑]
  • 顺治二年(1645年),设置陕西三边总督,总督府驻固原
  • 顺治十年(1653年),兼督四川,改为川陕三边总督
  • 顺治十三年(1656年),改川陕总督,总督府迁往汉中
  • 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改陕西总督
  • 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山陕总督,兼管山西,总督府迁往西安
  •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不兼山西,改名陕西总督
  •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兼管四川,改川陕总督
  • 雍正元年(1723年),凡总督授加兵部尚书者,例兼都察院都御史。不加尚书衔则俱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雍正三年(1725年),授岳锺琪川陕总督,起用汉人(汉军八旗以外)为总督的开始。
  • 雍正九年(1731年),改陕西总督,辖陕西与甘肃。另设四川总督。
  • 乾隆元年(1736年),又再度废除四川总督,改名为川陕总督
  •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分设四川总督、陕甘总督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废四川总督,改陕甘为川陕总督,另设甘肃总督,驻肃州,兼管陕西。川陕总督移驻四川。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裁撤甘肃总督,恢复四川、陕甘两总督,陕甘总督,仍然驻兰州,兼任巡抚。
  • 光绪八年(1882年),新疆建省,陕甘总督兼管新疆。

历任总督

[编辑]

总制三边军务

[编辑]
  • 王越,总制三边军务(1474年),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1497年-1498年)
  • 秦纮,总制三边军务(1501年-1504年)
  • 李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1522年-1523年)
  • 杨一清,总制陕西三边军务(1525年)
  • 王宪 ,督陕西三边军务(1525年-1528年)
  • 王琼,督陕西三边军务(1528年-1532年)
  • 李汶 督陕西三边军务(1535年)
  • 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546年-1548年)
  • 顾其志,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10年)
  • 黄嘉善,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 刘敏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 张鹤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未上任)
  • 杨应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 祁光宗,总督甘、凉三边军务(1615年)
  • 李起元,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 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28年)
  • 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29年)
  • 洪承畴,陕西三边总督(1631年)
  • 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39年)
  • 丁启睿,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40年)
  • 傅宗龙,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41年)
  • 汪乔年,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41年-1642年)
  • 孙传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642年-1643年)

陕西三边总督(顺治二年至十年)

[编辑]

川陕三边总督(顺治十年至十三年)

[编辑]
  • 孟乔芳(1653年-1654年)
  • 金砺(1654年-1656年)

川陕总督(顺治十三年至十八年)

[编辑]

陕西总督(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五年)

[编辑]

山陕总督(康熙五年至十一年)

[编辑]

陕西总督(康熙十一年至十九年)

[编辑]
  • 鄂善(1672年-1673年)
  • 哈占(1673年-1680年)

川陕总督(康熙十九年至雍正九年)

[编辑]

陕西总督(雍正九年至乾隆元年)

[编辑]
  • 查郎阿(1731年-1732年)[6]
  • 刘于义(署理1732-1735)

川陕总督(乾隆元年至十三年)

[编辑]

陕甘总督(乾隆十三年至二十四年)[8]

[编辑]
  • 尹继善(1748年-1749年)
  • 瑚宝(1749年)
  • 尹继善(1750年-1751年)
  • 黄廷桂(1751-1753年)
  • 尹继善(署理,1753年)
  • 永常(1753年-1754年)
  • 刘统勋(署理,1754-1755年)
  • 黄廷桂(1755-1759年)
  • 吴达善(1759年);杨应琚(1759年-1760年甘肃总督)[9]

陕甘总督(乾隆二十五年至宣统三年)[10]

[编辑]
  • 杨应琚(1760年-1766年)
  • 吴达善(1766年-1768年)
  • 明山(1769年-1771年)
  • 吴达善(1771年)
  • 文绶(1771年-1772年)
  • 海明(1772年)
    • 勒尔谨(署理,1772年)
  • 勒尔谨(1772年-1776年)
  • 勒尔谨(1776年-1781年)
  • 李侍尧(1781年-1784年)
    • 毕沅(署理,1783年)
  • 福康安(1784年
  • 勒保(1788年-1795年)
  • 宜绵(1795年-1796年)
  • 宜绵(1797年-1799年)
  • 恒瑞(署理,1799年)
  • 松筠(1799年-1800年)
  • 长麟(1800年-1801年)
  • 惠龄(1801年-1804年)
  • 那彦成(署理,1804年)
  • 倭什布(1804年-1806年)
  • 全保(1806年-1807年)
  • 长龄(1807年-1809年)
  • 和宁(署理,1809年)
  • 松筠(1809年)
  • 那彦成(1810年-1813年)
  • 长龄(1813年-1814年)
  • 先福(1814年-1817年)
  • 和宁(署理,1817年)
  • 长龄(1817年-1822年)
  • 那彦成(1822年-1825年)
  • 长龄(1825年)
  • 杨遇春(署理,1825年-1826年)
    • 鄂山(署理,1826年)
  • 杨遇春(1827年-1835年)
    • 鄂山(署理,1830年)[12]
  • 瑚松额(1835年-1840年)
  • 讷尔经额(1840年)
    • 瑚松额(署理,1840年)
    • 恩特亨额(署理,1840年-1841年)
  • 恩特亨额(1841年-1842年)
  • 富呢扬阿(1842年-1845年)
  • 惠吉(1845年)
  • 布彦泰(1845年-1849年)
  • 琦善(署理,1849年)
  • 琦善(1849年-1851年)
  • 裕泰(1851年)
  • 舒兴阿(1851年-1853年)
  • 易棠(署理,1853年)
  • 易棠(1854年-1856年)
  • 乐斌(1856年-1860年)
    • 常绩(护理,1856年)
    • 林扬祖(署理,1859年)
    • 林扬祖(二次署,1860年)[14]
    • 福济(署理,1860年)
  • 乐斌(1860年-1861年)
  • 麟魁(1862年)
  • 沈兆霖(署理,1862年)
  • 熙麟(1862年-1864年)
  • 杨岳斌(1864年-1866年)
    • 都兴阿(署理,1864年)
    • 恩麟(护理,1864年)
  • 左宗棠(1866年)
  • 穆图善(1867年-1869年)
  • 左宗棠(1869年-1880年)
  • 杨昌濬(1880年-1881年)
  • 曾国荃(1881年)
  • 谭锺麟(1881-1888年)
  • 杨昌濬(1888-1895年)
  • 陶模(署理,1895年)
  • 陶模(1896年-1899年)
  • 魏光焘(署理,1899年)
  • 魏光焘(1900年)
  • 崧蕃(1900年-1905年)
  • 升允(1905-1909年)
  • 长庚(1909-1911年)末代总督。

注释与参考文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张廷玉等,《明史》(卷73):“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弘治十年,火筛入寇,议遣重臣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乃起左都御史王越任之。十五年以后,或设或罢。”
  2. ^ ·张廷玉等,《明史》(卷198):“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大夏请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
  3. ^ ·张廷玉等,《明史》(卷73):“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初称提督军务。七年改为总制。”
  4. ^ ·张廷玉等,《明史》(卷73):“十九年避制字,改为总督,开府固原,防秋驻花马池。”
  5. ^ 西路宁远大将军带总督衔西征。
  6. ^ 岳锺琪还京,查郎阿署宁远大将军。
  7. ^ 张广泗率军进剿大金川。
  8. ^ 分设四川、陕甘两督,策楞任四川总督、尹继善任陕甘总督。
  9. ^ 废四川总督,改陕甘为川陕总督,设甘肃总督,以开泰任川陕总督、杨应琚任甘肃总督。
  10. ^ 裁撤甘肃总督,恢复四川、陕甘两总督。
  11. ^ 福康安赴阿克苏
  12. ^ 杨遇春赴肃州办后路军需。
  13. ^ 布彦泰赴肃州督剿。
  14. ^ 英法联军天津沦陷,乐斌率军入援京师。

书目

[编辑]
  •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七.表三十七.疆臣年表一
  •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八.表三十八.疆臣年表二
  • 《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九.表三十九.疆臣年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