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典范条目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是一条典范条目,即此条目可作为维基百科社群的典范之作。如有需要,请勇于更新页面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9年8月24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09年9月17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当前状态:典范条目
基础条目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典范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典范级高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英格兰专题 (获评典范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英格兰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英格兰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此评级可能仅依据专题质量标准所标示,欢迎提出修改、共识讨论或重评。
军事专题 (获评典范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典范级典范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典范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工作组图标
本条目由海军主题提供支援。

优良条目候选[编辑]

以下内容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最后修订版本

霍雷肖·纳尔逊,第一代纳尔逊子爵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人物 --围棋一级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2:05 (UTC)[回复]

  1. 一开始的地方,不过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完结后一度在西印度群岛惹上官非,后来赋闲在家。还在想说官非是什么意思,结果是个翻译错误。
  2. 他才在1793年再获海军方面派往地中海一带服役。。这一段意思也不对,原文是他在地中海地区特别活跃,差很多。
  3. 并有份协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岛,,与英文原意也有差,除了军事行动之外,还提到后续的外交折冲,翻译的时候没有显现出来。而且这并不是第一处翻译上有遗失的部分。
还是同样的话:这一篇是怎么检查的?再这样下去,直接投反对票还比较省事。-cobrachen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2:19 (UTC)[回复]
    • (:)回应,本人是条目原作者,烦请各位留意这篇文章不是从英文维基翻译的,首段引言有参考过英文维基,但总体上是由本人按全文内容撰写的,与英文维基没有关系。本人另认为,英文维基版本的首段质素,不值得作指标性参考。—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7日 (一) 14:00 (UTC)[回复]
    (:)回应。参考英文版也不是只看翻译的部分,也要看两边陈述的意思上有没有差异,这个差异是资料的关系,描述的关系还是有错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上,中文版的官非意义不明,前后句的关联是他因为官非所以赋闲在家。英文版提到他有健康问题,后来又遭遇失业,没有提到其他因素,那么,这个官非究竟指得是何意思?在第二个问题上,中文版表示他到地中海服役,也就是说,他没有在其他地区服役。英文版是说他在地中海特别活跃,表示有在其他地方执勤。这两者意义有差别,那么中文如何证明仅提到地中海是正确的?-cobrachen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4:14 (UTC)[回复]
    • 多谢阁下回应,现本人作逐点补充:
  1. 阁下引用的两句原文,关联性在于两句发生的时序有先后之分,不代表第一句直接导致第二句的发生。如果说第一句引发第二句,就会成为“不过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完结后一度在西印度群岛惹上官非,招致赋闲在家”。至于“官非”的意思,就是指“扯入诉讼”的意思,具体使用可参考Google News
  2. 中文版是指他在1793年获派到地中海一带服役,这一点附合史实,也不指1793年以后他一直只待在地中海。举例说“内维尔·张伯伦1937年获委任为英国首相”,不代表他一生以后都只是当英国首相,这句说话只是说在1937年的一年,他出任英国首相而已。
  3. 阁下提到英文维羞指纳尔逊在科西嘉“还提到后续的外交折冲”,但查英文维基,实指他的外交活动是在其他的“Italian states”,而不是指科西嘉,烦请阁下留意。多谢垂注!—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7日 (一) 14:25 (UTC)[回复]
    • (:)回应
  1. 既然是诉讼,就用这个字就好了,官非的常用程度应该是远不及诉讼。至于诉讼和他失业,就你的描述是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可是因为诉讼这件事情也是有可能导致他赋闲在家,而不一定仅仅是单纯的失业,这两者之间如果本身没有明显的关联,或者是他仅仅是单纯的失业,那么,明显的语句加以区分显然比较妥当。
  2. 如果参考你的描述,1793年获派到地中海的另外一个意义是他在那一年重新回到海军。可是英文版的意思上,他在法国大革命战争爆发,也就是1792年的时候可能就回到海军。如果他的确在前一年复职的话,也是需要明显一点的区分。
  3. 请留意,我只说后续的外交折冲,并未提到这个外交折冲是在哪里发生,或者是针对何地发生。我并未强调这一定是指科西嘉,英文版也没有指出,仅提到是意大利地区。-cobrachen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4:45 (UTC)[回复]
  1. “诉讼”一词是否肯定比“官非”一词好,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盖“官非”一词也是相当古雅的传统中文词汇,我建议听取其他人的意见,看看“官非”一词是否非除掉不可。至于阁下认为这两句出现语焉不详,现已改为“不过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完结后一度在西印度群岛惹上官非,返国后又赋闲在家”,希望现在更能方便读者理解。不过,由于这段历史不是他的生平重点,所以我不打算在首段再加以扩写,各读者有兴趣的话,其实是可以径自阅读内文的。
  2. 如果阁下有留意内文,就会发现海军部是在1793年1月委任纳尔逊服役的,而要到1793年2月1日,法国才正式向英国宣战,英国再加入第一次反法同盟,英法这才正式开战的。这些历史资料都已经在内文交代,我认为没有必要在开首再交代这些横枝末节。
  3. 所以说英文版的开首更要语焉不详,不应作指标性参考。我这个花了有半个多月写的条目被大家误以为是英文版的中译本,本人只能深表无奈。--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7日 (一) 15:03 (UTC)[回复]
(:)回应,基于这个原因,我将反对暂时取消,并且会重新以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条目,而不以翻译条目作为参考的基准。-cobrachen (留言) 2009年8月17日 (一) 15:14 (UTC)[回复]
(:)回应:本人欢迎阁下作出有关决定!—ClitheringMMIX 2009年8月17日 (一) 15:18 (UTC)[回复]
移动完毕Advisory 2009年8月24日 (一) 12:47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7:3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