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历史学家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下面依生卒年份次序列出较知名的历史学家,华人史家的研究范围只是依其大概或杰出领域做分类,并无绝对性。而断代的划分是依照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的分法。

欧洲史学家

[编辑]


欧洲近、现代史学家

[编辑]

法国

[编辑]

英国

[编辑]

德国

[编辑]

亚洲史学家

[编辑]

日本

[编辑]

蒙古国、中国、越南、韩国史学家

[编辑]

此列表以各个历史学家的研究方向为大致分类依据。

上古史

[编辑]
  •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左传》、《国语
  •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
  • 司马谈(?—前110年),中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
  •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淮南子
  • 司马迁(前135年?—前87年?),《史记
  • 褚少孙(生卒年不详),补述《史记》
  • 桓宽(生卒年不详),《盐铁论
  •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别录》、《列女传》、编集《战国策
  • 刘歆(约前50年—23年),《七略
  • 班彪(3年—54年),中国东汉史学家,班固之父
  • 赵晔(生卒年不详),《吴越春秋
  • 班固(32年—92年),《汉书》、《东观汉记
  •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中国东汉女史学家,班固之妹
  • 刘珍(生卒年不详),《东观汉记
  • 荀悦(148年—209年),《汉纪
  • 王先谦(1842年—1917年),《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 罗振玉(1866年—1940年),《殷墟书契考释》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古史辨》
  • 蒙文通(1894年—1968年),《古史甄微》 、《辑校李荣老子注》、《辑校成玄英老子义疏》、《周秦少数民族研究》
  • 董作宾(1895年—1963年),《殷墟文字甲编》、《卜辞中所见之殷历》
  • 李济(1896年—1979年),《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
  • 马非百(1896年—1984年),《秦始皇帝传》、《秦集史》、《秦史纲要》
  • 徐中舒(1898年—1991年),《甲骨文字典》、《古诗十九首考》、《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的问题》、《论〈战国策〉》
  • 张荫麟(1906年—1942年),《中国史纲-上古篇》
  • 童书业(1908年—1968年),《春秋史》、《中国疆域沿革史略》、《先秦七子思想》
  • 杨向奎(1910年—2000年),《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 陈梦家(1911年—1966年),《殷代铜器》、《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蔡器三记》、《尚书通论》
  • 杨宽(1914年—2005年),《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 张光直(1931年—2001年),《中国青铜时代》
  • 朱绍侯(1926年—),《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
  • 安作璋(1927年—),《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班固评传》
  • 许倬云(1930年—),《万古江河》、《西周史》、《汉代农业》、《历史分光镜》
  • 李学勤(1933年—2019年), 《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新出青铜器研究》
  • 熊铁基(1933年—),《秦汉官制史稿》、《秦汉文化志》、《中国老学史》、《中国庄学史》
  • 李民(1934年—), 《〈尚书〉与古史研究》、《夏代文化》、《夏商史探索》、《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殷商社会生活史》
  • 陈恩林(1940年—),《先秦军事制度研究》、《中国春秋战国军事史》、《逸斋先秦史学术论文集》、《白话精评左传纪事本末》
  • 李开元(生年不详),《汉帝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复活的历史》、《历史的镜像》
  • 杜正胜(1944年—),《编户齐民》、《古代国家与社会》
  • 周天游(1944年—),《八家后汉书辑注》、《后汉纪校注》、《两汉复仇盛行的原因》
  • 阎步克(1954年—),《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服周之冕》

中古史

[编辑]

近世史

[编辑]

近现代史

[编辑]
  • 陆心源(1838年—1894年),《唐文拾遗》、《宋史翼
  • 洪钧(1839年—1893年),《元史译文证补
  •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史稿
  • 柯劭忞(1848年-1933年),《新元史
  • 屠寄(1856年—1921年),《蒙兀儿史记
  •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 陈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温考》、《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通鉴胡注表微》
  • 蒋廷黻(1895年—1965年),《中国近代史》
  • 陈旭麓(1918年—1988年),《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胡绳(1918年—2000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国史纲》、《近代中国史事日志》、《太平天国史事日志》
  • 唐德刚(1920年—2009年),《晚清七十年》、《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 刘广京(1921年—2006年),《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
  • 高阳(1922年—1992年),《胡雪岩》、《慈禧全传》、《红楼梦断》、《曹雪芹别传》
  • 徐中约(1923年—2005年),《中国近代史》、《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
  • 章开沅(1926年—),《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清通鉴》
  • 李文海(1932年—2013年),《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近代中国灾荒纪年》、《太平天国社会风情》、《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从民族沉沦到民族振兴》、《近代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
  • 张玉法(1936年—),《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略》、《中华民国史稿》
  • 杨天石(1936年—),《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南社史长编》、《民国掌故札记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
  • 陈永发(1944年—),《红太阳下的罂粟花》、《延安的阴影》、《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 胡平生(1945年—),《民国初期的复辟派》、《民国时期的宁夏省》、《中国现代史书籍论文资料举要》、《抗战前十年间的上海娱乐社会》
  • 陈兼(1952年—),《中国走向朝鲜战争之路》、《剑桥冷战史·中国卷》、《毛泽东的中国与冷战》
  • 罗尔纲(1901年—1997年),《太平天国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
  • 简又文(1896年—1978年),《太平天国全史》、《冯玉祥传》
  • 邵循正(1909年—1972年),《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盛宣怀未刊信稿》
  • 茅海建(1945年—),《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戊戌变法史事考》、《苦命天子:咸丰帝奕𬣞》
  • 沈志华(1950年—),《中苏同盟与韩战研究》、《毛泽东、斯大林与韩战》、《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
  • 罗志田(1952年—),《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 许纪霖(1957年—),《中国现代化史》、《城市的记忆——上海文化的多元历史传统》
  • 桑兵(1958年—),《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 刘凤翰,《国民党军事制度史》、《蒋纬国口述自传》、《武卫军》、《袁世凯与戊戌政变》
  • 高华(1954年-2011年),《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身份和差异:1949-1965年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层》、《在历史的风陵渡口》、《革命年代》、《历史学的境界》
  • 杨奎松(1953年-),《开卷有疑》《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间地带”的革命》等作品。
  • 金冲及(1930年-),《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毛泽东传(1893—1949)》、《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毛泽东传(1949—1976)》、《陈云传》、《李富春传》。《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辛亥革命史稿》(四卷本)、《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论清末的立宪运动》。
  • 朱维铮(1936年-2012年),《走出中世纪二集》《重读近代史》《音调未定的传统》《近代学术导论》。

美洲近代史学家

[编辑]

美国

[编辑]

其他领域汉人史学家

[编辑]

西洋史

[编辑]
  • 王韬(1828年—1897年),《法国志略》、《普法战纪》、《法兰西志》、《美利坚志》、《日本通中国考》、《琉球朝贡考》、《西古史》、《西事凡》
  • 陈衡哲(1890年—1976年),《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史》
  • 蒋孟引(1907年—1988年),《中英关系1856—1860》、《英国史丛论》
  • 王绳祖(1905年—1990年),《马嘉里案和烟台条约》、《欧洲近代史》、《近代欧洲外交史》、《国际关系史》
  • 齐世荣(1926年—),《(6卷本)世界史》(主编之一)、《绥靖政策研究》
  • 马克垚(1932年—),《世界历史·中古部分》(主编之一)、《世界史·古代史编》(主编之一)、《世界文明史》、《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英国封建社会研究》
  • 侯建新(1951年—),《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 王曾才(1935年—),《西洋现代史》、《西洋近世史》、《世界近代史》、《世界通史》、《西方文化要义》
  • 朱孝远(1954年—),《近代欧洲的兴起》、《欧洲文艺复兴》
  • 苗力田(1917年—2000年),《亚里士多德全集》(译著)
  • 顾准(1915年—1974年),《希腊城邦制度》
  • 甘阳(1952年—),《古今中西之争》
  • 钱乘旦(1949年—),《大国崛起》、《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通史》、《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 王晴佳(生年不详),《台湾史学50年》、《西方的历史观念》、《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

亚洲史

[编辑]
  • 翁广平(1760年—1824年),《吾妻镜补》
  • 朱杰勤(1913年—1990年),《亚洲各国史》、《中国和伊朗关系史稿》、《东南亚华侨史》
  • 吴廷璆(1910年—2003年),《日本史》、《日本近代化研究》
  • 许云樵(1905年—1981年),《北大年史》、 《马来亚史》 、《马来亚近代史》、《马来纪年》
  • 贺圣达(1948年—),《缅甸史》、《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 金克木(1912年—2000年),《梵语文学史》、《中印人民友谊史话》
  • 林承节(1936年—),《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纲》、《印度近现代史》
  • 吴俊才(1921年—1996年),《印度史》、《甘地与现代印度》
  • 马坚(1906年—1978年),《阿拉伯简史》、《阿拉伯通史》
  • 纳忠(1909年—2008年),《阿拉伯通史》、《回教诸国文化史》
  • 彭树智(1931年—),《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阿富汗史》
  • 哈全安(1961年—),《古典伊斯兰世界》、《阿拉伯封建形态》
  • 金成镐(1951年—),《朝鲜近代史研究》、《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
  • 薄音湖(1946年—),《简明古代蒙古史》、《明代蒙古史论》

台湾史

[编辑]
  • 连横(1878年—1936年),《台湾通史》(1920年—1921年)、《台湾语典》(1933年)、《连雅堂先生全集》(1992年)
  • 曹永和(1920年—2014年),《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台湾早期历史研究续集》、《中国海洋史论集》
  • 黄富三(1940年—),《台湾简史—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戒严时期台湾政治事件档案与口述历史》、《美丽岛事件》
  • 翁佳音(1940年—),《大台北古地图考释》、《台湾通史类著作解题与分析》
  • 许达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纪台湾社会史论》、《台湾人民起事和历史发展,1683-1894》
  • 李筱峰(1952年-),《解读二二八》、《林茂生、陈炘和他们的时代》、《台湾史100件大事》、《二二八消失的台湾菁英》、《台湾战后初期的民意代表》、《台湾革命僧林秋梧》、《台湾史101问》、《台湾民主运动40年》
  • 吴密察(1956年—),《台湾近代史研究》
  • 许雪姬,总策划《台湾历史辞典》(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远流出版社
  • 周婉窈(1956年-),《日据时代的台湾议会设置情愿运动》、《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史论集》、《台湾历史图说》、《海洋与殖民地台湾论集》、《少年台湾史-写给岛屿新世代及永怀少年心的国人》、《史家的技艺》(马克.布洛克原著)、(散文集)《面向过去而生》、《古典日文解读法》
  • 方真真(1958年-),《明末清初台湾与马尼拉的帆船贸易(1664-1684)》、《台湾西班牙贸易史料(1664-1684)》、《西班牙史》、《华人与吕宋贸易(1657—1687)》、《十七世纪北台湾的西班牙账簿,第一册(1626-1633)》
  • 薛化元(1960年-),《台湾历史年表》、《‘自由中国’与民主宪政(1949~1960)》、《民主宪政与民族主义的辩证发展──张君劢思想研究》、《国民教育权的理论与实际》、《晚清“中体西用”思想论(1861~1900)》、《台湾开发史》、《台湾历史》、《中国近代史》
  • 何义麟(1961年-),《战后在日台湾人的处境与认同》、《台湾现代史――二・二八事件をめぐる历史の再记忆》、《矢内原忠雄及其‘帝国主义下之台湾’》、《跨越国境线──近代台湾去殖民化之历程》、《二・二八事件――“台湾人”形成のエスノポリティクス》
  • 苏瑞锵(1967年-),《白色恐怖在台湾──战后台湾政治案件之处置》、《战后台湾组党运动的滥觞──“中国民主党”组党运动》、《超越党籍、省籍与国籍——傅正与战后台湾民主运动》
  • 王政文(1975年-),《天路历程:清末台湾基督徒的改宗与认同》、《台湾义勇队:台湾抗日团体在大陆的活动(1937-1945)》

欧美汉族移民史学家

[编辑]

地理史

[编辑]
  • 岑仲勉(1885年—1961年),《佛游天竺记考释》、《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中外史地考证》、《隋唐史》
  • 许云樵(1905年—1981年),《南洋史
  • 谭其骧(1911年—1992年),《中国历史地图集(8卷)》
  • 严耕望(1916年—1996年),《两汉太守刺史表》、《唐史研究丛稿》、《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
  • 张星烺(1889年—1951年),《欧化东渐史》、《历史的地理基础》
  • 葛剑雄(1945年—),《西汉人口地理》、《统一与分裂》、《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史》
  • 曹树基(1956年—),《中国移民史》、《中国人口史》
  • 万明(1953年—),《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科技史

[编辑]
  • 梁思成(1901年—1972年),《中国雕塑史》、《营造算例》、《营造法式注释》、《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 鲁桂珍(1904年—1991年),《中国的科学与文明》、《针灸历史与理论》
  • 刘君灿(1945年—),《中国天文学史新探》、《科技史与文化》、《谈科学思想史》、《中国科技史采风录》

法制史

[编辑]
  • 沈家本(1840年—1913年),《历代刑法考》、《律目考》、《历代刑官考》、《刑志总考》
  • 瞿同祖(1910年—2008年),《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 张晋藩(1930年—),《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史论》

经济史

[编辑]
  • 李剑农(1880年—1963年),《中国经济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 陶希圣(1899年—1988年),《唐代社会概略》、《中国之分裂与统一》
  • 孙毓棠(1911年—1985年),《汉代的财政》、《战国秦汉时代的纺织业》、《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
  • 全汉昇(1912年—2001年),《唐宋帝国与运河》、《中国经济史论丛》
  • 杨联陞(1914年—1990年),《国史探微》、《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
  • 梁方仲(1908年—1970年),《明代户口、田地赋税统计》、《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 王国斌(生年不详),《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
  • 叶国洪(1949-)《张之洞与近代中国工业化》

社会史

[编辑]
  • 张亮采(1870年—1906年),《中国风俗史》
  • 邓初民(1889年—1981年),《社会史简明教程》、《中国社会史教程》
  • 徐养秋(1896年—1972年),《汉代教育史》
  • 周谷城(1898年—1997年),《中国社会史论》、《中国文化史丛书》
  • 侯外庐(1903年—1987年),《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罗香林(1906年—1978年),《中国民族史》、《历史之认识》、《民俗学论丛》
  • 叶文心(生年不详),《上海百年风华》
  • 费孝通(1910—2005),《乡土中国》、《江村经济》、《乡土重建》、《内地农村》、《生育制度》、《中国绅士》
  • 傅衣凌(1911—1988),《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初探》、《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福建社会与乡村经济》

史学史

[编辑]
  • 金毓黻(1887年—1962年),《中国史学史》、《东北通史》
  • 李宗侗(1895年—1974年),《史学概要》、《中国史学史》、《中国古代社会史》
  •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夷夏东西说》、《东北史纲》、《性命古训辨证》、《史学方法导论》
  • 刘咸炘(1896年—1932年),《推十书》
  • 沈刚伯(1896年—1977年),《沈刚伯先生文集》
  • 柴德赓(1908年—1970年),《史学丛考》、《史藉举要》
  • 严耕望(1916年—1996年),《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 杜维运(1928年—2012年),《史学方法论》、《中国史学史》
  • 仓修良(1933年—),《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史学、史家、史籍》
  • 瞿林东(1937年—),《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史纲》
  • 汪荣祖(1940年—),《史家陈寅恪传》、《史传通说》、《章太炎研究》、《蒋介石评传》、《史学九章》
  • 罗志田(1952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
  • 王汎森(1958年—),《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何以三代之下有乱无治——明夷待访录》、《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

文学史

[编辑]
  • 林传甲(1877年—1922年),《中国文学史》》、《辽金元三史蒙拾》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宋元戏曲史
  • 鲁迅(1881年—1936年),《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 谢无量(1884年—1964年),《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
  • 钱基博(1887年—1957年),《现代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
  • 游国恩(1899年—1978年),《楚辞概论》、《先秦文学》、《中国文学史大纲》
  • 刘大杰(1904年-1977年),《中国文学发展史》
  • 缪钺(1904年—1995年),《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诗词散论》、《读史存稿》、《杜牧年谱》、《杜牧传》
  • 钱锺书(1910年—1998年),《管锥编
  • 王瑶(1914年—1989年),《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古文学史论》、《鲁迅作品论集》
  • 叶石涛(1925年—),《台湾文学史纲》
  • 叶庆炳(1927年—),《中国文学史》
  • 袁行霈(1936年—),《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史》
  • 彭瑞金(1947年—),《高雄市文学史》、《战后台湾新文学运动四十年》、《2008年台湾文学年鉴》
  • 陈芳明(1947年—),《左翼台湾:殖民地文学运动史论》、《后殖民台湾:文学史论及其周边》、《台湾新文学史》
  • 林瑞明(1950年—),《晚清谴责小说的历史意义》、《台湾文学与时代精神》、《台湾文学的历史考察》、《台湾文学的本土观察》
  • 陈尚君(1952年—),《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唐代文学丛考》、《〈唐文拾遗〉校订》
  • 王德威(1954年—),《台湾:从文学看历史》、《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

思想史

[编辑]
  •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国故论衡》、《国学概论》、《菿汉三言》
  • 胡适(1891年—1962年),《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国中古思想史的提要》
  • 冯友兰(1895年—1990年),《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现代哲学史》
  • 熊十力(1885年-1968年5月23日),《新唯识论》、《论六经》、《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
  • 侯外庐(1903年—1987年),《中国思想史纲》
  • 徐复观(1903年—1982年),《中国思想史论集》、《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
  • 唐君毅(1909年—1978年),《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硏究集》、《中国哲学原论》、《人生之体验》
  • 牟宗三(1909年—1995年),《历史哲学》、《中国哲学的特质》、《中国文化的省察》
  • 季羡林(1911年—2009年),《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研究》、《禅与东方文化》
  • 任继愈(1916年—2009年),《中国哲学史论》、《墨子与墨家》、《天人之际》
  • 饶宗颐(1917年—2018年),《中国文化与科学》、《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古史辨》
  • 张岂之(1927年—),《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中国儒学思想史》、《中国思想文化史》
  • 余英时(1930年—2021),《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
  • 袁伟时(1931年—),《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 唐翼明(1942年—),《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
  • 叶国洪 (1949—),《20 世纪初儒家回应西方文明冲击之对策》、《认识中国教育制度》
  • 葛兆光(1950年—),《中国思想史》、《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
  • 卓新平(1955年—),《神圣与世俗之间》、《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
  • 王汎森(1958年—),《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 鲍鹏山(1963年—),《先秦诸子十二讲》、《论语新读》
  • 杨照(1963年—),《文学、社会与历史想像-战后文学散论》、《十年后的台湾》、《理性的人》

通史

[编辑]
  • 罗香林(1906年—1978年),《中国民族史》、《中国通史》
  • 连横(1878年—1936年),《台湾通史》(1920年—1921年)
  • 柳翼谋(1880年—1956年),《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
  • 吕思勉(1884年—1957年),《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吕著中国近代史》
  • 邓之诚(1887年—1960年),《中华二千年史》、《清诗纪事初编》、《骨董琐记全编》
  • 范文澜(1893年—1969年),《中国通史简编》
  • 钱穆(1895年—1990年),《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翦伯赞(1898年—1968年),《中国史纲(1、2卷)》
  • 吕振羽(1900年—1980年),《简明中国通史》、《中国历史论集》
  • 萧一山(1902年—1978年),《清代通史》
  • 陈致平(1908年—2002年),《中华通史》、《秦汉史话》、《三国史话》
  • 白寿彝(1909年—2000年),《中国通史(12卷)》
  • 柏杨(1920年—2008年),《中国人史纲》、《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历史年表》 (注:柏杨是否为历史学家仍有争议,柏杨在历史学界并未得到认可)
  • 傅乐成(1922年—1984年),《中国通史》、《中国史论集》、《汉唐史论集》
  • 章开沅(1926年—),《清通鉴》
  • 许嘉璐(1937年—),《二十四史全译》、《二十四史今注》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