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在细雨中呼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细雨中呼喊》(又名《呼喊与细雨》)是余华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主角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片段。

余华也凭这本书得到了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

情节[编辑]

本书的主人公(孙光林)“我”出生于一个农忙时节,在六岁的时候,就有了看到死人的阴暗回忆。那年一个高大的军人王立强带“我”离开了故乡南门,来到了孙荡镇,这个男人给了“我”父亲的感觉。在那里“我”和徐国庆、刘小青成为了好友,而国庆后来被父亲抛弃。王立强和一个女人偷情,被一位同事的妻子突袭,他为了报复杀死了举报者的孩子,自己也自杀身亡。 ​ ​11岁的我独自走回南门,路上和祖父孙有元相遇。孙有元以前是造桥的能手,他和“我”父亲孙广才一直不对付,对“我”也没有疼惜和怜悯,和我们共同生活了一年后死去。

不久村里来了一个苏姓家庭,男主人是一个医生。村里有一个寡妇,孙广才、苏医生都被她勾引。“我”的弟弟孙光明因救助一个溺水者而死。苏家两兄弟苏杭、苏宇成了“我”的玩伴,“我”从他俩那里得到了最早的生理知识。“我”一直以美丽的曹丽为性幻想对象,而她后来被音乐老师诱奸。苏宇后来因猥亵女人被判劳教,回来后死于脑血管破裂。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大学,离开了故乡南门。[1]

分析[编辑]

《在细语中呼喊》是一部成长小说,表现中国1960年代生人在成长中的孤独和迷惘,并在打乱的时间线中,插入其父辈和祖辈的命运,反映了更广阔的历史。作为余华的首部长篇,温情和悲悯取代了过去那种暴力性的先锋叙事,是作者向传统回归的一次较早的尝试。书中反映爱的缺失、伦理的沦丧、道德破产,导致了中国乡村社会的集体性疯狂,而“我”这样的普通人成为了这种失序的承受者。[2]

参考资料[编辑]

  1. ^ 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 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3.07.
  2. ^ 洪治纲著. 守望先锋 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0. 页266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