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蕃薯藔厅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小作品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蕃薯藔?蕃薯寮?[编辑]

请问有谁能解释蕃薯藔厅为何存在两种写法:蕃薯藔?蕃薯寮?--36.232.216.44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10:48 (UTC)[回复]

1904年出版的《台湾堡图》上都是用“藔”,1920年全部改为“寮”。--Kolyma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13:51 (UTC)[回复]
怎不见条目有这样的说明,不然其它读者也许想不出为何存在这当中差异。--36.232.216.44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14:26 (UTC)[回复]
(~)补充:乍看之下,还以为是笔误。--36.232.216.44留言2012年11月23日 (五) 14:27 (UTC)[回复]

最初版本由2009年11月14日 (六) 15:55‎ 德家里编辑,再翻阅到2012年11月21日 (三) 14:50‎ Pbdragonwang编辑,这版本所见就是我所疑问之处,之后看到现在当前版本,“藔”与“寮”混用情况已消失,虽然这疑问是有获得解决,但不明白是文中有段话这么写:

另外更报告当地有居民觉得此名称不雅(理由如食番薯者大多是粗鄙之人,藔字会联想到猪寮、乞丐寮等等),但蕃薯藔一名仍持续使用到1920年7月时才被“旗山”(旗山街)给取代[1]。

那么“寮”怎会变成“藔”?是当时日方政府记录时误写吗?而且1920年之后,官方采用“旗山”为名,这也不符合Kolyma所言:“1920年全部改为‘寮’”。--36.232.222.131留言2012年11月24日 (六) 08:42 (UTC)[回复]

藔是清领时期台湾各方志的用字,《台湾堡图》只是沿用而已。1920年行政区划大异动时,除了将旧制街庄名改制为大字,同时也将“藔”、“仔”改为“寮”、“子”,例如外武定里的和顺藔庄、溪心藔庄、海尾藔庄分别改制和顺寮、溪心寮、海尾寮大字(请参考安顺庄条目);而芝兰一堡的林仔口庄、社仔庄则分别改为林子口、社子大字(请参考士林街条目)。至于“蕃薯藔街”改称“旗山”,则是整个街庄名称改掉。当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锡口街”改称“松山”、“埔姜头庄”改称“永康”、“店仔口街”改称“白河”皆是。--Kolyma留言2012年11月25日 (日) 03:49 (UTC)[回复]
搞了半天,原来你之前说:“1920年全部改为‘寮’”指的是大字,还真是会搞糊涂。--36.232.213.84留言2012年11月25日 (日) 12:4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