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宋孝武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孝武帝
統治453年5月20日-464年7月12日(11年53天)
出生(430-09-19)430年9月19日
逝世464年7月12日(464歲—07—12)(33歲)
安葬
景寧陵
年號
孝建:454年-456年(3年)
大明:457年-464年(8年)
諡號
孝武皇帝
廟號
世祖
政權南朝宋
父親宋文帝劉義隆
母親昭皇太后路惠男

宋孝武帝劉駿(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南朝宋第四任皇帝。453年3月16日深夜,皇太子劉劭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行兇,殺害父皇宋文帝劉義隆,自稱皇帝;時為武陵王的劉駿在沈慶之的輔佐下,於江州(今九江市)起兵宣討。同年5月20日,於新亭(今南京市西南)即皇帝位。5月27日攻下京城,擒斬長兄劉劭、二兄劉濬。隔年(454年)2月14日改元,年號孝建;457年2月10日二度改元,年號大明

劉駿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以削弱藩鎮實力;誅中書令王僧達、丹陽令顏竣,討誅隨王劉誕,剷除強臣。崇禮佛教,尊奉高僧僧導,率公卿親臨瓦官寺聽宣《維摩詰經》;詔令整肅佛門,勒令不法僧人還俗;史載劉駿天性好色,臨幸不避戚誼,並有與母后路惠男亂倫之嫌疑,流傳後世。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建康宮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寧陵。

史載劉駿其人機警聰慧,博學多聞並文采華美,讀書能七行俱下,又雄豪尚武,擅長騎射[1][2]。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3];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4]、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5],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最高可能有三十萬人[6]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文景,曾何足雲!」[7]

早年生涯

[編輯]

劉駿生於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30年9月19日),為宋文帝第三子。435年,年僅六歲便受封武陵王,食邑二千戶;439年,時年十歲,受詔都督湘州諸軍事、征虜將軍、湘州刺史,領石頭戍事;440年,遷使持節、都督南豫五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仍任征虜將軍,戍守石頭城;444年,加都督秦州,進號撫軍將軍;隔年(445年),時年十六歲,受詔改任都督雍、南北秦四州,荊州襄陽竟陵南陽順陽新野六郡諸軍事、甯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仍任撫軍將軍。自東晉偏安江東後,劉駿為南朝第一位出鎮襄陽的皇室子弟。448年,受詔改任都督南兗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安北將軍、徐州刺史,持節如故,北鎮彭城。不久宋文帝又下詔加任劉駿為兗州刺史,次子始興王劉濬為南兗州刺史,因此劉駿都督南兗州的職銜當即撤銷。

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兵南侵,宋文帝詔令劉駿領兵北襲屯駐於汝陽的北魏永昌王拓跋仁。劉駿領一千五百兵馬進襲汝陽,魏兵因無防備而潰敗。但之後探得宋軍並無援軍,因而反戈一擊,宋軍大敗,士兵僅有九百人生還。5月19日,劉駿因汝陽戰敗,降號為鎮軍將軍。451年3月19日,魏軍解圍盱眙北還。4月13日,因防禦北魏入侵無功,宋文帝再下詔降劉駿為北中郎將。

452年,劉駿時年二十三歲,加封都督南兗州軍事,擔任南兗州刺史,鎮守山陽,不久改任都督江州、荊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持節如故。當時江寇橫行,宋文帝派遣步兵校尉沈慶之討賊,由劉駿全權統領征討大軍。劉駿的親信顏竣,曾於彭城假託沙門僧語,散佈劉駿當為「真人」的符讖謠言,並傳至京師。宋文帝欲行加罪,卻因爆發太子劉劭詛咒皇帝的巫蠱事件,故對劉駿和顏竣暫時不予治罪。[8]

孝武踐祚

[編輯]

起兵與登基

[編輯]

453年3月16日深夜,劉駿長兄、皇太子劉劭趁夜帶兵入宮弒君,宋文帝遇害。劉劭稱帝,進號劉駿為征南將軍、加任散騎常侍,以示攏絡,卻矚使步兵校尉沈慶之殺害劉駿。沈慶之受命後求見劉駿,劉駿稱病不敢接見。沈慶之便闖至劉駿面前,將劉劭的手書呈遞。劉駿涕泣請求沈慶之讓自己與母親路淑媛訣別。沈慶之說:「下官受先帝厚恩,常願報德,今日之事,唯力是視,殿下是何疑之深!」劉駿聽此言,便起座再拜說:「家國安危,在於將軍。」遂由沈慶之處分內外[9]。453年4月11日,劉駿戒嚴示眾,起兵討逆[10]。荊州刺史南譙王劉義宣、雍州刺史臧質響應義舉。5月1日,劉駿移檄建康(今南京市);14日,冠軍將軍柳元景與劉劭大戰於新亭,劉劭敗逃;三天後,劉駿兵進江寧;18日,江夏王劉義恭來降,奉表上尊號;隔日,劉駿進駐新亭,使散騎侍郎徐爰草制即位禮儀。[11]

453年5月20日,武陵王劉駿於新亭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時年二十四歲;27日,攻陷建康城,斬偽皇帝劉劭及二兄劉濬[12]

平叛與剷除強臣

[編輯]

454年3月17日,南郡王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豫州刺史魯爽、兗州刺史徐遺寶舉兵造反。因新皇即位日淺,朝廷得報大懼。劉駿甚至想奉呈乘輿法物迎劉義宣即位,竟陵王劉誕當即阻止,說:「奈何持此座與人?」劉駿乃止[13]。4月19日,安北司馬夏侯祖歡擊破徐遺寶;6月1日,鎮軍將軍沈慶之曆陽之小峴大破魯爽,將其斬決;29日,劉義宣及臧質率軍攻梁山營壘,豫州刺史王玄謨派遣遊擊將軍垣護之、竟陵太守薛安都出壘迎戰,擊敗臧質。垣護之因風縱火,劉義宣及臧質大敗而逃;7月13日,臧質遭斬;8月4日,賜死劉義宣於江陵獄中。

455年8月29日,因武昌王劉渾自號楚王、擅訂年號(永光),潛越禮制,下詔將其廢為庶人,賜死。[14]

459年,劉駿暗示有司核奏竟陵王劉誕不法,貶爵為侯,並任命垣閬為兗州刺史,以赴鎮所為名,趁機襲擊劉誕。事泄失敗,垣閬被殺。6月4日,劉誕聚眾造反,佔據廣陵城,劉駿派遣車騎大將軍沈慶之率兵平叛;9月22日,攻下廣陵,將劉誕斬首,殺光城內的三千男丁,女子賞賜給兵士[15]

集權改革與用倖

[編輯]

劉駿是一個頗有作為、積極改革制度的皇帝。他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以削弱藩鎮實力。454年7月28日,因二州地大兵多,刺史易生異志,劉駿下詔分割揚州、浙東五郡為「東揚州」,並由荊、四州分割出八郡,劃歸「郢州」,荊、揚二州自此削弱;撤除「南蠻校尉」一職,戍兵移鎮建康,增強京師武備。同年(454年),劉駿因劉義宣叛亂,有意削弱諸王侯權勢,江夏王劉義恭於是奏請裁損諸王侯車服器用、樂舞制度九條,劉駿准奏後,更另有司增訂至二十四條,全面抑制藩王地位,威福獨專。宗王兄弟中只有七弟劉宏被親愛重用,455年成為宰相(458年卒)。[16][17]孝武帝同時重用江東寒門沈慶之與傖荒北人柳元景,依照兩人的功績,先後提拔為三公,開啟吳興沈氏河東柳氏攀升為南朝高門的起始之路,並開創南朝寒門、寒人以軍功升為三公的先例。[18]

458年(大明二年),在外放顏竣並處死王僧達後,劉駿欲大權獨攬、專擅朝綱,因此除了高門蔡興宗袁顗以外,從此不再放權給宗王兄弟與高門強族的大臣,專委任倖臣充作耳目,隱刺朝政,形成後代所謂「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權統治也被史書稱為「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不外假」。倖臣當中,戴法興巢尚之戴明寶徐爰四人,最有理政才幹,因此大受寵幸,事必與議。巢尚之及徐爰尤知謹慎,惟戴法興及戴明寶卻因此作威作福、納賄受貨,門庭若市,身價並達千金。戴明寶尤其驕縱,放任長子戴敬出錢搶買皇帝的御用物,甚至於劉駿出巡時,騎馬於御輦旁來回奔馳,毫無顧忌。劉駿大怒,下令處死戴敬並將戴明寶下獄,不久仍釋放,委以重任如初。而戴法興於劉子業任皇太子時即奉命侍從,後更受劉駿遺命託孤,輔佐劉子業繼位(宋前廢帝),[19]以致宋前廢帝時有民間謠言:「戴法興為真天子,皇帝為假天子。」之語,權重若此。[20]

晚年無禮與浙江大旱

[編輯]

劉駿生性嚴峻寡恩,對待左右侍臣,動輒屠戮[21];甚且自詡風流,晚年專喜戲謔大臣,各取綽號,無禮之至,惟吏部尚書蔡興宗方直嚴肅,劉駿憚怕之,不敢侵狎[22];平時飲食起居極盡奢華,宮殿牆柱及地板皆鋪錦繡[23],又嫌宮廷狹小,特命建「玉燭殿」以供享樂,並破壞其祖父、宋武帝生前所居密室,做為地基,並率大臣圍觀動工。見床頭用土作鄣,牆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便稱讚宋武帝有節儉樸素之德,劉駿自以為名士派頭,瞧不起沒文化的祖父劉裕,批評說:「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鄉下人能用這些東西,已經太過了!」)[24]

劉駿生性好賭,揮霍不少,加上國家戰亂之後,中央府庫空虛、無錢可使,便效法桓玄手段,以賭博斂財。[25]詔命凡各州刺史及二千石官員,卸職還都時須獻奉財物,限期繳納。其後更召入宮中賭博作樂,賺盡地方官於其任上所積錢財,方准離去。[26]這種收稅辦法被後任的宋、齊皇帝沿用並發揚光大,直接強逼刺史「獻奉」,省略掉賭博這種相對體面的手法。[27];劉駿晚年喜好飲酒,常飲至深夜,隔日起床洗漱完畢後,便繼續喝至大醉,整日嗜睡。然而有奏疏馳至,便立刻整理好儀容,毫無醉態。宮中內外都佩服他的機神明肅,不敢偷懶懈怠。[28]

大明七年(463年)底至八年(464年),浙江等地因為劇烈旱災,造成嚴重的大饑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戶口餓死逃散。[29]宋朝史家司馬光因此批評劉駿,說他晚年好酒奢靡,以致原本強盛的劉宋,在他執政末年中衰。[30]

荒淫無道

[編輯]

劉駿非常好色,喜歡到宮外不分親疏貴賤臨幸美女。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的記載:

「上閨門無禮,不擇親疏、尊卑,流聞民間,無所不至。」——《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八-宋紀十》

亂倫傳聞

[編輯]

454年,劉駿召幸南郡王劉義宣(六叔)的幾個女兒,劉義宣於是憎恨劉駿,隨後在江州刺史臧質的慫恿下,起兵造反。[31]造反失敗,劉義宣遭誅。劉駿可能便秘密納娶其中一位堂妹(劉駿為避人耳目,冊封其為殷淑儀),並與其生下第八子劉子鸞等五子一女,但也有說法認為殷淑儀並非劉氏女。[32]

史載劉駿與母親路太后有亂倫之嫌疑。南朝沈約所著《宋書》之記載較為含蓄,內文如下:

「上於閨房之內,禮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內,故民間喧然,咸有醜聲。宮掖事秘,莫能辨也。」——《宋書‧列傳第一‧后妃傳》

《宋書》指劉駿常於路太后所居顯陽殿中臨幸宮女,因停留時間過久,以致民間謠傳其間有不可告人之事。《宋書》作者沈約並無否認,只模稜兩可地表示:「宮掖事秘,莫能辨也。」

然而由北朝魏收所著的《魏書》就沒有顧忌,直接指涉劉駿與其母亂倫:

「駿淫亂無度,蒸其母路氏,穢汙之聲,布於甌越。」——《魏書‧列傳第八十五‧島夷劉裕傳》

魏收還記述劉駿天性好色、狎褻無度,以致其兒子、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指著劉駿的畫像罵:「此渠大好色,不擇尊卑!」[33]

但也有人認為記載不實。唐朝史家劉知幾在其著作《史通》中辯誣說:「沈氏著書,好誣先代,於則故造奇說,在則多出謗言,前史所載,已譏其謬矣。而魏收黨附北朝,尤苦南國,承其詭妄,重以加諸。遂雲馬睿出於牛金,劉駿上淫路氏。可謂助為虐,幸人之災。」[34]

逝世與廟諡

[編輯]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皇太子劉子業繼位,是為宋前廢帝。8月27日,奉葬位於丹陽郡秣陵縣岩山(今南京市江寧區秣陵鎮)的景寧陵,予諡「孝武皇帝」,廟號「世祖」。

家族

[編輯]
成員 姓名 備註
祖父母 祖父
劉裕高祖武皇帝
祖母
胡道安章皇太后
父母
劉義隆太祖文皇帝

路惠男昭皇太后
兄弟 劉劭元兇 · 劉濬始興王 · 劉鑠南平穆王 · 劉紹廬陵昭王 · 劉誕竟陵王 · 劉宏建平宣簡王 · 劉禕東海王 · 劉昶義陽王 · 劉渾武昌王 · 十一劉彧太宗明皇帝 · 十二劉休仁建安王 · 十三劉休祐山陽王 · 十四劉休茂海陵王 · 十五劉休業鄱陽哀王 · 十六劉休倩臨慶沖王 · 十七劉夷父新野懷王 · 十八劉休範桂陽王 · 十九劉休若巴陵哀王
姐妹 劉英娥東陽獻公主 · 海鹽公主 · 長城公主 · 劉英媛臨川長公主 · 淮陽長公主 · 劉英媚新蔡公主 · 南陽公主 · 琅邪貞長公主 · 南郡獻公主 · 尋陽公主 · 廬江公主 海鹽公主、長城公主、淮陽長公主、南陽公主、琅邪貞長公主、南郡獻公主、尋陽公主、廬江公主史失其名
皇后 王憲嫄文穆皇后
妃嬪 殷淑儀宣貴妃 · 陳淑媛皇太后 · 何淑儀 · 史昭華 · 史昭儀 · 徐昭容 · 謝昭容 · 何婕妤 · 江婕妤 · 楊婕妤 · 阮容華 · 杜容華 · 江美人 有史可查者十三人
兒子 劉子業前廢帝 · 劉子尚豫章王 · 劉子勛晉安王 · 劉子綏安陸王 · 劉子深 · 劉子房尋陽王 · 劉子頊臨海王 · 劉子鸞始平孝敬王 · 劉子仁永嘉王 · 劉子鳳 · 十一劉子真始安王 · 十二劉子玄 · 十三劉子元邵陵王 · 十四劉子羽齊敬王 · 十五劉子衡 · 十六劉子孟淮南王 · 十七劉子況 · 十八劉子產南平王 · 十九劉子雲晉陵孝王 · 廿劉子文 · 廿一劉子輿廬陵王 · 廿二劉子師南海哀王 · 廿三劉子霄淮陽思王 · 廿四劉子雍 · 廿五劉子趨 · 廿六劉子期 · 廿七劉子嗣東平王 · 廿八劉子悅
嗣子劉贊武陵王[35]
劉子深、劉子鳳、劉子玄、劉子羽、劉子衡、劉子況、劉子雲、劉子文、劉子霄、劉子雍等十子夭折
劉子鸞、劉子師等二子被前廢帝所殺
劉子業、劉子尚、劉子勛、劉子綏、劉子房、劉子頊、劉子仁、劉子真、劉子元、劉子孟、劉子產、劉子輿、劉子趨、劉子期、劉子嗣、劉子悅等十六子被明帝所殺
女兒 劉楚玉山陰公主 · 劉某安固公主 · 劉某臨汝公主 · 劉某安吉公主 · 劉楚佩臨淮公主 · 劉楚琇皇女 · 劉修明康樂公主 · 劉某第十二皇女縣公主[36] 有史可查八人,至少有十二女。
安固公主、臨汝公主、安吉公主、縣公主史失其名;
劉楚琇夭折,無追諡,但稱皇女;
縣公主被前廢帝賜死、劉楚玉被明帝賜死。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書/卷6》,出自沈約宋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南史·卷02》,出自李延壽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 宋書
  • 南史
  • 資治通鑑
  • 魏書
  • 嚴耀中,(評宋孝武帝及其政策),《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一期

註釋與參考文獻

[編輯]
  1. ^ 《南史‧宋本紀中第二‧孝武帝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決愛武,長於騎射。」
  2.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七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為人機警勇決,學問博洽,文章華敏,省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又善騎射,而奢欲無度。」
  3. ^ 《宋書‧列傳第十七‧蔡興宗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興宗於都坐慨然謂顏師伯曰:『先帝雖非盛德主,要以道始終。三年無改,古典所貴。今殯宮始徹,山陵未遠,而凡諸制度興造,不論是非,一皆刊削。雖複禪代,亦不至爾。天下有識,當以此窺人。』」
  4.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八年》. [2013-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5.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八年》:「東方諸郡連歲旱,饑,米一升錢數百,建康亦至百餘錢,餓死者十六七。」
  6. ^ 依據《宋書‧志第二十五‧州郡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記載,包含三吳(丹陽郡、吳郡、吳興郡)及浙東五郡(會稽郡、臨海郡、永嘉郡、東陽郡、新安郡)等地於宋孝武帝大明八年之人口總數,達一百五十餘萬(1,531,862人),餓死者六成即為九十餘萬(919,117人),七成即為一百餘萬(1,072,303人)。但是《宋書‧志第十六‧天文四》卻記載:「大明八年,東土大飢,民死十二三」,說明宋書本身對於死亡比率也是頗有矛盾;另外大旱的地區,史料記錄為「東土」、「東諸郡」、「東方諸郡」,依據校勘《宋書‧志二十三‧水不潤下》的校勘紀:「按:東諸郡,謂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等郡。」,以及學者周一良的解釋(《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頁231),「東土」或「東」諸郡,指的都是浙江的會稽五郡之地。所以計算大明八年的餓死人數,不應該把三吳也算在分母中,而應該只算會稽五郡,如此則最多只有三十多萬的餓死人口(只限「餓死者十六七」的記載正確)。又另外,《宋書‧州郡志》記載大明八年全國戶數94萬(上下),人口460-517萬(見劉宋人口條目之注引史料),可是20多年後,失去淮北、山東的南齊,當時人卻自稱全國仍有近一百萬戶,說明大明八年飢荒的死亡人數,不可能達到全國戶口的五分之一(一百萬人),沈約很可能是把逃亡的戶口都算作餓死的戶口。(《南齊書‧崔祖思傳》:「案前漢編戶千萬……今戶口不能百萬」、《南齊書‧虞玩之傳》:「今戶口多少,不減元嘉,而板籍頓闕,弊亦有以」,史家唐長孺依照這兩條史料,認為南齊人口比大明八年的劉宋多一些,約五百多萬口,見唐長孺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頁85)
  7. ^ 《宋略總論》:「世祖率先九牧,大雪冤恥,身當歷數,正位天居,聰明絢達,博聞強記,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君人之略,幾將備矣。……帝即位二三年間,方逞其欲,拒諫是己,天下失望。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云。」
  8. ^ 《宋書‧列傳第三十五‧顏竣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初,沙門釋僧含粗有學義,謂竣曰:『貧道粗見讖記,當有真人應符,名稱次第,屬在殿下。』竣在彭城嘗向親人敍之,言遂宣布,聞於太祖。時元兇巫蠱事已發,故上不加推治」
  9. ^ 《南史‧列傳第二十七‧沈慶之傳》.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10. ^ 《資治通鑑‧宋紀第九‧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庚寅,武陵王戒嚴誓眾。」
  11. ^ 《宋書‧列傳第五十四‧恩幸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時世祖將即大位,軍府造次,不曉朝章。爰素諳其事,既至,莫不喜說,以兼太常丞,撰立儀注。」
  12. ^ 《南史‧宋本紀中第二‧孝武帝紀》:「丙子,克建鄴,二凶及同逆並伏誅。」
  13. ^ 《南史‧列傳第四‧竟陵王誕傳》.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03). 
  14. ^ 《宋書‧列傳第三十九‧武昌王渾傳》.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1). 
  15. ^ 《宋書‧列傳第三十七‧沈慶之傳》.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30). 
  16. ^ 《宋書‧本紀第六‧孝武帝紀》.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17. ^ 《宋書‧列傳第二十一‧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2013-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1). 
  18. ^ 方北辰,《魏晉南朝江東世家大族論述》,頁85-86。
  19. ^ 《宋略‧總論》:「初,世祖登遐,委重於二載。太宗晏駕,亦託孤於王、阮,……」,南朝梁裴子野著。
  20. ^ 《宋書‧列傳第五十四‧恩幸傳》
  21. ^ 《宋書‧列傳第五十四‧恩幸傳》:「上性嚴暴,睚眥之間,動至罪戮,……」
  22. ^ 《宋書‧列傳第十七‧蔡廓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時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自江夏王義恭以下,咸加穢辱,唯興宗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
  23.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七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宋興,無所增改。上始大修宮室,土木被錦繡,嬖妾幸臣,賞賜傾府藏。」
  24. ^ 《宋書‧本紀第三‧武帝紀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孝武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牀頭有土鄣,壁上掛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孝武不荅,獨曰:『田舍公得此,以為過矣。』」
  25. ^ 《晉書‧列傳第六十九‧桓玄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桓玄)性貪鄙,好奇異,尤愛寶物,珠玉不離於手。人士有法書好畫及佳園宅者,悉欲歸己,猶難逼奪之,皆蒱博而取。」
  26.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一‧世祖孝武皇帝下大明八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末年尤貪財利,刺史、二千石罷還,必限使獻奉,又以蒲戲取之,要令罄盡乃止。」
  27. ^ 《南史‧列傳第十五‧垣閎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垣閎)出為益州刺史。蜀還之貨,亦數千金,先送獻物,傾西資之半,(宋)明帝猶嫌其少。及閎至都,詣廷尉自簿,先詔獄官留閎,於是悉送資財,然後被遣。凡蠻夷不受鞭罰,輸財贖罪,謂之賧,時人謂(垣)閎被賧刺史。」、《南史‧列傳第二十九‧劉悛傳》:「(劉)悛既藉(齊武帝)舊恩,尤能承迎權貴,賓客閨房,供費奢廣。罷廣、司二州,傾資貢獻(於上),家無留儲。在蜀作金浴盆,餘金物稱是。罷任以本號還都,欲獻之,而武帝晏駕。鬱林新立,(劉)悛奉獻減少。鬱林知之,諷有司收悛付廷尉,將加誅戮。」
  28. ^ 《南史‧宋本紀中第二‧孝武帝紀》:「帝末年為長夜之飲,每旦寢興,盥嗽畢,仍複命飲,俄頃數鬥,憑幾惛睡,若大醉者。或外有奏事,便肅然整容,無復酒色。外內服其神明,莫敢弛惰。」
  29. ^ 《資治通鑑‧卷129》:「東方諸郡連歲旱饑,〔胡三省註:東方諸郡,謂三吳及浙江東五郡。〕米一升錢數百,建康亦至百餘錢,餓死什六七」,但是依據校勘《宋書‧志二十三‧水不潤下》的校勘紀:「按:東諸郡,謂會稽、東陽、臨海、永嘉、新安等郡。」,以及學者周一良的解釋(《魏晉南北朝史札記》,頁231),「東土」或「東」諸郡,指的都是浙江的會稽五郡之地,所以胡三省對「東方諸郡」的注釋有誤,連歲旱饑的地區大致上在浙江而已
  30. ^ 《稽古錄》:「大明七年,帝侈糜淫酒,宋業始衰;大明八年,夏,帝崩。」,宋朝司馬光著。
  31. ^ 資治通鑑宋紀第十‧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元年》:「帝淫義宣諸女,義宣由是恨怒。」
  32. ^ 南史列傳第一殷淑儀傳》:「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因《宋書》並無記載此事,宋朝史家司馬光於其著作《資治通鑑考異》之「六年四月,殷淑儀卒。」記載後註釋:「《南史》云:『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宣洩者多死。』或云:『貴妃是殷琰家人,入義宣家。義宣敗,入宮。』今從《宋書》。」故而司馬氏《資治通鑑》不採此說。同樣地,《魏書》與《建康實錄》也沒有記載殷淑儀是劉義宣之女,更沒有紀錄劉駿與劉義宣諸女亂倫。
  33. ^ 魏書‧列傳第八十五‧島夷劉裕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4. ^ 史通‧內篇‧採撰第十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5. ^ 《宋書·武陵王贊傳》詔:「世祖孝武皇帝雖恃尊墮惠,勳狹政弛,樂飲無饜,事因於甯泰,任威縱費,義緣於務寡。故以積怨動天,流殃胤嗣,景和肇釁,義嘉成禍,世祖繼體,陷憲無遺。昔皇家中圮,含生懼滅,賴英孝感奮,掃雪冤恥,勳纘墜曆,拯茲窮氓。繼絕追遠,禮訓攸尚,況既帝且兄,而缺斯典。今以第九子智隨奉世祖為子,武陵郡大明之世,事均代邦,可封智隨武陵王,食邑五千戶。尋世祖一門女累不少,既無厘總,義須防閑,諸侯雖不得祖稱天子,而事有一家之切。且歸寧有所,疹疾相營,得失是任,閨房有稟。朕應天在位,恩深九族,庶此足申追睦之懷,敷愛之旨。」
  36. ^ 與同母兄弟劉子鸞劉子師同被兄劉子業殺死。追贈縣公主

參見

[編輯]
宋孝武帝
出生於:430年逝世於:464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劉劭(未受普遍承認)
宋文帝

劉義隆

南朝宋皇帝
453年-464年
繼任:
宋前廢帝
劉子業
中國君主
453年-4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