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 (漢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胡廣(91年—172年4月18日),字伯始,中國東漢中期的大臣,南郡華容(今湖北省監利市)人。漢安帝時,舉孝廉。奏章號稱天下第一。歷任尚書郎、尚書僕射陽嘉元年(132年),胡廣出任濟陰郡太守,後又入朝為大司農漢安元年十一月初七壬午日(142年12月12日)[1]漢順帝擢升胡廣為司徒本初元年閏六月初一(146年7月26日),漢質帝梁冀所殺。胡廣與太尉李固、司空趙戒大司農杜喬提議質帝堂兄清河王劉蒜年長有德血統近,當立為新帝,但梁冀卻想立自己的未婚妹夫蠡吾侯劉志,在大會公卿時言辭激烈,胡廣、趙戒於是屈服。李固、杜喬仍然堅持己見,李固寫信勸梁冀遵從眾人心意立劉蒜,愈發激怒梁冀,被免職。閏六月初五(7月30日),胡廣被改任為太尉建和元年(147年)六月,胡廣被免職。七月,胡廣被封為安樂侯。十月,胡廣又被任命為司空元嘉元年(151年)十月,胡廣致仕。後來又被任命為太常

永興元年(153年)十月,胡廣為太尉。永興二年九月初一(154年9月25日),出現日食,胡廣被免太尉官。延熹元年(158年),胡廣第三次擔任太尉。延熹二年(159年),梁冀倒台,胡廣被免為平民。之後又為九卿太常。延熹九年(166年)五月,漢桓帝以太常胡廣為司徒。建寧元年(168年)九月,曹節等宦官誅殺竇武陳蕃之後,漢靈帝以司徒胡廣為太傅錄尚書事。建寧五年(172年)三月初八,太傅胡廣去世,享年八十二歲,諡號文恭侯。胡廣歷仕六朝,五落五起,前後主政十餘年,性格溫和謹慎,言辭謙遜,臉色恭敬,達練事體,明解朝章。當時洛陽有諷刺胡廣的諺語:「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就是批評他依附當權者(先為梁冀、後為諸宦官),沒有忠直之風。死後漢靈帝賜其葬於原陵,以前的門生故吏數百人送葬,漢興以來人臣葬禮之盛沒有比得上他的。死後六年,靈帝感念其舊德,在省內描繪他和黃瓊的畫像,並讓蔡邕為其作頌。

胡廣的作品有《漢官解詁》、《百官箴》。[2]

家庭[3][編輯]

父母[編輯]

  • 胡寵,官至交趾都尉。
  • 黃氏。生母,出生於江陵黃氏。
  • 黃氏,字列嬴。胡廣繼母,生母黃氏之妹。薨於建寧二年時年91歲。

[編輯]

  • 胡康,字仲始。舉孝廉,官至卷令。

[編輯]

  • 章氏,字顯章。15歲嫁予胡廣,薨於建寧三年時年77歲。

子女[編輯]

  • 胡整,字伯齊。早夭。
  • 胡億,字叔讓。舉孝廉,不就。
  • 胡寧,字稚威。舉茂才,累遷葉令、京令,終官為議郎。
  • 胡碩,字季睿。舉高弟,累遷侍御史、諫議大夫、侍中、虎賁中郎將,終官為陳留太守。死於建寧二年。

[編輯]

  • 胡根,字仲原。胡碩子。得年7歲,死於建寧二年。
  • 胡顥,胡寧子,為侍中、議郎。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44》,出自范曄後漢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東觀漢記
前任:
不詳
東漢濟陰太守
132年—133年
繼任:
不詳
前任:
不詳
東漢汝南太守
133年—136年
繼任:
不詳
前任:
不詳
東漢大司農
136年—142年
繼任:
黃昌
前任:
劉壽
東漢司徒
142年—146年
繼任:
趙戒
前任:
李固
東漢太尉
146年—147年
繼任:
杜喬
前任:
袁湯
東漢司空
147年—151年
繼任:
黃瓊
前任:
不詳
東漢太常
152年—153年
繼任:
不詳
前任:
袁湯
東漢太尉
153年—154年
繼任:
黃瓊
前任:
不詳
東漢太常
154年—158年
繼任:
不詳
前任:
黃瓊
東漢太尉
158年—159年
繼任:
黃瓊
前任:
不詳
東漢太常
161年—166年
繼任:
不詳
前任:
許栩
東漢司徒
166年—168年
繼任:
劉寵
前任:
陳蕃
東漢太傅
168年—172年

原因:空缺
下一位相同頭銜:袁隗

原因:漢桓帝新封爵位
東漢安樂侯
147年—159年

原因:漢桓帝撤銷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