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斯科特·莫里森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斯科特·莫里森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政治家及領導人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該條目因2020年11月30日趙立堅上傳一張「澳大利亞士兵站在巨大的澳大利亞國旗上用刀架在一名抱著綿羊的阿富汗少年的喉嚨」的圖片,引起外交紛爭。卻被@DavidHuai1999:硬扯成是「根據真實的事件創作的圖片」的言論給雷到,還把描述的言論加入莫里森的爭議內,稱「斯科特·莫里森批評圖片「偽造」是給自己招黑」,這明顯已經違反了WP:ASFWP:MORALIZE。我修改內容,將澳洲和中國的批評上下整合排序,但DavidHuai1999拒絕妥協。我提出上客棧討論,結果居然被對方舉報VIP。Bagida520留言2020年12月1日 (二) 18:57 (UTC)[回覆]

被舉報的理據更雷,DavidHuai1999提出的反駁來源明顯違反WP:BIAS,連澳大利亞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在批評,放入「爭議」本身並無誤的來源,內容所謂的有識之士是左派網民的意見!。Bagida520留言2020年12月1日 (二) 18:57 (UTC)[回覆]

  • 現具體分析Bagida520的錯誤:
  1. 該用戶在趙立堅條目中這一事件的章節大量塞入反方觀點,甚至還刪過中方主要相關人士的正當回應。其他用戶又要平衡中立性。如此反覆,該事件的章節變得冗長。而且此章節位於「爭議」章節。
  2. 相反,該用戶卻將斯科特·莫里森條目關於這一事件的內容移出「爭議」章節,並將標題定為「外交紛爭」,其理由為「邏輯矛盾,莫里森批評偽造的圖片反而是個人爭議?」。事實上,那是一副基於現實題材創作的畫作,何來「偽造圖片」一說[1]?莫里森此舉已經受到廣泛批評,除了中國官方、漫畫作者之外,不少中國網民都在齊聲批評[2],就連澳大利亞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在批評[3],就事件情況本身而言,放入「爭議」本身並無誤。

--DavidHuai1999Talk 靜觀其變 2020年12月1日 (二) 18:50 (UTC)[回覆]

我認為相關內容放在中澳關係比放在任何一個人物條目上更好。——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2月2日 (三) 04:09 (UTC)[回覆]
新建一個條目吧,兩個人物條目里用一個段落或幾句話概述一下。 -- I'm Lewix.|有話好說| 2020年12月2日 (三) 06:58 (UTC)[回覆]
我覺得放在人物傳記沒有問題,〈中澳關係〉和〈澳大利亞駐阿富汗軍隊非法殺戮〉也可以提一點點,側重點可以不一樣。Lewix的建議我覺得也行,但是反對都塞進上述任何一篇條目。另外,一、如果有足夠來源,也可以為畫家立傳。二、老早之前我就想過要把〈中澳關係〉2017年之後的部分分拆為新條目,畢竟以最近半年的形勢來講,不分拆就有可能會像〈中國-加拿大關係〉一樣,出現主次失衡的問題,只是因為主要編輯者和我有懸而未決的爭議,為免再起波瀾才沒有貿然行動,可能要先請他們討論(我昨天基本都在休息)。三、我注意到風雲北洋君用《環球時報》的報導來證明他的論點,昨天我就在WP:RSN提出審視《環時》的可靠程度,也歡迎各位來說幾句話。--春卷柯南-發前人所未知 ( ) 2020年12月2日 (三) 07:20 (UTC)[回覆]